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属副粘病毒科,肺炎病毒属。1956年Morris从一只有“感冒”症状的实验动物黑猩猩的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第一株。1957年Chanock先后从BALTIMORE市两名分别患肺炎和有喘息症状患儿的咽拭子中分离到。因其在组织培养中能形成特殊的细胞融合病变而得名。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杂的主要病原体,2~6个月发病率高。早产、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不良等是致危的主要因素。RSV感染不仅可诱发哮喘,而且与病情的加重有关。 目前对RSV感染后免疫及炎症反应发生机制尚不甚明确。认为体液免疫主要参与免疫保护机制,但这种保护作用是非常不完全的,再感染经常发生[1,2]。在T细胞免疫方面,Cd+8较CD+4 T细胞在清除病毒及介导免疫保护上都有较强作用;近来发现以INF-γ/IL-4为代表的Th1/Th2型免疫失衡与发病有关;而对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研究部分解释了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3,4]。
作者:陈慧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胃肠动力病学研究在国外已开展数十年,而国内小儿胃肠动力病仅在近几年受到关注,有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有相当重要意义。儿科(特别是消化专业)医师对胃肠动力病的认识应有观念性的改变,并应具备胃肠动力病基础和临床理论。 一、胃肠动力学有关的基础研究 (一)胃肠动力的发育[1] 1.胃肠神经肌肉发育:①食管:孕5周和10周可分别出现环肌和纵行肌;食管肌层厚度,孕8周、出生、28个月分别为0.025 mm、0.75mm、1.44mm(成人为2.44 mm),说明胎儿时期食管肌层发育迅速,2 a多时已达成人1/2以上;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孕28周时0.53kPa(4 mHg),足月时已达成人LESP值2.4kPa(18 mmHg);②肠腔收缩压力在孕25周时已达足月儿的60%;③肠神经系统(ENS)由神经节、神经丛网络及神经递质组成,为独立于大脑之外的微脑。
作者:王茂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简化筛查标准,提高对脆性X综合征(FRAXA)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方法采用九条标准,智力低下、智力低下家族史、长脸、大(或突出)耳朵、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孤独行为、通贯掌、巨睾和关节过度伸展。对208例可疑FRAXA(男190例,女18例)的筛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用PCR方法扩增(CGG)n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作筛查,用PCR-Southern杂交作诊断;用叶酸及早期干预进行治疗。结果用PCR-Southern杂交法诊断FRAXA 7例。分析通贯掌、巨睾及关节过度伸展在FRAXA的筛查中出现的频率低,与诊断相关不甚密切,故采用简化的六项标准,如果评分≥6分,应作进一步检测;评分<6分,60%以上的病例可以除外FRAXA,且不遗漏任何阳性病例。对6/7例用叶酸进行治疗,治疗有效,未发现副作用。结论简化的六项标准明显提高了FRAXA的临床筛查的阳性率;而PCR方法快捷、简便,适用于FRAXA的筛查。叶酸治疗此综合征有效。
作者:郭异珍;柴精华;张苏萍;姚丹;杜仲方;黄尚志;赵时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胃镜、病理活检、Hp检测,观察其病理变化以及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取103例儿童上消化道出血样本进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和Hp检测。结果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以胃窦炎并十二指肠球溃疡多见,其次为单纯性胃窦炎;病理检查以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明显高于胃粘膜慢性炎症;Hp检出率10 a以上明显高于10 a以下;病理炎症重组Hp检出率明显高于中、轻组。结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以胃窦炎并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病理改变以胃窦慢性胃炎为主要表现,Hp感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症状越严重,Hp检出率越高。
作者:徐伟英;张忠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与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的关系及根治Hp后上述两种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2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儿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测定,并分别与16例Hp阴性的慢性胃炎儿、12例Hp根治后患儿作对照。结果 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空腹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的慢性胃炎患儿和Hp根治后患儿(t值分别为3.561,3.206,P均<0.01),血浆胃动素低于Hp阴性的慢性胃炎患儿和Hp根治后患儿(t值分别为2.813,3.605,P均<0.01)。结论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在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开宇;黄爱芬;胡伟国;温怀凯;徐辉;朱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母乳及配方奶对早产儿消化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3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母乳及配方奶喂养组,采用B型实时超声显像法测定其生后d5、7、10胃排空变化,并检测开奶前、生后d5空腹时血胃动素、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两组早产儿随日龄增长,50%胃排空时间逐渐缩短。母乳喂养儿d5、d750%胃排空时间短于奶方喂养儿,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5)。生后d5奶方喂养儿胃动素水平低于母乳喂养儿(P<0.05),NO水平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P<0.01)。结论母乳喂养儿较奶方喂养儿胃排空功能成熟快。
作者:王琳;徐崇民;夏传雄;黄绍敏;刘亚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动态观察白血病细胞K562对经不同化学修饰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NS)及其脂质体复合物的摄入及在细胞内分布情况,以探讨与其生物学作用的关系。方法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K562细胞对上述物质的摄入量及分布特点。结果 K562细胞对经脂质体包裹的c-myc ASONS及未包裹全硫化ASON的摄入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5 h达高峰,7 h已明显下降。未包裹的ASONS摄入量大小为:全硫化组>端点硫化组>未硫化组,其荧光主要以点状、团块状形式分布在细胞表面及胞浆内,而经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ASONS的荧光向核内聚集。结论对ASONS进行硫化修饰可以促进K562细胞对c-myc ASONS的摄入,脂质体作为载体可使ASONS向核内分布,从而可能影响ASONS生物学作用的发挥。
作者:袁晓军;张杰;罗春华;廖清奎;赵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供体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NO供体SNP,SNAP以不同终浓度与HL-60细胞体外培养5 d,以无血清培养液及铁氰化钾(PFC)为对照,观察细胞形态,酯酶染色及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1.0 mmol/L SNP可诱导(79.2%±5.5%)HL-60细胞向成熟粒系方向分化;细胞生长明显受抑;酯酶染色阳性率与空白及PFC对照无显著差别(P>0.05),氟化钠抑制率14.6%;CD14表达低于空白对照(P<0.05)。同浓度SNAP及PFC均无分化作用。结论 NO体外可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粒系方向分化,但与其种类浓度有关。
作者:赵玉红;罗春华;廖清奎;袁晓军;杨先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细胞DNA含量和倍性情况,了解其生物学意义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取29例初诊ALL儿及10例骨髓像正常的非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获取各标本细胞周期时相百分比。本组资料平均随访48个月。结果 29例初诊ALL儿检出8例为超二倍体,对照组无异倍体检出。ALL儿的G0/G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和S+G2/M%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随访发现,初诊DI>1.08的患儿死亡率为22%,DI<1.08的患儿死亡率为40%,但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无明显差异(P=0.311)。初诊G2/M%>4.0的患儿死亡率为12.5%,G2/M%<4.0的患儿死亡率为42.7%,但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无明显差异(P=0.135)。结论儿童ALL儿DNA测定对临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李蓓;耿兰增;石慧文;郑胡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对新生鼠发育过程中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海马CA1区的细胞学变化。方法取7 d龄Wistar大鼠,制备HIE模型为实验组,另设假手术组。两组均在术后8个时限取脑,石蜡切片Nissle染色,观察分析海马CA1区的细胞学变化。同时对4周和2个月的仔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海马CA1区细胞数量减少,颗粒层明显变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HIE后发育至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细胞学分析证实与海马CA1区细胞损伤有直接关系。
作者:刘传军;高慧英;李善刚;崔海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差异。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对40例ADHD患儿和2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测试比较。结果 ADHD组总智商(FIQ)正常,平均92。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106)。在言语智商(VIQ)与操作智商(PIQ)的平衡性上,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10项分测验量表中,算术、理解、译码分测验量表分较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ADHD儿童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但无优秀者。在智力结构上,ADHD儿童可能存在言语理解、记忆/不分心因子缺陷,可能存在与言语理解能力相关的左半球功能障碍。
作者:唐洪丽;单毓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长期吸入激素疗法的哮喘患儿肺功能监测的意义。方法对50例哮喘缓解期坚持激素吸入治疗的哮喘儿童根据用药时间的长短分成3组,行IOS检测,观察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哮喘各组Zrs%、R5%、Fres、R20%、X5%、R5-R2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哮喘3组之间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哮喘儿童肺功能的恢复时间较长,进一步强调激素吸入治疗的长久性与持续性。
作者:李臻;王乃礼;洪建国;程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白血病化疗的治疗成本,探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降低成本的方法。方法白血病患儿分别在门急诊和病房接受20个疗程化疗,统计治疗成本费用,探讨降低成本的方法。结果白血病患儿化疗的主要成本是药费,住院治疗药费占72.2%,门急诊治疗药费占86.4%,在门急诊治疗的成本低于住院治疗,门急诊治疗每疗程可节省1 012元,节省20.3%,化疗药中左旋门冬酰胺酶费用占59.1%,替尼泊苷(VM-26)占31.1%,其他药费为9.8%。结论白血病患儿化疗的主要成本是药费,门急诊治疗的成本低于住院治疗,可通过调整化疗方案大幅降低白血病的治疗费用。
作者:王家勤;马廉;庄静文;吴扬;李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和胆囊排空运动功能,探讨胃、胆囊运动功能与FD的关系。方法对30例FD患儿与20例健康儿童于空腹和试餐后行B超检查测算胃窦面积、胆囊容积和胃、胆囊排空率。结果 FD组空腹胃窦面积较对照组大,分别为3.2cm2±0.8 cm2与2.6cm2±0.9 cm2(P<0.05);餐后30、60、90、120 min的胃排空率[(min)%]分别为9.3±7.0、25.9±10.1、32.8±11.3、44.6±1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FD组的胆囊排空率[(min)%]餐后30、60、90、120 min分别为56.9±10.2、71.9±9.2、84.9±5.8、90.2±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FD儿不仅有胃排空障碍,且胆囊运动功能亦低下。
作者:魏菊荣;夏焙;周少明;罗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缓解前后p53、Bcl-2蛋白的表达状况。方法以SP免疫组化法对41AL例及11例对照骨髓细胞P53、Bcl-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P53、Bcl-2蛋白表达率在ALL、ANLL治疗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缓解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53蛋白表达率在ALL、ANLL缓解前后及二者化疗前之间均无差异。Bcl-2蛋白表达率在ANLL显著高于ALL,二者缓解前后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P53突变、Bcl-2蛋白过表达均参与了儿童ALL的发病,而Bcl-2蛋白在预测化疗效果中意义更大。
作者:石太新;赵卫星;朱凤莲;唐成和;贾汝贤;高新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于发病d2~4行腰穿取脑脊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脑脊液MBP的含量。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MB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意识障碍组脑脊液MBP含量高于无意识障碍组。结论脑脊液MBP含量可做为判断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的一项生化指标。
作者:朱凤莲;石太新;白海涛;郭学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儿童外伤性癫痫危险因素与特点。方法对42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抽搐形式、头颅CT、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抽搐形式部分性发作20例,全身性发作14例,转型者8例;2.头颅CT:脑挫裂伤15例,脑出血14例,颅骨骨折10例。3.脑电图:伤后6个月内,癫痫痫样波者26例,局限慢波11例。结论外伤性癫痫与年龄、脑损伤程度及类型等有关。儿童轻微脑损伤即可导致癫痫早期发作,且易成为癫痫持续状态。
作者:王雅洁;高宝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回顾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病例,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05例,肠旋转不良51例(48.5%),肠闭锁及肠狭窄33例(31.4%),环状胰腺13例(12.3%),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5例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例。Ladd术式用于大多数肠旋转不良病例,余病例多数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及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优先选择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式。结果 105例中94例痊愈,7例死亡,4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自动出院。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正确处理不同类型梗阻,提高围手术期处理质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顾志成;张锡庆;孙庆林;汪健;朱锦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小儿Budd-Chiari综合征(BCS)尚属少见,1988~1998年我院治疗小儿BCS 1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女各5例,年龄2.5~15 a,平均年龄9.7 a。病程2个月~6 a。其中肝大10例,伴轻度脾大、腹水有脾亢血象者,肝功能均正常,HBsAg阳性1例,均经B超和X线造影检查确诊,排除肝前型门静脉高压。9例作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其中4例食道静脉曲张。均经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膜状阻塞(MOVC)、下腔静脉(IVC)中度狭窄者各2例,重度狭窄者、肝静脉阻塞者各6例,肝静脉重度狭窄者3例。
作者:张旋;张德景;马龙荣;张逢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儿童尿路感染中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 62例尿路感染患儿行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诊断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并分级,以做相应治疗。结果膀胱输尿管反流在尿路感染住院患儿中比例为40.32%。结论儿童尿路感染的住院患儿,尤其反复发作者,存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比例较大。
作者:孙保胜;张潍平;赵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儿,女,9 a,以双手环小指进行性屈曲4 a住院。近4 a来发现患儿双手环小指渐屈曲,伸不展,与同龄儿手指不同,故来诊。查体:精神可,发育正常,心肺无殊,双手食中环小指均不能完全被动伸直,有屈曲挛缩,尤以环小指为重,双手发育较同龄儿稍差,掌远端未触及小结节,环小指掌侧中央可触及明显挛缩纤维束带。其母患不全聋哑症(病因不详),也有双手环小指屈曲挛缩。入院诊断:双手掌腱膜挛缩症(遗传性)。麻醉下左右手依次行部分掌腱膜切除术。手术方案:1.掌根中部作一小纵S形切口。2.掌远侧横纹尺侧(环小指掌指关节处)作一横形切口。3.环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侧作Z形切口。术中锐性分离皮肤,在术野内尽可能多地切除掌腱膜,双极电凝止血,伸展环小指,指间关节皮肤缺损部分行游离中厚皮片植皮,术后加压包扎,前臂背侧石膏托加支架伸直位固定环小指,2周后练习活动,支架间断使用3个月。
作者:李时军;曾林;段东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儿,男,13 a,因发热、出疹3 d,鼻衄半天住院。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未测体温,自上肢近端出现红色斑丘疹,并逐渐波及颜面、颈部、躯干,24 h分布至全身,初为红色斑丘疹,迅速变为疱疹及结痂疹。曾予利巴韦林治疗1 d,未见皮疹增多,半天前出现鼻衄,且流血不止,约50~100ml,血小板3×109/L。10 d前有水痘接触史,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3℃,血压14/8kPa,神清,全身可见大量红色斑丘疹,疱疹及结痂疹,同一部位可见三期皮疹,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左侧鼻腔内有纱布充填,血液渗出,右侧鼻腔通畅,余无异常。按水痘、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予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但左侧鼻腔流血不止,血小板2×109/L,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正常。入院d3出现腹痛、恶心、呕血4次,约800ml,血压11/7kPa,血红蛋白72 g/L,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予输血及血小板,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0.5 g/kg,连用5 d,病情平稳,出血停止,皮疹结痂,骨穿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作者:赵红心;张福杰;曹淑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男,3 a 9个月,因发热伴皮疹10 d入院。入院前3周诊断为癫痫大发作予苯巴比妥4 mg/(kg·d)治疗。10 d前发热,颜面部皮疹并波及全身。体检:体温38℃,全身皮肤肿胀,尤以颜面及四肢明显,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红色斑丘疹,躯干部皮肤可见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并有大量渗液及出血。唇周干裂,口腔粘膜溃疡,眼结膜充血并有脓性分泌物。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触及,肝右肋下1.0cm,余无异常。 例2,女,13 a,因持续发热伴皮疹10 d入院。半月前于当地医院拟诊为癫痫,予卡马西平10 mg/(kg·d)治疗。10 d前出现持续发热,同时双手及颜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并有瘙痒,拟诊为川崎病,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100 mg/(kg·d)治疗3 d,效差,且皮肤肿胀、脱屑、脓疱。体检:体温39.7℃,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红肿,并呈放射样皲裂,局部皮肤剥脱后出现糜烂及大量出血性渗液。眼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糜烂,余正常。
作者:胡家胜;刘智胜;杨立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男,1.5 a,因持续发热2个月入院。查体:神清,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颌下可触及黄豆大小的淋巴结,质软。肝肋下4 cm,剑突下5 cm,脾肋下5 cm,质软。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血Hb 96 g/L,WBC 4.2×109/L,L 0.73,M 0.04,N 0.23,BPC 103×109/L,肝肾功能正常。骨髓像:骨髓增生活跃,粒、红、巨三系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血红蛋白填充欠佳。
作者:王凤兰;孙菊兰;边玉军;丁进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男,8 a,头痛4 d,左眼睑下垂2 d入院。2周前有上感病史。4 d前头痛,伴眼眶疼痛。2 d前左眼睑下垂。门诊以病脑收入院。查体:精神差,步态不稳,左侧眼睑下垂,复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各方向运动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咽、腭反射存在,肌力正常,指鼻试验阳性,走直线不稳,Rormber’s Sign(+),痛、温、触觉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消失,心、肺、腹无殊。头颅CT正常。EEG示各区弥漫慢波。入院d2出现左眼球固定,眼球突出,d5右侧眼球亦出现上述现象,d8腰穿检查,脑脊液:白细胞5×106/L,蛋白0.95 g/L,糖、氯化物正常,诊断为Miller-Fis-her综合征。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d11左眼球能轻度内收。d13左眼球能外展及上旋,住院16 d好转出院。2月后复诊,左眼外展轻度不到位,余均正常。
作者:刘秀珍;徐宝元;李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3年7月~1995年7月我院收治重型小儿细菌性痢疾50例[1],经环丙沙星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均系大便培养阳性的住院儿,年龄2~8 a,男28例,女22例,均有高热、中毒貌、腹泻、里急后重,其中20例出现高热惊厥,大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培养均为福氏志贺菌药敏结果见表1。 二、治疗方法环丙沙星片25~30 mg/(kg·d),分2次口服,配合综合治疗。
作者:沈树人;郭晓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西沙比利混悬液口服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44例新生儿GER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西沙比利混悬液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65例占82.3%,总有效率92.4%,对照组65例,显效26例,占41.6%,总有效率47.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沙比利混悬液治疗新生儿GRE疗效满意,方便安全,顺从性好,副作用小,在综合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可作为新生儿GER的首选胃肠促动力药。
作者:陈琦;关智勇;何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0~1999年共收治直肠前庭瘘15例,术后疗效均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5个月~15 a;手术年龄:~1 a 3例,~2 a 2例,7 a 4例,8 a 3例,9 a 2例,15 a 1例。其中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5例,直肠前庭瘘9例,低位复杂性前庭瘘1例。 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机取决于瘘口的大小及对排便的影响。少数患儿瘘口较大,无排便困难,不必早期手术。注意防止和治疗感染。6个月后再作瘘管切除或瘘管后移肛门成形术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瘘管后移肛门成形术[1]为在舟状窝沿瘘口周围环形切开,游离瘘管至直肠,注意不要损伤阴道后壁和肛门外括约肌。
作者:赵秀英;李荣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避免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生,现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8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所有新生儿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以预防本病发生。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近2 a来的住院病人18例,男11例,女7例。起病年龄:25 d~5个月,其中1~2个月16例(89%);单纯母乳17例(94%),混合喂养1例;均未进行维生素K预防;就诊前腹泻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7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颅内出血14例,消化道并颅内出血2例,单纯采血部位出血不止2例。
作者:陈秀兰;孙彩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97年6月~2000年4月共行小儿危重手术482例,42例采用平衡麻醉的方法,即气管内插管,机械控制呼吸,静吸复合全麻,硬膜外神经阻滞和(或)控制性降压等多种方法的复合应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84例小儿危重手术,其中男55例,女29例,年龄8个月~14 a;体重7~35kg;手术时间90~280 min。疾病种类为动脉导管未闭(PDA)44例,纵隔、胸腔肿瘤6例,腹部肿物26例,巨结肠48例。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
作者:张新;冯改社;霍春梅;焦建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7年1月~2000年9月共收治76例新生儿肺出血,其中30例采用气管内给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76例中男53例,女23例;入院日龄:~12 h 26例,~24 h 28例,~36 h 16例,>36 h 6例;早产儿52例:28~32周24例,~36周28例,足月儿24例;体重900~1500g 27例,~2490g 36例,>2500g 13例;硬肿症30例,羊水吸入综合征24例,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各18例,肺部感染10例;入院后出现出血时间:~24 h 15例,~72 h 37例,~5 d 10例,>5 d 14例;呼吸浅促或不规则37例,青紫14例,反应差19例,肺部罗音或原有罗音增多者10例。随机选择对照组46例,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有可比性。均经气管内吸出泡沫样血性物,并排除人工损伤确诊[1]。
作者:张凤莲;唐成和;张策;闫喜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5年1月~2000年1月间我院共收治68例母乳性黄疸儿,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足月儿。男36例,女32例。诊断标准及分型依据《实用儿科学》等[1,2]。62例纯母乳喂养,6例母乳喂养为主,偶加少量牛奶。晚发型53例,占77.9%,早发型15例占22.1%,并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各6例,脐炎4例。 二、黄疸临床分布与治疗 1.血清胆红素与入院日龄分布:见表1。2.治疗及预后:入院后停母乳喂养62例(91%),应用光疗、白蛋白或鲁米那口服37例(54.4%),停母乳48 h后血清胆红素下降不明显,96 h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68例均无神经系统受损症状,血清胆红素>256 μmol/L中的24例做听诱发电位,发现6例异常(25%)。
作者:张成云;郭珊;郭华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对我院近5 a年来236例住院学龄前儿童死亡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医务处统一管理的住院病人死亡统计工作报表。参考ICD-9分类方法,根据死亡病因第一诊断确定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住院人数与死亡人数见表1。死亡病例的年龄分段新生儿期128例(54.2%),婴儿期51例(21.6%),幼儿期36例(15.3%),学龄前期死亡21例(8.9%)。死因顺位统计早产儿低出生体重83例(35.2%),新生儿窒息38例(16.1%),先天异常疾病26例(11.0%),肺炎23例(9.7%),意外12例(5.1%),新生儿硬肿症11例(4.7%),其他死亡43例(18.2%)。
作者:张波;苗运洲;付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儿童血清微量元素。方法采用美国Varian 25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729例不同年龄组微量元素钙(Ca)、铁(Fe)、锌(Zn)、铜(Cu)、镁(Mg),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各种血清微量元素结果不相同,其中各年龄组血清钙均偏低,低钙发生率为41.13%,其次是铁、铜、锌、镁;而高铁(24.44%)和高铜(10.15%)的发生率较低铁(15.26%)和低铜(7.54%)发生率高。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应科学的合理的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汪凤兰;丁世宁;李熙鸿;邹盛杰;江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运用DTI及室壁多普勒频谱图(VWDS)技术测量心室壁的运动速度,是判断心功能的新方法[1-3],但尚未见儿童VWDS正常值的报道。本文应用VWDS,对健康儿童不同部位左室壁运动峰值速度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选择无心血管疾病史,经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均正常的健康儿童98例,年龄1个月~14 a。婴幼儿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学龄前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学龄组38例,男22例,女16例。
作者:侯学光;张桦;马新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探讨甲状腺功能减低儿的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变化,我们测定8例甲低儿替代治疗前后的血脂和载脂蛋白,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健康儿对照,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8例甲低儿,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8.7±3.2 a(5.7~13 a),青春均未发育,肝功能正常,无高血脂家族史,诊断时未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诊断标准:1.有甲低的临床表现;2.血TSH>20 mIU/L,T4<50 mol/L;3.骨龄落后为3.8±2.3 a(1~7 a)。另选择10例相应性别、年龄,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均正常的青春期前儿童为对照组。
作者:陈崇毅;孙定河;程修知;骆纯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自1997年5月~2000年6月收治女童淋病3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8例均来自我科性病门诊。年龄8个月~2 a 5例(13.2%),~10 a 26例(68%),~14a 7例(19.1%),平均6.26 a。病程5 d~6个月,平均22.4 d。31例父母有淋病史,占81.5%,其父5例,其母7例,父母双方19例。来自保姆者1例,传染源不明者6例(父母双方经检查排除淋病)。与父母同床就寝者29例(76%),与父母内衣裤一同洗涤者30例(78.9%)。城市女童22例(58%),农村16例(42%)。误诊为外阴过敏6例,外阴上火11例。20例就诊前曾使用抗生素或外用皮炎平、达克宁等药物。
作者:王威;张华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原发性小血管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可累及多个系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于1982年由Davies等首先在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现[1]。随着ANCA的研究深入,ANCA已成为原发性小血管炎诊断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指标[2]。急进性肾炎(RPGN)是指由血尿、蛋白尿迅速发展为少尿、无尿、肾功进行性恶化的一组病情发展急骤的肾小球疾病。病理表现为广泛的新月体形成。Course等根据免疫发病机制将新月体肾炎分为抗肾抗体(Ⅰ)型,免疫复合物(Ⅱ)型及无免疫复合物型(Ⅲ)型[3]。Falk等将Ⅲ型命名为ANCA型新月体肾炎[4],原发性小血管炎致RPGN Ⅲ型在国内外有成人病例报道,儿科罕见。我们报告我院肾内科确诊为RPGN Ⅲ型1例,并对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刘小荣;沈颖;李云娟;张毓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5月~1999年10月间结核性脑膜炎(结脑)2 a以下32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28例,女4例。年龄小3个月,<12个月2例,12~24个月30例。来自农村30例,城市2例。卡介苗接种4例(12.5%),未接种或接种不明又无卡介苗疤痕28例。有明确结核接触史13例(40.62%),PPD皮试8/32例中阴性6/8例(75%)。病程<7 d1例,7~14 d 8例,~28 d14例,1~2个月8例,>2个月1例。30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另2例分别以呕吐和咳嗽为首发症状,后出现发热。低热5例,中度发热10例,高热17例,超高热1例。意识障碍28例(87.5%),抽搐17例(53.12%),均伴有呕吐及消瘦、盗汗、腹泻、神萎。
作者:李奇志;朱朝敏;詹学;张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β-肾上腺受体(β-AR)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小儿β-AR功能亢进症报道尚少,本病易误诊为心肌炎、甲亢等,现就作者确诊的36例临床资料做一分析。 临床资料 36例中女21例,男15例。年龄4~14 a,4 a 1例为国内文献所见小者。6 a 4例,7~9 a14例,10~14 a 17例。病程短2个月,长4 a。主要表现为循环、神经系统症状,36例均诉心悸气短、胸闷,烦躁,易激动。大部分有低热、无力多汗、头晕等,个别病例有失眠、头痛、手足麻木、手颤等症状,半数左右有精神诱因,并随之存在或解除使症状加重或减轻。31例(86.1%)安静状态下心率增快。1.X线检查提示心脏正常。2.其他检查:ESR、ASO、CPK、LDH、GOT、甲状腺检查均正常。
作者:李圭华;陈明;于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高胆红素血症容易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尽快退黄是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在常规退黄的基础上加用碱化血液治疗,发现可加快黄疸消退,现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我科2000年1月~2000年11月共收治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35例,均符合儿科学(第6版)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年龄1~45 d,其中男15例,女20例。对照组14例用常规治疗(光疗+白蛋白+酶诱导剂),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碱化血液治疗,5%碳酸氢钠2~3 ml/(kg·d)静脉使用。两组在体质、胎龄、黄疸出现时间、血浆蛋白、胆红素浓度等方面无差异。35例胆红素浓度均值为303.5 mmol/L,对照组206.6~400.5 mmol/L,治疗组220.4~442.3 mmol/L。
作者:张玉彩;刘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避免高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早期治疗,早期干预。但是有许多父母不能予以重视,拒绝早期干预。我们收集了拒绝早期干预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0例,定期给予神经发育、智商及体格发育随访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炜炜;李润芳;雷云凤;王苏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系X连锁遗传性疾病中常见的致死性肌病,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发病率较高,约30/10万。表现为骨骼肌进行性萎缩和无力,终完全丧失运动功能。实验室检查血清酶异常升高。现就本院1994年8月~1999年9月收治的30例DMD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0例均为男性,年龄25个月~13 a,发病年龄19个月~12 a,病程18 d~8 a,独生子女25例。分别以步态异常、上楼梯困难、酶谱异常或发现心脏杂音为主诉住院。2例有阳性家族史。血清酶测定:谷丙转氨酶(GPT)8.3~372 IU/L,乳酸脱氢酶(LDH)2~1966 IU/L。上述均与病程无明显相关;肌酸激酶(CK)4例正常(病程4~8 a),余为221~39 944 IU/L,且与病程成反比,其中大于10 000 IU/L4例,2例2.5 a、2例4 a。
作者:祝国红;张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被误诊和漏诊,以致造成不良的后果。我院自1994年起开展24 h食管pH监测,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确诊小儿反流性食管炎16例,现总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994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病16人。男9例,女7例,年龄14个月~13 a,其中~3 a2例;~6 a 4例;~13 a 10例。病程1 d~3 a。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闷不适、呕血、咽喉不适、干咳、腹痛、呕吐,13例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随机与同期16例单纯性胃食管反流(GER)病人作对照。
作者:周雪莲;章许平;欧弼悠;吴秀英;陈肖肖;陈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对14例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患儿多脏器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JRA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改善预后。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993年1月~1999年11月我科收治JRA患儿97例,其中多脏器受损14例,均为全身型JRA。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6~13 a;病程6个月~8 a;首次发病年龄≤2 a 4例,5~9 a 10例,小1例为2个月始即有不规则发热。10例反复发作3次以上。两个脏器损害6例,3个以上脏器损害8例。
作者:郭爱华;路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巨细胞病毒(简称CMV)是先天性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多发于小婴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各脏器。本文着重对巨细胞包涵体肺炎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为小婴儿,新生儿2例,5 a儿童1例,均有二个以上系统的损害。低体重儿、营养不良25例,咳嗽23例(10例表现为阵发性痉咳),黄疸22例,肝大20例,脾大5例,先心2例。实验室检查:1.脱落细胞学检查:连续3次留新鲜尿液作尿沉渣检查找包涵体,尿包涵体阳性25例;2.ELISA法测定人血清CMV-IgG及IgM,CMV-IgM阳性20例。3.胸部摄片25例,均证实为肺炎;其中肺纹理增粗、排列紊乱16例,右下肺片状影5例,肺透亮度增加及肺不张4例。4.病理检查:1例类似百日咳阵咳表现者尸体解剖示间质性脱屑性肺炎,肺泡间隔充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和毛细支气管上皮内发现有巨细胞包涵体,间质细胞浸润;脑积水和脑室周围钙化灶,肝肾均有浊肿,肝脂肪变性。
作者:黄曼丽;黄爱芬;郑凤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介导快速兴奋性突触反应的重要神经递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 receptor)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的一种。谷氨酸可通过NMDA受体的介导引起神经元死亡,有细胞毒性。但近的研究发现NMDA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NMDA受体的结构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人们已经克隆到两类NMDA受体的亚单位,一类为NR1,编码一条含920个氨基酸的单链;另一条是NR2,共有四种类型,即NR2A、NR2B、NR2C和NR2D,由1220~1256个氨基酸组成。NR1是组合成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必需的配件,而NR2是修饰蛋白,两个亚单位共同围绕成离子通道。单纯NR2组合对激动剂无反应,只有与NR1组合才能表现出活性[1]。
作者:王楸;陈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由Northway在1967年首次提出[1],是继发于机械通气的一种慢性肺疾病,主要见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亦可见于其他疾病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随着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成活率的提高和机械通气的普遍开展,BPD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有关BP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本文将近年来BP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宝琴;郭在晨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