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428X
  • 国内刊号:10-1070/R
  • 影响因子:1.50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10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儿科学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年2期文献
  • 机械通气治疗新进展

    呼吸衰竭的抢救主要依靠呼吸机治疗,近10年来通气机更新迅速,通气模式不断增加,自动化程度提高,通气监测技术不断完善,通气策略不断改进,更主张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机器进行辅助通气,达到人机协调,通过肺力学监测机器自动调节适应病人呼吸变化,极大提高呼吸衰竭治疗水平.

    作者:孙眉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中的地位

    1967年Ashbaugh首先提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0多年来对ARDS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ARDS仍是急诊和危重病患者严重的致命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60%.

    作者:邱海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近20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上升.

    作者:胡仪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及临床应用

    半个世纪前科学家已经开始了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研究.1946年Thannhusser报道了肺组织含有丰富的磷脂.

    作者:宋国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

    目的了解腺样体肥大儿童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OSA)的比率、临床表现、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多导睡眠图(PSG)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腺样体肥大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鼻咽侧位片、PSG结果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结果42例腺样体肥大惠儿中33例(78.6%)并OSA;OSA患儿呼吸暂停、晨起疲倦表现与PSG结果中长呼吸暂停时间的相关系数r=0.216 P<0.05,白天张口呼吸的频繁程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相关性的P分别0.015、0.033;鼻咽侧位片A/n值与PSG结果相关性的P为0.055.结论OSA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出现比率较高(78.6%);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睡眠呼吸暂停及晨起疲倦表现与PSG长呼吸暂停时间呈正相关.白天张口呼吸的频繁程度对OSA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A/n值与阻塞性呼吸暂停时间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徐保平;申昆玲;张亚梅;安嘉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治疗

    目的为了更有效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减少永久性伤残.方法将60例中重度HIBD的新生儿分成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经新生儿期治疗后,时干预组治疗加用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时间为2年.用发育商(DQ)和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作评估.结果比较两组生后3、6、12、18、24个月龄时的发育商(DQ),干预组D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总的预后不良率为5%,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婴儿期脑的代偿和可塑能力强.早期干预可促进脑的迅速发育,使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通路广泛而完善,代偿已受损的神经细胞的功能.早期干预是治疗HIBD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改善患儿的预后有价值.

    作者:刘丽;傅师亭;廖志;温晓滨;欧阳颖;周谦;何亚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细菌内毒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智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LPS+HIBD模型,于新生大鼠缺氧前4 h给予腹腔注射LPS 0.3 mg/kg,HIBD组和对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LPS+HIBD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反映次数明显高于HIBD组(P<0.05),而正确率却明显低于HIBD组(P<0.05).结论LPS对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增敏作用,可进一步降低HIBD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作者:程秀永;乔丽丽;朱长连;杨静丽;王小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多动性障碍患儿脑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多动性障碍(HD)患儿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应用AuttogenicA620型脑电生物反馈仪对22例(6~12岁)HD患儿进行40次增强16~20Hzβ波,抑制4~8 Hz θ波的脑电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脑电反馈仪检测患儿脑电波θ/β功率比值的变化,采用数字划消试验及视听注意分配测试检测注意稳定性及注意分配的变化,采用光信号的视觉记忆测试,了解短时记忆的差异,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智力水平及分测验量表分的变化.结果EEG反馈治疗后患儿θ/β值较前明显下降(P<0.05),注意力测试中数字划消速度加快(P<0.001),错误数减少(P<0.001),注意分配值Q值明显增加(P<0.05),视觉记忆测试中的错按数明显减少(P<0.01),智力测试中VIQ、PIQ和FIQ均较前改善(P<0.01,P<0.001),VIQ与PIQ的提高幅度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背数分测验量表分及由算术、译码、常识、背数4项分测验组成的ACID模式量表分均较前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脑电反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HD患儿的脑电异常,智力、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缺陷,且这种改善作用无左右脑半球特异性.

    作者:张风华;沈晓明;金星明;张劲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T细胞活化受抑的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T细胞功能增殖和活化功能状态及可能机制.方法分HIE新生儿组(60例)及健康新生儿组.采用尼龙毛法分离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T细胞;用CTLL-2细胞株活性检测法测定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活性;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 α)表达;3H-TdR掺入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结果中、重度HIE患儿T细胞功能明显受抑,T细胞转化率及T细胞IL-2及IL-2R的表达下降(P均<0.05);其活化T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此变化与T细胞功能受抑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HIE时T细胞功能不同程度受抑,可能与胞内环核苷酸代谢系统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作者:王莉佳;赵晓东;刘恩梅;杨锡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宫内急性缺氧缺血后胎鼠肾脏炎性反应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宫内急性缺氧缺血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胎鼠肾脏炎性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钳夹孕21日龄大鼠供应子宫的血管,制备胎鼠宫内不同程度缺氧缺血(HI)模型和再灌注不同时间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和化学方法测定胎肾组织匀浆中TNF-α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同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宫内HI后胎肾TNF-α水平上升,在缺血35~45 min时明显(P<0.05)o缺血15 min后再灌注1 h胎肾TNF-α水平即开始显著升高(P<0.01),8 h达高峰,30 h接近假手术组.2.胎肾MPO活力随缺血程度加重而略渐升高,缺血45 min时明显(P<0.05).缺血15 min再灌注4 h时胎肾TNF-α水平即明显升高(P<0.05),15 h达高峰(P<0.01),30 h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3.组织学改变:缺血15 min再灌注15 h病理改变明显,肾组织普遍充血和渗出,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普遍空泡变性,伴细胞核模糊,细胞崩解,基底膜阶段性断裂,尤以近端小管明显.结论宫内急性缺血和再灌注后胎肾存在炎症反应,TNF-α可能是启动该反应的重要媒介;而MPO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

    作者:吴捷;薄涛;魏克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评估儿科病人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80例急诊患儿在入院1、3、7 d作PCIS和SIRS指标和检查.结果PCIS越低,SIRS病例越多.d1、d3、d7 PCIS为87.1分、92分、94.2分(P<0.001),SIRS病例占50%、19.9%、9.7%,差异显著(P<0.05).PCIS危重(~80分)、极危重(~70分)组SIRS病例占83.3%,较非危重组(~100分)39.9%明显升高(P<0.0001).SIRS组PCIS低,病死率高(P<0.0001).SIRS病例PCIS≤80分时,病死率显著升高(P<0.01).与PCIS动态评估不同,持续SIRS病例病死率无明显升高.结论PCIS与SIRS在评估病情、反映病情演变等方面有较高的相关和一致性,生理学危重评估系统与SIRS有密切联系.SIRS病例PCIS≤80分,死亡危险明显增加.PCIS动态评估对全面评价患儿状态和预后非常有意义.SIRS应注重早期识别和监测.

    作者:任晓旭;宋国维;廖斌;陈树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NARF)血浆抗利尿激素(ADH)的变化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NARF 33例,其中少尿型10例,非少尿型23例,对照组为同期肾功能正常的轻型病例28例.FM-6型冰点渗透压仪测定血浆、尿液渗透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DH,同时检测血钠、尿钠、血肌酐、尿肌酐,计算出钠排泄分数(FENa)、肌酐清除率(Ccr)、肾衰指数(RFI)、自由水清除率(CH2O).结果少尿型、非少尿型ARF及对照组的ADH分别为18.98±7.65、14.23±6.61、6.58±3.46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 FENa、RFI、Ccr、CH2O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尿/血渗透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ADH与RFI、FENa均正相关(r=0.36 P=0.005),与Ccr负相关(r=-0.36 P=0.005).结论NARF有ADH的异常分泌,ADH增高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相关,对肾小管有部分效应.

    作者:吴本清;宋金枝;文飞球;钟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行为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另设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测两组在3、6、9、12个月时的行为发育商(DQ),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能区的DQ均值在各月龄段均高于对照组,且从3个月开始在精细动作和社会交往能区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9、12个月龄阶段两组各能区的DQ经统计学检验,除大运动能区存在差异(P<0.05)外,其他能区DQ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就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早期干预应该越早越好.

    作者:谭钊安;童梅玲;黄萍;邓静云;胡幼芳;张俊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84年6月~2002年1月我科住院的患儿,通过病史询问、体检、超声心动图、血生化检查等对100例确诊为川崎病患儿采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发热天数、心脏彩超结果及惠儿急性期血沉(ESR)、C反应蛋白、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等资料行计量资料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00例川崎病患儿并冠状动脉扩张者52例(52%),无扩张者48例(4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热天数、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对KD病人的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可及时作出诊断和估计预后,予早期干预治疗,预防冠状动脉病变,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恢复.

    作者:刘东海;王秀英;许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原因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复发原因.方法分析小儿AML 39例,均为初治,采用DA或DAE或HA或维甲酸治疗,缓解后经巩固,再给予强化方案治疗3个疗程以上.结果39例中有14例复发,其中M1 1例,M2 7例,M3 2例,M4 1例,M5 3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5个月.复发原因与患儿年龄(<18个月,>10岁)有关,年龄越大,对化疗耐受性差,预后不佳.其次,AML的预后与缓解速度快慢有关,缓解速度越快,预后较好,本组复发病例多为第一疗程后不缓解.复发14例在强化过程中有早期细胞上升现象.结论小儿AML复发与年龄、疾病缓解速度有关,是否与治疗过程中有无早期细胞反跳现象有关,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谢红萍;潘慈;薛惠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同时检测两种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的简便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T和SMNC第7外显子缺失的简便方法,用于儿童期起病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技术,用一对引物同时扩增55例正常成年人和5例SMA患儿及其父母的SMN基因2个成员的第7外显子中的高度保守区,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此法可检测2个SMN基因第7外显子的缺失情况.经检测,55例正常成人均无SMNT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SMNC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仅3例.5例SMA患儿的SMNT基因第7外显子均有缺失.患儿父母无SMNT基因和SMNC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结论此法时检测2个SMN基因第7外显子的缺失提供了简便、特异,且适合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应用、优于PCR-SSCP分析的方法.

    作者:曾卫民;尹飞;杨金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调节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低氧组(n=5)、低氧+NaHS组(n=7).低氧处理采用常压低氧方法,控制氧浓度在(10±0.5)%,每天6 h,共持续21 d.低氧+NaHS组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NaHS14μmol/kg.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称量右心室游离壁和左室+室间隔的湿重比值作为右心室肥厚指标.结果低氧组大鼠经3周低氧后形成明显肺动脉高压(PH),伴右心室肥厚.与低氧组相比,低氧+NaHS组大鼠的肺动脉压显著降低,右心室肥厚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硫化氢对大鼠HPH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春雨;杜军保;闫辉;斯琴;唐朝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糖浆治疗支原体肺炎62例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且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多见于学龄儿童,5岁以下少见.寇东灿)

    作者:张成云;寇东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川崎病20例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可达15%~30%,成为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晓玲;冯自威;高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童急腹症的诊断

    女童急性腹痛时,往往先去外科就诊,外科医师常仅考虑外科情况,而忽略妇科疾病,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易延误妇科急腹症的诊治,本文就7年来我们收治338例女童急腹症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达;马勇;武文杰;薛克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低钙血症58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围生期窒息有关,窒息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尤以低钙血症发病率较高.

    作者:卢毅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临床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之一,多见于成年女性,儿童少见.为探讨儿童SLE的临床特点,我们对32例≤18岁SL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明好;张文林;牛文革;刘向东;刘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随访分析

    本文对1990年10月~1999年10月我科住院治疗12岁以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并对无病存活5年以上15例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民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作用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急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往往预后较差.

    作者:于维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微创术治疗重症颅内出血12例

    我科于1995~2001年对收治的12例小儿重症颅内出血患者采用CT定位锥颅血肿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炎增;韩玉慧;李冬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庆擦剂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疗效观察

    为有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我们制备了新庆擦剂,自1995年在儿科病房应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史云霞;刘玉荣;刘庆生;霍天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33例

    1996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使用丙种球蛋白(I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33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癫癎病因诊断中的作用及与脑电图、CT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在儿童癫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0例癫癎行头颅MRI检查,并与脑电图和CT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癫癎患儿MRI异常率为65.7%,其中以脑萎缩为主要表现,占47.8%,脑电图与MRI异常并不一致,两者无相关性(P>0.05).本组CT异常率(45.7%)明显低于MRI(P<0.01).结论MRI可作为癫癎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玉兰;吴艳;唐建民;赵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儿脑脊液(CSF)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SF中葡萄糖浓度、蛋白质浓度和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45例CNS感染患儿分为2组,其中细菌性脑膜炎(BM)24例、病毒性脑炎(VE)21例,取1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CSF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CSF中IGF-Ⅱ的浓度.结果1.BM组CSF中IGF-Ⅱ浓度64.56±49.61 ng/ml显著高于VE组31.41±7.16ng/ml(P<0.01)和时照组27.19±6.85ng/ml(P<0.01);2.CSF中IGF-Ⅱ浓度与CSF中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561 P<0.01),与CSF中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839 P<0.001).结论1.IGF-Ⅱ参与CNS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2.IGF-Ⅱ可能参与CNS感染时CSF中葡萄糖和蛋白浓度变化的调节;3.测定CSF中IGF-Ⅱ浓度可对BM和VF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薛国昌;王卫民;王福玉;朱凤莲;唐成和;李树军;李晶;郭学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寰枢椎旋转畸形253例

    目的总结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962~2002年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并随访其疗效.结果40年来我院共收治253例患儿,平均年龄7.2岁,包括228例无神经表现者和25例有神经表现者,其中FiddingⅡ型患儿多见;221例经普通X线片检查确诊,32例结合CT、MRI等检查确诊;多数惠儿可经Glission枕颌带牵引后痊愈,并可长期不复发,少数须经手术治疗.结论寰枢椎旋转畸形是儿童期常见的斜颈原因之一,多数可经X线检查确诊,并经保守治疗获满意疗效.

    作者:唐学阳;刘利君;彭明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儿童动静脉畸形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过程中病灶体积、周边剂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设1~2个靶点,以包绕80%病灶体积的剂量为周边剂量(15~30 Gy),采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治疗.分别对比动静脉畸形体积<4 cm3与体积>4 cm3,周边剂量<20 Gy与周边剂量~25 Gy、>25 Gy的疗效.结果动静脉畸形体积<4 cm3者与体积>4 cm3者相比病灶完全闭塞率高,平均闭塞恢复期短,并发症少.周边剂量>20 Gy较周边剂量<20 Gy者病灶的平均恢复期短,周边剂量>25 Gy者并发症较多.结论当周边剂量在15~25 Gy时,病灶体积越小,完全闭塞率越高;病灶体积越小、周边剂量越高,平均闭塞恢复期越短,但片面追求高周边剂量是不可取的.

    作者:王跃伟;韩倩;雒建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30例小儿肾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以血尿、腰腹部疼痛为主,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30例中24例行保守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肾修补术,3例因严重的肾碎裂伤或尿外渗而行肾脏切除.结论血尿是小儿肾损伤常见的临床表现;B超、CT或静脉肾孟造影(IVU)检查,能及时确定肾损伤的程度、范围;保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绝对卧床休息;手术应以尽量保留肾组织和肾功能为原则.

    作者:窦启锋;张会清;张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39例

    小儿急性胰腺炎是小儿急腹症之一.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故误诊、误治率较高.本文对我院1992年~2002年收治的39例小儿急性胰腺炎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新;申宗陶;慕希才;王世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致咳嗽晕厥综合征1例

    患儿,男,8岁,因阵发性咳喘3年,咳喘伴晕厥发作1年入院.3年前患儿经常感冒,致喘息发作,每年大约10余次,近1年来患儿咳喘发作时,常伴晕厥,咳喘时突然意识丧失,口周青紫,呼之不应,四肢无力,站立易倒.

    作者:毕国宽;邓芙蓉;于海燕;李彩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剂量丁胺卡那霉素致呼吸抑制1例

    患儿,男,26 d,因发热、腹泻2 d,呼吸浅慢、口唇发绀2 h入院.患儿2 d前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伴腹泻,排黄色稀水样便5~6次/d,量少,未治疗,数小时前腹泻加剧,经当地卫生院予丁胺卡那霉素100 nmg,加入5%葡萄糖80ml快速静滴,约0.5 h后患儿出现呼吸表浅,口唇发绀,烦躁不安,静注地塞米松、西地兰后急诊转入我院.

    作者:彭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3例

    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即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我院近5年来收治3例,均发生于尿道内口附近,病理均证实为膀胱恶性横纹肌肉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剑松;左毅刚;方克伟;刘靖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先天性鱼鳞病1例

    患儿,男,出生30 min,因生后全身皮肤呈羊皮纸样膜入院.第一胎,第一产,胎龄40+2周,在本院产科顺娩,患儿出生时羊水少,约100ml.色黄亮而粘稠.

    作者:张娟;陈玉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催产素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观察催产素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2000年1月出生的252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A组)血清胆红素及高胆红素(高胆)发生率分别为298.50±94.08μmol/L及83.93%,而单纯催产素组(B组)、单纯G-6-PD缺陷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分别为241.31±47.87μmol/L及64.62%,222.41±79.06μmol/L及48.33%和134.49±52.87μmol/L及5.63%,观察组与其他3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且观察组血清胆红素>342.0μmol/L(20mg/dl)达到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比率为30.36%,与其他3组比较(x2=41.83 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G-6-PD缺陷新生儿产前使用催产素更易发生高胆,且程度更重,有G-6-PD缺陷症或有家族史的孕妇,产前使用催产素应更慎重.

    作者:冯尚克;韦红;李胜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速尿治疗哮喘30例

    研究发现吸入速尿能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1月,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速尿治疗哮喘3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逢博;宋朝敏;孙国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胸腺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腺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惠几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3例,并由上述患儿组成重症组和轻症组.均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d5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IL-2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IL-2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IL-2水平显著上升(P<0.001).重症组与轻症组IL-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2水平明显降低,IL-2水平与患儿病情无相关.胸腺素可显著提高患儿IL-2水平.

    作者:张曦;翟丽云;赫安娜;孙艳娜;王惠丽;李立钦;牛晓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多糖治疗幼鼠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酸性多糖口服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0只1~2月龄小白鼠股骨施行人工骨折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口服饲料中加1‰多糖(30mg),借助X线、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骨性愈合时间、X线和组织学改变1~2周多糖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酸性多糖可促进鼠股骨骨折断端骨细胞增殖,提示酸性多糖有明显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司予北;张金莲;郭乐新;郭学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3岁儿童发育性不流利调查报告

    目的调查2~3岁儿童发育性不流利的发生情况,以期为儿童言语的正常发育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3岁儿童713例,通过问卷方法,由父母报告儿童言语不流利的发生情况.结果2岁发育性不流利发生率0.89%,3岁1.33%.女孩言语不流利发生率高于男孩,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岁儿童发育性不流利的发生率高于2岁,可能与词汇量增加有关.

    作者:黄红;章依文;金星明;沈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0~4个月婴儿早期教育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0~4个月婴儿早期教育的效果.方法儿科医师向实验组家长讲明0~3岁教育大纲及意义,指导家长对其婴儿进行早期教育.婴儿4个月时由儿科医师对婴儿做智能测查,并分析实验组与常规育儿组婴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的差异.结果实验组MDI及PDI明显高于常规育儿组,两组大的差异在于动手能力的不同.结论婴儿早期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田莉莉;李莉萍;韩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医学实践中,损伤和修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如何减轻损伤和加速修复是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作者:苏刚;刘贵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血红素氧合酶系统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机制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H)是临床众多心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

    作者:石琳;杜军保;曾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探讨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已有40余年历史.国内外对其疗效报道不一,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作者:唐浩勋;樊寻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幼稚型性征

    患儿,女,12岁,术前查体偶然发现高血压,测血压24/18.5kPa.平素健康,无任何不适.家族中无高血压等病史.

    作者:李跃英;王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医学科研论文的标题英译

    发表医学研究论文,英译论文标题(research paper title)是国内外期刊投稿所必需的.

    作者:王兰英;任多喜;张季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