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新生儿进行超声筛查是实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唯一途径.我国是DDH及晚期诊断DDH的高发国家,在未建立全国性的超声筛查体制之前,临床筛查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筛查也是降低晚期诊断DDH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DDH的早期筛查要靠全体社区卫生保健医师、儿科医师、发育儿科医师、甚至产科医师的共同参与.其中,基层卫生保健医师是实现DDH早期筛查的主力军.现阶段,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区域性的新生儿超声筛查制度势在必行.
作者:李连永;张立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儿童骨科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治疗目标是实现胫骨假关节初期愈合及大程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没有明确的佳手术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疾病本身的异质性,所以针对不同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策略往往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作者:梅海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弹性髓内针(ESIN)技术在儿童长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该技术突出优点为手术创伤小,而且不损伤儿童长骨的生长板.对ESIN固定技术的良好理解及对儿童骨折特殊病理生理特点的认识是取得ESIN良好治疗效果的先决条件.现讨论ESIN固定技术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特点,总结该技术在治疗儿童长骨骨折的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介绍目前ESIN技术在治疗儿童股骨、胫腓骨、肱骨、尺桡骨、锁骨及掌骨的临床应用,阐明ESIN技术的术前准备、髓内针大小的选择、进针位置、复位技巧及术后管理.
作者:邵景范;张洪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是指一侧椎体形成障碍而导致的椎体畸形,是造成脊柱侧凸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半椎体是否与上下邻近椎体融合可分为完全分节、部分分节和未分节3种类型.半椎体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CT等检查,同时需完善心脏及泌尿系超声、全脊髓磁共振成像(MRI)等排除其他畸形.儿童半椎体畸形尤其是完全分节半椎体导致的脊柱侧凸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早期手术可避免局部严重畸形及代偿弯曲结构性改变;手术治疗方案有原位融合、凸侧骨骺阻滞、内固定融合、半椎体切除等,目前较常用单一后路入路或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联合器械内固定的方法.
作者:刘福云;韦良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肿瘤(NT) MYCN基因扩增的意义.方法 收集154例NT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儿一般资料、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预后等.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YCN基因扩增情况,分析MYCN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54例NT患儿年龄1 d~11岁,平均26.1个月,中位数为20.5个月;男女比例为1.48:1.00;临床分期Ⅰ期20例(13.0%),Ⅱ期23例(14.9%),Ⅲ期43例(27.9%),Ⅳ期64例(41.6%),Ⅳs期4例(2.6%);组织学预后良好型72例(46.8%),组织学预后不良82型(53.2%).20例MYCN扩增(13.0%),MYCN与2号染色体(CEP2)信号比值为4.08~ 43.29;MYCN无扩增134例,其中获得91例(68.0%),阴性43例(32.0%).MYCN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神经母细胞瘤分型、组织学预后分组以及核分裂-核碎屑指数(MKI)高低及临床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20例MYCN扩增病例中4例存活(20.0%),16例死亡(80.0%),生存期为(17.10±2.24)个月.MYCN无扩增134例中96例存活(71.6%),38例死亡(28.4%),生存期(28.71 ±1.28)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YCN扩增患儿预后较差(x2=19.596,P<0.05).结论 MYCN基因扩增患儿预后差,我国儿童NT扩增率较低.
作者:牛会林;刘威;王凤华;陈峥嵘;伊鹏;高秋;郑汉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动态监测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各种应激状态下血清基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评估危重症足月新生儿皮质醇功能状态.方法 出生72 h内入院足月儿150例(胎龄≥37周),在入院时行新生儿危重症评分,分为危重组、非危重组.患儿分别在入院时、日龄7d、日龄14 d时采血检测血清基础皮质醇、ACTH水平.结果 1.危重组日龄≤72 h足月儿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283.5 ±196.0)μg/L]显著高于非危重组[(175.0±186.5) 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0,P=0.000).其他各时间段,危重组基础皮质醇水平均高于非危重组[7 d:(94.1 ±41.3) μg/L比(62.5±37.9) μg/L,14 d:(68.6±47.7) μg/L比(50.9±38.4) μg/L],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危重组日龄≤72 h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日龄7d及日龄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4、2.848,P=0.000、0.036).3.非危重组日龄≤72 h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日龄7d及日龄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1、3.076,P=0.000、0.037).4.不同时段危重组与非危重组足月儿AC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2 h:(101.55±61.52) ng/L比(85.54±59.83) ng/L,7 d:(54.91±22.75) ng/L比(71.07 ±20.51)ng/L,14 d:(44.67 ±28.30) ng/L比(44.92 ±24.68) ng/L,P均>0.05].5.死亡患儿日龄≤72 h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351.9 ±179.7) μg/L,(215.5 ±±165.9) ng/L]显著高于非死亡患儿[(201.4 ±161.4) μg/L,(83.5±54.0) n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7、-3.833,P=0.012、0.000).6.日龄≤72 h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分别与危重评分值(r=-0.293,P=0.043)、pH值(r=-0.336,P=0.000)及碱剩余(BE)值(r=-0.261,P=0.002)呈负相关;与日龄≤72 h血清ACTH水平呈正相关(r=0.443,P=0.000).日龄≤72 h血清ACTH水平与BE值呈负相关(r=-0.181,P=0.031),与日龄≤72 h、日龄7d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r=0.443、0.268,P=0.000、0.048).结论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肾上腺皮质功能已成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已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积极反应.病情危重程度与皮质醇水平相关,病情越危重,皮质醇水平越高.
作者:吴运芹;杨志明;彭小明;李军;李笑;李正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人鼻病毒(H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引起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2 94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HRV的感染情况、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特点,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HRV感染导致喘息的危险因素.结果 2 942例患儿中HRV阳性356例,阳性率12.10%;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5%(233/1 872例)比11.50%(123/1 070例),x2=0.579,P=0.447];6个月~1岁婴儿检出率高,为13.32%(65/488例),92.00%感染患儿为<5岁儿童;HRV全年散发,夏秋季为高峰,检出率分别为12.93%(91/704例)和14.74%(93/631例),冬季8.97%(66/736例),冬季检出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6,P<0.05).喘息组患儿HRV检出率高于非喘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5%(174/1 284例)比10.98%(182/1 658例)x22=4.509,P=0.034].Logistw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过敏史、既往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母孕期疾病史是HRV感染患儿发生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91,95% CI:0.240~0.636,P=0.000;OR=2.524,95% CI:1.432~4.447,P=0.001;OR=1.980,95% CI:1.225 ~3.199,P=0.005;OR=0.186,95%CI:0.050 ~0.695,P=0.012).结论 HRV是苏州地区儿童ALRTI的重要病原;5岁以下儿童易感,夏秋季为高峰.HRV感染患儿喘息发生率高,对于有个人过敏史、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母孕期有妊振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史的患儿,尤其是男童,在HRV感染后更容易发生喘息,甚至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作者:于乐香;陈正荣;蒋吴君;王宇清;黄莉;王美娟;季伟;邵雪君;严永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儿童肝母细胞瘤(HB)Ⅳ期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 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根据儿童癌症组织实体瘤协作组分期标准分为Ⅳ期的HB患儿52例,男30例,女22例;中位年龄1.91岁(1个月~12岁7个月).主要采用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化疗方案采用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的规范性化疗.采用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治疗后Ⅳ期HB患儿的化疗效果、复发率、复发后临床缓解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 1.年龄特点:0~12个月发病16例(30.76%),13~36个月患儿24例(46.15%),>3 ~6岁9例(17.31%),>6 ~ 12岁7个月3例(5.78%).2.转移部位:52例患儿中,多处远处组织器官转移40例(76.92%);临近组织器官转移12例(23.08%).3.随访至2015年1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3~79个月),3年无事件生存率32.69%(17/52例),3年总生存率61.53%(32/52例),病死率38.46%(20/52例).4.在治疗中、治疗后存在复发率59.61%(31/52例).31例复发病例经治疗,生存时间为(45.23 ±4.72)个月,95%可信生存区间为35.98~54.48个月;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23.07%(12/52例);生存分析提示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69%(17/52例)、15.38%(8/52例).结论 Ⅳ期HB病例虽然复发风险高、疗效相对较差,但综合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诊疗方案仍具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应坚定患儿治疗的信心,综合诊疗以延长生存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张谊;张伟令;陈丽萍;易优;张品伟;刘爱萍;支天;黄东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个体化运动处方对重度肥胖女童体形、血瘦素和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体质量指数(BMI)法在新乡市5所小学整群筛出30名重度肥胖女童,均等分成减肥和肥胖2组,减肥组采用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8周的干预训练,肥胖组统一安排集体活动.8周后测量减肥组形态、血瘦素及血脂指标,并与肥胖组比较.结果 经过8周的干预,减肥组的形态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体质量由42.30 kg下降至37.14 kg(t=2.24,P<0.05);BMI由29.54 kg/m2下降至24.75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5),但身高增长不太显著,这可能与干预的时间不长有关;减肥组干预后的血瘦素和血脂指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而对身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干预前比较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个体化运动处方能够改善重度肥胖女童的体形和调节异常内分泌代谢,值得推广应用;重度肥胖儿童需要针对性的早期进行行为干预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齐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导下肺介入治疗在儿童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对贵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2015年1至3月以儿童难治性肺炎收入院,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实施经支气管镜介导下激光、球囊扩张、冷冻等联合治疗的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镜下表现、胸部CT客观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难治性肺炎并声门下狭窄病例,给予激光切割狭窄部位新生物-钳夹坏死物-球囊扩张呼吸道成形术-冷冻联合治疗,患儿完全缓解.(2)支气管镜下确诊右上叶支气管结核病例予激光切割-钳夹坏死物-冷冻联合治疗及异烟肼局部灌洗治疗部分缓解.(3)支气管镜下确诊右下叶支气管异物并支气管扩张病例予激光切割肉芽组织-成功钳取-局部球囊扩张呼吸道成形术联合治疗完全缓解.(4)难治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曲霉菌混合感染)病例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遗留部分呼吸道远端闭锁,予激光切割-球囊扩张治疗完全缓解.(5)真菌性肺炎并支气管结核和左主支气管软化(中-重度)病例,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6)5例病例中4例出现术中或术后一过性并发症,术中并发症:低氧血症2例;术后并发症:刺激性咳嗽2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无一例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及麻醉过敏等严重影响预后的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镜及肺介入是进一步明确难治性肺炎病因及治疗的重要手段,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敏;靳蓉;苏守硕;孙永烽;徐慧;王琦;叶章敏;吴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库存悬浮红细胞应用血液回收机洗涤及零平衡超滤2种不同方法预处理后预充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室间隔缺损择期手术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对照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对体外循环预充用库存悬浮红细胞不进行任何预处理,B组应用血液回收机对库存悬浮红细胞进行洗涤处理后再预充,C组对库存悬浮红细胞进行体外循环前零平衡超滤.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 h取动脉血标本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检测,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儿的血TNF-α、IL-6、IL-8、IL-10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2h、术后12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在术后12 h达到较高水平,A、B、C3组分别为:(110.3±14.0) ×10-9 g/L、(90.6±10.3) ×10-9 g/L、(103.3±9.7)×10-9 g/L;(54.1±6.5)×10-9 g/L、(39.3±4.2)×10-9 g/L、(46.2±5.7) ×10-9g/L;(96.8±9.2)×10 9g/L、(82.5±6.5)×10-9 g/L、(88.4±5.1)×10-9 g/L;(228.4 ±42.9)×10-9 g/L、(171.5 ±26.4) ×10-9 g/L、(202.9±42.8) ×104 g/L,此趋势在术后24 h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TNF-α、IL-8在术后整个过程B组、C组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5);IL-6、IL-10在术后24 h时B组、C组和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NF-α、IL-6、IL-8、IL-10在循环结束时、术后2h、术后12hB组显著低于C组(P均<0.05).结论 应用血液回收机洗涤和零平衡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用库存悬浮红细胞进行预处理,均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相比较而言,血液回收机洗涤处理的效果更好.
作者:杨玉齐;徐红亮;范顺阳;尉新华;张金涛;徐云飞;李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口服与静脉注射泼尼松龙对胆道闭锁术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至12月入院的49例胆道闭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术后第5天予不同给药途径的泼尼松龙抗炎治疗(其他治疗方案相同,包括静脉滴注头孢哌酮2周,保肝利胆等治疗),A组为口服泼尼松龙组,B组为静脉用泼尼松龙组,起始剂量皆为4 mg/(kg·d),每3日剂量减半,直至完成1 mg/(kg·d)后,2组皆改为口服用药1 mg/(kg·d),维持3个月后逐渐停药.统计2组总胆红素(TBIL)值、早期胆管炎发生率(6个月内)和2年生存率.结果 术前A、B2组手术年龄分别为(98 ±33)d、(105±36)d,TBIL分别为(158.36 ±55.22) μmol/L、(160.11 ±43.12) μmol/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63、-0.123,P均>0.05).A组术后前2个月TBIL高于B组[A组术后1个月TBIL四分位数P25、P50、P25分别为105 μmol/L、152 μmol/L、236 μmol/L,术后2个月分别为67 μmol/L、103 μmol/L、144 μmol/L,B组术后1个月分别为40μmol/L、74 μmol/L、99μmol/L,术后2个月分别为39 μmol/L、64 μmol/L、196 μmol/L](P均<0.05);术后1、2个月胆管炎发生率A组(56.0%,60.0%)高于B组(25.0%,29.2%)(x2=4.871、4.705,P均<0.05);术后3~6个月A、B2组TBIL和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44.0%、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7,P>0.05).结论 静脉注射泼尼松龙较口服更有利于早期、快速清除黄疸,降低早期胆管炎发生率,但对生存率没有影响.
作者:董昆;杨体泉;董淳强;刘强;陈超;张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婴儿与儿童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围术期临床结果,探讨早期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外科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390例患儿临床资料.年龄3个月~14岁,平均年龄3岁.其中婴儿组(<1岁)172例,儿童组(≥1岁)218例.伴发畸形:房间隔缺损33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冠状动脉畸形8例、多发室间隔缺损5例.结果本组死亡10例,总死亡率2.56%,婴儿组与儿童组死亡率分别是2.32%(4/172例)和2.75%(6/21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婴儿组和儿童组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89.16±74.38) min、(83.14 ±66.7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9.75±35.20) min、(54.70±38.54) min,手术时间分别为(185.34±168.64) min、(163.35±150.15)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57.17±67.46)h、(47.50±58.39)h,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分别为(5.08 ±7.93)d、(3.71±5.40)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82±17.78)d、(9.52±8.74)d,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7、1.890、1.991、1.887、1.951、1.931,P=0.259、0.713、0.194、0.739、0.241、0.308).结论 婴儿法洛四联症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可避免因治疗较晚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落后、缺氧发作、甚至猝死等不良事件.
作者:石磊;徐红亮;张金涛;尉新华;刘锦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2例婴幼儿PDA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及近期、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术前均确诊支气管肺炎,10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经内科规范治疗肺部体征无明显好转.结果 成功植入封堵器12例(100%).术后3d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残余分流,左心室舒张末内径[(31.3±5.4)mm]、左心房内径[(18.2±3.4) mm]、左心室射血分数[(56.8±8.7)%]、肺动脉收缩压及二尖瓣返流均较术前缩小或减轻(P均<0.05),主动脉收缩压较术前增加(P<0.01).随访10例(83%),均无残余分流.术后0.5年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3d明显改善(P<0.05),二尖瓣返流较术前减轻(P<0.05),主动脉瓣返流及三尖瓣返流无明显变化(P>0.05).3例患儿术后出现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术后2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1.9 m/s、2.4 m/s,随访23 ~ 28个月左肺动脉血流及降主动脉血流速度<2.3 m/s,压差均<2.9 kPa,不需干预治疗.结论 婴幼儿PDA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的近期-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左肺血流速度及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者需长期随访.
作者:夏树亮;张丽;黄萍;汪周平;李伟;谢小斐;于明华;童敏;黄晓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Ⅲ型胆道闭锁中囊肿型与非囊肿型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共98例,其中囊肿型7例,非囊肿型91例.按术后总胆红素降至正常的时间,以3个月、6个月为时间截点,分为优(<3个月)、良(3~6个月)、差(>6个月)3组.对比囊肿型与非囊肿型患者在优、良、差组中所占比例,以评估2组患儿退黄速度的快慢;绘制生存曲线比较2组3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7例囊肿型胆道闭锁中,优2例,良3例,差2例;91例非囊肿型胆道闭锁中,优33例(36.3%),良26例(28.6%),差32例(35.1%).囊肿型与非囊肿型的手术日龄分别为(98.14±47.42)d和(76.95±22.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2,P=0.284).囊肿型与非囊肿型术后自肝生存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98),其中1年、2年、3年的自肝生存率分别为85.7%(6/7例)和65.9%(60/91例)、71.4%(5/7例)和58.2%(53/91例)、71.4%(5/7例)和52.8%(48/91例).囊肿型和非囊肿型的3年自肝生存率分别为优组100.0%(2/2例)和75.8%(25/33例),良组100.0%(3/3例)和69.2%(18/26例),差组0和15.6%(5/32例),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Ⅲ型胆道闭锁中,囊肿型术后的退黄速度及术后3年自肝生存率与非囊肿型相当.Kasai术后6个月内达完全退黄者,预后良好.
作者:沈秋龙;陈亚军;张廷冲;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吴东阳;肖广阔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14岁以下儿童脊髓损伤住院患者人口学和损伤特点,为儿童脊髓损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275例14岁以下儿童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日期及损伤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5例患儿中,男111例(40.4%),女164例(59.6%).4.0~7.0岁年龄组患儿多(48.0%,132/275例),其中女93例(70.5%,93/132例).致伤原因中前3位分别是交通事故损伤74例(26.9%)、非外伤性损伤72例(26.2%)、体育运动损伤70例(25.5%).2003年至2014年主要的致伤原因为体育运动损伤(28.0%,65/232例),远高于1987至2002年(11.6%,5/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35,P=0.023).体育运动损伤中男女比例差距大(男7例,女63例).4.0 ~7.0岁年龄组主要的致伤原因是体育运动损伤(48.2%,55/114例).外伤性脊髓损伤中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141例(69.5%,141/203例),脊柱骨折62例(30.5%,62/203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中主要为胸髓损伤(85.8%,121/141例),4.0 ~7.0岁的患儿多(64.5%,78/121例),体育运动损伤是其常见的致伤原因(64.1%,50/78例).早1例体育运动损伤发生在1995年,从200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每年都有发生.体育运动损伤以脊柱过伸损伤为主(90.0%,63/70例),夏秋季多见,主要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98.4%,62/63例),胸髓完全性损伤多(75.8%,47/62例).结论 体育运动损伤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近12年来住院脊髓损伤患儿的主要致伤原因,发病有增多趋势,以4.0~7.0岁女童多,其原因与舞蹈练习脊柱过伸有关,且大多为胸髓完全性损伤,损伤程度较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重点防护人群为练习舞蹈下腰动作的儿童.
作者:王一吉;周红俊;卫波;刘根林;郑樱;郝春霞;张缨;康海琼;袁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单中心儿童突发性颈部旋转受限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420例以突发性颈部旋转受限为首发症状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20例患儿中,男248例,女172例;年龄2~14岁,平均7.2岁,病程2h~2d.就诊时均有明显的突发性颈部旋转受限.其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353例,颈椎髓核钙化42例,多发性抽动7例,颅内占位4例,颈椎嗜酸性肉芽肿3例,颈椎结核2例,良性阵发性斜颈2例,川崎病2例,病毒性脑炎2例,神经母细胞瘤颈椎改变1例,血友病性颈椎脊髓内血肿1例,甲氧氯普胺药物反应1例.353例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儿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寰齿间隙不对称或寰枢椎侧块不对称,按Fielding临床分型:Ⅰ型204例,Ⅱ型122例,Ⅲ型21例,Ⅳ型6例.结论 儿童突发性颈部旋转受限多数为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同时应排除其他诊断,以防止误诊误治.突发性颈部旋转受限行枕颌牵引及佩戴颈托固定,疗效可靠.
作者:孙祥水;楼跃;范毓华;唐凯;张志群;林刚;周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小儿心脏专科中心救治的HLHS患儿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HLHS患儿共38例,占同期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总数(25 698例)的0.15%.其中男23例,女15例;发病年龄1h~5个月;入院年龄1 d~11个月;入院体质量1.55~14.00 kg(平均3.90 kg);住院时间1~88 d(平均46d).24例入院即存在合并症,其中20例并肺炎,2例并脓毒症,3例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并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并缺氧性脑损伤,1例并先天性呼吸道狭窄,1例并肾衰竭.共18例接受手术治疗,治愈8例,16例放弃治疗出院,3例术前放弃治疗死亡,10例术中或术后死亡,1例未手术治疗存活至4岁.18例手术患儿中,Ⅰ期手术年龄2d~4个月,10例术前需呼吸机辅助通气,8例行急诊手术,10例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MBTS)术式,8例行sano shunt术式;治愈8例中,4例Ⅰ期为MBTS,4例Ⅰ期为sano shunt;Ⅰ期术后死亡者5例为MBTS术式,3例为sano shunt术式.术后7例出现重度低心排综合征,1例出现心包填塞,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术后应用体外膜肺,1例出现抽搐.结论 HLHS属罕见心脏畸形,目前分期姑息手术是HLHS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庄晓慧;何少茹;庄建;郭予雄;孙云霞;梁穗新;刘玉梅;陈寄梅;温树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直肠闭锁在临床上非常罕见,这类患儿通常骶骨、肛管、肛门括约肌发育正常,有正常的肛门开口,但出生后腹胀、呕吐、无胎便排出.现报道1例直肠闭锁患儿,并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加以复习,以减少漏诊,及时治疗.1 临床资料患儿,女,2d.G1P1,孕41周,自然分娩,无产伤,无窒息,出生时体质量3.0 kg.因呕吐伴腹胀2d入院.
作者:舒俊;卞红强;杨俊;闫学强;郑凯;邢福中;左楚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缺氧后肌阵挛(PHM)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氧事件发生后出现的一种非进行性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肢体和躯干短暂而快速的抽动.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称为肌阵挛状态,多发生于心脏停搏24~72 h,多数预后不良;慢性者发生于心脏停搏后数日或数周之后,称为Lance-Adams综合征,预后较急性好[1].急性缺氧后肌阵挛(APHM)多见于成人,儿科病例目前仅国外有几例报道[2-3],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报道儿童APHM 2例及其脑电图(EEG)改变,探索EEG在APHM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承;刘智胜;江军;高晶;匡光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脑性瘫痪(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性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其易感性与遗传因素有关.国内外初步研究证明,脑瘫发生与多个易感基因有关,脑瘫症状基因与脑瘫的临床症状有密切联系.现就近年来有关脑瘫的易感基因和症状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鑫阳;姜志梅;吕智海;庞伟;郭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质量控制一直是个挑战;美、英、欧、澳大利亚先后于2008年至2015年发布了脑炎诊断、治疗指南,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处理病毒性脑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综合上述指南并复习相关文献,介绍病毒性脑炎的定义、分类、病因、辅助检查、处理步骤及治疗方案,并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余婕;郭虎;郑帼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儿童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生理指标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建立我国儿童CPET的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按照标准CPET方案对128例健康儿童进行CPET,按年龄分为3组:3 ~6岁组(48例)、>6~ 10岁组(40例)和>10 ~ 14岁组(40例).检测指标包括大千克体质量摄氧量(VO2max/kg)、达到无氧阈时的摄氧量(VO2/kg@AT)、大耐受功率(Pmax)、极量心率(HRmax)、极量运动时二氧化碳当量(VE/VCO2峰值)、二氧化碳当量斜率(VF/VCO2斜率)、大潮气量(VTmax)和大分钟通气量(VEmax),观察各指标正常值范围.结果3~6岁、>6~ 10岁和>10 ~ 14岁男童VO2max/kg分别为(31.71±7.31) mL/(min·kg)、(31.05±5.96) mL/(min·kg)、(34.10±8.72)mL/(min·kg).3~6岁、>6 ~ 10岁和>10~ 14岁男童VO2/kg@AT分别为(28.32±10.20) mL/(min·kg)、(23.13±9.56) mL/(min·kg)、(22.08±7.45) mL/(min·kg).3~6岁、>6 ~ 10岁和>10~14岁女童VO2max/kg分别为(29.27±4.19) mL/(min· kg)、(30.67±5.59)mL/(min·kg)、(29.18±6.56) mL/(min· kg).3~6岁、>6~ 10岁和>10 ~ 14岁女童VO2/kg@AT分别为(22.18±7.72) mL/(min·kg)、(20.53±7.66) mL/(min·kg)、(17.83±6.49) mL/(min·kg).VO2max/kg和VO2/kg@AT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2max/kg不存在性别差异(P均>0.05).VO2/kg@AT在3~6岁组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23).Pmax、VEmax和VTmax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童:F =49.436、24.290、28.958,P均<0.001;女童:F=58.287、42.990、28.802,P均<0.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VE/VCO2峰值、VE/VCO2斜率和HRmax存在年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58,P=0.012;F =8.050,P=0.001;F =3.869,P=0.026),而女童这些指标差异均不明显(P均>0.05).结论本项研究提供了儿童心肺运动试验各核心变量数值.VO2max/kg不存在年龄差异,提示可将VO2 max/kg作为评价运动能力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作者:相婷;杨巧芝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