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食行为不仅影响到儿童体格发育,也影响其心理行为发展,对儿童近期和远期健康起重要作用.现从食物选择、进餐时间、进餐环境、进餐亲子互动等方面入手介绍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
作者:徐秀 刊期: 2017年第23期
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医师对过敏的关注也由诊治转到预防.预防食物过敏的策略导致婴儿喂养指南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关于母乳喂养和固体食物引入方面.现对近期婴儿喂养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回顾,讨论食物过敏预防的内容,为临床医师更新婴儿喂养知识提供帮助.
作者:胡燕;卢明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母乳是婴儿好的营养来源,但婴儿处于疾病状态或因疾病治疗,常常导致母乳喂养中断,甚至停止.现分析早产、腹泻、黄疸、过敏、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腭裂等婴儿特殊状态或疾病下继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喂养方案,帮助母亲继续母乳喂养,让患儿更好地从母乳喂养中获取营养支持和保护,进而更快康复和促进其生长发育.
作者:李晓南;彭璐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儿童复杂性遗尿症(NMNE)诊治中的应用,为指导临床合理治疗NMNE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及小儿泌尿外科就诊的NMNE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对66例患儿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其尿流动力学结果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NMNE患儿尿流动力学结果中发现异常者61例,占92.43%;未见异常5例,占7.57%.异常结果中膀胱过度活动(OAB)35例,大膀胱容量减小7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例,OAB伴其他异常结果18例.OAB共53例,其检出率为86.89%(53/61例),占样本总量的80.3%(53/66例).对OAB患儿行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50/53例);1例DSD患儿经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大膀胱容量减小及尿流动力学提示正常结果的患儿采用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行为训练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43%(5/7例)、80.00%(4/5例).结论 NMNE患儿通过尿动力检查,可明确其病理生理机制,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建议NMNE患儿完善此检查.鉴于OAB在NMNE中比例较高,建议NMNE的初始治疗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及去氨加压素联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高红英;吴玉斌;姜开蕾;张树成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一期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矫形外科收治的1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损伤程度为GustiloⅡ型或Ⅲ型,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4~12岁,平均6岁5个月,受伤时间2~9 h,平均5 h,均行急诊清创、骨折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15例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1例出现创区皮肤坏死,二期行皮瓣移植后治愈,按Flynn疗效评价标准,优13例,良2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患儿未出现感染、骨不愈合、畸形愈合、跛行等并发症.结论 急诊清创、一期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显著,可为临床首选.
作者:徐艳朋;俞松;张天久;于怀景;李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儿童重复肾下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腹腔镜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例重复肾下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致下位肾积水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3~8岁,平均5.2岁;右侧4例,左侧2例;有腰部胀痛3例,其中1例可触及腹部包块,1例伴肉眼血尿;发热性泌尿系感染1例;无症状2例.5例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其中4例为下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致下肾积水,根据术中狭窄段长度及具体解剖特点,2例行腹腔镜下位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另2例行下肾肾盂-上肾输尿管成形术;1例异位血管压迫,亦行腹腔镜下位离断式肾盂成形术,5例均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6~8周,另1例下位肾几乎无功能,行切除肾单位手术,即经腹腔镜下位肾切除术.6例平均随访13(6~21)个月,围手术期腹胀及发热持续时间短,术后症状均消失,泌尿系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IVP)影像学评估肾积水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恶化;1例下位肾切除术后上位肾功能正常.结论 经腹腔镜治疗儿童重复肾下位肾积水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术中应根据狭窄段长度及具体解剖特点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注意避免损伤肾蒂,肾盂成形后需留置一输尿管内支架管作引流,对下肾功能恶化或积水加重的患者,宜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陈小朋;杨艳芳;周辉霞;毕建朋;李梁斌;樊宏杰;李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收治入院的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4~13岁(平均7.3岁);右侧11例,左侧3例;高处坠落伤3例,意外摔倒8例,交通伤3例;其中1例伴桡神经损伤.其中BadoⅠ型12例,Ⅱ型1例,Ⅲ型1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桡骨头、尺骨近端截骨、弹性髓内钉固定.结果 14例患儿随访20~33个月(平均25.2个月).尺骨平均愈合时间2.7个月,根据Mackay等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13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14/14例).1例桡神经损伤患儿在保守治疗后第5个月恢复.1例尺骨截骨处延迟到术后4.5个月愈合.未出现尺骨不愈合、桡骨头缺血坏死、桡骨小头再次脱位、肱桡关节骨性关节炎等情况.结论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尺骨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取出方便,是治疗受伤时间较短、桡骨过度生长不明显患儿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维;张志群;楼跃;唐凯;林刚;孙祥水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蒂筋膜瓣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尿瘘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随访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38例尿道下裂尿瘘修补患儿,36例在尿瘘修补时加盖一层或多层带蒂筋膜瓣(研究组),102例在尿瘘修补时未行带蒂筋膜瓣覆盖(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血运不良率、切口裂开率、尿道狭窄率、尿瘘复发率及成功率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6.6±17.8)min比(43.5±18.6)min,t=6.58,P<0.001],研究组尿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56%比18.60%,χ2=3.520,P=0.047),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4.4%比79.4%,χ2=4.290,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血运不良率、切口列开率及尿道狭窄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带蒂筋膜瓣覆盖技术增加了尿瘘修补部位的组织厚度和强度,可提高尿道下裂尿瘘修补的成功率.
作者:谢起根;李作青;高鹏飞;徐哲;周李;苏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回顾总结泌尿系结石导致6月龄以下婴儿泌尿系梗阻所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6月龄以下、双侧泌尿系结石梗阻所致急性肾衰竭患儿15例,均为藏族.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个月15 d~5个月24 d;体质量3.5~7.0 kg.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结果 9例患儿(男5例,女4例)经综合评估能够耐受急诊全身麻醉手术,在术前准备同时积极保守治疗,于入院6 h内手术解除梗阻;6例患儿(男5例,女1例)内环境严重紊乱,合并肺部感染、休克,经综合评估为极危重患儿,暂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手术,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支持下抗感染、解痉、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经治疗情况改善后,于入院12 h内手术解除梗阻.解除梗阻12~48 h后,患儿血钾、肌酐恢复正常.5例患儿术后获得结石标本,结石成分为:草酸钙结石3例、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混合结石2例.13例患儿需二期手术处理结石.结论 婴儿泌尿系多发结石危害重,并发症多.对于生命垂危的患儿,急诊治疗以挽救生命、解除梗阻为原则,操作尽可能简短,取石不是主要目的.如患儿一般情况差,合并症严重,暂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能给婴儿的救治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作者:黄一东;曾莉;马学;张杰;袁淼;康磊;单伟;黄桂珍;黄鲁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儿童睾丸微石症(T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的118例T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超声检查原因、合并症及随访情况,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患儿118例,年龄0.25~14.00岁(平均7.98岁).超声检查原因:无症状22例,睾丸不适28例,睾丸小6例,阴囊不明包块10例,隐睾病史36例,鞘膜积液病史15例;合并疾病:先天性睾丸发育异常44例(隐睾34例,睾丸发育不良6例,睾丸缺如4例),鞘膜积液(疝)15例,睾丸附睾炎12例,精索静脉曲张6例,附睾囊肿5例,睾丸畸胎瘤2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睾丸扭转1例,无合并症32例.双侧TM 87例(其中典型TM 38例,局限TM 49例),单侧TM 31例(其中典型TM 8例,局限TM 23例).53例获得随访,随访1~36个月(平均12.5个月),病变稳定,未见进一步病变.结论 儿童TM非罕见病例,病因不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常并睾丸异常;儿童TM与成人睾丸肿瘤的相关性尚不能确定.短期内TM的分布及累及程度稳定,少有发生睾丸肿瘤,但需要重视随访,尤其是青春期及其后的随访.
作者:牛之彬;杨屹;侯英;陈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合并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UVJO)患儿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UPJO合并UVJO患儿的资料,患儿临床上以胎儿肾积水、泌尿系感染所致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术前所有患儿常规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磁共振水成像及肾核素扫描检查.结果 12例UPJO患儿中先行肾造瘘术,再行肾盂成形,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儿共4例.行肾盂成形术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儿共5例.仅行肾盂成形术2例.行肾造瘘术及二次手术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12例患儿随访2.0个月 ~2.5年,未见反复尿路感染及腰腹痛症状,复查泌尿系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 对术前常规检查提示UVJO的患儿,如肾积水严重程度与单纯UVJO所致肾盂输尿管积水不符时,应怀疑UVJO合并UPJO的可能,需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RPG)明确诊断.而对术前检查提示UPJO患者,不推荐常规行RPG检查,常先行肾盂成形术及肾造瘘,术后根据顺行肾盂造影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进一步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作者:朱小江;董隽;马耿;郭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一期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儿的术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导致呼吸机辅助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此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120例阜外医院小儿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一期大动脉调转术的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儿,通过查询儿科重症监护室数据库和电子病历获取相关数据.收集影响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相关的数据,包括患儿的人口学资料、术前诊断、术中资料及术后恢复资料.以呼吸机辅助超过72 h作为呼吸机辅助延迟的标准,将患儿分为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72 h)和非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72 h).2组数据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P≤0.2的纳入下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96例患儿纳入后分析,延迟组22例,非延迟组74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前乳酸、术前是否应用前列腺素E1、术前是否进行呼吸机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左心室压与右心室压的比值及术后早期乳酸、血管活性药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体质量和术后左心房压比较P<0.2.体质量:延迟组(3.5±0.9)kg,非延迟组(3.9±1.0)kg(P=0.117);术后左心房压:延迟组(7.9±1.9)mmHg(1 mmHg=0.133 kPa),非延迟组(6.7±2.0)mmHg(P=0.015).将体质量和术后左心房压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压增高是术后呼吸机辅助延迟的危险因素(OR=1.048,P=0.020).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112(80,194)h,非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6(17,46)h,延迟组ICU时间10(1,14)d,非延迟组ICU时间4(3,6)d,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时间均明显长于非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2组各死亡1例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结论 左心房压增高是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儿行一期大动脉调转术后影响呼吸机辅助延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胜利;杨菊仙;王旭;刘立伟;鲁中原;闫军;李守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胰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接受ERCP诊疗的196例18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针对其适应证、病因、治疗方式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分析ERCP治疗方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96例患儿共行ERCP 314例次,成功率达99.0%.其中男94例,女102例,年龄1.1~16.8岁[(8.7±3.7)岁],适应证主要包括胰腺疾病(156例)、胆管疾病(40例).经ERCP明确诊断后主要为:慢性胰腺炎114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8例,胆管结石19例,急性胰腺炎12例,胆管扩张8例,胆管炎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5例等.除常见胰胆管病变外,45.9%的患儿术后证实存在解剖异常:其中胆管疾病以胰胆管汇合异常为多见,占60.0%;胰腺疾病以胰腺分裂为多见,占22.4%.患儿经过内镜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其中术后轻中度胰腺炎41例次(13.0%)、术后出血4例次(1.3%).除1例十二指肠副乳头切口出血患儿需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外,均通过内科治疗好转.无胆管感染、术后穿孔、重度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统计学分析发现多次ERCP治疗为术后胰腺炎发生的保护因素,胰管取石治疗术为术后胰腺炎的风险因素.结论 ERCP是儿童胰胆管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其具有较高的诊疗价值,且相对安全.
作者:许旭;王歆琼;肖园;余熠;许春娣;龚彪;别里克·扣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并消化道穿孔的肛门直肠畸形(ARM)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消化道穿孔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AR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低体质量、早产、延迟诊断、ARM类型等与消化道穿孔的关联性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中文数据库检索中英文文献,将文献中记载的并消化道穿孔的ARM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并分析消化道穿孔的特点.结果 共有143例ARM患儿纳入此研究,其中延迟诊断17例,低出生体质量儿16例,早产儿21例.143例患者中3例并消化道穿孔,其中2例延迟诊断,2例为低出生体质量、1例为早产儿,穿孔部位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统计学分析显示,延迟诊断与消化道穿孔相关(P=0.037),低出生体质量与消化道穿孔相关(P=0.033),而早产与消化道穿孔无相关性(P=0.381),ARM类型与消化道穿孔亦无相关性(χ2=0.000,P=1.000).检索出15篇英文文献中23例患儿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一起加以总结,显示92%的穿孔发生在手术解除梗阻之前,其中68%的穿孔发生在直肠或乙状结肠.结论 消化道穿孔是ARM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其与延迟诊断、低出生体质量及远端肠管本身的发育不良有关.只要仔细地进行会阴部检查,延迟诊断可以避免,从而有效地降低ARM患儿消化道穿孔的发生率.
作者:谢崇;潘伟康;余辉;高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经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5~14岁[(9.2±3.1)岁];胆囊单发结石11例,多发结石7例.患儿均接受3~72个月的随访.结果 18例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确诊,无胰胆管合流异常,术前行胆囊收缩功能评估,结果均良好.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8~66 min[(40.2±14.3)min];出血量4~12 mL[(8.3±2.8)mL];术后住院3~5 d[(3.8±1.2)d];治疗期间未发生胆漏、术后出血、胆管损伤、胆源性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随访3~7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结论 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的患儿,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小儿胆囊结石可保留胆囊功能及胆道的完整性,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手术确切可靠,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作者:沈刚;王月凤;李功俊;周立军;陈媛;王晓一;白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分析发育不良隐睾患儿的病例资料,探讨如何把握睾丸切除术在小儿发育不良隐睾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7月至2016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证实睾丸发育不良隐睾患儿207例,均为真性隐睾.年龄0.6~11.4岁[(4.7±1.2)岁].其中左侧隐睾78例,右侧隐睾104例,双侧隐睾2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提示未见睾丸53例,提示睾丸萎缩或发育不良154例.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经腹股沟切口149例,腹股沟切口联合腹腔镜探查47例,单纯行腹腔镜手术11例.术中均与患儿家长沟通,睾丸轻、中度发育不良均保留睾丸167例;睾丸重度发育不良及睾丸萎缩40例,其中腹内单侧隐睾16例,腹外单侧隐睾22例均行睾丸切除术,2例腹外双侧睾丸重度发育不良患儿征求家长意见后行双侧睾丸下降固定术,所有切除标本术后均送病理检验.术后通过电话随访186例,失访21例,随访时间1~128个月[(53±8)个月],术后3~6个月均行超声睾丸检查,了解双侧睾丸发育情况及有无睾丸发育不良或睾丸萎缩.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顺利出院,切除睾丸组术中证实精索血管纤细、睾丸发育差或萎缩;保留睾丸组术后随访超声检查提示未见明显睾丸样结构6例,完全萎缩12例,部分萎缩48例,均未行再次手术探查切除,无萎缩93例,无隐睾术后癌变病例.切除睾丸组健侧睾丸均正常发育.结论 轻、中度睾丸发育不良可行保留睾丸手术,重度睾丸发育不良或睾丸萎缩征得家长同意后选择合理手术方式.
作者:毛长坤;曹永胜;彭博;刘项;褚晗;余鑫;闻竹;陶承品;杨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胆道闭锁是一种胆管进行性纤维化和肝内外胆管闭塞的婴儿胆管炎性病变.如能在早期明确诊断并且施行手术(Kasai手术<60 d)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否则预后多不良.因此,其大的挑战是尽量在出生后早期进行该病的准确诊断.近年来在胆道闭锁诊断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粪便色卡或新生儿中血清胆红素的筛查.在筛查异常或出现临床不适后,使用一系列理化设备进一步检查,其中超声是一项非侵入性、廉价、操作性强的首选检查手段,其他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插管和肠液检测、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影等.术中胆道探查、造影仍然是胆道闭锁诊断的金标准.尽管近年来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但目前仍然缺乏一个能够在早期诊断该病的理想方法,因此,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依然依赖于多技术、多方法的组合.
作者:吴凤;唐维兵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其在发生部位、组织病理学表现和生物学特点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异质性.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棘手的问题在于高危及进展期NB预后差.近年来,众多关于NB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逐步开展,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染色体、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异常;肿瘤发生发展相关调控基因(涉及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化疗耐药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异常等.其中某些特定信息(染色体1p状态、癌基因MYCN表达、总DNA含量等)已成为判断NB预后及危险度分组的重要依据;同时,尚有许多未被纳入危险度分层系统,但与NB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逐渐被揭示,进一步研制针对这些分子的靶向药物可能对于提高患儿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深;王焕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近年越来越多的胆道闭锁患儿经Kasai手术后获得自体肝生存,而随之产生的各种远期并发症影响了其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防治胆道闭锁术后长期生存的并发症,现对这类问题的诊治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胜;郑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性病变导致膀胱、尿道功能失常产生排尿障碍的疾病,严重者可造成上尿路损害.药物治疗是神经源性膀胱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药物治疗目的在于降低储尿期膀胱内压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减少残余尿及控制感染.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投入临床试验,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并发症随之减少.但是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很多药物的临床应用相对谨慎,治疗效果并不明确.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儿疾病预后,现就药物治疗在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朝旭;张潍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明确不同体成分含量及分布对骨龄发育的影响,建立有益于骨龄发育的健康生活方式.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成分分析、骨龄评价且随访1年的3~10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对体质量、身高、人体成分、骨龄的随访,了解不同人体成分分布及增速对骨龄发育的影响.结果 341例研究对象中,男166例,女175例,入组年龄3.3~10.8岁.不同年龄组儿童骨龄年增长速率为0.62~1.37岁.体成分增速快者为去脂肪组织(2.60 kg/年),其次为瘦体组织(2.47 kg/年),骨矿物质增长慢(0.14 kg/年).瘦体组织(β=14.13)、骨骼肌(β=12.79)、骨矿物质(β=6.26)、无机盐(β=5.91)等体成分含量和四肢瘦体组织含量(1.74≤β≤20.79)、胸围(β=2.02)、腹围(β=1.37)、左臂围(β=1.36)、腹部(β=13.10)和双上臂(β=9.47、6.07))皮下脂肪厚度的增速越快,骨龄的增速越快(均P<0.01);总体水(β=-5.99)、细胞外液(β=-1.60)、躯干瘦体组织含量(β=-7.67)和双股围(β=-1.81、-1.77)、左下肢脂肪皮下脂肪厚度(β=-7.99)的增速越快,骨龄的增速越慢(均P<0.05).结论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四肢(尤其是上肢)的负重力量运动,增加水分的摄入等生活方式能更好地延缓骨龄发育,大限度地促进终身高的发展.
作者:刘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胡桃夹综合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和直立性蛋白尿,此外还可表现为直立不耐受、腹痛、腰痛、胃肠道症状和性腺静脉曲张等,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贫血和肾静脉血栓.对于不典型表现者易被误诊和漏诊.75%的患儿经24个月保守治疗可恢复.一些直立调节障碍者应用米多君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对于病情严重者需手术干预.2017年英国发表了胡桃夹综合征诊治指南,现结合该指南介绍相关诊治进展.
作者:管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