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察枳实消痞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采用枳实消痞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并与吗丁啉治疗的西药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较对照组(74%)有显著差异性( P<0.05);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枳实消痞丸具有促进消化、增强胃肠功能的显著疗效,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满意的方剂.
作者:彭文洪;费志勇;陈兴田;沈玉法;王瑞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内科急症之一的冠心病,用中医辨证,立理气活瘀,通络止痛;通阳泄浊,豁痰开结;回阳固脱,益气养阴;益气复脉,活血通络;宣痹通阳,逐寒化湿;交通心肾,温化水饮6种治法,用国医国药举例治疗体会,突出了中医特色,收到了满意疗效.
作者:周卿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小儿由于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患病,为使优生优育工作开展得更好,现将小儿的推拿保健作一介绍,供参考.
作者:邵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耳聋是耳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我国1987年全国残疾人耳聋残疾普查结果分析表明,耳鸣耳聋患者约占我国人口的15%~20%.这么庞大的患者群,如何研究新的疗效高的药物一直是耳科学界及制药厂家亟待解决的科研课题.
作者:王双;李学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冯玉环;田在泉;宋代波;周玉芳;张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方法.方法:将12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灌肠配合泼尼松口服,对照组用柳氮碘胺吡啶配合泼尼松口服.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体疗效(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70.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灌肠与强的松配合治疗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作者:史肃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且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更乏针对性强的治疗药物.尤其至糖尿病肾病后期,肾功能衰竭、水肿和高血压进一步恶化,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笔者从多途径综合给药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请同道指正.
作者:李秋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徐某,男,55岁,军队机关干部,1999-04-30来诊.主诉:双手掌及足底起脓疱15 d.患者于15 d前发现双掌及足底起脓疱,少量为血疱,粟米大小,不痛不痒,未重视.4 d后数量增多,来我院皮肤科诊治.
作者:胡兵;董晓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重的变化对腰椎间盘受力的影响,为自我保护腰椎间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生物力学方法,计算出一定身高和固定前屈角度时,不同体重对腰椎间盘受力的影响.结果:腰椎间盘的受力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若增加体重或增加负重,则有可能加重腰椎间盘的突出,从而加重症状.
作者:郭郡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 心肌梗死,益气养阴救危证孙某某,女,70岁,住院号89236.患者因心肌梗死入院,入院后经予硝酸甘油等含化,中药血府逐瘀汤内服,复方丹参、低右、极化液等静滴,配合吸氧,甚至用杜冷丁肌注,仍不能控制心绞痛,乃予接诊.
作者:刘书湘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头颅CT扫描证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80例中,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39~76岁,平均57岁;合并高血压病45例,冠心病35例,糖尿病5例,病例中意识清晰73例,嗜睡6例,浅昏迷1例,失语10例;肌力Ⅱ级19例,Ⅱ~Ⅲ级37例,0~Ⅰ级24例.80例均颈颅多普勒检查,其中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3例,大脑中前动脉痉挛29例,脑动脉硬化25例.
作者:王丽芳;刘惠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们自1996-02~1999-06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治疗Colles骨折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大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例1 兰某,男,62岁,干部,于1993-02初诊.病人患糖尿病15 a,曾服用降糖药,如优降糖、降糖灵、消渴丸等,但服药不规范,亦未进行系统指导.本次因10余d前出现尿失禁,小便淋漓不尽,伴有腰部沉重,双下肢略浮肿,无尿急尿频.
作者:郭彦宝;单志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笔者自1996-10~1998-10采用自拟蝉僵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1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冬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自1996-01~1998-12,我们用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胎膜残留所致产后恶露不净42例,效果满意.
作者:叶金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自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局部封闭结合中药薰洗治疗跟痛症36例,42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兴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笔者从1997-10~1999-10,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及良好的护理措施,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桂英;李凤英;苏松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斑地锦,又名奶浆草,味辛,性平,具有活血止血,清热止痢,健胃通乳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上善用此药,效果满意,兹举例如下:
作者:卢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35例肝胆恶性肿瘤应用自拟益肝汤治疗,结果为症状明显改善者29例(82.8%),无改善者6例(17.1%);肝功能恢复正常者6例(17.1%),明显改善者15例(42.8%),稳定无加重者8例(22.8%),恶化者6例(17.1%).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姜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考证<本经>连翘同其别名、音韵、词义、生境和功效等合符兰花即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Rchb.f.) Rchb.f.等相近物种特性,连实为由兰孳乳的别名,因其特异、花香为孔子和历代文人称赞,并伴随古衅(薰)浴的发展而出现药用的兰草即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rucz.,时过境迁,薰、蕙、兰、连转变等复杂原因,使两兰混淆.连翘即兰花真相埋没,后人未识,今用连翘Forsythina suspensa (Thunb.) Vahl则既成事实,即当以不真为真.
作者:徐利国;黄仁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笔者经多年来应用伤科外敷方治疗非骨折性软组织损伤,取得很好效果,其特点为镇痛效果好,治愈时间短.现介绍如下:
作者:童树洪;凌炳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白术的采收、加工和炮制方法作系统介绍,并对其不同炮制品进行质量分析,为提高药效提出科学的炮制途径.
作者:马云;高学琴;宋玉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就蜜丸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前处理、蜂蜜的选择与炼制、合药时的用蜜量及下蜜温度等关键工序,探讨了影响蜜丸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
作者:安晔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通过多次反复实验,对乳香没药等含挥发油树脂类中药炮制法由炒制改进为烘制,即利用烘箱的恒温条件,使乳香等含挥发油树脂中的挥发油逐步渗出并挥发.同时指出烘制法的不足之处是易串味,只能用于同类药材的炮制.
作者:蔡立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妇炎消灌肠液是我院研制的纯中药灌肠剂,处方工艺按传统的煎煮法、水提醇沉法、稀醇热提法分步制备而成.该品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理气止痛、破瘀散结之效.临床配合其他疗法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已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刘芳;余丽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鲜地黄中梓醇的提取方法进行优选,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了佳提取工艺,即3倍量甲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
作者:刘明;李更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院制剂室与临床上有经验的老专家、老中医通力合作,开展了中药浓缩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如已投入临床使用的银石解热汤,鼻炎汤,小儿七星汤,清热泻肝汤,大承气汤等,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疗效满意,现将中药浓缩颗粒的制备方法,特点及开发前景介绍如下:
作者:郭浩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临床以腹痛,大便粘液,血便或稀便,伴纳差,肠鸣,里急下坠,神疲乏力,腹部压痛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
作者:段玉军;张桂林;杨惠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清肺桑芩片中黄芩甙的含量,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高立霞;王传杰;李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论述了药摩疗法中药摩方剂型选择的原则以及常用几种剂型在药摩治疗方面的优点等.
作者:王成军;陈永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健胃消食口服液中太子参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了其中橙皮甙含量.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王智芳;乔文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医疗一线需求和医院创收经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以专科特色为特点的办院模式的医院根据临床科研和医疗专科的需求,自行研制制剂是提高疗效和医院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艾新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甘草及其制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作者:程晓霞;向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综述正交试验在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成型工艺及制剂质量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作者:郭澄;张纯;林厚文;邵元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anrum Hance 的根茎,具有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1].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高良姜的研究日益增多,日本学者从中提取分离了多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现就其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彩君;陈佃;何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炉甘石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作用及现代研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炉甘石炮制工艺,统一炮制品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金传山;吴德林;曹文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就10年来中医在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理论、临床防治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认为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应是在规范的前提下加强辨证规律研究,筛选有效的药物和方剂及其它治疗手段,探求作用机制,还需进行长期疗效观察及探索中医药预防本病的途径.
作者:周德祥;王玲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高速逆流色谱、酶工程技术、超滤、超声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情况.
作者:季大洪;苏瑞强;王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雷公藤具有多种医药作用,研究报道不少.从雷公藤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70种,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雷公藤的主要医用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生殖功能,影响造血系统,影响消化系统等.雷公藤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然雷公藤的毒性较大,服用时必须慎重,应严格遵守医嘱.
作者:邓翠娥;吴斯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大黄素为主要成分药物的薄层分析条件进行综述,为大黄素成分分析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张秋红;刘素清;熊绍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综述了近20年来中药软膏药剂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药物处理、软膏基质、质量控制、稳定性试验及临床运用等,探讨中药软膏研究方法.
作者:王利胜;李惠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是由麝香、牛黄、珍珠、梅片等名贵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是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湿疹等证的良药.近年来又发现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有不少新的用途,现介绍如下:
作者:韦秦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期刊杂志中有关大黄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综述了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免疫调控、清除氧自由基、抑菌抗炎病毒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从而提示中药大黄将成为临床一类极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药物.
作者:王丽英;张丽珍;鲁刚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枸杞子多项实验结论进行了综述,表明枸杞子具有抗衰老、降血脂、保肝、提高学习记忆力等显著、药理作用,为枸杞子的开发、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敏;赵太济;张新华;郭长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就近年来冬虫夏草的抗癌作用研究作一综述.其重要进展是:冬虫夏草免疫药理的研究为冬虫夏草作为抗癌药提供了有力证明;虫草菌培养成功及它和其它虫草代用品具有天然虫草相似成分及类似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开辟了药源;临床研究广泛的开展,向人们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戴小军;柳冬梅;孟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乙型肝炎多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流行广泛,部分病人后果严重,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认为发病机理除病毒侵害外,与宿主的免疫异常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忠伦;姜长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血余炭为人发闷煅而成的炭,有消瘀止血和补阴利尿作用.因其止血而不留瘀,故为临床常用止血中药之一.笔者近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在血余炭中掺杂木炭,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两者的鉴别特征分述如下.
作者:王圣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珙桐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广泛分布于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因其具有抗癌、清热、杀虫的功能,常用于胃癌、直肠癌、膀胱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外用治牛皮癣.
作者:张勤;薛非凡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1995版Ⅰ部规定其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 Paxex Pax et Hoffm.
作者:张琰;彭任辉;帅允明;邓荣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秦艽和防风都为常用中药,外形相似,在库房中发现,将两者错装.为杜绝中药混淆错用,现将二者鉴别如下.
作者:李玉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大麻及大麻脂属于麻醉药品管理范围,由于其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作用及易成瘾性,大麻吸毒在某些国家已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提取这种毒品的原植物大麻自然也列入强制管理范围.
作者:刘蕾;孙巧英;任健儒;曹渤海;孔爱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石膏(Gypsum)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主要成分为CaSO4.2H2O,生用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的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用有生肌收敛的作用,外用于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等.
作者:邵爱华;聂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混淆品鄂西大蓟Cirsium henryi (Franch.)Diels 进行了生药鉴别.二者在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特征方面均有一定差异.
作者:石世贵;龚山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报道了肉苁蓉及其易混品药材的生药性状鉴定和紫外光谱比较分析,为肉苁蓉及其易混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作者:李俊松;姚仲青;俞明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青葙子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来源于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有清肝明目、退翳、降低血压的功能,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眩晕等证.
作者:周志峰;刘志红;董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报道了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 Migo 的根、茎、叶和花的组织构造特征,为该药物的鉴别及分类提供了依据.
作者:程艳芹;梁东升;詹亚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运用TLC法对活血化瘀止痛膏中大黄、延胡索、川乌和草乌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结果满意.
作者:明延波;刘志梅;郎天戈;魏淑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猕猴桃类药用植物资源及种类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在我国,猕猴桃的应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猕猴桃汁能阻止致癌物质在人体内形成;中华猕猴桃中多糖复合物,具有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和增强天然杀伤癌细胞的作用[1].
作者:刘贤铭;王铁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由于我国各地习用中药甚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伪劣药材出现在收购、销售渠道,都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就上述问题,针对三种常用中药及其伪劣品的鉴别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便在实际的药材收购、销售、临床应用等环节中引起注意.
作者:王鹏;杨桂芳;姬海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羚羊角和羚羊角塞外观性状、粉末显微和总氮、水溶性浸出物、胆固醇的含量以及薄层层析对羚羊角和羚羊角塞进行鉴别,结果两者在各项鉴别间均存在差异,两者不能混用.
作者:吴杲;吴汉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介绍海金沙等12种中药的掺伪掺杂观察及鉴别要点,建议有关部门层层把关,以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作者:宋吉莲;张晓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介绍杭菊花的生长习性、栽培要领及田间管理方法
作者:支凤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单纯生物护理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全面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因素的护理方法已逐步形成和完善.我科经过多年的摸索,对老年科常见的消渴病的护理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规范护理的方法.结合病例小结如下:
作者:金世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周围血管病(如血栓闭寒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因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不足,易形成足部溃疡及坏疽.一旦发生,一般都有难愈性、易感染及致残性等特点.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精心细致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改善症状、促进愈合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此,笔者谈谈多年来护理此类疾患的措施和体会.
作者:郭淑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肛瘘系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余毒不尽,气血凝滞、血行不畅或因肺脾两虚所致,除给予病人一般护理,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调畅,便后热水或药液坐浴,注意肛门局部卫生之外,应根据肛瘘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护.
作者:陈高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天然药物饮片贮存当否直接影响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我院中药房为保证贮药不变质,在日常工作中采用吸湿、烘干、对抗共贮、药物熏蒸、冷藏等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恭和;洪剑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中成药在我院消耗情况,掌握规律,有效地指导中成药供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1996~1998年间我院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燕;潘涵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5年版<中国药典>自1996-04-01起执行,至今已近4年了.<中国药典>在保证药品质量,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以及各部门的质量执法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医药人员能遵照执行,但仍有部分医生,药剂人员不按<中国药典>书写与调配处方.尤其是一些县级以下医院根本没有1995年版<中国药典>,也就更谈不上遵照执行了.
作者:骆红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们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好坏.
作者:丁益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中药工作者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和非法经营监督打击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明显的假冒混淆中药日渐稀少,中药材用饮片质量逐年提高,但因种种原因,仍有部分中药存在着以杂充正、以次充优现象.现将常见20种来源正确,但质量问题严重的中药列举如下:
作者:杨世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从计算机网络中央室、临床药学室、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制剂管理、药品采购财务系统六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在医院药剂科的应用.旨在使计算机在药剂科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药剂科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药剂科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纪昌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药效与疗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所谓药效,是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性味和功能的效力.所谓疗效,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对症下药以后该药物对疾病产生的治疗效果;很明显药效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是对症下药,但药物本身不具备它特有性味功能的效力,也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疗效.
作者:曹生华;谢俊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陈超群先生为安徽已故名老中医,早年行医江浙沪上,德技俱佳,临床以治疗胃疾见长.其对胃病的认识除秉承<内经>之旨强调辨证施治外,还集多年临床经验所得,提出胃病湿源说,笔者有幸随先生学习,兹介绍其学术观点一二,就教于同道.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某,女,43岁,干部,住院号:99-248.因呕吐不止2 h于1999-09-22收住院.患者15 d 前乳房间歇性疼痛,尤以乳头似刀割针扎入组织,常从梦中痛醒,于1999-10-06晚22时许服用逍遥丸约3 g(三九黄石制药厂生产)至深夜零时出现恶心,继而呕吐,无食物残渣,呕吐物先以痰涎为主,后则干呕不止,呕甚则有闭气现象.
作者:赵蕾;叶元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普乐林注射液的临床广泛应用,临床不良反应不断增加.主要是致发热反应,其次是致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炎,致溶血反应,致一过性血红蛋白尿,致ALT增高及致肾绞痛.
作者:齐菊花;蒋亚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对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进行综述,建议临床在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时注意观察.
作者:邓黎宁;黄青萍;芮代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毕某,女,37岁.1999-01-27来我科就诊.腰疼、两眼睑浮肿、全身乏力、恶心纳呆、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缓.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镜检WBC2-6.
作者:崔正义;王培勤;张美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宋某,女,58岁.系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因乏力、外周血象减低,服用益气健脾抗癌中药汤剂半月余.近1周出现口干,夜间尤为明显,遂服完以前中药后就诊.
作者:王文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总结了斑蝥、蜈蚣、蜂毒、雷公藤、木通、益母草、乌桕、番泻叶、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兜铃、土荆芥、芦荟、巴豆、使君子、大枫子、铁脚威灵仙、云南白药及一些含有朱砂的制剂等对肾脏的毒性,产生肾脏毒副作用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文英;李祥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