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2-8009
  • 国内刊号:42-1720/R
  • 影响因子:0.31
  • 创刊:200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1年4期文献
  • 早老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早老蛋白基因(PS)突变是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疾病家系中常见的遗传性基因突变.因此PS功能的研究成为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PS参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以及PS与神经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详细讨论了PS即γ分泌酶这一假说,并概述了PS的其它相互作用蛋白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梅品超;楼蓉;朱宁;沈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FGF/FGFR1信号传递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一种强的血管源性生长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bFGF/FGFR1的信号传递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和在心肌缺血和增生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朱师珍;朱宏;王丽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ApoB VNTR基因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人类ApoB基因上存在VNTR等位点,其串联重复单位的高度可变性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基因标志物.本文就ApoB VNTR基因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曹锦花;赵海舰;郭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lRNA及其在基因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MlRNA是E.coli体内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能特异性的切割靶RNA分子,可用来抑制基因的表达.由MlRNA发展而来的MlGS是一种潜在的基因治疗药物,在病毒性疾病和肿瘤治疗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莫雪华;周天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Epstein-Barr病毒载体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EB病毒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据此构建了宿主范围广泛的EB病毒载体.因其较其它病毒载体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EB病毒生物学特性和载体的研制及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了较全面阐述.

    作者:孔建平;孙汶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整合素: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膜分子

    整合素形成了一个大的蛋白家族,主要介导细胞-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素除了熟知的参与粘附功能外,还可通过独特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以及运动.而细胞生理过程的失调常常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杨琨;王成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类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人类β珠蛋白基因簇的顺次切换表达机制包括:在转录水平多个转录调控元件如LCR、EKLF、CCAAT等的作用,在转录后各mRNA的翻译及加工也受到影响.而α珠蛋白基因簇的切换机制则为ζ基因的关闭.另外,α及β-mRNA 3'UTR结构对其自身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并进而影响其蛋白质水平.

    作者:李西平;刘志杰;钱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诱导性基因打靶的原理及有关应用

    诱导性基因打靶是一种借助于Cre/loxP系统的作用、利用控制重组酶Cre表达的启动子或Cre酶活性的可诱导性、或重组酶Cre定位表达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宿主细胞特异性等特性,从而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和一定的组织细胞中对特定基因进行遗传修饰的基因打靶技术.

    作者:李涛;卢圣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白细胞介素家族的新成员——IL-19、IL-20、IL-21、IL-22、IL-23

    白细胞介素是激活的T细胞分泌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迄今为止,已有23种人白细胞介素被发现,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2000~2001年间,就有5种人白细胞介素家族新成员的序列被阐明.本文简单介绍了它们的结构、诱导表达方式、功能、及其信号相关受体等各个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徐蔚晶;刘新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核酶研究的新进展

    核酶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遗传操作工具,人们不但希望利用它的核苷酸序列特异的酶切活性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寻找疾病治疗的新靶标,也希望能够开发出具治疗作用的核酶剂.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的完成,核酶潜在的应用前景显得更加诱人.问题是如何提高核酶在体内的活性,这成了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核酶的设计、转移、表达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作者:洪卫国;王福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发夹状核酶研究进展

    发夹状核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能够特异识别并切割底物.它的切割效率较高,对金属离子和pH值变动的依赖较小.在抗病毒和抗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基因治疗领域有很高应用前景.本文对它的结构、反应动力学、催化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曹俊;卢健;张志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骨调素与肾小球肾炎

    自从发现骨调素(Osteopontin,OPN)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以来,已有很多学者把焦点集中在骨调素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之上.本文就近年来的一些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对骨调素的分子结构和其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引起巨噬细胞浸润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列举了影响其表达的因素.

    作者:郑镇;贾汝汉;王学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蛋白激酶CK2

    蛋白激酶CK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信使非依赖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是由两个催化亚基(a和/或a')和两个调节亚基β构成的不均一四聚体.其基本结构、基本性质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它在细胞功能调节中具有极其独特和重要的地位.

    作者:陈小文;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体内蛋白传导及其在生物学上的应用前景

    蛋白传导域PTDs是在蛋白传导过程中能高效穿过生物膜的结构域.其可以使所有细胞作为传导对象,而且具有相当高的传导效率,但其传导的机制尚不明了.目前所发现的高效的PTDs有Tat,VP22,ANTP.当它们形成嵌合蛋白,或与蛋白质、多肽、DNA等分子化学相连,用于化合物的体内传导时,无论对于生物学土的理论问题还是基因治疗中的实际应用都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罗樨;刘秋云;李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耐药受体机制研究进展

    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SERM耐药或治疗失效病例的进一步治疗为临床一大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蛋白的变异,以及受体激活过程中各种辅助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异常,都可能是SERM耐药的重要机制.现将SERM耐药受体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SERM耐药病例的治疗或SERM耐药的逆转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王晓稼;郑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细胞在增殖、分化及对外界刺激反应过程中,可伴随某些特殊基因的表达.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比较细胞在不同状态及不同分化阶段基因表达的差异,可以发现与细胞分化/生长相关的基因.近年来国外学者发展了几种能有效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差异显示PCR、代表性差异分析、抑制性消减杂交及DNA微阵列等.本文主要对目前主要技术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宋志强;郝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SMAD介导的TGF-β信号转导与大肠癌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成员与各自的膜受体(Ⅰ型及Ⅱ型受体)结合后,通路限制性SMADs被磷酸化,并与共介导Smad4形成杂聚体而转位至细胞核,从而调节一些靶基因的转录而对TGF-β产生反应.抑制性SMADs对此过程有负性调节作用.由SMADs介导的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膜受体、通路限制性SMADs和共介导Smad4的改变.而抑制性SMADs的改变甚为少见.

    作者:杨红军;丁彦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反义寡核苷酸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多种化学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的出现,其作用机制已经不仅仅是诱导RNase H的切割机制,多种核酸酶能被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诱导,如双链RNase,RNase P,RNase L等,而且利用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干扰mRNA的代谢过程中加帽,剪接,翻译起始和延长等步骤.随着对反义寡核苷酸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会使它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帅晓明;王国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IL-6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人IL-6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单克隆抗体和突变体.针对人IL-6和人IL-6R的活性区域构建的单克隆抗体对于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显示出了很好的短期疗效,根据与生长激素(GH)及其受体复合物GH/(GHbp)2的结构对比,推测人IL-6和IL-6Rα的活性位点,结合定点突变技术,设计IL-6突变体、IL-6R突变体和IL-6突变体-IL-6Rα融合蛋白,它们对天然hIL-6的生物活性显示出了明显的拮抗作用.

    作者:康晓平;任蕴芳;沈倍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蛋白功能的几种方法

    阐明基因的功能是后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生物信息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手段.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学的观点、理论、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指数增长的生物学数据的一门新型学科.本文介绍4种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蛋白功能的方法.

    作者:王剑利;杨章民;王一理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