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东菱克栓酶(Batroxobin)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55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东菱克栓酶静脉滴注,首剂量为10 BU,以后隔日给予5 BU,共25 BU;对照组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 结果治疗组患者终止病情继续进展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从治疗后第3天开始,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function deficit score,NF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4) ,至治疗后第14天,两组NFD评分相差更显著(P=0.001) .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东菱克栓酶可比较迅速地终止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明显加快其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治疗时间窗宽广,安全性良好.
作者:许俭兴;伍少玲;谭杰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期运动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98年7月~2001年9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运动治疗部门训练的1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ASIA运动评分和MBI在训练后有显著提高(P<0.01),ASIA感觉评分训练前后无差异;痉挛严重程度与损伤时年龄及病程有很好的正相关(P<0.05);病程与治疗前MBI有很好的正相关(P<0.05);MBI与ASIA运动评分有很好的正相关(P<0.05);家属护理人数与患者损伤时年龄、病程和治疗前MBI有很好的负相关(P<0.05);ASIA运动平均效率为0.13,MBI平均效率为0.56.结论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痉挛会逐步加重;运动治疗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可减少家属护理人数,减轻家庭负担.
作者:陈君;石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热化疗对C6细胞凋亡的影响,评价热化疗抑制细胞增殖的价值. 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20 h、48 h置于42.7℃恒温箱中加温2次,每次30 min.观察丝裂霉素对C6细胞的抑制率、生长曲线的影响及热疗、化疗、热化疗对C6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丝裂霉素在1.5 μg/ml浓度时杀伤作用达高峰(P<0.001),再加大浓度并不增加杀伤作用(P>0.05);透射电镜、FCM、TUNEL均观察到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01);热化疗有协同作用(P<0.001). 结论①热疗、化疗、热化疗均抑制C6细胞增殖.②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为其抗癌机制之一.③热疗能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方胜;袁先厚;裴永恩;戴学元;龚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测实验性脊髓损伤后游离铁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组,Allen's 法中度量(50 g*cm)损伤脊髓.采用博莱酶素法测定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伤段脊髓游离铁的浓度,同时测定相应时间点MDA的变化. 结果脊髓损伤后30 min,游离铁的浓度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后逐步降低;伤后6 h恢复到正常水平.MDA在伤后30 min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正常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3 h时高,12 h恢复到正常. 结论脊髓损伤后游离铁浓度迅速升高,触发脂质过氧化反应.
作者:刘锦波;唐天驷;肖德生;陆任元;沈铁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神经外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来我科接受各种感觉刺激、运动训练、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平均113 d的治疗后,其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的残疾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李红玲;郭非;王马魁;陈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平衡测试仪的信度和敏感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20例正常人和20例神经疾患患者,1周内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每位测试对象进行2次测试,每次测试时,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重复测试两次. 结果两次测试结果各指标高度相关(ICC=0.85~0.98),病例组与对照组各个测试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平衡测试仪用于评定正常人和神经疾患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敏感性.
作者:金冬梅;燕铁斌;谭杰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设计制作并研究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对成人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方法 8例曾经使用标准式踝足矫形器患者改用动力式踝足矫形器,用目测法观察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对患者行走时步态的影响. 结果动力式踝足矫形器在矢状面允许踝足有背屈和跖屈活动,使踝关节有部分跖屈和背屈功能患者的步态更接近正常. 结论使用动力式踝足矫形器能更好地改善踝关节有部分跖屈和背屈功能有缺陷患者的步态,增加稳定性.
作者:易南;王冰水;李玲;牟翔;王晓莉;王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采用He-Ne激光直接照射大鼠颅骨缺损部位的脑组织,观察He-Ne激光对脑损伤早期组织形态学、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6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F六组,均在麻醉下去除部分颅骨制作脑损伤模型.采用波长为632.8 nm,输出功率25 mW的He-Ne激光照射脑组织,光斑直径2 cm,照射距离70 cm.A、B、C为即刻观察组;E、F为1周观察组.取损伤侧脑组织和血浆分别测定损伤侧脑组织及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评定1周观察组大鼠处理前后平衡及支撑时间的改变.结果即刻观察组中各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形态观察未见明显差异;经组间配对t检验发现,A、B、C组与D组之间进行比较血浆中MDA值明显降低(P=0.000) ,血浆中SOD值无显著性差异;1周观察组中治疗组血浆MD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SOD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治疗组损伤侧脑组织中MDA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大鼠平衡时间(P=0.02)和支撑时间(P=0.0016)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不同剂量He-Ne激光的即刻照射对大鼠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脑组织中的MDA/SOD和血浆中的SOD改变影响不大;1周He-Ne激光直接照射可降低脑损伤大鼠血浆和脑组织MDA含量,增强血浆中SOD的活性,改善肢体平衡和支撑功能.
作者:王彤;王红星;厉苏苏;陆晓;王蓓蓓;侯红;宋凡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观察紫外线和微波配合烧伤湿润暴露疗法(UMMT)与单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T)治疗耳廓深度烧伤的疗效. 方法将1998年8月~2001年8月采用紫外线和微波配合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的32例64只耳廓深度烧伤患者,与1995年10月~1998年7月单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的28例56只耳廓深度烧伤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MT组比较,UMMT组中共有62只耳廓愈合良好,总治愈率96.9%,明显高于MT组(85.7%),P<0.05;耳软骨炎及耳廓畸形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UMMT治疗耳廓深度烧伤在改善局部血运、预防感染及促进愈合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可明显地降低耳软骨炎的发生率及治疗后的畸形程度.
作者:周建大;罗成群;贺全勇;周鹏翔;朱颉;彭浩;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及BAEP,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①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90%,其中手法组临床治愈率为46.6%,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33.3%,2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②治疗前疾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率为76.7%(46/60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BAEP异常率为80%(48/60例),以脑干型异常为主.③治疗后2组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手法治疗组V波PL、III-V和I-V IPL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手法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齐志强;刘瑾存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康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深部肌肉出血的临床特点、早期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对7例下肢DVT和3例深部肌肉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CI康复期患者存在下肢DVT或深部肌肉出血的危险因素,其早期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结论 SCI康复期患者下肢DVT与出血的处理截然不同,应尽早鉴别诊断和及时正确处理.
作者:周宁;郭铁成;黄晓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跟腱是人体强的肌腱之一,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及各种工伤事故的增多,其断裂发生率亦逐渐增加.本文结合我院临床病例,就跟腱断裂后的康复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毕海勇;宫晶晶;刘克贵;慕宏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1990年3月~2001年6月对4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应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进行关节功能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钟正仁;郑素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从1990年以来对住院的55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综合性非手术治疗和临床观察,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的患病情况以及各型颈椎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倪朝民;葛建平;刘成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重症脑卒中的幸存者,有许多并发严重的吞咽障碍,长期靠鼻饲或静脉输液维持生命.从1995年5月~2001年5月,我们收治了16例重症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与科外10例同类患者进行了详尽的对照观察,以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
作者:史长青;刘永明;常天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科自1996年以来应用湿润烧伤疗法治疗小儿Ⅱ度烧伤病人4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练文勇;肖爱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植物状态是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和脑干功能基本保存,这种状态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为持续性植物状态[1](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我科自1998年以来收治了12例不同原因所致的PVS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钱菁华;敖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常见病,若合并三叉神经麻痹或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则治疗较困难.我们收治1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合并三叉神经麻痹或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向心德;杨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手段治疗偏瘫已很普遍.近年来,我们针刺患肢瘫痪肌群穴位治疗中风偏瘫60例,并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与传统针刺方法相比,疗效有明显提高.
作者:王慧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炎性肉芽肿(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后天的、在皮肤损伤部位发生的由新生血管组成的炎性、良性结节状肿瘤,各年龄层次均可发生.一般单发,病因多为蚊虫叮咬或感染.治疗慢性炎性肉芽肿的方法很多,既往常用化学灼烧、冷冻、外科手术等方式,但效果欠佳.2001年3月10日,我中心联合应用脉冲CO2激光机、Nd:YAG激光机对69例慢性炎性肉芽肿患者进行了激光手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69例患者中,男49例,女20例,年龄5~68岁.本组患者均具有慢性炎性肉芽肿典型临床表现,病程1~3个月.一般凭手术者临床经验确诊,必要时可行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查予以病理确认.
作者:黄伟;吴梅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选择1995年12月~1997年12月住院的强直性脊椎炎(AS)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修订版纽约标准[1].排除①虽为AS,但有发热、关节红肿、急性虹膜炎、血沉≥30 mm/h等活动期患者;②AS合并心衰、肺心病、Ⅱ期以上高血压、支气管哮喘、中度以上贫血(Hb<9 g)及传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的中西药治疗[2];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药汽浴辅助治疗.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有可比性.观察项目:腰骶部疼痛程度、疼痛关节数、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以2个月为1疗程,除计量指标外,依疼痛的程度(无、轻、中、重)分别按0、1、2、3分计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李萍;段瑛春;曹铁梅;刘文华;高莞;张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经五官科确诊为慢性鼻炎的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58岁;病程2~20年不等.其中27例经过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18例做过激光治疗疗效不佳或复发.本科采用国产TL-型冷光源治疗仪,用弓型石英探头伸进双鼻腔局部照射,首次剂量选择6~8个小红斑量(minimum erythema dose, MED),以后每次照射时1个MED(每一个MED相当于照射1秒),每日1次,1个疗程长不超过12次.
作者:王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脑性瘫痪手多有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对其治疗,以往普遍采用前臂屈肌止点剥离[1]、屈指浅肌腱切断、屈指深肌腱延长[2]、颈段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3]及康复治疗.我科自1994年1月~2000年3月采用屈指浅肌腱(远端)、屈指深肌腱(近端)切断,交叉吻合并用康复训练的方法[4],并根据前臂手部伴随的其它畸形而采用相应术式以及康复疗法治疗脑性瘫痪手2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廷华;李玉晶;曹春明;邱晓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医学临床已普遍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前瞻性、有严密设计及长时间随访的研究模式,以便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康复医学的发展较为滞后,但已受到循证医学的巨大影响,并开始重视经验积累,重视评估和治疗方法的标准化,重视确切疗效的观察.由于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查阅资料也已从在图书馆中翻阅杂志、书籍,改变为网上查找,只要找准关键词,不难获取大量信息.
作者:周士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设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家为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采取的一项措施,是对我国现行医学学位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作者:张长杰;黄兆民;冯兰;周莉;李维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选送或接收进修生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在职培训提高人员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有效方式.
作者:窦祖林;丘卫红;胡昔权;李奎;万桂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