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了给临床偏瘫患者多种功能障碍提供统一可信的评定方法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的微机化. 方法应用Delphi编程工具,编写了一套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软件. 结果经临床应用,本套软件统计分析程序安全可靠,各项功能运行正常. 结论 能更科学、准确的评定残疾的程度及康复效果,为临床工作及科研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依据.
作者:韩振萍;何志红;樊爱增;赵慧颖;范素敏;刘富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椎体骨骼大小对骨密度(BMD)和诊断 骨质疏松(OP)的影响. 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 收法骨密度仪,测量1081例年龄42~96岁健康绝经妇女腰椎正位投射骨面积(BA)、骨矿 含量(BMC)、面积骨密度(ABMD)及腰椎侧位面积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VBMD). 结果 BA与骨矿含量(r=0.606)和面积骨密度(r=0.270,P =0.000)呈正相关,与体积骨密度相关无显著性意义(r=-0.055,P=0.101) .BA每增加1 cm2,骨矿含量和面积骨密度分别相应增加6.29%和1.28%.大BA组与中等BA 组及中等BA组与小BA组比较,妇女的身高、体重、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和OP检出率的差异 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0).腰椎正位和侧位的OP检出率,大BA组分别为24. 9%和39.9%,中等BA组分别为36.4%和54.5%,小BA组分别为55.2%和70.9%.各组之间体积骨 密度的OP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骨骼大小和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身高和体重. 结论绝经后妇女腰椎较大者面积骨 密度较高和OP检出率较低,椎体较小者面积骨密度较低和OP检出率较高.腰椎体积骨密度不随骨骼大小而改变.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诊断OP的敏感部位.
作者:伍贤平;廖二元;黄干;彭健;张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LI)对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ILLI治疗组,ILL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ILLI疗法.两组 病人均于入院的次日及第29天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FMD)变化 . 结果经四周的治疗后,两组的FMD值均较各自治疗前显著升高 ,但ILLI组的FMD升高较常规组更为显著. 结论低强度氦-氖激 光血管内照射疗法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程旭青;李涵志;邹文;朱爱华;林柏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NF方法对偏瘫肩半脱位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将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维持原来的治疗计 划不变,治疗组则在原有治疗基础上选择性地使用PNF运动模式和技术.治疗组在治疗前、 治疗3周后、治疗4周后,对照组在相对应的4周前后,分别拍摄坐位双侧肩关节正位片.根 据野田氏方法,通过计算机测量肩峰下缘与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短距离以及肩峰下缘中点与肱骨头中心之间的距离.采用Office 200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健侧和患侧 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项指标P双侧均为0.001).患侧分别在治疗3周后 、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双侧均小于0.01).治疗3周后触诊发现9例肩峰下与肱骨头之间间隙变为小于1/2横指(0.75 cm). 结论依据偏瘫肩半脱位发生的机制,有选择性地使用PNF运动模式和技术对偏瘫肩半 脱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不同病程的患者有不同的疗效,病程短者疗效好.
作者:王玉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运动对心肌和骨骼肌细胞应激激活蛋白激酶(JNK)信号通道活性的影响,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方法 12周龄、体重200~230克的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急性运动组(n =6)和运动训练组(n=6).采用活动平板,坡度10%,速度20 m/min,运动时间20分 /次.急性运动组仅运动20 min;运动训练组,每日1次,每周5次,运动三周;对照组不参与运动.运用化学发光测定心肌和骨骼肌JNK活性. 结果骨骼肌J NK活性在急性运动组和运动训练组分别是非运动组的4.1倍和11.1倍,且运动训练组较急性 运动组增高2.71倍.心肌JNK活性在急性运动组和运动训练组分别是非运动组的3.5倍和2.16 倍,且急性运动组较运动训练组增高1.62倍. 结论运动可以激活心肌和骨骼肌JNK信号转导通道,不同的运动时间和频率影响着心肌和骨骼肌JNK的活性程度 .
作者:江钟立;陈家伟;苏恩本;丁小健;张勤;励建安;周士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低功率毫米波局部辐射对大鼠下丘脑及海马组织 中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探讨其远位效应机制. 方法分别应用波长 5.6 mm、7.1 mm的毫米波,功率流密度 10 mW/cm2辐射大鼠背部皮肤,每天1 h,连续7 d ,采用1H磁共振波谱技术测定下丘脑及海马组织中Glu、GABA、NAA、Cho、Cr等含量. 结果毫米波辐射后两组海马组织Glu/Cr比值降低,5.6 mm组GABA/Cr 比值增高. 结论毫米波辐射可影响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由 此可能介导其他远位生物学效应.
作者:刘朝晖;王小娟;陈景藻;王九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体多股半腱肌半膜肌(STG)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快速进展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患者膝功能水平的影响. 方法单侧自体多股半腱肌半膜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8例,其中康复组31例术后接受快速进展 康复方法,对照组17例.比较两组术后6月的关节活动度、肌力、Lysholm评分及关节稳定性检查. 结果术后6月康复组与对照组伸展受限分别是2.63°±2.5 0°和4.15°±2.65°,屈曲度减少分别是4.15°±2.95°和5.01°±2.41°,P<0.05 .Cybex肌力测试康复组与对照组伸肌(患肢/健肢)71.57±6.82% vs 62.62±7.54% ,屈肌(患肢/健肢)90.01±8.75% vs 75.29±9.38%,P<0.001.康复组Lysholm评 分90.1±5.15,对照组82.4±7.56,P<0.001.关节稳定性检查,术后6月两组患膝Lan chman和Pivot shift检查均阴性. 结论我们进行的术后快速进展早期康复方法能促进自体多股STG重建膝交叉韧带患者功能水平的恢复,同时也是安全的.
作者:马燕红;程安龙;江澜;王亚泉;孙欣;袁伟芳;蒋垚;赵金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后次日开始应用超短波共治疗10次的效果. 方法纯种新西兰成年兔28只,4只作神经定位解剖,其余24只全部做手术造成腰神经慢性压迫,随机分成2组,未处理组和超短波组,每组又分10 d组、30 d组和180 d组.压迫模型:将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压迫 腰6和腰7左侧神经根直到实验兔被处死,右侧为自身对照侧.电生理测定潜伏时(latency, Lat)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脉冲超短波于手术后的次日开始应用,无热量,10 min,对置,治疗间隙3 cm,每日一次,共10次. 结果 未处理组中10 d组神经根手术侧与非手术侧比较,潜伏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差异;而30 d组与180 d组的潜伏时显著延长、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超短波治疗的神经传导速度10 d组的12.31±2.41 m/s逐渐恢复到180 d组的16.78±1.36 m/s(t=3. 24,P<0.05),与非手术侧的17.69±1.24 m/s基本无差异(t=0.18,P<0.05).而未处理组的神经传导速度为11.26±1.25 m/s,虽有逐渐恢复的趋势但仍明显慢于非手术侧 的18.07±1.36 m/s(t=3.65,P<0.05). 结论腰神经 根慢性受压后,由于其可塑性,存在自行恢复的能力.若早期应用超短波治疗能及时消除由 压迫引起的神经根水肿和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治疗作用.
作者:岳寿伟;吴宗耀;王丹影;刘德山;徐淑军;郄淑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球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递质和行为的影响. 方法采用立体定位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 偏侧PD大鼠模型,右侧纹状体内分别移植入自、异体颈动脉体和胚鼠中脑组织块,移植后2 、4、8和12周进行阶梯实验和阿朴吗啡诱发大鼠的旋转实验,测定移植区多巴胺(DA)的含量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大鼠摄食行为和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达12周之久,DA水平升高显著(P<0.01)且以自体颈动脉体移植组佳. 结论脑内移植颈动脉体球细胞可明显改善PD大鼠的神经行为缺损 ,提高纹状体内DA含量,是一种有效治疗PD的方法.
作者:曹学兵;孙圣刚;王涛;徐岩;童萼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强化肌力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脊髓动静脉畸形(A 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术后截瘫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11例脊髓AVM术后截瘫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例,术后进行躯干 和下肢肌群强化肌力训练6~12个月,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5例,术后自然恢复.所有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及1年后用脊髓损伤标准神经分类法(the standard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SNCSCI),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 pendence Measure, FIM),ASIA损伤评定表(ASIA)评测病人损伤和功能独立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3~12个月治疗后,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能力比治 疗前显著提高(P<0.01),1年后患者损伤程度和功能独立程度评测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对脊髓AVM术后截瘫患者 ,应重视瘫痪下肢肌群和全身肌群的强化肌力训练,可用1年以上的时间强化训练,挖掘潜力,使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提高.
作者:石坚;刘利辉;刘宁富;程金水;黄国强;谢振容;李华;刘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8 Hz、130 Db次声作用于大鼠不同时间后,大脑皮层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讨次声引起脑损伤的机理. 方法将35只II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7 d、14 d、21 d、28 d组五组,用8 Hz、130 Db次声作用,每天1次,每次2 h,各组于后一次作用结束后0.5~1 h内取大脑皮层,制成10%的组织匀浆测定GSH-Px活性、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大脑皮层GSH-Px活性在7 d组无显著性变化(P >0.05),在14 d组、21 d组、28 d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MDA含量在7 d 组、14 d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21 d组、28 d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 0.05);SOD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次声作用后,引发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抗氧化反应,造成脑组织的损伤.
作者:叶琳;龚书明;陈耀明;刘静;王枫;王晶;陈景藻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HMSN)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和病例收集,分析HMSN的遗传形式、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以及合并症、鉴别诊断,部分病例做了电生理和腓肠神经活检 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果本组32例均为HMSNⅠ型患者,27例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5例为散发;发病年龄3~27岁;94%以缓慢双下肢远端无力和萎缩起病,10 0%有双侧对称性大腿下1/3萎缩、足下垂和跟腱反射消失,感觉障碍常被忽略;特殊改变有 双上肢反射活跃(12/32),双侧Hoffmann征阳性(12/32),脑脊液蛋白升高4例,均误诊 为慢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合并指趾畸形5例,合并糖尿病1例、弓形足15例,脊柱 侧弯3例;电生理显示动作电位电压增高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减慢.腓肠神经活检光镜和电镜提示髓鞘脱失和雪旺氏细胞增生伴轴索损害,与以往观察不同. 结论本组病例均为HMSNⅠ型,特点为对称性大腿下1/3肌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脑脊液 蛋白可升高,可合并指趾畸形和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以髓鞘脱失为主伴轴索损害.
作者:叶静;贾建平;李存江;陈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提供改良的制作大鼠局部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方法.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4只,体重160~18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6)、假手术组(n=15)、缺血损伤再灌注组(n=23),35只用于脑的大体和 组织学研究,9只用于核磁共振T2WI成像研究.颈部正中切口,采用从颈内动脉插入线栓的造模方法,用5/0尼龙线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MCAO)2 h.缺血损伤再灌注组的再灌时间点为1 d(n=8)、2 d(n=5)、3 d(n=5)、7 d(n=5).采 用大体和组织学观察方法,研究脑组织梗死灶及血管的变化.采用核磁共振T2WI成像技术 ,检测大脑高信号强度区信号的变化. 结果空白对照组、假手术 组未见梗死灶,缺血损伤再灌注组有梗死灶的形成,7 d时的梗死灶体积为(118.65±43.61 )mm3. 结论改良的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方法稳定可靠,手术过程简化,容易操作.
作者:廖维靖;刘淑红;范明;杨万同;杨运煌;刘买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医按摩对脑卒中患者局部脑血流功能的影响. 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测定6例脑卒中患者按摩前后的局部脑血流量. 结果 6例脑卒中患者按摩前 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按摩患肢后,对侧大脑半球原脑血流减低区皆有不同改善, 其中对侧额顶叶及同侧大脑白质区按摩前后差异显著.从图像表现来看,脑血流功能改善以 病灶周边较明显,病变范围小、程度轻者更明显.按摩前后脑血流功能评分差异显著,分别为-27±16和-12±17,t=-3.8,P<0.05. 结论中医按摩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同躯体感觉、运动传入冲动刺激有关,可反射性引起神经系统各级水平的反应.
作者:李桂敏;杨永珍;吕京春;张燕燕;张卫方;张松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原发性痛经是妇产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据统计65%的女性有过不同程 度的痛经史[1].本病主要表现在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中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伴腰骶 部疼痛及其不适,重者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许 多患者曾在痛经时服止痛药或用其它方法止痛,但病情反复,症状改善不理想.我科近来对 28名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中极穴位毫米波照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神经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偏瘫患者的治 疗.患者由于各种异常反射及异常运动模式,导致步态异常.影响步态的主要原因除了骨盆 的控制外,膝关节控制及分离运动的诱发亦极其重要.根据Bobath原理选择膝关节为关键点 进行膝关节控制的训练,抑制痉挛模式,建立正常的力线关系,以便正常运动模式的再教育 ,提高步行质量.
作者:沈莉;常冬梅;纪树荣;郭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海水浴是海滨疗养地的一项重要体疗项目,海水浴疗法能获得消除 疲劳,増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的明显效果[1].我院在总结30年海水浴工 作实践中,针对参加海水浴的疗养员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大部分未接受过游泳训练,且多 数同时身患心、脑血管疾病等特点,结合鼓浪屿海水浴场地沙质细软、地势平坦的状况,于 1999年6月起自行设计并应用了一套适合海水中运动的医疗体操,旨在指导老年疗养员在一定时间的海水浴中劳逸结合,适度运动,达到理想康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林龙;戴蓉;王俊;王海军;郑文华;刘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因各种原因导致昏迷、缺氧性脑病的患者,常遗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如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枢性痉挛性肢体瘫痪、智能障碍、语言障碍等.我们收治了5名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功能训练、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性康复措施,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邝志强;刘加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慢性肥厚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往往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且不易治愈,临床上迫切需求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应用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并与超声雾化治疗进行比较,借以探讨微波治疗本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平;殷洪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脑卒中时出现的球麻痹(亦称延髓麻痹),因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吞咽功能障碍.本研究采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并与康复训练组进行疗效观察比较.
作者:刘悦;凌方明;梁宏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吸毒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峻社会问题.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 spongiform leukoencephalopathy, HSLE)正在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 ,2],如何对其实施康复治疗,国内外鲜有报道.近年来我们连续收治3例HSLE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肖学长;褚晓凡;董加政;苏晓琳;周次雄;索萍;古坤意;赵宏文;陈佐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婴幼儿急性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现在仍是危害 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针对超短波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作了观察.
作者:段俊峰;施凰玲;陈丽贤;范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从1995年3月~2001年6月对中耳乳突手术抽取外耳道填塞纱条后 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34例(34耳)患者,取得显著效果,无1例发生霉菌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仁物;吴寒冰;牛建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我们将60例周围性面神经 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超短波疗法加电针与超短波疗法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林秀蓉;屠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自1993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连云港无线电十厂生产的WH-II型口腔多功能微波治疗机 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乳头状瘤、牙龈瘤、颌面部色素痣、瘤疣共225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新华;黄建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7年以来,我们共收治718例肩周炎患者,其中左肩372例,右肩3 46例;男342例,女376例;年龄36~75岁,平均52.6岁;病程15 d~7年.将患者随机分为针 刀治疗组(针刀组)及对照组(超短波、推拿、体疗).针刀组360例,对照组358例,两组 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所有病例均有肩关节疼痛,夜间及肩关节活动时加重,有 明显压痛点,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肩关节活动功能不同程度受限,病程较长的患者出现肩周肌肉萎缩.全部病例均除外骨折、肿瘤及颈椎病引起的肩痛.
作者:张月娥;张安仁;余华;孙燕;王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的常见原因,是骨伤科的多发病.目 前国内治疗该病采用传统牵引推拿方法,疗程长,疗效差,而手术治疗费用高,术后后遗症 多.为提高疗效,尽量减少病人痛苦,本科三维牵引采用北京东星环吉星DXH-2000型治疗腰 椎问盘突出症,该床具有成角、旋转、快慢速大力定距离直线牵引以及实现组合联动等功能 .全过程由电脑控制,其牵引力、牵引距离、牵引速度、成角方向、成角角度、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臀摆角度等均可同时受到不同的6个力,大程度地让突出的椎间盘移位和还纳 ,以解除疼痛.
作者:茹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例1 男,年龄55岁,因颈肩综合征来我科就诊.选用调制中频电流治疗,将两个大小为6 cm×9 cm的导电橡胶电极浸湿后直接接触颈部皮肤,并用沙袋压好固定进行治疗.在第6次治疗时,患者曾有刺痛感,未向医务人员反映,治疗结束后 发现颈部起了2个大小不同的水疱,大的直径约1.5 cm,小的直径约0.7 cm.
作者:周正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糖尿病足部溃疡、坏死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严重的并发症,除控制血糖外,积极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改善患肢的缺氧及血液循环也是关键.我科1998年12月~2001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diabetes foot, DF)患 促进溃疡愈合的者3例,其诊断符合WHB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足部部分或完全红肿、溢脓、皮肤溃疡、皮下组织、肌肉或骨坏死,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鲁静;李鲁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缓解疼痛是康复医学中极具挑战性的临床领域之一.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就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适,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缓解疼痛仅仅只是健康专家的责任吗? 患者的责任又是什么呢? 是否有一种能让患者也参与到治疗过程中的方式,从而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疗效?
作者:郑荔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