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 方法将48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模型非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应用避暗法、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的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影响. 结果电针治疗组中有记忆力的大鼠占54.55%,模型非治疗组为9.09%,电针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非治疗组(P<0.01);电针治疗组的海马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的密度亦明显高于模型非治疗组(P<0.01). 结论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胆碱能神经的密度有关.
作者:郭国际;邓医宇;茹立强;田代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前、后患者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及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AⅡ)的变化,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HBO组32例,行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和HBO治疗;对照组18例,行外科常规治疗和综合治疗;健康志愿者30名为正常组.治疗前、后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MDA、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OD-1、ET和AⅡ.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HBO组4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GCS 3~5分组和6~8分组4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ET和AⅡ值高伴SOD-1值低者GCS记分低.治疗后对照组和HBO组的6~8分组4项指标和HBO组的3~5分组ET、A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3~5分组4项指标和HBO组的3~5分组SOD-1、MD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DA、ET和AⅡ值降低伴SOD-1值升高者GCS评分高;HBO组GCS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 结论 SOD-1 、MDA、ET和AⅡ与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判断HBO综合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
作者:薛磊;范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出血家兔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家兔36只,随机分为A、B、C组.A组(治疗组)和B组(模型组)采用家兔自体血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C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组家兔于造模后12 h开始实施rTMS,每日3次;B组和C组不进行rTMS.各组家兔分别于模型制作后12 h、24 h、48 h、72 h、1周、2周处死.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出血灶周围脑组织中细胞凋亡及bcl-2、TNF-α和IL-6的表达. 结果 3组均未见自发性出血.C组未见凋亡细胞及bcl-2阳性表达;A组和B组均有凋亡细胞和bcl-2表达水平增高,2组相比,A组的凋亡细胞较少,bcl-2表达水平更高(P<0.05).C组无TNF-α和IL-6阳性细胞;A组和B组均有TNF-α和IL-6表达,2组相比,A组的TNF-α表达水平较低,IL-6表达较高(P均<0.05). 结论 rTMS刺激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性损伤以及上调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在脑出血中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王涛;郭铁成;朱晓临;张扬;张允健;孙圣刚;梅元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和Re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Bad、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甙Rb1和Re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透射电镜、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Bad、Fas基因蛋白表达,并利用图象分析系统测量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①假手术组未发现心肌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凋亡细胞数为134.45±45.61个/视野,Rb1治疗组为51.65±13.71个/视野,Re治疗组为90.66±19.22个/视野,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Rb1治疗组及Re治疗组Bcl-2、Bax、Bad、Fas基因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Rb1治疗组和Re治疗组Bcl-2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Bax、Bad、Fas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Rb1抑制Bax基因蛋白表达的效应较Re更为明显(P<0.05).Rb1治疗组和Re治疗组Bcl-2/Bad、Bcl-2/Bad以及Bcl-2/Fas比值均较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Rb1治疗组Bcl-2/Bax比值较Re治疗组增大.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人参皂甙Rb1和Re治疗则可以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促凋亡基因Bax、Bad、Fas的表达,并使Bcl-2/Bax、Bcl-2/Bad以及Bcl-2/Fas比值增大.Rb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较Re更好.
作者:曾和松;刘正湘;刘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模拟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无菌性炎症的方法,建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对两种不同动物重复用同一造模方法以考察其可靠性. 方法将90只SD大鼠及20只日本大耳白纯种兔分别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材料实验组及模型组.分别于造模后4,10和30 d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进行全血、前列腺环素、内皮素、5-羟色胺观察;在0,1,8和15 d对大鼠进行机械性压迫痛阈实验. 结果本模型可以在第三腰椎横突周围出现明显无菌性炎症、瘀血、水肿及后期有瘢痕形成.经组织细菌培养,无细菌感染.模型组炎性介质等指标显著高于材料实验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P<0.01). 结论本模型可以对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无菌性炎症作出真实反映.
作者:王健瑞;乔晋琳;路平;邓轶;刘凤桐;车向宜;董兆德;陈蕾;马广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成年大鼠脑梗死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光化学法诱导成年大鼠脑梗死24 h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梗死后康复训练组和梗死后制动组.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滚笼训练,制动组于网状笼内固定.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观察、比较脑梗死后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的变化规律和差异. 结果成年大鼠脑梗死后6~24 d,梗死对照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其中第12天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达到峰值.梗死后康复训练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梗死对照组和梗死后制动组大鼠均明显增加(P<0.01),而梗死后制动组大鼠与梗死对照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上调的作用可能是康复训练帮助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王卫东;王洪典;王津存;江文;袁华;李薇;张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998年5月~2002年5月,我科以液氮冷冻疗法,加大冷冻剂量,治疗扁平疣,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视网膜震荡与脉络膜破裂可由严重眼外伤所致,可导致重度视功能障碍,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我科自1999年8月~2002年7月采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 HBO)并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该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捷;胡海鹏;王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延缓了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而且还阻碍了患者整体康复的进展,故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针灸结合理疗、康复训练等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蕾;汪土松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993年8月~2001年8月,我院应用微波治疗仪在内镜下共摘除消化道息肉244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莉;王胜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膝骨关节炎(KOA)是随年龄老化而出现的膝关节退化性改变,以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为典型病理特征,以步行时膝关节疼痛、晨僵、上下楼困难、膝不稳、骨摩擦音、患侧股骨四头肌力降低为主要表现.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雁;崔卫东;吴会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自1998年以来,我院对129名老年II型糖尿病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空气净化,探讨其对血中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改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汪涛;何虹;郭志军;崔红;惠龙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慢性子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约占妇科疾病的50%.大量普查资料表明,子宫颈炎与子宫颈癌有密切的关系,故对子宫颈炎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慢性子宫颈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白带增多、下腹坠胀感及腰背酸痛等,其治疗方法较多,我院用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慢性子宫颈炎患者4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素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皮肤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以草莓型和混合型多见,约50%发生于头面部,严重影响患儿容貌.我们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二型血管瘤,并与局部注射激素和局部注射激素加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治疗对照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谭志建;刘凌;童晓荣;涂亚庭;刘贞富;李卫华;万兴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在美国,初步统计TBI为创伤性脊髓损伤的30~40倍,接近于脑卒中的发病率.TBI多由交通事故、体育活动、工伤或暴力袭击等引起.患者主要为青年男性,年龄在15~24岁的青年男性其发病率≥550人/100 000人口[1].大多数TBI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较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TBI在病理学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弥散性或局灶性的大脑皮层挫伤以及轴突延伸部分的弥散性损伤;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在发生TBI后,患者由于脑组织缺血、大面积脑损害以及颅内压增高而继发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目前,对TBI患者的康复治疗仍是临床康复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本文现就TBI患者的临床康复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多以热疗为主,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但使用不当会加重病情,且见效慢,易复发.软组织损伤所致炎症可导致组织呼吸功能受损,局部缺氧,生物氧化功能障碍,乳酸增加.我们应用局部注氧观察其对兔软组织损伤的影响[1],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剑非;孙晓莉;夏军;姜沈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我们致力于发展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事业的今天,了解一下国际上康复人才培养的有关要求,或许可以受到有益的启迪.
作者:南登崑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