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年12期文献
  • 高压氧对鼠损伤脊髓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损伤(SCI)组织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用Allen氏WD法制作鼠脊髓损伤模型.55只成年Wistar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CI对照组和HBO治疗组.治疗组于术后每天HBO治疗1次,对照组无特殊治疗.各组分别于术后1 d、4 d、7 d、10 d、14 d各随机取鼠5只,取损伤脊髓组织, Western blot法检测GAP-43表达水平. 结果 GAP-43在正常成年鼠脊髓中少量表达,SCI后表达增加且HBO治疗组较对照组表达更为显著.术后1周时SCI对照组GAP-43表达达到高峰, 2周时降至接近初始水平,但HBO治疗组GAP-43表达仍维持高水平. 结论 HBO可增强损伤脊髓组织GAP-43表达.

    作者:王钢;刘世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对脑梗死病灶周围及海马处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电凝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行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定、神经前体细胞标记及电针治疗,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数电针治疗后梗死灶边缘、对侧镜区及双侧海马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细胞. 结果 MCAO后神经功能评分减低,约5 d后恢复正常.电针治疗促使梗死灶边缘、对侧镜区BrdU阳性细胞增多,随着治疗时间增加,细胞增多更明显. 结论电针治疗可促使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及迁移,可能是电针促进康复疗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常新;黄如训;陈立云;温红梅;解龙昌;方燕南;魏利华;牛小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腰神经根慢性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电生理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受损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与细胞内Ca2+浓度改变的关系. 方法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10 d组、损伤30 d组、损伤90 d组,建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的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模型,于损伤后10 d、30 d、90 d应用在体电生理技术记录损伤DRG异位电活动的改变,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受损DRG神经元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变化. 结果①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后,受损DRG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度随损伤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损伤各组与正常组相比,DRG放电频率、放电幅度均显著增高(P《0.05);②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后受损DRG细胞内Ca2+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Ca2+浓度有下降趋势. 结论 Ca2+与受损神经元的异位电活动的发生及变化相关,Ca2+浓度升高可导致受损神经元异位电活动的发生及传播.

    作者:郄淑燕;岳寿伟;潘博;时庆;侯怀水;康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高温对HeLa细胞周期及周期因子Cyclin E和Cyclin A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温时HeLa细胞周期进程受阻与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E和Cyclin A表达的关系. 方法将人子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分为37℃、40℃和43℃ 3个温度组,每组均以相应的温度作用1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其Cyclin E和Cyclin A的表达,并以图像分析仪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物的光密度(OD). 结果 40℃和43℃时,细胞周期受阻,大量细胞滞留于G1期,S期和G2/M期的细胞明显减少.Cyclin E和Cyclin 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反应强度明显减弱.随着温度的升高,Cyclin E和Cyclin A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OD值逐渐减小. 结论高温抑制了Cyclin E和Cyclin A的活性,阻滞了细胞周期的进程,使HeLa细胞滞留于G1期.

    作者:刘仁刚;罗贤雯;周洁萍;刘云华;骆清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超短波早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马血清、激素联合应用诱导股骨头坏死模型,观察超短波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联合应用马血清、激素造模处理,3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超短波组,各组分别检测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 TXA2)、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PGI2)和血脂(triglyceride, TG)、胆固醇(total cholestrol, TCh)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0周后模型组产生股骨头缺血性骨细胞死亡,骨髓细胞减少,出现高粘滞血症、高脂血症和TXA2-PGI2平衡失调,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超短波组进行超短波干预治疗后,血液循环加快,血脂水平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小板活性下降,TXA2-PGI2平衡得以恢复,从而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栓形成. 结论上述各项指标的检测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敏感的指标,超短波早期干预治疗可能成为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一种新疗法.

    作者:孙强三;孙昭辉;王晓红;王道清;徐青;毕建忠;王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DNA损伤与凋亡的时空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DNA损伤与凋亡的时空分布演变过程及两者间的联系. 方法共选取72只成年Wistar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30 min组及缺血2 h组;后2组大鼠又根据再灌注时间(再灌注1,6,12,24及48 h)不同,各细分为5个亚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R),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组织在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下,其P53表达在空间及程度上的改变,并结合TUNEL技术观察P53表达与细胞凋亡的时空关系.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增强,并随着缺血或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量与P53表达均逐渐增加,但P53蛋白的表达始终早于凋亡细胞的出现,且P53阳性细胞数量始终多于凋亡细胞数量(P《0.05),其分布范围也较凋亡细胞更广. 结论神经细胞缺血可引起DNA损伤,DNA损伤后可诱导DNA修复,如修复失败则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作者:杨渊;张苏明;方思羽;张旻;江红;许康;常履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局部热化疗对鼠胶质瘤血管再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局部热化疗对大鼠胶质瘤血管再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胶质瘤的机理. 方法制作大鼠胶质瘤动物模型并分组,各组分别进行局部热疗、化疗或热化疗.用FⅧ-RA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微血管密度作为定量检测指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ax及bcl-2蛋白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及血管结构的变化. 结果热疗组、化疗组、热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各治疗组胶质瘤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VEGF蛋白表达降低, 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变化,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大鼠胶质瘤经热化疗后,肿瘤微血管外径变小,血管壁变厚,血管密度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增多,细胞连接间隙减小,有的血管甚至只能观察到完整的基膜而缺乏内皮细胞. 结论①热疗、化疗、热化疗均能抑制肿瘤血管再生,且化疗与热疗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②热化疗能显著降低肿瘤细胞VEGF的合成与分泌,抑制肿瘤血管再生;③热化疗能增强bax蛋白表达,使bcl-2/bax比值降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赵鹏洲;方胜;欧英雄;谭社练;杨本生;赵伯端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分米波腔内治疗呼吸道阻塞的应用及疗效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道阻塞,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治疗虽然能解除阻塞,但有创伤大、风险大,且术后并发症多等不利的情况.呼吸道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既往使用的激光气道内治疗方法亦因创伤大、烟雾大、设备成本高等原因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分米波是波长为10~100 cm的高频电磁波,因其具有反射、折射、绕射等特性而蕴含有一定的能量,它能引起生物组织的热效应,起到微创或无创的治疗作用.近1年来,我院采用分米波在呼吸道内治疗(简称腔内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道阻塞或狭窄患者10例,现就其应用和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叶燕青;徐启勇;邹世清;刘瑛琳;戴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颈牵引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我科近两年来采用颈牵引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183例,来源于我院康复科、神经科及骨科门诊,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

    作者:刘圣凤;李家蓉;黄源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应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颈椎病患者188例

    我们采用康复训练加中频电及牵引对188例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1999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376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98例,女178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7.6岁;病程2周~21年,其中小于6个月的160例,6个月~2年138例,2年以上78例.全部患者均经X线片(部分患者经CT或MRI)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颈椎病,376例患者均符合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1].

    作者:尚翠侠;周渼;王小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中频电与红外线治疗腰肌劳损180例疗效分析

    腰肌劳损是常见多发病,为观察不同物理因子的治疗效果,我们分别采用中频电与红外线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现将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鲁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高压电穴位刺激配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

    我科采用高压电穴位刺激配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JD)患者4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85例TMJD患者来自门诊,均表现为下颌关节运动障碍、关节周围肌肉疼痛,伴有开口受限或关节杂音.随机分为高压电穴位刺激配合超短波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8~72岁;病程2 d~3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6~65岁;病程2 d~2年.

    作者:董文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Hunt综合征患者6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间采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及药物联合治疗Hunt综合征患者60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比,发现前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后者.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共选取120例Hunt综合征患者,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中关于Hun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共有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11~40岁,平均30岁;病程7~30 d,平均19 d.对照组共有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15~47岁,平均29岁;病程3~25 d,平均12 d.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中频电加半导体激光治疗腰肌纤维织炎

    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应用调制中频电加半导体激光综合治疗腰肌纤维织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104例腰肌纤维织炎患者均系我院外科确诊病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5例;年龄20~63岁;病程2个月~2年.全部病例均有腰痛及局部明显压痛,其中伴腰部活动明显受限4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

    作者:陈慧娟;王桂风;高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药物及脑部血管超声波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2年以来,采用药物及脑部血管超声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发现前者临床疗效满意,明显优于后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寄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慢性下背痛患者腰背肌功能的评价方法

    下背痛(low back pain, LBP)是指各种背部症状所导致的活动不适,其中背部症状主要包括背部及与背部有关的腿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而活动不适包括酸、麻、胀、痛和活动受限,并除外其他内科急症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包括肿瘤、骨折、感染等[1].

    作者:卢宁艳;王健;沈模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药磁腰托对兔腰神经根急性受压后的组织学影响

    腰神经根受压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本实验通过建立腰神经根急性受压的实验动物模型,应用药磁腰托作为治疗措施,术后观察其组织学的改变.探讨药磁腰托对腰神经根急性受压后的治疗机制,为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何成奇;肖睿;韩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