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TNF-α和TNF-α R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作用,为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方法以正常瘢痕为对照,利用RT-PCR 技术分别检测1年以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TNF-α及TNF-α R1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mRNA、 TNF-αR1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1.28±0.55)和(1.02±0.13),均明显低于正常瘢痕组织(P<0.05). 结论提示TNF-α在正常伤口的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组织中TNF-α和TNF-α R1表达低下有关.基因治疗可提高早期增生性瘢痕中TNF-α的含量或靶细胞膜上TNF-α R1的数量与活性,可能成为预防增生性瘢痕发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章建林;林子豪;江华;袁相斌;赵耀中;吴建明;朱晓海;吴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8 Hz次声对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90 dB、100 dB及130 dB组.各试验组分别暴露于8 Hz次声的90 dB、100 dB或130 dB次声舱中;对照组每日置次声舱,但不给予次声作用.2组均每天2 h.大鼠每日从次声舱中取出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记录其找到隐匿站台的时间,第6天训练结束后立即取大脑组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分析其海马及颞叶皮层Ryanodine受体(RyR)含量的变化. 结果 90 dB、100 dB及 130 dB组大鼠在水迷宫中找到隐匿站台的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P=0.010, 0.001, 0.000).90 dB、100 dB及 130 dB组大鼠海马及颞叶皮层RyR含量均比对照组减少(均P=0.000).大鼠在水迷宫中找到隐匿站台的时间与其海马及颞叶皮层RyR含量呈负相关. 结论 90 dB、100 dB及130 dB次声可使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及颞叶皮层RyR的减少有关.
作者:谭永霞;李玲;陈景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12月龄(老龄)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30 min组、60 min组、60 min+负重组、实验对照组及安静对照组,观察增龄及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腰椎骨、股骨胶原含量(HOP)、血清性激素(T, E2)、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钙含量的影响. 结果当实验进行8周后,60 min组、60 min+负重组小鼠的血清睾酮(57.826± 13.999 ng/dl, 58.985±12.301 ng/dl)、雌二醇(30.81±4.14 pg/ml, 32.62±5.85 pg/ml)水平及股骨羟脯氨酸含量(12.54±0.89 μg/mg, 13.47±0.84 μg/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43.337±13.946 ng/dl,E2: 22.32± 4.21 pg/ml,HOP: 11.92±1.07 μg/mg,均P<0.05). 结论适宜负荷的游泳运动可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性激素水平降低及骨胶原丢失;而且该作用在较大负荷的游泳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作者:张培珍;乔志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幅度脉冲膈肌起搏(diaphragm pacing,DP)对新西兰大白兔膈肌的影响. 方法建立兔颈部DP模型,测定无起搏(A)组及脉冲幅度匀速增加(B)组、恒定(C)组、匀速减小(D)组起搏后膈肌组织SOD、MDA及T-AOC. 结果①DP后,B组较A组MDA含量增加,SOD及T-AOC减小(P> 0.05);②DP后,C组及D组较A组MDA含量增加,SOD及T-AOC减小(P<0.05);③DP后,B组较C及D组MDA含量少,SOD及T-AOC活力强(P<0.05). 结论①脉冲幅度匀速增加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抗氧化能力的干扰,可能减缓了膈肌疲劳(diaphragm failure,DF)的发生,②脉冲幅度匀速增加与脉冲幅度恒定和匀速减小相比,是一种更为合理的DP方式.
作者:向毅;陈钢;王胜军;方勇军;蔡瑞君;邓亲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跟腱断裂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轻微损伤后跟腱断裂的患者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真实病因尚不明确.虽早在1888年就有法国学者提出采用手术修复跟腱,但由于跟腱本身存在病理改变,术后可能再次断裂.本研究结合我院临床病例,同时讨论暴力和轻微损伤所致的完全性跟腱断裂的修复和康复,报道如下.
作者:吴卫青;杨蓉;张雯;陶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关于氦-氖(He-Ne)激光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不断深入.我们采用He-Ne激光照射雄性小白鼠的关元穴和气海穴,观察其对雄性小白鼠精子数量及精液各项指标的影响.
作者:酆建淑;张爱兰;房鹰;李秀珍;董可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3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电针和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经门诊确诊颈性眩晕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30).治疗组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8~68岁,平均(42.7±8.9)岁;病程10 d~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0岁,平均(41.3±8.3)岁;病程8 d~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经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江飞舟;郭婧;朱耿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探讨热疗联合放疗和化疗治疗6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家棣;苏海龙;曲希侠;田金洪;张树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资料显示,90%的急性下背痛(acute low back pain,ALBP)患者经过2~4周的积极治疗都能得到满意的恢复,但在随后的1年中,6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复发[1].一直以来,因许多学者认为腰背部肌肉和腹部肌肉力量的减弱是慢性下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 CLBP)复发的主要原因,下背痛的发生和躯干肌肌力、耐力的减弱有共发性[2,3],所以,临床上广泛采用增强躯干肌肌力的训练方法来预防和治疗CLBP,但是其效果不尽理想.近期,不少研究表明:CLBP不仅与躯干肌无力有关,而且本体感觉的减退和躯干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在CLBP的复发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在CBLP的治疗中,加强躯干控制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更为重要.对此,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王永慧;岳寿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约有5%~10%的骨折因各种原因发生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而需进一步手术治疗.具有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的自体骨移植虽能促进骨折愈合,但存在着供骨量有限和供骨区并发症等缺点[1].为避免手术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许多物理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述如下.
作者:赵学琴;周智勇;王永江;刘云鹏;王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疼痛是患者多、常见的主诉,是医学上难于解决的问题.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Pain,IASP)报道,成年人中患慢性疼痛(chronic pain,CP)比例的加权平均数为35.5%,范围是11.5%~55.2%.其中男、女人口比例平均为:男 31.0%(范围为9.1%~54.9%),女39.6%(范围为 13.4%~55.5%).儿童(至18岁)占25%,其中男童19.5%,女童30.4%;而儿童中患有剧烈且经常疼痛者占8%.老人(65岁以上)50.2%[1].以此推算患有慢性疼痛的总人数,确实是十分惊人的.
作者:南登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编者按:朱霖青教授是我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界著名学者,在本学科发展早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以及学术研究方面均曾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我刊编委,多年来,他对我们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从各方面给予了高度支持与大力帮助,直到不久前还在为我刊审稿把关.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良师和德高望重的长者.
作者:岳寿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脊柱疾病和损伤与脊柱受力的异常有明确关系,而康复治疗和预防也需要对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有清楚的了解.本文旨在为临床和治疗技术人员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
作者:励建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