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年9期文献
  • 旋转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钙含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钙含量,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P)、尿脱氧吡啶交联(DPD)的影响,并观察旋转磁场对雄性大鼠是否有同样的结果.探索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是否与磁场有协同作用. 方法磁场处理实验组大鼠每天处理2 h共15次后,检测各组大鼠骨钙含量、BAP、DPD,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无论雄鼠还是去卵巢的雌鼠,凡经磁场处理后,磁场组的骨钙含量和血清BAP含量明显增加,同时DPD下降,服用中药组的实验结果对上述检测项目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旋转磁场能较短时间内有效的促进BAP的升高和DPD的下降,导致去卵巢大鼠股骨的骨钙含量增加,不但再次验证了磁场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而且还证明旋转磁场对雄性大鼠也有同样的作用.

    作者:张宇;张小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牵张性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及术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对脊髓牵张性损害的监测作用. 方法切除大鼠T13~L2双侧椎板显露脊髓,用特制的脊柱撑开器放置在大鼠T12~L3椎体横突上纵向牵张,同时用CSEP进行术中、术后监测.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SEP P1-N1波幅下降30%,50%,70%组,观察术中、术后CSEP的变化,比较各组术后神经功能和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随着撑开距离的增加,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30%组及正常组的CBS评分分别为(14.80±3.98)和0分,神经元计数分别为(79.60±3.53)个和(82.70±3.41)个,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光镜下脊髓神经元体积稍小,神经纤维形态正常;波幅下降50%及70%组的CBS评分分别为(52.10±6.12)和(74.60±8.97)分,神经元计数分别为(67.80±3.85)个和(45.70±4.42)个.与正常组及30%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光镜观察神经元间隙增大,神经元退变、减少、溶解或坏死,脊髓结构破坏,出现片状出血灶,大量胶质细胞浸润. 结论 CSEP对脊髓牵张性损害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对脊髓神经功能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雷;裴福兴;吕波;沈彬;杨静;周宗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不同强度运动对海洛因成瘾大鼠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海洛因成瘾大鼠戒断症状及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方法在建立海洛因依赖性大鼠模型时,随机分为非运动组、一般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采用对戒断症状进行评分以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β-内啡肽含量. 结果不同强度运动大鼠戒断症状均较非运动组大鼠低,不同程度地减轻了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同时不同强度运动组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运动组. 结论不同强度运动通过增加大鼠内源性β-内啡肽的表达与分泌,可以显著减轻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作者:黄赫;王慷慨;周宁;周莉;李乐平;丁林盛;周菲;杨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量化慢性神经根损伤程度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根在慢性嵌压性损伤中,不同损伤程度的神经病理组织学改变与运动诱发电位(MEP)表现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方法建立神经根慢性嵌压伤的病理模型,用表面磁刺激MEP对损伤神经做动态观察,结合不同损伤程度的神经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研究两者间的相关性. 结果神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在有髓神经首先出现髓鞘的变性.此时的M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形离散.继而脱髓鞘的神经轴突发生变性、断裂及远侧的瓦勒氏变性.MEP则表现为在潜伏期延长的同时伴有波幅降低,且MEP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理损伤中具有相应的特征性表现形式. 结论磁刺激MEP的检查指标与神经根慢性嵌压性损伤的程度具有相关性,其表现形式可作为判断神经病理损伤程度的量化指标.

    作者:杨大志;肖德明;镇万新;王多;王坤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旋转干扰电及牵引、药物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只有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才选择手术疗法.我科近年来采用旋转干扰电配合牵引及药物治疗该类患者,发现临床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荣光;于建民;杨占辉;王强;李海波;乔金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种物理疗法联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48例疗效观察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以肩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且患肩多发生废用性肌萎缩[1].我科自2000~2003年间采用中频电疗法加手法及功能锻炼联合治疗148例该症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茹;常英;曹志坤;康云霞;郭玉红;左月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我们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应用高压电子笔循经点穴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60例患者均依据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所颁布的偏头痛诊断及分级标准确诊[1].头痛强度分为4级:Ⅰ级为不痛;Ⅱ级为轻度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Ⅲ级为中度痛,尚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Ⅳ级为重度痛,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60例患者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25~65岁,平均55.0岁;病程2周~20年,平均5年;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级8例.

    作者:张德元;谭海群;伍智红;尹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早中期麦粒肿76例小结

    麦粒肿即睑腺炎,是因眼睑腺体受细菌感染所致.对麦粒肿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早期湿冷敷加抗生素治疗,局部硬结化脓后切开引流,但此治疗方法往往不能阻断早期麦粒肿病情的继续发展,以致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近2年来,我科试用日本生产的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疼痛治疗仪(商品名为超激光,即SUPER LIZER,型号为HA-550)的A型透镜组(焦点直径3 mm)治疗早中期麦粒肿患者76例,取得了良好的消炎止痛、阻止硬结化脓的作用,且不会损伤眼球,疗程短,操作方便.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立军;王瑾;廖军锋;段俊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低频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我科于2000~2003年应用低频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患者50例,以探讨其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的10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专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严重智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以及有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肌肉骨骼病变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与常规治疗组,低频电刺激组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3~81岁,平均60.8岁;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31例;病程<24 h者22例,24~47 h者16例,48~71 h者8例,≥72 h者4例.常规治疗组52例,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40~79岁,平均60.1岁;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34例;病程<24 h者24例,24~47 h者17例,48~71 h者8例,≥72 h者3例.

    作者:赵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近年来,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发展迅速,如患者在术后配合适当康复治疗,在防治关节粘连、挛缩,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及加速康复进程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作用.我科自2002年10月~2003年3月间对不同原因引起骨关节炎(符合全髋置换手术指征)并施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于术后早期给予康复治疗,并在术前、康复治疗后进行关节功能评定,以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凯敏;张伟明;陆廷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雪旺氏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

    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由Schwann于1939年首先发现并命名.在周围神经系统,它以两种形式存在:包绕轴突并形成髓鞘或包绕轴突不形成髓鞘.SCs来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细胞,并且先后经历SCs前体和不成熟的SCs两个阶段,终形成成熟的SCs.周围神经损伤后,SCs则发生形态、行为学的改变,具体包括:①SCs的崩解、增生、迁移及其崩解物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②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外基质,防止受损神经元死亡,并为轴突提供良好的再生环境;③与再生轴突形成缝隙连接和紧密连接,直接与其进行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

    作者:李强;李民;伍亚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强迫症的康复

    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俗称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痛苦不堪.患者体验到的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了自己的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大部分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力摆脱,经常用程式化的思维、动作或行为来减轻痛苦,社会功能严重受损[1].

    作者:张鲁诚;王承莲;宋世庆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恢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临床研究

    有关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恢复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VDI)变化的研究报道甚少,如脑动脉弹性、脑血管阻力、临界压力及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等.本研究采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CVA)对40例颈动脉系统TIA恢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以探讨CVDI的变化规律及其在TIA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曹弘;张帆;祝连生;李华高;武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上接第8期508页)Proprioceptively Enriched Rehabilitative ExercisesDespite the absence of definitive knowledge of discrete aspects of the proprioceptive system,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can be designed to challenge, enhance, and improve this system. In addition, non-injured athletes may benefit from incorporation of proprioceptive exercise into their training program. Healthy upper extremity athletes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kinesthetic deficits in their throwing shoulder compared with their non-dominant shoulder[32].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