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宫内缺氧、缺血大鼠脑功能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宫内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模型共计30只,并同时选取3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将上述大鼠随机分为HIBD干预组、HIBD非干预组、正常干预组及正常非干预组.各干预组大鼠于出生后2~28 d期间,分别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包括按摩、丰富环境刺激等).当早期干预治疗结束后,通过跳台测试评价各组大鼠的脑功能,随后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进行GAP-4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以观察各组大鼠GAP-43表达的差异. 结果在跳台测试实验中,HIBD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优于HIBD非干预组(P<0.05),正常干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也明显优于正常非干预组(P<0.05);通过GAP-4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HIBD干预组大鼠额皮质及海马CA3区的GAP-43表达明显强于HIBD非干预组(P<0.05),正常干预组的GAP-43表达亦明显强于正常非干预组(P<0.05). 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促进大鼠受损脑功能的恢复,而且对正常大鼠的脑功能发育也有促进作用,GAP-43表达的增强可能是早期干预改善大鼠脑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刘玲;陈达光;陈燕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早期神经元线粒体的影响. 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FNS预置组分别给予小脑顶核刺激(FNS)预处理1 h,1 d及7 d后通过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3 h后取缺血侧大脑组织测定含水量,并通过电镜观察缺血区神经元线粒体,分析其体密度(Vv)、面密度(Sv)及比表面(Ss),结果与假FNS组比较.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其他大鼠则应用鹅膏氨酸(IBO)预先毁损小脑顶核(FN),5 d后再予FNS,1 d后行MCAO.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假FNS组MCAO后3 h,缺血侧脑含水量增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神经元线粒体Vv及Sv增加,而Ss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FNS组比较,缺血前1 d或7 d给予FNS预置,脑含水量下降,神经功能评分增加,线粒体Vv及Sv降低,而Ss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使用IBO损毁顶核者,FNS的预置保护效应则被消除. 结论预先小脑顶核刺激,可抑制大鼠脑缺血早期神经元线粒体的肿胀,改善缺血区组织水肿,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王健;董为伟;何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IL-1β蛋白的表达规律及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制. 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假手术组、对照组与针刺组再灌注2 h、6 h、12 h、24 h各时间点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对照组及针刺组再灌注24 h时间点大鼠梗死灶体积.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IL-1β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对照组和针刺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 h IL-1β表达开始增强,于再灌注后12 h达高峰,但针刺组各时间点IL-1β表达均较对照组弱. 结论针刺可明显抑制皮层及纹状体IL-1β蛋白的表达,同时缩小梗死的体积,说明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IL-1β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郭壮丽;裴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快速减压对小鼠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因子在减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21只小鼠随机分为快速减压组(14只)和正常对照组(7只).快速减压组经600 kPa压缩空气暴露后,用1 min快速减压至常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减压后快速减压组小鼠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 结果快速减压组小鼠减压后1 h时血清IL-1β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3 h组血清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快速减压组小鼠1 h和3 h时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快速减压可导致小鼠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诱发促炎症介质和抗炎症介质之间的失衡.
作者:王国忠;高春锦;葛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采用高场强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辐射实验动物猴、犬、兔,并对比观察各种动物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改变,从而研究EMP辐射对上述3种动物视觉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场强为6×104V/m的EMP重复辐射猴、犬、兔各10次,并于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对比观察其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改变. 结果根据光镜观察结果,发现上述各组动物经EMP辐射后的损伤程度为:猴>犬>兔,提示EMP的辐射损伤效应具有种属差异.实验动物视觉系统各部分对EMP辐射的损伤敏感程度依次为:晶状体>角膜>视网膜.经EMP辐射后,猴、兔晶状体易发生后囊混浊,而犬晶状体易发生前囊混浊,主要的病理改变包括晶状体水肿、空泡形成及白内障发生等.上述3种实验动物角膜及视网膜的病理损伤程度基本一致. 结论高场强EMP辐射可引起猴、犬、兔等实验动物的视觉系统损伤,其中以晶状体对EMP辐射为敏感,可诱发白内障形成.
作者:姜涛;王德文;张建;高亚兵;谷庆阳;彭瑞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动对大鼠心肌c-Jun氨基末端活化蛋白激酶(JNK)活性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表达的影响,从JNK失活的角度探讨运动对心肌组织生长的影响. 方法 1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运动组和运动训练1周组、2周组、3周组.采用运动平板进行运动训练,坡度为10%,速度为15 m/min,每次运动30 min.急性运动组仅运动30 min;运动训练各组,每日1次.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左室心肌JNK活性,Westernblot检测MKP-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急性运动显著增加心肌p46JNK、p54JNK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2,2.6倍;MKP-1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运动训练呈时间依赖性促进运动后心肌MKP-1表达水平、抑制JNK活化. 结论运动训练能增强正常大鼠心肌组织MKP-1的可诱导性,抑制JNK过度活化.
作者:王颖;王晋明;朱珊珊;李华;王芳;涂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分离并培养hMSCs,取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处理组细胞接受频率12 Hz、场强1.1 mT的PEMFs刺激,每日8 h;对照组细胞不接受PEMFs刺激.应用透射电镜观察2组细胞超微结构,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等方法进行观测. 结果细胞培养5~6 d即可传代,经PEMFs连续刺激3 d后,hMSCs细胞形态发生变化,3周后聚集成细胞钙化结节.透射电镜下观察显示:细胞比较成熟,内质网扩张,其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四环素荧光标记均为阳性. 结论 hMSCs经特定频率和场强的PEMFs体外刺激后,可向成骨细胞分化,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自体种子细胞.
作者:赵敏;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秦辉;单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自2003年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冷凝自血回输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999年至2004年,我院对31例肘部骨折患者术后即采用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锻炼,同时早期配合主动运动、局部冷敷等康复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锐;李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创伤后肘关节的僵硬挛缩,国内多采用外科手术、关节镜和小针刀进行松解治疗,应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者尚少见报道.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3年12月,对局部制动解除后的11例上肢骨折外科复位患者,施以肌肉缓慢牵拉和关节松动等物理疗法,并与同期本院骨科收治的11例病史相同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淑华;杨朝晖;刘莉;蒋小燕;夏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发现脑缺血后有相当部分的血管能自然再通或经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再通,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琳;张志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磁场的生物效应是近年研究探讨的热点之一,随着磁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磁场对抗生物机体衰老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我们曾研究过它对生物机体自由基代谢及某些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近年有相关报道进一步证实了磁场具有清除自由基、促进代谢的功能[1].脂褐素(lipofuscin)是目前被公认的反映生物衰老的主要指标之一,而自由基对脂褐素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恒定磁场对老龄小白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褐素含量变化的影响,至今尚未见有关报道.本研究观察了恒定磁场对老龄小白鼠SOD和脂褐素含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林;李晓梅;陆艳娟;付妍;姚树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骨骼肌损伤是骨科常见疾患,其中以骨骼肌挫伤为常见[1].骨骼肌损伤后伴有受损处瘢痕形成、肌肉纤维化等,易导致再损伤[2].寻找合理有效的监测手段来评估骨骼肌损伤后的修复状况,对骨骼肌损伤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骨骼肌损伤后修复的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化学等方面[3],多用于动物实验和离体标本的检测,不适用于临床上的骨骼肌损伤患者.
作者:陈疾忤;陈世益;李云霞;张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24岁,2004年4月24日因车祸后左上腹疼痛入院,CT检查显示脾脏挫裂伤,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下极膈面有长约4.0 cm的裂伤,脏面有长约6.0 cm的裂口通向脾门,为贯通伤,内有凝血块,伤面有活动性出血;胰尾部被膜有长约4.0 cm裂伤伤口.行脾切除术、自体脾移植术、胰腺被膜修补术,术中放置脾窝引流管及盆腔引流管,术后立即给予抗菌素及补液治疗.
作者:董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住院医师的培养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很重要的基础问题,康复医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都处在不断摸索、不断改进阶段.近几年来,尽管康复医学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康复教育[1],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有关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的培养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这方面的工作对康复医学今后的发展,尤其是临床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毅;胡永善;李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概述Occupational Therapy有很多中文译名.在大陆被译为作业治疗,在香港为职业治疗,在台湾为职能治疗,亦有人认为生活治疗更为贴切,但以上诸多译名同Occupational Therapy的意思均有一定的距离.
作者:黄锦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经过20余年的开拓与奋斗,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事业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种迹象表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昌盛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春天就要来临.
作者:南登崑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