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骨膜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辐射强度为30 mW/cm2的脉冲超声波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骨膜细胞(上述细胞根据LIPUS每天作用时间再分为5 min/d组,10 min/d组及20 min/d组),并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其对细胞生长、分化等主要相关指标的影响. 结果各LIPUS实验组骨髓基质细胞、骨膜细胞DNA合成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膜细胞经LIPUS作用后,其ALP活性、骨钙素分泌水平及钙结节形成均显著增强(P<0.05),而骨髓基质细胞经LIPUS作用后,其细胞分化标志物均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 LIPUS能够促进人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是其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生物学机制之一.
作者:张超;梁国穗;张颖恺;胡蕴玉;阮狄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光化学法诱导双侧海马梗死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组织病理改变,为研究康复训练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建立动物模型. 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用70 mg/kg体重的虎红联合冷光源照射双侧海马,3 d后观察其神经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 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双侧海马内有明确梗死灶,梗死面积恒定.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双侧海马梗死后神经行为学改变明显(P<0.01). 结论光化学法诱导双侧海马梗死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有与海马梗死相符的组织病理改变,梗死模型稳定可靠.
作者:潘惠娟;李玲;刘卫;易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退变颈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基因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取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CDH)患者和16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前路手术后的颈椎间盘,根据MRI检查进行椎间盘退变分级.另取8例新鲜尸体的正常颈椎间盘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L-1α mRNA的表达,比较各组、各级颈椎间盘中IL-1α mRNA表达的差异和变化. 结果 CDH组和CSM组IL-1α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MRI退变分级为Ⅲ、Ⅳ级的颈椎间盘IL-1α mRNA的表达较Ⅰ、Ⅱ级颈椎间盘增强. 结论退变颈椎间盘中IL-1α的基因表达增强,且退变越重,IL-1α mRNA表达越强,IL-1α可能在颈椎间盘退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振松;张佐伦;孙建民;袁泽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的行为学特点,以及探寻有效评估异动症大鼠行为学特点的客观方法. 方法对6-羟多巴胺损毁致帕金森病(PD)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1 d,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并对其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黑质(SN)及腹侧被盖部(VTA)区域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 结果 PD大鼠在慢性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会逐渐出现AIM,各个体间AIM开始出现的时间、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等差异较大.LID组与非LID组比较,前者VTA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而SN部位则减少不显著.NMDA受体拮抗剂MK-801能明显抑制大鼠刻板动作的发生,而对其旋转行为无明显影响.经左旋多巴治疗后,PD大鼠损毁灶对侧前肢运动功能明显增强,且经左旋多巴持续治疗后,大鼠逐渐出现AIM并呈进行性发展,对侧前肢运动功能亦逐渐减退. 结论由慢性左旋多巴治疗PD大鼠诱导其产生的AIM与人类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具有相似的特点,为人类LID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经济、实用的动物模型;同时发现AIM评分方法及动物前肢功能实验是评估PD大鼠异动症及运动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岩;孙圣刚;曹学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红外线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对胃黏膜细胞cyclin D1表达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采用水杨酸钠、酒精灌胃,刺激大鼠胃黏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建立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红外线治疗采用220 V、200 W的红外线灯,垂直照射大鼠胃部投影区,每日1次,每次10 min,连续照射20 d.光镜下观察胃黏膜厚度、炎症程度及壁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情况. 结果单纯造模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1),胃黏膜变薄(P<0.01).光镜下可见胃黏膜层腺体细胞明显萎缩,炎细胞浸润,部分标本粘液腺化生,cyclin D1表达率为33.3%.经红外线照射后,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大鼠胃黏膜增厚,与单纯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细胞明显减少,胃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体积均恢复或接近正常;cyclin D1表达率为71.4%. 结论红外线是治疗大鼠萎缩性胃炎的一种有效途径.萎缩性胃炎大鼠在红外线刺激下,病理形态学指标得以改善,cyclinD1表达增强.
作者:邵雪辉;王建国;杨跃平;戴洁;薄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制备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及其药物疗效方面的研究. 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52只,将其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2VO)+腹腔注射半乳糖模型组(共有2组,其处理顺序相反)、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组、腹腔注射半乳糖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法比较各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间的差异.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颈总动脉结扎组大鼠比较,2VO后+腹腔注射半乳糖模型组及半乳糖腹腔注射后+2VO模型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联合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及半乳糖腹腔注射方法制备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能有效重现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发病特点,可将其进一步应用于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及混合性痴呆等老年期痴呆疾病的基础研究中.
作者:查运红;梅元武;黄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脉冲电磁场(PEMFs)和/或阿仑膦酸钠(ALN)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骨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SCI组、SCI+ALN组、SCI+PEMFs组及SCI+PEMFs+ALN组行脊髓完全横断术,后3组于术后1周时分别给予ALN和/或PEMFs治疗;于术后8周时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值、生物力学指标以及胫骨近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指标.实验所得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析因分析. 结果早期应用ALN和/或PEMFs均可使股骨骨密度、股骨弹性载荷、大载荷等生物力学指标增高,胫骨近端骨小梁面积百分比也同时增大,骨小梁宽度增加. 结论早期应用ALN和/或PEMFs均可抑制SCI后骨量丢失,增强抗骨折能力,阻止胫骨近端微观结构的退变,提示早期应用ALN及PEMFs有助于防治SCI后骨质疏松,但其具体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丛芳;纪树荣;周红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科对因静脉滴注药物刺激所引起的浅静脉炎患者给予偏振红外光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悦;孙海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根据导致患者发生眩晕的部位及病因,可将其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2类.目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audio evoked potential,BAEP)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我们对9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同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在各型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发病率高[1].我们采用牵引、按摩加微波疗法对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清;王刚;何建永;林元平;高英;段晓文;袁选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院疼痛门诊于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与康复理疗科配合,采用超短波、颈椎牵引、陈醋直流电离子导入联合中西药口服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9例,疗效满意.
作者:贾东向;胡延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前颈椎病已成为我国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而不单纯仅发生于老年患者.有相当部分的颈椎病患者依靠非手术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疗效不够理想.为了寻求更科学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2至2004年期间采用牵引加针灸或牵引加中频电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同时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月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科于2001年至2004年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年龄23~55岁,病程3个月~10年.经超短波加温针灸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鞠琰莉;欧阳多利;刘金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我科除常规应用药物、颈牵引等治疗外,还采用Maitland手法治疗该病6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宛丰;黄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盆腔器官包括下泌尿道、下消化道及性生殖器系统等,且多为管(囊)腔器官.盆腔器官的功能活动可分为2种形式:贮存与排泄,并进行着周期性的转换.
作者:张世民;俞光荣;袁锋;刁颖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s,MS通道)是一类随细胞膜张力变化而开放概率呈相应变化的通道,可以与细胞骨架相连,感受细胞膜张力及细胞外渗透压的变化.作为一种有生理意义的机械信号转导体,MS通道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感受内外界环境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康海琼;岳寿伟;郄淑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各型离子通道是神经系统电兴奋的基础,神经电活动的产生决定于跨膜离子通道的组成和分布特性.离子通道可分为电压门控性(voltage-gated ion channels)、配体门控性(ligand-gated ion channels)和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s,MS通道)三种,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压和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的研究较为集中,但有关感觉神经元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MS通道功能的研究较少,MS通道在各种躯体感觉,尤其是伤害性信息传入中的作用尚未深入阐明.
作者:郄淑燕;岳寿伟;王艳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我们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初燕;冯珍;杨伯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作者:<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