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年4期文献
  • 电磁脉冲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效应及其对[Ca2+]i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EMP)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效应及其对[Ca2+]i的影响,以深入探讨EMP致脑损伤的机制. 方法 EMP辐射条件为6×104V/m,脉冲上升时间为20 ns,脉宽为30 μs,频率为2.5脉冲/min,作用2 min.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EMP辐射后,采用MTT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测定;FACS法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测定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即[Ca2+]i. 结果细胞被EMP辐射后0~6 h活力明显下降(P<0.05),12 h开始回升,24 h基本接近正常水平;EMP辐射后0~12 h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坏死也有增加;EMP辐射后即刻引起神经元内的Ca2+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结论 EMP致海马神经元活力下降、凋亡增加、胞内钙超载.

    作者:李玉红;王德文;高亚兵;王水明;胡文华;彭瑞云;李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周期性压力作用下椎间盘细胞中整合素α3的表达

    目的探讨整合素在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力学传导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猪的椎间盘进行体外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对细胞施加周期性液压负荷, 通过对细胞的形态学观察、Western免疫印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整合素α3和肌动蛋白在周期性压力下椎间盘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经加压后,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均可见体积缩小,由多角形转变为细长形,α3和肌动蛋白在AF 和NP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结论压力抑制了整合素α3的产生,整合素α3将力的信号转换到细胞内时, 进一步影响到与其关系密切的肌动蛋白.

    作者:于胜吉;孙秀芳;邱贵兴;Yang B;Roth S;Whyne C;Yee AJ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应激后大鼠下丘脑磷酸化p38MAPK的变化及电针足三里穴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应激对大鼠下丘脑磷酸化p38MAPK的影响及电针足三里穴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应激组和束缚应激+电针组,后2组再根据束缚解除后及电针足三里穴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分为3个亚组.电针治疗采用频率为5~12 Hz的疏密波,治疗总时间30 min.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各组大鼠,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法观察其下丘脑内磷酸化p38MAPK的变化. 结果束缚应激组大鼠下丘脑内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束缚应激解除后3 h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应激大鼠经电针足三里穴处理后,下丘脑内磷酸化p38MAPK与束缚应激组相比明显回落,这种调节作用可持续到电针治疗结束后3 h. 结论束缚应激能引起下丘脑应激信号转导系统中p38MAPK的磷酸化,这可能是应激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电针足三里穴对下丘脑内磷酸化p38MAPK的调节作用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动有关.

    作者:万顺伦;孙锦平;李召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颅磁刺激及局部直流电刺激对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目的分别从电生理学、组织学方面观察经颅磁刺激及局部直流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 方法共选取20只SD大鼠,将其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组及局部直流电刺激组,分别采用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方法观察磁刺激对周围神经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及周围神经髓鞘结构、数量的影响,并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进行比较. 结果 2组大鼠分别经20 d相应处理后,发现经颅磁刺激组大鼠受损坐骨神经的波幅明显增高,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组织学方面,可观察到经颅磁刺激组有大量新生神经髓鞘出现,其数量显著多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颅磁刺激组的髓鞘结构也较局部直流电刺激组清晰、完整. 结论通过电生理学及组织学观察,发现经颅磁刺激在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方面,其疗效可能优于局部直流电刺激.

    作者: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杨晓冰;占飞;徐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白介素-8的影响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兔伤害性反应以及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血清白介素-8(IL-8)浓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于星状神经节附近置入导管,8 d后取手术成功的24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SGB组(B组)和疼痛模型组(C组).B组和C组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0.5 ml致痛,A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致痛前10 min,B组经导管注射0.25%布比卡因0.5 ml,A组和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致痛后观察各组兔的伤害性反应,并进行伤害性反应评分.致痛前10 min(T0)、致痛后10 min(T1)、60 min(T2)和120 min(T3)取兔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8的浓度.致痛后120 min,取兔右侧C7、C8和T1背根神经节,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DNF的表达. 结果 SGB后福尔马林诱导的Ⅱ期伤害性反应明显缓解.B组背根神经节恒定面积内BDNF阳性神经元数明显低于C组(P<0.01),而高于A组(P<0.01).B组和C组T2和T3时间点血清IL-8浓度较T0和T1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B组T2和T3时间点血清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 结论 SGB可部分抑制福尔马林诱导的兔背根神经节BDNF表达和血清IL-8升高,这可能与其缓解炎症痛的机制有关.

    作者:向勇;刘菊英;秦成名;李海峰;杨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氧空气加压舱持续供氧探讨

    近年来,随着高压氧医学的不断发展,昏迷、气管切开、植物状态等危重患者需高压氧治疗的增多,其吸氧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和安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并结合临床应用情况,现将空气加压舱持续供氧的三种方法[1]简介如下.

    作者:喻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湿针针刺法治疗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斜方肌触发点疼痛患者门诊较常见,虽经多次封闭、膏药外敷或理疗等治疗,疗效仍然欠佳,并且疗程长[1].近年来,我们用湿针针刺法治疗肌触发点疼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雄文;黄强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氧综合复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6例

    高压氧对重症颅脑损伤的复苏具有肯定的疗效.现将1997年至2002年我院内科收治的4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高压氧综合治疗的结果作一回顾分析.

    作者:邹本勤;贵敏;丁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创伤患者的临床报道

    我院自1996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81例创伤患者采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66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非手术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为0.4%~1.3%[1],病因不明.1999年10月至2004年1月,我院儿童康复门诊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6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初阳;周小凤;熊玲琨;张航;梁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女性尿道综合征是一种妇女常见疾病,患者多以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为主诉,以往常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但疗效往往欠佳.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4年3月间应用电刺激盆底肌治疗59例尿道综合征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泽安;朱欣;陈士祥;陈忠军;张先觉;李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痉挛针法与传统针法治疗偏瘫的对照研究

    偏瘫是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功能障碍,许多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痉挛等异常模式,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本研究将现代康复医学的科学理念与评价方法运用于传统针灸,制定了抗痉挛针法,并与传统针法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温控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及胸痛,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胃肠道疾病.

    作者:曲宝戈;聂怀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包括虚拟内窥镜、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手术的仿真与训练等领域,进入90年代,随着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深入以及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在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及心理治疗方面有了较多的研究与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障碍康复领域的应用.

    作者:李科;尧德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采用全髋(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全膝(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膝关节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同时人工关节术后康复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拟对THA及TKA患者术后康复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何涛;陆廷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国内首套康复医学专业教材出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5年全国表面肌电图、平衡、步态分析临床应用推广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热处理后HeLa细胞张力原纤维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比较

    高温热疗能导致细胞骨架解聚、变短[1],而停止热疗后,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装配、再聚而延长[2,3],这是由细胞骨架的独特特性所决定的[4].其再聚又因加热的温度、时间和细胞种类等的不同而不一致,各种细胞骨架成分的恢复情况也不尽相同,显示它们具有不同的热敏感性.热疗后细胞骨架的变化和细胞内部的各种变化密切相关[2],细胞骨架的重排也是凋亡的一个必须过程[5].

    作者:刘宇炜;余达经;刘仁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