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年9期文献
  • 外周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外周电刺激抑制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不插入不锈钢针组(A组)、在相应穴位插入不锈钢针而不行外周电刺激(PES)组(B组)、在相应穴位插入不锈钢针行PES组(C组),每组8只,另选取正常大鼠8只作为对照组(D组).通过机械性痛敏压力阈值(PWPT)和热痛敏潜伏期(PWL)对其伤害性刺激的痛觉过敏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其自发痛行为现象(包括自噬、搔抓等),然后,经后肢和背部标准穴位插入不锈钢针对中枢性疼痛大鼠行PES,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脊髓背角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其他两组相比,C组大鼠中枢性疼痛得以缓解,PWPT及PWL显著增高(P<0.01),且NR-1表达显著降低(P<0.01),3组大鼠脊髓背角NR-1表达比正常大鼠明显增多(P<0.01).结论 外周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谢永刚;张小洺;姚尚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亚低温减少和延迟缺血再灌注后沙土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Bax、细胞色素C(Cyt C)、TUNEL阳性细胞等在常温组、亚低温组及假手术组的表达和变化.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CA1区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且其凋亡高峰延迟.Bax在3 h、6 h、1 d 3个时间点CA1区表达较常温组明显减少,且表达高峰延迟,CytC的动态变化与Bax一致.结论 亚低温能减少和延迟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并延迟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和线粒体释放Cyt C有关.

    作者:张付生;张刚;董瑞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从组织形态学和行为学来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17只健康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HIBD组、高压空气治疗组(HBA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组).采用Rice法制作HIBD模型.HBO组和HBA组于缺氧缺血处理后即行HBO或高压空气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 d.大鼠9日龄时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情况,14日龄时检测左/右脑重比值及体重增长率,30日龄时进行放射型迷宫觅水测试,试验结束后(35日龄)采用Niss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结果 ①HIBD组体重增长率和左/右脑重比值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HBA组与HBO组治疗后体重增长率均无明显改善,但左/右脑重比值均明显增加,尤其是HBO组(P<0.01).②与CON组比较,HIBD组皮质和海马中均存在大量的凋亡细胞,CA1区锥体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均P<0.01);与HIBD组比较,HBO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CA1区锥体细胞密度明显增加(均P<0.01);HBA组凋亡细胞和CA1区锥体细胞密度均无明显改变.③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HIBD组觅水时间、错误次数和重复次数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HBO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HIBD组(P<0.05),而HBA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HBO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减轻脑组织缺血后损伤,对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余小河;杨于嘉;钟乐;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梭曼中毒家兔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对家兔急性梭曼中毒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UBIO治疗组及复合治疗组,各组于14 d后检测家兔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家兔梭曼中毒后,血清MDA含量及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经UBIO或复合治疗后,与中毒组血清MDA含量比较明显降低(P<0.01),SOD、GSH-Px及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家兔梭曼急性中毒后可伴有明显的氧自由基损伤,UBIO能明显提高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可以应用于梭曼急性中毒的治疗.

    作者:张献清;张晓迪;穆士杰;梁欣;夏爱军;海春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旋磁场对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旋磁场对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癫痫发作和海马mGluR1、mGluR5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癫痫组大鼠按6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氯化锂24 h后,再给予匹鲁卡品(35 mg/kg体重)腹腔注射致痫.观察旋磁场(场强为20 mT)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癫痫大鼠模型癫痫发作程度、潜伏期及终止时间的影响,并同时记录癫痫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及脑电数据;分析旋磁场对海马mGluR1、mGluR5表达的影响.用电泳图像分析系统计算mGluR1、mGluR5 mRNA水平的相对含量,计算mGluR1 mRNA与mGluR5 mRNA的比值.结果 经为期8 d的旋磁场作用后,癫痫大鼠发作终止时间明显提前,发作次数减少,其伴随症状减轻;模型组大鼠mGluR1 mRNA水平明显增高,mGluR5 mRNA水平明显降低,其mGluR1与mGluR5比值明显大于其它各组;各磁场作用组癫痫大鼠模型的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正好相反,其mGluR5水平明显增高而mGluR1水平显著降低,尤其是经磁场作用8 d后,这种变化更加显著.结论 20 mT旋磁场对大鼠癫痫发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长时间的磁场作用对癫痫大鼠海马mGluR1 mRNA和mGluR5 mRNA表达有显著影响,但mGluR5表达增强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苗玲;张毅;陆钦池;沈沸;苏敏;蔡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波在耳科疾病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5年6月应用微波治疗外耳道炎、外耳道疖、分泌性中耳炎和突发性耳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李谨;罗四维;彭先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超短波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积液患者疗效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外科领域是一项成熟定型手术,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被认为是胆囊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案[1],普遍被医生及患者接受.然而,由于临床缺乏规范的培训、指导及质量标准,其并发症发生率(以胆囊床积液为多见)高于传统胆囊切除术[2].临床用抗生素治疗胆囊床积液效果多不明显,我科采用物理疗法治疗该并发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宝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烧伤中毒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高压氧对小儿烧伤中毒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间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烧伤中毒性脑病患者20例,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氙光治疗效果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hernia of intervertebral discs,HID)所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应首选非手术治疗.作者为比较观察氙光及超短波两种物理治疗方法对初发HID的疗效并寻找佳治疗方案,应用氙光及超短波采用成组对照方法治疗初发HID患者25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任丽娟;刘易军;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配合功能恢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成先柄;杨全兴;温树美;曾莉;毕世庆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脉冲磁场治疗跟骨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跟骨增生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以站立或步行时足跟底部疼痛、跟骨跖面内侧局限性压痛和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我们采用脉冲磁场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明德玉;杨晓红;单磊;孙文玲;张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红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94例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以群集性水疱单侧带状分布伴明显疼痛为主要表现,其中疼痛尤为突出,少数患者可遗留后遗神经痛,且难以治愈.我们2004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门诊收治94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药物结合红光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丁志进;苏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综合康复治疗21例脑外伤偏瘫患儿的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外伤日渐增多.脑外伤后存活的患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及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1].而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较为脆弱,加上儿童活动多,自身保护能力差,较容易受伤,因此儿童脑外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致残率很高,对脑外伤患儿如何正确处理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关系到患儿的功能恢复程度和生存质量.本研究对21例脑外伤偏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作者:邓元央;黄海能;张高炼;黄华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我科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和红外线照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来我科接受康复治疗的首发脑卒中患者3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17例和对照组19例.综合康复组年龄40~78岁,平均(63±10.5)岁;脑出血9例,脑梗死8例;病程为0.5~6个月,平均(2±1.5)个月.对照组年龄39~75岁,平均(64±11.4)岁;脑出血8例,脑梗死11例;病程为0.5~6个月,平均(2±1.5)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万裕萍;高宇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脉冲磁场诱导成骨作用机制的研究

    脉冲磁场自著名矫形外科专家Basset[1]于70年代提出并成功应用于骨科临床治疗以来,随着对脉冲磁场研究的日益深入,各国学者在肯定了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逐渐将注意力从脉冲磁场的临床应用转向了其诱导成骨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各国学者们对脉冲磁场在细胞及分子生物水平上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解释和假说.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陈继革;吴华;任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脊髓损伤患者日常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导致正常运动、感觉和自主功能改变的损伤性疾病.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运动损伤等原因所致SCI的发生率逐年提高.通过分析SCI患者日常动作的完成方式,来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是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作者:刘颖;李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压氧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对许多疾病有独特而显著的治疗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学科分科很细,很多临床医学的医护人员对高压氧治疗认识不足,甚至有较多人对它存在认识误区,使得高压氧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作者:丁新华;尤春景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