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低强度电磁场促进鼠表皮干细胞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低强度电磁场(LIEMF)在促进表皮干细胞(ESCs)移植修复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取7~8周龄的裸鼠50只,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1 Hz组、10 Hz组和50 Hz组)和2个对照组(细胞悬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3个实验组和细胞悬液对照组利用胶原海绵将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包皮来源的ESCs植入裸鼠创面,实验组外加LIEMF(磁感应强度5 mT,频率分别为1 Hz、10 Hz和50 Hz)刺激15 d(每日1次,每次30 min);空白对照组置于同等条件下不加细胞悬液和电磁场.通过计算创面收缩率,光镜下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再生皮肤组织内部结构,评定皮肤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ESCs可以在裸鼠皮肤缺损处成功生长,再生表皮层中有人β1整合素强阳性表达,并且实验组创面收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到,LIEMF干预后,各实验组再生皮肤具备完整的表皮层和真皮层,细胞层次增多,表皮层明显增厚,附件丰富,表皮细胞间有桥粒、半桥粒、粗张力微丝.结论 LIEMF可以促进移植了人表皮干细胞的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

    作者:张鸣生;吴博;白文芳;庞文君;朱洪翔;许伟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短波及电刺激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短波及电刺激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GF组、物理因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将模型组、NGF组、物理因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于术后次日开始,NGF组局部给予NGF注射治疗,物理因子组给予超短波及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NGF注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及电刺激治疗.于术后次日及术后7,14,30 d时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恢复情况,同时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 术后发现NGF组、物理因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坐骨神经SFI、NCV及神经再生情况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并且以联合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尤为显著;在术后30 d时,该组大鼠SFI、NCV及受损神经轴突、髓鞘分布情况均与正常对照组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GF组、物理因子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不及联合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在NGF注射基础上辅以超短波及电刺激治疗,能进一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及功能恢复.

    作者:俞红;白跃宏;赵娟;徐义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鼠前脊髓综合征的模型制备及评价

    目的 建立大鼠前脊髓综合征模型,并评价其可靠性.方法 选择55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实验组45只;实验组大鼠放置腹侧致伤钩对其腹侧脊髓形成压迫,造成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并根据压迫重量和时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损伤3个亚组.造模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4周和第8周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并于造模前和造模后第8周检测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结果 造模后,各实验组斜板试验角度及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轻、中、重度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第8周,各实验组MEP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各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损伤组SEP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我们所制备的前脊髓综合征模型出现明显的行为学及神经电生理学改变;根据不同的压迫重量和时间可以制备出不同程度的前脊髓综合征,可作为较为可靠的前脊髓综合征模型.

    作者:闫金玉;李剑锋;张旭;刘遵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氦-氖激光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在疱疹皮损治愈4~6周后,在原受累神经支配区域仍存在的疼痛,多呈阵发性针刺样,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常规药物治疗的疗程长、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大.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们采用氦-氖激光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猛;徐春华;李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体外冲击波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已广泛地应用于骨骼-肌肉疾病的疼痛治疗,其作为一种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方法,有关近期及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本文综述了ESWT治疗足底筋膜炎、股骨头坏死、网球肘、肌腱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结果,探讨ESWT治疗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以及研究方向.

    作者:丁志进;丁凤菲;周全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癫痫与认知功能障碍

    癫痫(epilepsy)是一类具有不同病因基础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除癫痫发作外,还会对脑的其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陈瑛;陈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压氧联合干细胞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病因,而我国的颅脑损伤发生率和因颅脑损伤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临床及实验证实了干细胞治疗TBI的效果,也证实了高压氧能促进内源及外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趋于向脑损伤部位分布,高压氧联合干细胞治疗脑损伤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现将近年来关于高压氧及干细胞治疗TBI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白志峰;彭慧平;王如密;卢晓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压氧对乙醇灌胃小鼠微核细胞率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乙醇所致小鼠股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变化的影响,探讨HBO对乙醇所致小鼠遗传物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5只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BO组,每组15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乙醇灌胃,HBO组乙醇灌胃并进行HBO处理.取小鼠股骨骨髓制备嗜多染红细胞玻片,光镜观察并统计分析微核细胞率.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微核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与对照组间微核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微核细胞率虽大于对照组,但小于模型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O治疗有降低由于乙醇作用而使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增加的效应,提示HBO治疗可能有减轻乙醇对小鼠遗传物质损伤的作用.

    作者:李璋;曹能;白莹;曹文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髋臼骨折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关节再脱位原因分析(附1例报道)

    髋臼骨折是一种累及髋关节髋臼部位的高能量创伤,常合并多系统损伤,如治疗不当,容易遗留各类并发症,危及正常关节功能,因此如何促进此类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各类并发症是当前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笔者认为除了精湛的手术治疗外,针对每位患者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康复措施十分重要.笔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遇到1例合并脊髓损伤、肌张力增高的髋臼骨折患者,由于在后续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髋关节再脱位,导致康复疗效不理想.本研究现结合该病例对关节再脱位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这类并发症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李莉;王维;何怀;朱红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