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年8期文献
  •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及NgR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及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8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法制成大鼠T10节段脊髓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细胞移植组、康复训练组及模型组。联合治疗组及康复训练组于制模后次日给予滚筒训练与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d;联合治疗组与细胞移植组于造模后第7天时,将体外培养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受损脊髓中。每周采用BBB评分法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于干细胞移植后第1,3,7天时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脊髓中Nogo-A及NgR蛋白表达。结果 从脊髓损伤后第2周开始,发现联合治疗组大鼠BBB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第5周时康复训练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各组大鼠Nogo-A及NgR蛋白起始均呈现高表达、随后快速下降等特点,以干细胞移植第7天时联合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显著,细胞移植组次之,康复训练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大鼠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抑制受损脊髓中Nogo-A、NgR蛋白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周治来;靳安民;陈银海;闵少雄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有氧运动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载脂蛋白E( ApoE)基因缺陷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n=40)及对照组(n=40),2组小鼠均通过颈动脉套管术构建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有氧运动组开始进行电动跑台有氧运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1h,持续训练8周,对照组限制活动8周。造模成功12周后,测量2组小鼠的血脂水平,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结构,测量斑块面积和纤维帽厚度,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脂质含量、胶原含量检测,计算斑块易损指数。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斑块内MMP-9、MMP-14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9、MMP-14 mRNA的表达量。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斑块内MMP-9、MMP-14蛋白表达。结果 经血液学检测,2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学检测2组间的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氧运动组纤维帽厚度、帽/核比值、胶原含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2组间的斑块破裂率和斑块易损指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运动组斑块内MMP-9和MMP-14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氧运动组斑块内MMP-9 mRNA和MMP-14 mRNA的表达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运动组颈动脉斑块组织中MMP-9蛋白和MMP-14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运动降低ApoE基因缺陷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MP-9,MMP-14表达,通过增强斑块稳定性,减弱易损性,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张栩;邵世修;李铁山;张勇;毕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n=4)、假手术组(n=4)、模型组(n=16)和电针组(n=16)。正常组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大鼠于麻醉切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肌层后,仅分离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至翼腭动脉,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模型组和电针组于栓塞30 min后再灌注,并根据再灌注的时间点各分1d、2d、4d、8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大鼠。电针组于缺血再灌注1h开始进行电针治疗,取“百会”、“水沟”、“足三里”穴,选疏密波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各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30 min再灌注1d、2d、4d、8d后的右侧大脑皮质微血管CD34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各亚组大鼠的大脑皮质的微血管密度(MVD)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所增加,尤以缺血再灌注4d后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电针组各亚组大鼠的MVD均高于模型组,以缺血再灌注4d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控脑内微血管新生可能是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作者:毛庆菊;陈邦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兔急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兔急性创面的效果,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背部24个急性创面(每只兔2个创面)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AC组和对照组,VAC组给予VAC治疗,负压为120 mmHg,共治疗7d;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第3和7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于创缘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创缘组织Cx 4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创面大体观察示,VAC组创面较对照组红润、清洁,水肿消退快;镜下可见VAC组上皮较对照组厚,炎症细胞浸润较多;VAC组Cx 43 mRNA表达在治疗第3、7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AC可促进急性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急性创面炎症细胞浸润,下调组织Cx 43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科科;刘江辉;黄勇;姬忠良;彭佳华;王维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电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120只,采用改良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成慢性脑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04只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52只,每组再分为术后第1,2,4,6周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3只。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利用Morris水迷宫、HE染色分别在术后第1,2,4,6周观察2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及海马神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电针组大鼠在术后第2,4,6周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P<0.05或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细胞结构紧密,排列整齐,层次丰富。结论 电针能够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并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受损海马组织形态学。

    作者:魏居瑞;刘喆;刘佩;夏玮;何方;曾宇睛;陈萍;骆碧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痉挛的疗效观察

    痉挛是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其特征是肌张力增高并伴随腱反射亢进,是肌肉牵张反射亢进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1],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局部注射治疗肌痉挛技术方法多样,包括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2]和肌电图引导下等[3-4]。我院应用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痉挛患者2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成欢;冯尚武;陈毅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玉树地震救援人员高原性肺水肿疗效观察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发生里氏7.1级地震,给当地藏族同胞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由于党和国家对此次地震事件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政府的积极组织应对,从而大限度地保护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地医务人员和广大部队官兵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但由于救援人员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平原及沿海地区,无法适应青藏高原海拔4000 m-4600 m的气候条件,在缺氧的状态下还要进行高度紧张的救援任务,导致部分救援人员突发急性高原性肺水肿而转入西安、成都、兰州和西宁市医院进行紧急治疗。

    作者:冯学祯;段青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成群的密集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的走向呈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其发病率为1.4‰-4.8‰,并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以60岁以上老年体弱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高,可达50% - 75%。我科门诊于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运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莫均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表面肌电图在颈部肌肉评价中的应用

    颈部肌肉、椎间盘、后纵韧带以及小关节异常等均可导致颈部肌肉活动障碍、甚至疼痛。在各种颈部疾患中,颈椎病是常见慢性病之一,过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改变,近年来颈椎病发病情况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其中大部分患者与长时间姿势不良有关。重体力劳动者容易诱发颈椎强直,而静态工作者由于主要负荷集中在颈部等少量小肌群上,长时间固定姿势容易使这些肌肉超负荷,从而诱发颈肌紧张综合征[1]。如有数据统计发现,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从业人员中有17.53%明确患有颈椎病[2]。

    作者:卢惠苹;宋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机器人与截瘫患者的行走康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工业和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民事和疾病原因导致的截瘫愈来愈多。欧美国家脊髓损伤的年发生率约为40/1000000,美国大约是12 000例/年,欧洲是10 000例/年,其中30%为完全性截瘫,70%为不完全性截瘫。截瘫患者如不予适当的康复治疗,几乎都在5年内死于压疮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现在由于急救医疗技术的发展,脊髓损伤者的存活率愈来愈高。而且,由于对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认识增强和康复治疗方法的改善,能妥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大程度地利用残余的运动功能,加以不断进步的辅助技术和装置,使患者80%神经学上的恢复在伤后头6个月发生,12~15个月达到一个平台期。截瘫患者在确信自己能够长期存活以后,大的希望就是能够站立起来,到处走走、看看,扩大所见所闻,提高生活情趣,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宗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压氧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影响的研究现状

    当今社会各种原因所致的神经损伤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国内外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明,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和干细胞移植对神经损伤均具有一定疗效[1]。然而,无论是HBO还是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神经损伤中都有局限性,因此,将二者结合用于治疗神经损伤,有望能更好地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和再生。本文就HBO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砚屏;刘青乐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