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5年7期文献
  • 强制性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情绪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情绪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2只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正常组(4只).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假手术组手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予以特殊处理.术后,实验组大鼠进行CIMT治疗.术前、术后7d、术后22 d,采用错步实验(FFT)对大鼠的前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术后7d及22 d,采用微型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对大鼠情绪相关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情况进行扫描.结果 实验组缺血期血流值占基础值的比例(0.23±0.01)与对照组缺血期血流值占基础值的比例(0.24±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错步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与术后7d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大鼠术后22 d的错步率显著降低(P<0.05).与组内术后7d比较,实验组大鼠术后22 d伏隔核的葡萄糖代谢水平较高(P<0.05).术后7d,实验组和对照组右侧中脑腹侧背盖区呈明显激活状态.术后22 d,实验组情绪相关激活脑区位于右侧岛叶皮质、伏隔核及中脑腹侧背盖区.术后22 d,对照组右侧中脑腹侧背盖区的葡萄糖代谢水平(1.72±0.04)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增高(P<0.05).结论 CIMT可提高MCAO大鼠患侧前肢的运动功能,同时可能会引起其产生厌恶情绪,关注并消除CIMT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对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李莹莹;张备;李策;刘培乐;梁丹;管一晖;鲍伟奇;孔艳艳;焦方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时程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水通道蛋白-4及紧密连接蛋白-5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电针(取穴百会、水沟)预处理对继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水通道蛋白-4(AQP4)及紧密连接蛋白-5(CLN5)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预处理7d组及电针预处理15d组,电针预处理7d组及电针预处理15d组分别给予持续7d、15d的电针(取穴百会、水沟)预处理.待上述预处理结束后,参照Longa改良线栓法将模型组、电针预处理7d组及电针预处理15d组大鼠制成单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术中仅分离颈总动脉,不栓塞中动脉血流.各组大鼠于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后进行再灌注.于制模24 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AQP4、CLN5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电针预处理组大鼠血脑屏障AQP4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CLN5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7d组及15d组AQP4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CLN5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电针预处理7d组比较,电针预处理15d组AQP4阳性细胞数[(25.15 ±0.55)个/每高倍镜视野]及其mRNA表达(1.16±0.04)下调幅度、CLN5阳性细胞数[(62.88±0.61)个/每高倍镜视野]及其mRNA表达(0.80±0.03)上调幅度均更显著(P<0.05).结论 不同时程电针(取穴百会、水沟)预处理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AQP4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促进CLN5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以电针预处理15 d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好;电针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可能与调节脑缺血再灌后血脑屏障AQP4、CLN5及其mRNA表达有关.

    作者:林咸明;李金霞;姚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电针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通过动态观测气虚血瘀证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以及海马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针刺疗法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40只用大黄灌胃7d以建立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然后随机挑选10只设为假手术组,剩下30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剔除因造模麻醉死亡及造模后脑缺血再灌注导致死亡的大鼠,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次日,对电针组进行针刺治疗,其余三组不做任何治疗.分别于造模后第1、3和7天,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并采集大鼠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EPCs的数量,第8天处死大鼠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①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均为(21.00±0.00)分;造模后第1、3和7天,模型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83±0.75)、(5.67±0.82)和(6.83±1.47)分,电针组分别为(4.50±1.05)、(13.67±1.21)和(20.00±0.89)分,2组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评分亦低于同时间点电针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且电针组大鼠各时间点BBB运动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后第1、3和7天,模型组外周血EPCs数量[(26.83±6.05)、(33.67±5.39)和(32.83±5.04)]明显少于同时间点正常组[(45.50±9.40)、(42.17±4.62)和(41.33±5.50)]、假手术组[(58.00±8.05)、(59.67±4.84)和(53.83±5.38)]及电针组[(66.17±4.36)、(127.50±73.75)和(55.00±35.15)],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均呈现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各时间点电针组数量均高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③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海马区VEGF阳性细胞表达数[(21.17±3.19)%和(27.80±2.39)%]明显多于正常组[(14.20±3.70)%],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亦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上调脑海马区VEGF蛋白表达,增加外周血中EPCs含量,促进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健;魏丹;谢肄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大鼠肌紧张带重复低频电刺激后的生物力学及病理学改变

    目的 研究大鼠肌紧张带(TB)重复低频电刺激疲劳试验后的生物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方法 符合实验标准的2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强度疲劳实验组和频率疲劳实验组,分别进行对照、强度疲劳实验和频率疲劳实验研究.记录和分析TB和非肌紧张带(non-TB)在每一刺激循环中的大收缩力和大收缩力低刺激强度和高刺激强度,以及频率疲劳实验中的大收缩力、强直收缩力和频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①强度疲劳实验中,TB的大收缩力在第15次循环(1.42±0.28)g和第20次循环(0.93±0.54)g中明显比其第1次循环(1.99 ±0.31)g和第5次循环(1.97±0.27)g降低;大收缩力高刺激强度在第15次循环(3.76±0.71)V和第20次循环(3.44±0.97)V中明显比其第1次循环(4.04±0.64)V降低.在第10、15和20次强度刺激循环中,TB的大收缩力和大收缩力高刺激强度明显比non-TB低.②频率疲劳实验中,TB大收缩力频率(9.60 ±2.12)Hz和强直频率(25.45±2.65)Hz明显小于non-TB,大收缩力(1.67±0.16)g和强直收缩力(2.02±0.21)g明显大于non-TB.③病理切片显微镜观察显示强度和频率疲劳实验后,TB肌纤维染色明显不均,肌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明显的水肿、细胞退变和断裂.结论 TB耐受不同电刺激强度和频率的能力降低,肌纤维易受损伤,肌肉抗疲劳能力下降;TB或许参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肌无力和易疲劳性.

    作者:王永慧;孟菲;丁欣利;范真真;王超;岳寿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颅超声刺激对帕金森小鼠运动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刺激(TUS)对帕金森病(PD)小鼠运动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近交系C57BL雄性小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超声刺激组,每组8只.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超声刺激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20 mg/kg)制备PD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采用0.5 MHz、1 W/cm2低强度聚焦超声波(LIFU)穿过超声刺激组小鼠颅骨刺激中脑黑质区,将超声探头置于假超声刺激组小鼠头皮上、关闭超声波.造模前、造模2周后、造模5周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爬杆测试.造模5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全脑丙二醛(M 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含量.结果 造模前,各组小鼠运动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造模前比较,模型组[(4.30±1.19)分]、假超声刺激组[(4.40 ±0.23)分]、超声刺激组[(4.80±0.23)分]造模2周后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5.12±0.83)分]、假超声刺激组[(5.51±1.21)分]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亦较低(P<0.05).与组内造模2周后比较,超声刺激组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6.69±1.11)分]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造模2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低(P<0.05),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超声刺激组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高(P<0.05).与假超声刺激组比较,超声刺激组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高(P<0.05).造模5周后,模型组[(10.2±1.1) nmol/ml]、假超声刺激组[(9.4±1.3) nmol/ml] 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4.5±0.8)nmol/ml]显著升高(P<0.05),超声刺激组MDA含量[(6.8±0.9)nmol/ml]较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降低(P<0.05).造模5周后,模型组[(100.0±35.4) U/mgprot]、假超声刺激组[(444.0±24.9) U/mgprot] GSH-Px酶活力水平较正常对照组[(1262.5±53.0) U/mgprot]显著降低(P<0.05),超声刺激组[(1047.3±77.8) U/mgprot] GSH-Px酶活力水平较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升高(P<0.05).结论 TUS可改善PD小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TUS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王勇;任佰绪;吴书峰;钟琴;李小俚;路承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1].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治疗BPH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研究对BTX-A治疗BPH疗效报道不一.笔者采用超声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BPH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操作方便,患者易耐受.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志刚;汪伟;张翠云;张大虎;丁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音乐疗法对四川省集中供养伤残军人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是省民政厅直属优抚事业单位之一,是全国集中供养伤残军人较多的机构之一,主要承担在革命战争时期及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的1~4级伤残军人的住院、康复及休养工作.大部分休养军人伤残重、年龄偏大,由于躯体残疾常导致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下降,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时间长久之后,其心理及性格均会产生一定变化.本研究采用音乐疗法治疗集中供养伤残军人,探讨其对伤残军人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伤残军人晚年生活品质做出努力.

    作者:吴秋实;郑俊杰;张静;胡博震;田洋;段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悬吊训练联合穴位推拿按摩治疗风湿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目前临床对于风湿性腰痛患者多给予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及物理因子干预也对风湿性腰痛患者具有一定疗效[1-2].本研究联合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及穴位推拿按摩治疗风湿性腰痛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有氧训练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肥胖症继发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前临床上高血脂症较为普遍,该病是指体内脂类代谢发生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而血脂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2].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与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性多由于代谢性紊乱疾病诱发,其中肥胖、不良生活习惯及年龄等因素也是其中主要诱因[3].对于肥胖继发高血脂症患者除给予常见药物干预外,康复训练及中医穴位刺激治疗也得到临床普遍认可和关注.太极拳属于有氧健身运动项目,适宜于老年患者健身锻炼;耳穴贴压是近年来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少、便于推广等优点[4].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联合采用太极拳与耳穴贴压治疗肥胖继发高脂血症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王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靳三针配合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障碍的影响

    上肢及手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棘手难题之—[1],其临床疗效有待提高.本研究联合采用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及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偏瘫上肢及手功能恢复情况,发现临床疗效满意.一、对象与方法共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64例脑梗死患者,患者纳入标准如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2];患者同时还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标准[3];患者愿意且能配合相关治疗;年龄40 ~75岁,初次发病;病程2周~6个月,神志清楚且病情稳定;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作者:崔韶阳;许明珠;郑盛惠;赖新生;唐纯志;王曙辉;钟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低强度超声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

    人类对声学的研究由来已久.1877年,Pierre发现了超声的压电现象,随后法国物理学家Paul第1次对超声影像进行了描述.19世纪40年代,澳大利亚神经科学家Karl首次将超声运用于医学诊断,尝试定位患者的脑损伤部位并观察其脑室形态.20世纪末,国际科学界将超声研究誉为未来科学发展可能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主要涉及药物靶向释放、基因转录、增强高能超声热效应等方面,由此可见,超声医学已经从疾病诊断向治疗方向扩展,即将开拓肿瘤治疗研究的新前景[1-3].超声作为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治疗骨关节疾病、疼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国内目前仍将恶性肿瘤作为低强度超声治疗的首要禁忌,迫使大量的肿瘤患者被拒之康复门外.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低强度超声能够通过相关机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这为低强度超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带来希望.

    作者:石明芳;刘邦忠;薛军;刘光华;王平;杨名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次声影响大脑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次声,即频率为0.0001 ~ 20.0000 Hz的声波,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1].次声的频率低,波长长,在传播过程中不易被介质吸收,因此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且在大气中具有衰减小、传播远的特性.次声对生物体的利弊效应与其参数有关.大量研究证实,次声对人体和啮齿类动物有损伤作用,大脑是敏感的部位之一.低声压级次声,声压强度低于90 dB,可能对机体有益.本文就低声压级次声对脑的影响做一综述,为其相关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黎玉婷;单守勤;何任红;范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颅磁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与额颞叶痴呆(FTD)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AD患者70例(纳入AD组)及FTD患者50例(纳入FTD组),收集记录其一般资料情况.采用TMS检查2组患者静息运动阈值、易化运动阈值及皮质静息期,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TMS检查发现,AD组患者静息运动阈值[(44.21±7.770)%]、易化运动阈值[(31.81±5.947)%]均较FTD组[分别为(47.84±9.671)%和(34.75±6.751)%]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皮质静息期[(151.5±31.0)ms]较FTD组皮质静息期[(159.8±29.53)ms]有缩短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TMS检查发现,AD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较FTD患者明显增强,提示TMS检查可作为鉴别诊断AD与FTD患者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韩璐;李攀;张惠红;王艳;张雪青;周玉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