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年2期文献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含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含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入选首次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相对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外周血SDF-1α含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分法和改良Baa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进行FMA及MBI评分.结果 ①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EPCs相对数量和SDF-1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外周血EPCs和SDF-1α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EPCs相对数量[(1.50±0.13)%]和SDF-1α含量[(1810.68±110.28) pg/ml]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后EPCs增加量与SDF-1α增加量呈正相关(r=0.785,P<0.01).③2组患者治疗前FMA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FMA[(59.40±17.39)分]和MBI[(64.08土15.22)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预后,治疗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外周血SDF-1α进而促进骨髓EPCs动员有关.

    作者:陈瑞芳;罗勇;汶海琪;谢宸宸;庞月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红外线照射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红外线照射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红外线组,采用多因素综合法将模型对照组及红外线组大鼠制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制模方法包括将30%酒精和2%水杨酸钠制成混合溶液,连续灌胃8周,每日1次,每次2 ml,同时结合劳累(跑步)、饥饱失常(禁食)等多因素干预.待制模完成后,红外线组大鼠则给予红外线照射,每日照射1次,每次10 min.于红外线连续照射20 d后将各组大鼠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EGF及EGFR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中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2.10±0.65)分、(4.20±2.24)分]较弱,模型对照组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4.91±2.58)分、(6.75±2.63)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红外线组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2.75±1.01)分、(4.75±1.66)分]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线照射能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中EGF、EGFR过度表达,在胃黏膜病变愈合过程中能发挥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作者:邵雪辉;王建国;韩志宏;胡少龙;张晓丽;高秀芳;杨跃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膝骨性关节炎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与侵袭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早期兔膝骨性关节炎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接受前交叉韧带切断法手术,4周后建立早期骨性关节炎疾病模型,而对照组仅接受假手术处理.治疗组接受LIPUS辐射治疗4周,模型组和对照组仅接受LIPUS假辐射.采用番红O-固绿染色比较各组膝关节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与侵袭情况;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的整合素β1、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磷酸化p38、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软骨调节素(CH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明显增多,潮线出现漂移、重复,结构紊乱,甚至消失,部分血管突破潮线,侵入非钙化软骨层,而治疗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模型组的整合素β1、p-FAK和VEGF表达水平[(0.92±0.07)、(0.83±0.09)和(1.02±0.10)]较对照组[(0.45±0.04)、(0.18±0.03)和(0.35±0.02)]明显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p38和JNK磷酸化水平[(0.99±0.11)和(1.86±0.06)]亦较对照组[(0.31±0.04)和(0.38±0.03)]明显增高(P<0.05);而模型组的ChM-1表达(0.61±0.04)较对照组(1.91±0.08)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整合素β1和p-FAK表达[(1.10±0.09)和(1.09±0.08)]亦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VEGF表达(0.58±0.06)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p38和JNK磷酸化水平[(0.54±0.09)和(1.29±0.08)]亦较模型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ChM-1表达(1.09±0.12)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PUS可以抑制骨性关节炎骨软骨连接血管形成与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IPUS通过整合素β1-FAK-p38/JNK-VEGF/ChM-1通路调控血管形成相关因子VEGF和ChM-1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怀春;夏鹏;瞿燕萍;任莎莎;林强;程凯;王晓菊;高明霞;李雪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波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常见的、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软组织损害性疾病,发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腰部骨骼肌内有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1].关于疼痛触发点的形成机制尚无统一定论,目前主要有整体学说[2]、肌梭放电学说[3]、中枢致敏学说[4]、肌组织瘢痕纤维化学说[5]等.此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案,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早期口服药物止痛解痉、针灸、理疗、局部注射、推拿等[6],存在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等问题[7].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彩峰;高朝;楚妍峰;邢锐;潘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旋转磁场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通常50%以上的NSCLC患者在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只能采用以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寻找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磁场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采用磁场来治疗恶性肿瘤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选用旋转磁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NSCLC,旨在观察其对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人体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亚博;吴稚冰;冯建国;李夏东;吴侃;赖建军;唐荣军;马胜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评估婴儿臂丛神经损伤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臂丛神经损伤是新生儿产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约为0.37‰~2.5‰[1],我国发病率较高,约为5.9‰-17.0‰.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致残率较高,治疗麻烦,故早期临床干预可以促进肢体恢复,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文通过观察36例婴儿臂丛神经损伤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特点,对其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梅;刘静;岳玲;张梅杰;郑华城;孙素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目前,脑卒中是导致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二大疾病[1].脑血管病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已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虽然现代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与提高,但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却不理想.随着干细胞工程的发展,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作为一种体细胞重编程技术,为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黄丹霞;黄赛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湖北省康复医疗资源调查及对策分析

    目的 调研湖北省康复医疗资源现状,为我省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对湖北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康复学科设置、人员、场地及设备等多个方面.结果 共收回调查问卷176份,其中166家(占94.3%)成立康复医学科,设置独立康复病房仅有122家(占69.3%),床位总计有3359张;康复医师有1260人(占36.7%),康复治疗师有904人(占26.3%),康复护士有1272人(占37%),康复医师、治疗师和护士副高以上职称占有率分别为26.0%、3.1%和28.3%.结论 目前湖北省康复发展相对滞后,在学科建设、专业人员、医疗管理及设备配置等多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康复治疗人才极度缺乏,无法满足康复发展需求.

    作者:汤智伟;许涛;黄晓琳;郭铁成;刘雅丽;冯晓艳;徐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