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0254-1424
  • 国内刊号:42-1666/R
  • 影响因子:1.64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91
  • 全年订价:43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年9期文献
  • 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Runt相关转录因子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卵巢大鼠骨细胞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PEMFs治疗骨质疏松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阿伦磷酸钠药物治疗组(ALN组)、去卵巢+脉冲电磁场治疗组(PEMFs组),每组15只大鼠,按文献方法,Sham组切除双侧卵巢周围脂肪组织,其余各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制成骨质疏松模型.手术结束后第30天,ALN组大鼠开始给予阿伦磷酸钠灌胃,PEMFs治疗组大鼠予以PEMFs治疗,Sham组和OVX组不干预.各组动物均于干预30 d后采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处死,取股骨行骨密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ing检测Runx2蛋白表达量;采用q-PCR检测Runx2 mRNA表达量.结果 干预30 d后,PEMFs组的骨密度值、Runx2蛋白表达水平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较OVX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EMFs组的骨密度值、Runx2蛋白表达水平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与ALN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MFs可上调去卵巢SD雌性大鼠的Runx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可能是PEMFs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文;陈艳华;肖登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银杏内酯B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神经元凋亡及P-AKT(ser47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GB)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P-AKT(ser47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SPF级新生7日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HI)组及GB组,每组30只.采用经典Rice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其中GB组分别于术后0h、24 h按每千克体重10 mg经腹腔注射GB.各组均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包括术后6h、12h、24 h及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凋亡关键执行分子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发现GB抑制凋亡显著的时间点为缺血缺氧后24 h;然后增加大鼠并纳入GB+ LY294002组,于制模后给予GB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预干预,进一步探讨缺血缺氧后24 h时PI3K-AKT通路在GB抗凋亡中的作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KT(ser47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I组和GB组Caspase-3 mRNA表达于缺血缺氧后6h开始增高,于缺血缺氧后12h进一步上升,于缺血缺氧后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HI组和GB组Caspase-3mRNA表达于缺血缺氧后6h、12h、24 h、48 h均明显增高,另外GB组Caspase-3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HI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缺氧后24 h时HI组、GB组及GB+LY 294002组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表达增强、凋亡阳性细胞增多、P-AKT(ser473)表达减弱,其中HI组和GB+ LY294002组Caspase-3表达及凋亡细胞数量均明显超过GB组,P-AKT(ser473)蛋白表达则明显弱于GB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杏内酯B具有明显抗神经元凋亡作用,且以缺血缺氧后24 h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强;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在GB抗缺血缺氧诱导脑神经元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军;杜江华;程萍萍;朱登纳;张勇;熊华春;袁俊英;张轶;王宝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LINGO-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内LING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24只,各组再按观察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1、3、7和14d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运动训练组采用跑台跑步法进行跑步运动训练.各组大鼠采用Long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T-PCR法检测LINGO-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INGO-1蛋白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神经功能损伤轻,Longa评分0或1分,各时间点LING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仅少量表达.模型组Longa评分7d高达3分,14d出现下降到2分;LONG-1mRNA 3 d表达高达0.737±0.041,7d出现下降为0.429±0.035;LONG-1蛋白7d到高峰达1.335±0.393,14d出现下降为1.225±0.424.运动训练组在14 d Longa评分为1分,较模型组下降(P<0.05);在7d和14dLINGO-1 mRNA表达分别为0.257±0.042和0.137±0.035,较模型组下降(P<0.05);在14d LINGO-1蛋白表达为0.663±0.276,较模型组下降(P<0.05);且各时间点LINGO-1蛋白的表达与Longa评分成正相关(r1d=0.837,P1d=0.036;r3d=0.845,P3d=0.047;r7d=0.891,P7d=0.029;r14d=0.926,P14d=0.018).结论 运动训练可下调LING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梁顺利;吴忧;张荣博;章水晶;徐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表面肌电信号与脑瘫患儿肌力、肌张力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是神经肌肉系统进行随意性或非随意性活动时的生物电变化经表面电极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所获得的一维电压时间序列信号,其信号形态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1].该信号是众多外周肌肉运动单位电位的总和,它与肌肉活动状态、功能状态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关联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电活动情况[2].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cle testing,MMT)是目前用于评定脑瘫患儿肌张力、肌力常用的方法之一,虽然sEMG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脑瘫患儿评估,但目前还鲜见涉及sEMG与MAS及MMT评定结果相关性的临床报道.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探讨脑瘫患儿表面肌电信号与肌力、肌张力间的关系.

    作者:曾杰;卫霄青;徐晓杰;孔德斌;张俊;马轶杰;高俊;李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在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1].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损伤之一[2].高达8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立即出现偏瘫,其中55%到75%的幸存者会遗留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30%到66%的幸存者上肢功能会长期受损[3-4].研究表明,运动学习可以促进神经重塑,从而促进损伤后的功能康复[5].在积极、具有功能性和高度重复的训练前提下,特定任务和高强度的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6].通过研究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未发现治疗强度与疗效之间存在“天花板”效应[7].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因成本和技术水平限制,无法提供给患者密集和重复的治疗[8].而且,传统的“徒手”干预有时会造成重复性劳损及过度劳累,导致治疗失败[9].此外,由于治疗师体力及手法存在个体差异,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

    作者:王娜娜;路微波;吴毅;沈夏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下肢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在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也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康复训练是脑卒中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功能基本的措施[1-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自动化装置能帮助治疗师增加治疗的强度、减少工作量的新概念下,家庭康复机器人被设计出来,随之其它类型的机器人(包括上肢、下肢康复机器人)也应势而生[4].近几年,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机器人,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下肢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5-7].本文就下肢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在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胡淑珍;吴华;傅建明;曾明;顾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慢性意识障碍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及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高,严重脑损伤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部分严重脑损伤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尽管出现睁眼反应,但对外界或周围环境刺激无或仅存在有限的意识反应,前者称为无反应觉醒综合症/植物状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vegetative state,UWS/VS)[2],后者称为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3].Bernat[4]将UWS/VS和MCS合称为慢性意识障碍(chronic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cDOC).

    作者:郝建会;杜巨豹;霍速;李冉;张晔;宋为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干扰电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干扰电疗法(interferential currents.IFC)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其发明者通过使用两条交叉的中频电流穿透皮肤,在组织深部产生低频电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治疗方法有效解决了低频电流难以通过皮肤电容屏障的问题,使具有治疗效应的低频脉冲电流能够穿透皮肤,在深部组织发挥作用,这为低频电疗在多种靶器官疾病中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可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基于其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机理,干扰电疗法在多种内外科疾患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本文现就近年来有关干扰电疗法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沈嘉平;李海龙;刘晓峰;马峥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压氧干预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高压氧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将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制成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未给予特殊处理.常规治疗组于制模结束后立即予以盐酸戊乙奎醚(商品名“长托宁”)及氯解磷定大腿外肌肉注射,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干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于制模后1,3,7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IGF-1蛋白表达及海马组织IGF-1 mRNA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与中毒组比较,高压氧治疗组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另外制模后1,3,7h高压氧治疗组受损脑组织中IGF-1表达逐渐增强(P<0.05),并且显著强于相同时间点中毒组及常规治疗组水平(P<0.05).结论 高压氧对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神经细胞内IGF-1表达有关.

    作者:杨金连;杨勇;谢智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康复医学带教和培训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国家卫计委新医改设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之一.该专业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类健康问题/疾病.经过该专业培训出来的全科医师主要在社区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目前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养时间通常为3年[1].

    作者:姜从玉;黄虑;朱玉连;周颖杰;方吕;白玉龙;李益明;吴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