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程度及海马区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联合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程度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48只雄性成年Wister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CUMS)以此来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PSD模型),而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不作插线处理,也不给予CUMS.造模成功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运动训练及氟西汀治疗,共为期28 d,模型组不给予任何训练及药物治疗.四组大鼠将分别于PSD模型成功后1d、14d及28 d进行行为学实验(蔗糖偏好试验、强迫游泳试验、体质量检测),并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的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左侧海马区BDNF及TrkB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4天和第28天,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强迫游泳试验中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而蔗糖偏好试验的蔗糖偏好度和体重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海马区BDNF及TrkB表达亦较模型组显著增强(P<0.05).同一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较氟西汀组强迫游泳试验中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减少,且蔗糖偏好度和体重显著增加,海马区BDNF、TrkB表达亦显著高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可较好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抑郁状况.
作者:邓钰;王强;马健;孙丹乔;王欣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IP US)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途径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脂多糖(LPS)组、LIPUS组(LPS+LIPUS)、吡格列酮组(LPS+吡格列酮),每组6只大白兔.分别提取4组大白兔膝正常软骨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4组软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一氧化氮(NO)的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4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COL2)的表达情况;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4组软骨细胞的PPARγ,NF-κB,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IPUS组和吡格列酮组OA软骨细胞的TNF-α、LEP、NO水平与LPS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吡格列酮组下调幅度大于LIP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PUS组OA软骨细胞COL2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PUS组和吡格列酮组OA软骨细胞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L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和LIPUS组OA软骨细胞NF-κB、i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吡格列酮组下降程度大于LIP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PUS和吡格列酮均可能通过PPARγ/NF-κB/iNOS途径参与OA软骨细胞的抗炎症、COL2合成过程,起到OA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婷婷;高明霞;夏鹏;任莎莎;王馨伟;程凯;林强;李雪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因呼吸肌力量衰退或退行性病变所致呼吸功能较差现象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负荷深呼吸训练目的是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呼吸,通过改善胸腔及腹腔活动负荷,从而增强肺部、胸部等呼吸肌群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活动度,不仅可改善呼吸协调性,而且还能强化呼吸肌力量,进而改善肺换气能力以提高机体肺功能[1-2];然而受试者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因氧供应不足而出现头晕或恶心等症状,严重制约其训练积极性及疗效.基于此,本研究在老年对象进行负荷深呼吸训练时辅以吸氧干预,并观察该联合疗法对受试者呼吸肌功能及训练时身心感受情况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群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党剑;张恺;凌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乳腺癌多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手术多采用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根治术切除了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Ⅰ、Ⅱ、Ⅲ组淋巴结,扩大根治术切除范围更广,需同时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胸骨旁淋巴结.目前术式多采用改良根治术,有2种:①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根治术相似;②保留胸大小肌,腋上组淋巴结不清除.对于癌症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可采用保乳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组织,术后辅助放疗.目前比较热门的是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技术,对于SLNB阴性患者,可避免腋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etion,ALND),以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临床上,乳腺癌根治术后及改良根治术切除胸大肌、胸小肌的患者,由于缺失胸大肌、胸小肌及部分胸部神经,患者常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来说,术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及上肢的肌力下降.本文主要就肩关节功能障碍进行综述,包括临床表现、发生障碍的机制、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目前的相关康复治疗等.
作者:阮祥梅;贾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鼻咽癌在我国以华南地区高发,发病率约为30/10万~50/10万[1].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吞咽障碍是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76% ~ 100%[2].吞咽障碍常引发呛咳、误吸、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因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障碍的预防及处理,已成为耳鼻喉科及康复科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但目前我国尚无针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诊疗方案指南.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文献,进一步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结合目前临床上对吞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旨在寻求有效防治方法及路径,为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刘夕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其中70%~ 80%脑卒中患者因各种功能障碍不能完全独立生活[1].相关循证医学证实,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有效的方法[2];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也证明,规范的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运动再学习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是一个再学习、再训练过程,康复训练的重点应该是任务导向性,即根据患者实际功能状态及分析影响功能障碍的可能因素,然后针对性地改善这些可能因素,使患者获得大程度功能重组,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因此目前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思路已逐渐由抑制异常运动模式为主的神经生理疗法向基于功能恢复为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转变[4].
作者:任惠明;崔志慧;郭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疗难点.虽然显微外科手术能较好地恢复神经的连续性,但由于周围神经的修复过程非常缓慢(大约1 mm/d),在此过程中骨骼肌因缺少神经支配而发生骨骼肌失神经改变,造成骨骼肌萎缩[1].尤其高位神经损伤,再生的神经轴突需要生长较长距离才能到达靶器官,损伤后即使及时进行有效的手术修复,长时间失神经后的靶肌肉萎缩也严重威胁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神经修复后有效延缓骨骼肌萎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围神经纤维再生环境的改变可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速度,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中物理疗法可改善损伤部位的局部微循环的流速,可增进和刺激创伤的恢复进程[2].本文对近年来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物理疗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马颖;严隽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重症颅脑损伤早期出现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一般在损伤后几天至几周内恢复,如3个月内不能恢复则称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1年内不能恢复则称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1].据统计,美国植物状态患者发生率为19/1000000,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2].由于VS患者意识仍有一定程度恢复的可能性,因此早期判断VS的意识恢复迹象对制订适宜的临床决策、节省医疗资源及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伟;周宏伟;张惠茅;马兰;张红;王琳婧;李贞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采Meta分析软件分析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有效率的影响,从而评价针灸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并选取公开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采用Rev Man5.3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39项,患者3792例,经Meta分析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1.86,其95%可信区间为-2.06 ~-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综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优于西医常规综合疗法;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疗效合并效应量OR=3.95,其95%可信区间为3.0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针灸结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优于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显效+痊愈率Meta分析结果为,疗效合并效应量OR=1.54,其95%可信区间为1.40~ 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针灸结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显效+痊愈率优于西医常规综合疗法.结论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作者:张淑江;李作孝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