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996~2000年对2489名健康人群进行了白喉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各年抗体阳性率均>92.10%,几何平均滴度(GMT)均>0.1230IU/ml.青少年白喉加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实施已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在人群中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据此预测北京市近期不会发生白喉流行.
作者:王文胜;刘爱华;辜荫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控制风疹发病,对安徽省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拟采取的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2000年和2001年是安徽省风疹流行年,流行周期可能为3~6年.每年3~6月是流行季节,主要在中小学校发生爆发,5~14岁儿童病例占80%左右.在风疹流行年,农村报告的病例与城市相近.开展风疹疫苗应急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控制风疹:①将风疹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②加强风疹的监测,规范疫情报告;③及时调查处理风疹爆发,防止疫情扩散.
作者:余文周;周淑洁;何维宽;戴振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解贵州省免疫接种率现状,对全省近年计划免疫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90%,但估计实际接种率为65%~87%.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化免疫应种人数队列分析发现:<1岁的应种儿童数与常规免疫时相当,但随时间的推移同队列应种儿童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到3岁时可比<1岁时增加29.3%~44.0%,各地增幅不一.提示无论常规免疫还是OPV强化免疫,<1岁儿童均存在漏服漏种现象,且有地区差别.要提高实际接种率,关键是切实做好应种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对流动儿童、超生儿童和超龄未种儿童的接种工作,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督导.
作者:朱青;刘航;周晖;苏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探索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简便有效的方法,证实接种乙肝疫苗后对小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及乙肝发病率的影响,结合孕妇系统管理,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较好地解决了0、1、6个月3针乙肝疫苗的衔接工作,使新生儿全程接种率>99%.将1991~1999年奉化市小儿乙肝发病率按每3年分为初期、中期和近期3个阶段进行比较,1997~1999年近期阶段的1~9岁儿童年均乙肝发病率已降至3.98/10万,比初、中期阶段分别下降91%和82.3%.
作者:周薇;徐永范;曹云生;王建辉;汪妙素;王忠意;黄靖波;方梅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比较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选择北京市1~2周岁应初免儿童264名,分组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观察人体接种反应,采用细胞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前及免疫后血清乙脑中和抗体.结果显示:减毒活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和阳性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91.30%和1∶20.22;灭活疫苗组为64.38%和1∶16.51.经统计学分析,减毒活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和阳性抗体GMT均高于灭活疫苗组.经观察,减毒活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人体反应均为发热和接种部位轻度红肿,发热率分别为8.51%和8.13%,中、强反应率为2.13%和0.81%,红肿率为1.42%和0.81%.所有发热及轻度红肿者均于24h恢复正常.提示: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针次少,安全性好,是现阶段预防乙脑比较理想的疫苗,适宜推广使用.
作者:张合润;王凌云;陈丽娟;高洁;肖桂琴;黄辉;范晨阳;王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进一步观察冻干精制Vero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在乙脑流行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选择6~18月龄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健康婴幼儿为观察对象,分别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PHK)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结果显示: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第1剂后体温中、强反应率为12.4%,未见局部及其它不良反应;接种第2剂后无发热反应.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免疫2针后1个月,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00.0%和1∶27.7,显著高于PHK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后血清学效果.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初免的儿童,1年后抗体阳性率与GMT分别为88.3%和1∶26.4,用同一种疫苗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与GMT分别为100.0%和1∶280.1.此外,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对该区的1~6岁已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儿童进行加强免疫,结果显示:免疫前阳性率与GMT分别为68.2%和1∶10.2,免疫后阳性率为100.0%,GMT达1∶232.4,≥4倍增长率为98.5%,加强免疫前后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对儿童进行初免或加强免疫,除初免第1针有一过性发热外,无其它不良反应,血清学效果明显优于PHK乙脑灭活疫苗及乙脑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乙脑的免疫制剂.
作者:郭绍红;殷纪牧;陈海平;郑理;钱迟华;王文庆;董春明;迮文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对不同种类甲型肝炎(甲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系统观察,确定佳免疫方案,在北京市顺义区及北京铁路局系统,采用流行病学试验方法对4~6岁儿童和13~18岁青少年进行了观察.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别用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720EU、360EU)按不同程序进行免疫,于免疫后2周~24个月采血检测甲肝病毒IgG抗体(抗-HAV-IgG).结果显示:抗-HAV-IgG在免疫后6~9个月达高峰;免疫后9~24个月儿童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变化不大,青少年组抗体GMT大幅度下降;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6个月时加强免疫1针组,抗体阳转率及GMT均优于未加强免疫组;甲肝灭活疫苗360EU3针(0、1、6个月)组与720EU2针(0、6个月)组,近期360EU组抗体阳转率及GMT明显优于720EU组,远期两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后2周抗体阳转率及GMT显著高于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效果;0、6个月注射2针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仅注射1针组;0、1、6个月注射3针360EU与0、6个月注射2针720EU甲肝灭活疫苗,两者免疫效果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甲肝流行期间减毒活疫苗具有更好的应急保护效果.
作者:张秀春;韩莉莉;邢玉兰;周绍莲;陈长顺;刘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0年11月~2001年4月在江西省九江市,对我国按日本工艺制备的三价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进口的同类疫苗(防感灵)和安慰剂作对照,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疫苗抗体.结果显示: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分别接种487人和245人,其发热反应率分别为2.26%和2.04%;皮疹发生率分别为0.21%和0.41%,两组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未见局部反应及其它副反应.另两组分别有333人和190人采血做HI试验,其HI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81.1%~94.9%和78.4%~93.2%,两种流感疫苗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按欧盟标准分别对两种疫苗各型别间抗体保护率(≥1∶40)进行统计,均达到或超过该标准.表明国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免疫原性亦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树巧;涂秋凤;鲁芳;方捍华;储艳;王一懿;王飞霞;谢广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指导制订和调整云南省加速麻疹控制规划和策略,进一步减少麻疹发病,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1989~2001年麻疹进行分析.云南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流行强度较实施计划免疫前明显减弱,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3~5月;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9.53%;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全省37.3%的地区(州、市)报告麻疹发病数占全省麻疹总病例数的83.89%,25.81%的县(区、市)报告麻疹发病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5.21%.控制麻疹爆发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作者:丁峥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探索计划免疫接种率评价方法,以自治区统计局出生率计算的整体评估法、两个互为独立系统的捕获-标记-再捕获法和就诊儿童漏卡率调查预测法,对计划免疫接种率评价做了比较.结果显示:整体评估法可宏观上推动全局,但不便于分类指导;捕获-标记-再捕获法相对灵活快捷,但指导面欠宽;就诊儿童漏卡率调查预测法以其既能宏观部署分类指导,又能触动局部见长,对大规模强化普种的规划安排和督导尤为适用.以整体评估法带动全局,以捕获-标记-再捕获法督导局部,以就诊儿童漏卡率调查预测法对大规模强化普种活动具体分类部署强化执行,三法相辅相成,使计划免疫工作可持续发展.
作者:卓家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探讨北京市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病因,2001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收集了85例出疹3d内的患儿血清标本85份,咽喉拭子标本18份,其中流动儿童59例(占69.41%),北京户籍26例(30.59%).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85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的44例,剩余的41份血清标本中风疹IgM抗体阳性9例,两者全部阴性者32例.IgM抗体阳性的确诊病例中,麻疹IgG抗体阳性13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8例患儿咽喉拭子标本中的麻疹病毒核糖核酸(RNA),结果16份阳性.16份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的9例,阴性的7例.麻疹和风疹的确诊病例在柯氏(Koplik)斑、结膜炎和出疹前的发热天数上有明显区别.在北京加强血清学监测和强化对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势在必行.
作者:谢正德;张辉;刘亚谊;许文波;申昆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西藏自治区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的要求,于2001年3~4月开展了两轮口服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现评价如下.
作者:雄辉;多吉欧珠;郁晓峰;白玛;贡扎;尼玛昌决;黄明文;雅西;德吉央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根据<浙江省加速控制麻疹规划>,海盐县麻疹监测系统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运转.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现对海盐县1999~2001年麻疹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礼根;孙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1年8月25日,浙江省平湖市新埭医院防保组报告预防接种反应1例.患儿,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8月27日,防疫医生陪同患儿及家长来站就诊.据家长口述,患儿在小学一年级时接种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后,接种部位出现蚕豆大小硬结,当时经防疫医生作过对症处理,效果不明显.后来发现硬结逐渐增大成块状.
作者:陈其龙;陶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阿瑟氏(Arthus)反应即局部免疫复合物损伤,是由于局部再次注入相同抗原后,血液循环中的抗体与抗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粒细胞浸润,释放组织损伤因子,造成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阿瑟氏反应曾见于既往接种菌体疫苗(颗粒抗原),而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引起阿瑟氏反应国内尚无报道.2001年9月,天津市发生1例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所致的阿瑟氏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向军;崔宇;高志刚;孙益民;周永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解泰安市健康人群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免疫状况及评价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接种质量,于2001年对部分人群进行了监测.现简报如下.
作者:杨传水;谢学迎;刘爱国;王娟娟;王恒;王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潍坊市自1997年以来使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报表(表3-1)、基础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报表(表3-2),针对报表中出现的数据错误结合其它计划免疫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对报表区域整个计划免疫工作管理状况的评估可提供依据.本文对常规免疫报表中经常出现的数据错误进行分析,以利于更好地监督基层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
作者:李林;刘海田;王绍卿;邱德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平均海拔约4500m,面积43万km2,人口36万.自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每年仍有流行,2000年麻疹发病率为36.53/10万,在法定传染病中发病仅次于痢疾、肺结核、肝炎.为做好麻疹的防制工作,于2001年6~9月在那曲地区健康人群中开展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现简报如下.
作者:琪布;黄小伟;叶世南;王胜岚;格桑;格尼;嘎码旺堆;阿旺加措;王伟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解天津市健康人群甲型肝炎(甲肝)抗体水平,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区、塘沽区、东丽区、宝坻县1~50岁健康人群共973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河北省唐山怡安生物工程公司试剂)检测甲肝病毒IgG抗体(抗-HAV-IgG).
作者:陈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季群伟;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AEFI)分为感染型和非感染型两类,评定AEFI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应按照二者的一致性、程度性、独异性、时间性和合理性来判断.应根据AEFI发生的原因,开发和采用安全疫苗接种技术,建立免疫程序安全注射网络.必须加强AEFI预防和处理措施,制定新型疫苗质量标准和规范,加强疫苗质量控制和管理,开展技术培训和监测,建立正常的疫苗、注射器材供应渠道和扩大预防接种的社会宣传和普及.
作者:黄平;钟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自1989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乙脑的预防接种,在约1.5亿人群的接种观察中未发现与疫苗相关的病例报告.乙脑SA14-14-2减毒株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及其通过体内外传代后的表型和基因型稳定性表明,乙脑SA14-14-2减毒株具有弱毒群体均一,无温度敏感(Ts),对小鼠、猴子脑内接种不致病,经细胞回传17代或鼠脑传5代后无返祖,以及在基因序列上核苷酸发生多部位(57~66个)突变导致24~31个氨基酸替代,经细胞传代后保持稳定、无回复突变等主要特征.综述分析认为,上述SA14-14-2减毒株的这些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是疫苗接种后对人体高度安全的相关基础,结合该疫苗对人体的高免疫性,SA14-14-2株乙脑减毒活疫苗应继续扩大应用.
作者:俞永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减少频繁的注射次数和漏种的机会,提高及时接种率和接种者的依从性,多价联合疫苗已在预防接种中开始推广应用.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研制成功和应用,为控制甲、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更有效途径.该联合疫苗副反应小,有很好的免疫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具有较灵活的免疫程序,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以及旅行、出差者的快速免疫,可有效地预防甲、乙型肝炎的感染和传播.
作者:李军宏;朱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计划免疫>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主办,经科学技术部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95年10月创刊至今近8年,在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办刊宗旨,学术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更好地为计划免疫工作者服务,分析了<中国计划免疫>杂志的特点与近8年来文稿编辑中发现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霞;楚金贵;陆德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张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编辑部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