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17/R
  • 国内刊号:11-5517/R
  • 影响因子:2.31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6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河南省2008~2009年麻疹野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Vero/SLAM)]从疑似麻疹病例标本中分离麻疹野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变异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8~2009年共分离麻疹病毒147株,挑选其中73株测序后均为H1基因型,73株麻疹野病毒450个核苷酸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20.2008年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55,其中与Hunan.China93-7/H1基因型的进化距离为0.012~0.026; 2009年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67,其中与H1基因型的进化距离为0.013~0.020.结论 河南省2008~2009年麻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H1基因型,未发现病毒有较大变异,但存在一定的进化距离,呈现多个传播链的流行.

    作者:丰达星;张珍英;徐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东省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广东省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疫苗大规模应用后的安全性,评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东省2009年10月~2010年8月,接种甲流疫苗后报告的AEFI个案,采用描述性方法 分析相关信息.结果 广东省共接种411万剂次甲流疫苗,报告1116例AEFI,发生率271.29/1 00万剂.报告一般反应808例,发生率196.41/100万剂.其中发热/红肿542例,发生率131.75/100万剂.异常反应119例,发生率28.93/100万剂.其中过敏性皮疹89例,发生率21.63/100万剂;血管性水肿5例,发生率1.22/100万剂;喉头水肿4例,发生率0.97/100万剂;过敏性紫癜4例,发生率0.97/100万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发生率0.49/100万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例,发生率0.49/100万剂;局部过敏坏死反应2例,发生率0.49/100万剂,过敏性休克1例,发生率0.24/100万剂.86.38%的个案发生在接种后≤1d,个案在发现后≤1d报告率86.83%,在报告后≤1d调查率98.12%.结论 接种甲流疫苗后以一般反应为主,异常反应发生率低,甲流疫苗安全性良好;广东省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作者:刘宇;赵占杰;彭国文;张吉凯;梁剑;邵晓萍;郑慧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

    目的 了解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规范处理和科学鉴定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总库(2000~2010年),对获得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合格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2篇文献的76例个案,其中男性56例,女性20例,男女性比例为2.8∶1.发病年龄大69岁,小仅出生1d,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共涉及17种疫苗,54例为接种灭活疫苗,20例为接种减毒活疫苗,2例为同时接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其中居前三位的是人用狂犬病疫苗(14例)、乙型肝炎疫苗(1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8例).接种疫苗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短1min,长4h,中位数时间为10min.终结局有9例死亡,67例痊愈.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或丧失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结论 报道的文献中,87.3%的接种疫苗所致过敏性休克发生于接种后30min内,接种后应至少留观30min,接种后4h内仍要注意受种者身体情况.接种医生应掌握过敏性休克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应重点关注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或丧失等症状和体征.

    作者:常利民;王华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浙江省2010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10年开展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Mumps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探讨MMV SIA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 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浙江省2010年MMV SIA活动共报告AEFI 792例,发生率34.26/10万剂;男性多于女性.>80%的AEFI出现在接种后<2d;临床损害以红肿、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等为主;绝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MMV SIA的AEFI监测敏感性高,疫苗安全性良好,接种对象在接种MMV后<2d是监测的重点.

    作者:凌罗亚;胡昱;陈恩富;戚小华;赵艳荣;李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同德县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同德县在校学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方法 从同德县61所中、小学中,随机整群抽取12所,为所有在校学生采集静脉血,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使用Logisic回归程序对影响HBV血清学标志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此次共调查12所学校的3945名在校学生,占同德县所有在校学生总数的39.5%.学生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为13.8%、40.0%、41.0%;年龄别HBsAg阳性率以5~6岁低(7.9%),与其他年龄组学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1,P>0.05);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且不同学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9,P<0.01);而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德县在校中、小学生HBV感染状况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HBV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丁海林;易虎;赵生仓;李永盛;田登;杨维成;唐志坚;王朝才;王学文;王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江西省2005~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监测结果 分析

    目的 分析江西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探讨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的措施.方法 对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 Date数据库和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江西省2005~2008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 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有52.52%的县(市、区,下同)在4年内向监测系统报告了168例AEFI;乡级医疗机构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的占报告总数的86.90%; 24h内报告的占48.21%,接到报告后48h内调查的占78.57%.168例AEFI中,男、女性别比为2∶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占71.43%,接种后<24h、24h~<48h、2~7d发生的分别占51.79%、16.07%、17.26%;临床损害为硬结、肿痛、脓肿的占1/3以上.报告AEFI病例居前三位的疫苗依次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PT)、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 uerin,BCG);估计报告发生率居前三位的疫苗依次为:DPT、BCG、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结论 江西省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报告及时性需进一步提高,建立AEFI补偿机制,将AEFI系统建成公众亦能报告的开放系统,有助于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作者:王东海;涂秋凤;郭世成;成慧;姚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同德县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同德县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病率,探讨乙肝现患率分布特征.方法 在同德县人群随机抽样调查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流行水平的基础上,对其中发现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者又进行随机抽样,进行相关临床体检,诊断临床乙肝现患,估算人群乙肝患病率.结果 在随访到的358名调查对象中,有51人诊断为乙肝现患,现患率14.2%.按2005年调查所得同德县年龄别HBsAg阳性率进行调整,同德县HBsAg阳性者乙肝现患率为13.5%;按2005年同德县人口构成调整,同德县HBsAg全人群乙肝现患率为2.3%.乙肝现患有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的特征,分别为21.4%和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13,P<0.01).结论 同德县人群慢性乙肝现患率较高,现阶段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未来降低当地乙肝发病的关键.

    作者:王学文;李永盛;王朝才;易虎;赵生仓;田登;杨维成;唐志坚;姜双应;王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山东省社区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山东省社区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OBI]的发生率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按照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省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标本,提取脱氧核糖核酸,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的S基因和C基因,两基因均为阳性者确定为OBI;对扩增产物测序,比较和分析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共检测485份HBsAg阴性血清标本,4份检出OBI,检出率为0.82%.OBI毒株均为C基因型、adrq+血清学亚型;2例(0.41%)出现“a”抗原决定簇变异(1例为G145R突变,1例为S143T突变),2例出现“a”抗原决定簇以外突变(均为T47K突变).结论 山东省社区人群中OBI流行率较低,其检出率与HBV血清学感染标志有关;HBV基因突变可能是其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颜丙玉;张丽;纪峰;李漫时;徐爱强;宋立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现有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在小鼠(H-2d)加强免疫中,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时间及检测时间对细胞免疫检测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种疫苗剂量,两种加强免疫程序免疫BALB/c小鼠,即初次免疫后14d加强免疫和初次免疫后28d加强免疫,分别于加强免疫后7d、14d分离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使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测定小鼠MNC的干扰素( 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和IL-5斑点形成细胞数(Spots-forming Cell,SFC).结果 加强免疫后7d,IFN-γ和IL-2的分泌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加强免疫后14d检测时两者SFC均出现下降;同时14d时可见ELISPOT阳转率也下降,而加强免疫后7d时阳转率均为100%; 14d加强免疫与28d加强免疫程序相比,前者在加强免疫后7d、14d IL-2分泌水平均高于后者,在28d加强免疫后7d检测IL-5阳转率均较高,14d时其阳转率出现下降.结论 HepB在第14d进行加强免疫能够诱导较高的细胞免疫反应,加强免疫后7d可检测到较高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邱少辉;方鑫;何鹏;胡忠玉;梁争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5~16年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高流行区[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Surface Antigen,HBsAg)流行率≥8%]儿童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5~1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 2009年9月,在HBV高流行区选择<1岁完成基础免疫且未加强免疫过HepB的5~16岁人群,同时按2∶1在HBV中流行区(人群HBsAg流行率2%~7%)选择<1岁完成基础免疫且未加强免疫过HepB的5~16岁人群作为对照,采集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进行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比较.结果 HBV高流行区5001人的HBsAg阳性率为1.50%,AntiHBc阳性率为4.52%,HBV感染率为4.66%;Anti-HBs阳性率为47.33%,GMC为77.68mIU/ml(毫国际单位/毫升)[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73.00mIU/ml~82.65mIU/ml]; HBV中流行区2665人的HBsAg阳性率为0.15%,Anti-HBc阳性率为3.56%,HBV感染率为3.60%;Anti-HBs阳性率为38.09%,GMC为73.72mIU/ml(95%CI 66.92mIU/ml~81.22mIU/ml).HBV高、中流行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Anti-HBc阳性率、HBV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24~60.262,P<0.05).结论 HBV高流行区人群接种HepB 5~16年后,免疫效果良好.

    作者:姚军;梁晓峰;陈永弟;崔富强;蒋征刚;李倩;王富珍;沈灵智;方春福;陈荣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应用硫酸鱼精蛋白处理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高度纯化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非洲绿猴肾细胞)

    目的 通过离心试验,制备出一种高纯度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纯化疫苗(非洲绿猴肾细胞)[Purified Inactivate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 (Vero Cell),JEV].方法 生物反应器培养的Vero细胞乙脑病毒液,超滤浓缩、甲醛灭活后,应用硫酸鱼精蛋白处理,再经过高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超滤除糖,配制成JEV(Vero细胞).结果 经检测,疫苗中Vero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残留量≤10pg(皮克,Picogram)/剂,蛋白含量≤1μg(微克)/剂,宿主蛋白残留量≤30ng(纳克,Nanogram)/ml,并获得较高的抗原回收率.结论 经过优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制得了高纯度的JEV(Vero细胞).

    作者:杨国松;韦娟;姜建;丁志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浙江省不同时期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效果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目的 评价浙江省不同时期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的效果与效益.方法 通过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测算麻疹的发病与死亡人数,结合8个县现场调查数据和特尔斐( Delphi)法专家咨询结果,计算工作成本与疾病负担,并分冷链前期(1978~1984年)、冷链时期(1985~1998年)和免疫规划时期(1 999~2007年),对浙江省MV接种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CE)分析、成本效益(Cost Benefit,CB)分析和成本效用(Cost Utility,CU)分析.结果 1978~2007年,浙江省MV使用成本共计1.59亿元,通过实施MV接种,减少麻疹发病3 947 390例,减少死亡112 780例,减少经济损失98.18亿元,减少伤残标化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损失372.23亿.CE为每40元投入便能减少1例麻疹发病,每1410元投入便能减少1例因麻疹死亡.合计CB比为1∶61.75,CU比为1∶234.10DALY.结论 浙江省实施MV接种的CE、CB和CU均十分显著,应继续加强冷链配置和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高预防接种质量,确保MV及时、有效接种.

    作者:符剑;何寒青;赵艳荣;陈恩富;李倩;凌罗亚;唐学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流动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流动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率的因素及其网络作用关系,为建立有效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7岁的3000名外来流动儿童开展调查,用Logistic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建立预防接种证、收到预防接种通知等因素是影响流动儿童MV接种率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通径系数分别为0.44、0.38,两者影响权重合计42.25%;儿童年龄、是否知道预防接种门诊地址、了解预防接种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权重位居3~5位,标准化通径系数分别为-0.29、0.22、0.17.结论 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发放接种通知单是影响流动儿童MV接种率的关键因素.同时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宣传教育等对接种MV都有重要影响.

    作者:何寒青;陈恩富;李倩;赵艳荣;符剑;蒋征刚;唐学雯;胡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硫柳汞对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影响

    目的 研究疫苗中硫柳汞含量对劳里测定(Lowry Assay,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 的影响,为准确测定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疫苗蛋白质含量提供依据.方法 配制终浓度分别为30μg/ml(微克/毫升)与60μg/ml的甲流病毒抗原、人血清白蛋白及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溶液(均含有终浓度分别为10、20、40、60、80、100μg/ml的硫柳汞),于不同时间点使用Lowry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测定各溶液的蛋白质含量,将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以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30μg蛋白/ml组回收率在125.85%~284.14%,硫柳汞含量与回收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r)为0.992~0.997;去除硫柳汞影响后,回收率99.25%~104.92%.60μg蛋白/ml组回收率112.12%~191.60%,硫柳汞含量与回收率呈正相关,r值为0.993~0.997;去除硫柳汞影响后,回收率97.35%~103.79%.结论 硫柳汞可使Lowry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结果偏高,且硫柳汞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偏高程度呈高度正相关,通过定量测定去除其影响后,可以准确测出甲流疫苗中的蛋白质含量,为甲流疫苗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何鹏;胡忠玉;李长贵;洪小栩;梁争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幼儿中加强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用于中国幼儿加强免疫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176例经过2、3、4月龄3剂IPV基础免疫的婴儿,18月龄时进行1剂IPV加强免疫.采集加强免疫前、后血样,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滴度,进行血清学效果评价.结果 加强免疫前,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88.1%、82.9%、81.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37.6、1∶37.5、1∶36.2;加强免疫后1个月,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阳性率均为100%,GMT分别达到1∶2051.6、1∶1518.5、1∶4482.3.加强免疫后,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4倍增长率分别为92.6%、83.0%、88.6%.基础免疫前血清NA阴性者和阳性者在加强免疫后比较,脊灰3个型NA阳性率都达到了100%,两组间抗体GMT(tⅠ =0.539,PⅠ =0.588;tⅡ=0.592,PⅡ=0.552;tⅢ=-1.054,PⅢ=0.282)及≥4倍增长率(xⅠ2=1.044,PⅠ=0.307;xⅡ2=3.574,PⅡ=0.059; xⅢ2=0.042,PⅢ=0.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V基础免疫后,18月龄幼儿加强免疫一剂IPV,血清学效果良好.

    作者:英志芳;王剑锋;李娟;李艳萍;李荣成;李长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史的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史的麻疹病例的分布特点,为查找原因及提出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浙江省2009年报告的有、无MV接种史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麻疹确诊病例中,有MV接种史的比例(16.44%)明显低于非麻疹病例(41.45%).末次接种距发病短间隔为0d,长为25年,中位数为3个月.接种后<1个月、1~11个月、1~9年、10~25年的发病构成分别为42.10%、30.19%、19.50%、6.92%,不同年龄组末次接种距发病时间分布不同.有MV接种史的麻疹病例与无接种史者相比部分症状较轻微,末次接种距发病6~10d的麻疹病例与其他间隔相比结膜炎比例较低.结论 有MY接种史的麻疹病例可因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失败,以及接种时已处于潜伏期后期导致发病,部分接种后6~10d发病者可能是疫苗反应.

    作者:赵艳荣;陈恩富;李倩;蒋征刚;何寒青;凌罗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20年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血源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Blood-borne Hepatitis B Vaccin,HepB-B)后的长期免疫效果.方法 对1986年出生并接种HepB-B的对象隔年随访1次,考核HepB-B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1998年以后对HepB-B免疫人群开展乙肝发病监测.结果 HepB-B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持续稳定在98%左右.20年间12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始终<1%,20年平均HBsAg阳性率0.61%,较免疫前本底同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下降93.59%.免疫后20年HBsAg阳性率为0.54%,低于20年平均HBsAg阳性率(0.61%),显示HepB-B远期保护效果良好.1986年后出生并已接种HepB-B的对象中,仅2002年和2007年各报告1例乙肝.结论 新生儿HepB-B免疫后20年尚无需加强免疫.

    作者:宿飞;孙超美;姜铭波;张国华;张焕珠;吴维寿;汪萱怡;徐志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国内流行性感冒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研究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流行性感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e,IIV)在国内应用的保护效果.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将有关接种IIV保护效果的研究纳入分析.使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有7项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1项为队列研究.IIV对流感样症状(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有保护效果,总保护率分别为53%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1%~63%],其中青少年为62% (95%CI:48%~72%),成人为49% (95%CI:10%~71%),老年人为63% (95%CI:44%~75%);IIV对普通感冒(Common Cold,CC)总保护率为27% (95%CI:3%~44%),其中青少年为21% (95%CI:9%~66%).结论 IIV可有效预防各年龄段IIV的发生,对CC也有保护效果.

    作者:胡昱;李倩;蒋征刚;戚小华;陈雅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同德县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同德县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方法 以分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全县约10%的人口为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HBV感染标志,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在全县的6个乡(镇)共调查1235户,4824人(男性2361人,女性2463人),均为藏族.调查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887人,阳性率为18.39%; 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2.29%,15~19岁人群达22.68%,以后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x2趋势=0.13,P>0.05);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阳性502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56.60%;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阳性2829人,阳性率58.64%;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Ag,Anti-HBe)阳性1234人,占Anti-HBc阳性人数的43.62%.结论 同德县是HBV高感染地区,低龄儿童HBV感染率已达较高水平,提示必须加大预防控制乙肝的力度.同德县人群HBeAg偏高可能与该地区HBV以C/D重组基因型为主有关.

    作者:王锋;姜双应;王学文;张勇;毕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金华市2008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为有效遏制麻疹爆发,2008年11月11 ~20日,金华市开展了对8月龄~6岁儿童和大学一年级(大一)学生接种1剂麻疹减毒活疫苗(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初中三年级(初三)学生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Measles and 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的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现简报如下.

    作者:吴晓虹;王凤英;王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引起血管性水肿1例报告

    患儿,男,2009年6月14日出生.2010年6月17日10:00左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右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用75%乙醇消毒,皮下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e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 0.5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9060401,有效期至201 1年1月14日).接种人员资质、接种器材及整个接种过程均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接种前进行疫苗书面告知,体格检查,确定无禁忌证后,家长签字同意接种.

    作者:吴文忠;王秀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美国2009年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展

    1美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IISs)简介IIS是保密的、计算机化的、以人群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它收集汇总来源于卫生服务工作者的预防接种记录,并且从不同层次为设计和支持有效的预防接种策略提供帮助.美国IIS主要功能包括:向卫生服务工作者提供疫苗需求信息,生成接种率报告、接种预约、补种通知,以及与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系统交换数据.2010年,社区预防服务工作组发现IIS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推荐使用以提高接种率.美国“Healthy People2020”项目的 目标之一,就是将保存预防接种记录于IIS的<6岁儿童的接种率提高到≥95%.为达到这一目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分析了IIS年报(Annual Report,AR)的调查数据,以评价IIS进展情况.

    作者:袁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10年11月全球免疫策略咨询委员会会议——结论 和建议

    全球免疫策略咨询委员会(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SAGE)于2010年11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1世界卫生组织(WHO)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司报告MenAfriVac A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MCV)近通过审批,在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也成功完成了试点接种活动.在所有试点地区接种率>90%,2010年12月这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预防接种工作.SAGE希望WHO能引起全球对该接种活动的关注,还指出,需要明确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种疫苗的建议,这些人群如果无特殊情况和禁忌,不应拒绝MCV的接种.

    作者:武文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轮状病毒疫苗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上市后监测

    1前言据估计,轮状病毒性疾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50万例<5岁儿童死亡.1998年,首个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ru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RotV)(四价人-恒河猴重组疫苗)在美国获批,后因肠套叠的风险而撤市.目前已有新疫苗可用,并在上市前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疫苗的临床试验采用了大规模的队列,足够观察到类似前述人-恒河猴重组疫苗发生肠套叠风险的水平(相当于1/10万剂的水平),以排除新疫苗的同类风险.然而,仍有很低可能性发生肠套叠或其他不良反应,特别是某些年龄组的儿童.此外,新产品的安全性需要在使用后进行持续观察.目前使用的2种RotV分别是单价人源疫苗(Rotarix,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和五价牛-人重组疫苗(RotaTeq,默克公司生产).

    作者:许涤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关于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使用的新建议

    2010年10月27日,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ACIP)对四价(A、C、Y、W135血清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MCV(Menveo,诺华疫苗和诊断公司;Menactra,赛诺非巴斯德公司)]在青少年及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疾病高危人群中的使用提出新的建议.该建议对以前ACIP在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cine,MenV)免疫方面推荐的意见进行了补充.ACIP的MenV工作组对得到的各方面数据进行了评估,包括高危人群免疫后疫苗的免疫原性、血清杀菌抗体(Serum Bactericidal Antibody,SBA)持久性、目前疾病的流行状况、疫苗免疫效果( Vaccine Effectiveness,VE)及青少年人群中不同免疫策略的费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军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世界卫生组织2011~2012年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北半球)使用疫苗成分的建议

    2010年9月~2011年1月,大流行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甲流)病毒与季节性甲型H3N2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甲流病毒在抗原性和遗传学上与甲/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7/2009毒株相似.含甲/加利福尼亚/7/2009抗原的疫苗诱导的抗疫苗毒株的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滴度,与抗新近的甲流病毒抗体相似.

    作者:姜柯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统计学的重要模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GLMM),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可用于分析重复测量、簇群聚集以及空间聚集分布等资料,如队列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传染病的横断面调查等.现介绍GLMM的原理,并用统计分析系统软件进行实例模拟.与传统固定效应广义线性模型相比,GLMM拟合模型简单、结果 稳定可靠,更适合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

    作者:尹文娇;赵守军;张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