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17/R
  • 国内刊号:11-5517/R
  • 影响因子:2.31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6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水痘减毒活疫苗高覆盖率的托幼机构水痘爆发调查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某托幼机构2010年发生的水痘爆发疫情调查,获得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VarV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托幼机构水痘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合《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中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儿童水痘患病史和VarV接种史调查问卷,计算未接种和接种过VarV儿童的水痘罹患率、疫苗的有效率,并分析影响VarV效果的因素.结果 2010年3月10~29日,该托幼机构累计发生水痘12例,其中10例(83.33%)有VarV免疫史.首例患者,5岁,有VarV接种史,症状较轻(皮疹<50个).全部150名儿童中,既往无水痘患病史儿童144名,其水痘罹患率为8.33% (12/144),VarV接种率为93.75% (135/144),VarV对所有水痘预防的有效率为66.6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9.13% ~100%],对中度水痘预防的有效率为86.67% (95% CI:54.78% ~ 100%);<15月龄接种VarV儿童出现突破病例是≥15月龄接种儿童的5.310倍(95% CI:1.171 ~24.076).结论 有VarV接种史儿童发生水痘突破病例后,与普通水痘一样具有传染性.高水平的单剂VarV覆盖率可有效降低水痘罹患率,但无法预防水痘爆发.低月龄接种VarV是儿童发生水痘突破病例的危险因素.

    作者:富继业;史如晶;马天薇;王菊光;刘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国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传播的风险评估结果

    目的 评估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传播的风险,为制定应对策略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WPV输入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在WPV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工具的基础上,用两级指标评估WPV输入传播的风险.一级评估指标包括人群免疫情况、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运转质量和WPV输入风险,每项一级指标包含多个二级指标.收集相关资料并按照标准对各二级指标进行评分,累加各省的二级指标评分值得到各省分值,根据各省分值综合研判各省WPV输入传播的风险水平.结果 西藏、新疆和青海3个省WPV输入传播风险水平为高风险,黑龙江等18个省为中风险,吉林等10个省为低风险.结论 应参考WPV输入传播风险评估的结果,分类指导不同风险水平地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巩固无脊灰成果.同时应根据维持无脊灰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WPV输入传播风险评估所用的二级指标以适应实际情况.

    作者:樊春祥;张丽芬;宋凯军;温宁;苏琪茹;马超;郝利新;王华庆;李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贵州省首例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情况.方法 对1例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血清和咽拭子标本检测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和提取麻疹病毒核酸并测序.结果 2014年在兴仁县发现贵州省首例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例,该基因型非我国本土流行株.病例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为麻疹IgM阳性;咽拭子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测序结果为麻疹病毒B3基因型.结论 此次输入尚未引起进一步的传播,我国目前使用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在人群中的免疫对阻止B3基因型麻疹病毒传播有效.

    作者:杜雯;吴升伟;戴丽芳;徐飞;唐小敏;朱青;周启国;盛卫东;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研究

    目的 观察恒河猴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JEV)的神经毒力产生及其严重程度,对M-M-JEV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猴两侧丘脑和腰髓内注射M-M-JEV,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及麻疹-流腮联合减毒活疫苗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查注射部位、体温、血液学、血液生物化学、摄食量、眼科学以及血清抗体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束进行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项观察指标及检查结果均与对照疫苗或阴性对照相似,相关数据与对照疫苗或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M-JEV表现出与单价疫苗或相关联合疫苗相似的安全性.

    作者:李萍萍;李伟;刘胜;屈哲;齐卫红;贾丽丽;易玲;王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调查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统计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ren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和现场调查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Vaccine,NIPV)接种率统计结果,验证依托CIIMS获取NIPV接种率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CIIMS对天津市2010~2011年出生的≤2岁儿童NIPV接种率进行调查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 调查分析儿童1剂卡介苗、3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3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2剂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Group A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A)、2剂甲型肝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Hepatitis A Vaccine,HepA-I)和2剂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共19剂NIPV的接种情况,发现所有疫苗剂次在CIIMS中的接种率均低于现场调查的结果,接种率差值>3%的疫苗剂次有第4剂DTP、第2剂MCV、第2剂JEV-L、第2剂HepA-I.除第1剂HepB以外,其他18剂疫苗在CIIMS中的接种率与现场调查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IMS中基于个案直接计算的NIPV接种率比现场调查的结果更加真实、准确,且具备获取便捷的优势,未来的接种率调查分析应更加侧重CIIMS的应用.

    作者:陈伟;李永成;骆晓艳;曲江文;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四川省2009年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潜在流行的病毒学分析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09年Ⅱ型(Type 2)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 High-mutant Poliovirus (PV),VHMPVⅡ]的病毒学特征.方法 对2009年5~6月从四川省泸州和成都市的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2株PVⅡ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2株VHMPVⅡ全长7439个碱基(base pair,bp),共编码2207个氨基酸.与赛宾(Sabin)Ⅱ型疫苗株病毒相比,2株VHMPVⅡ不存在bp的插入和缺失,VP1编码区核苷酸(nucleotide,nt)变异数分别为5个和7个,均属于VHMPVⅡ.2株病毒在VP1编码区共享5个nt变异,全长共享13个nt变异,提示已经发生了潜在流行.2株VHMPVⅡ均未发生型内或型间重组,在已知的2个减毒位点5'非编码区nt481和VP1衣壳蛋白编码区nt2909位点上均发生回复突变.VP1编码区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2株VHMPVⅡ处于同一传播链,该传播链病毒的进化独立于国内外至今发现的循环的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 Vaccine-derived) PV(cVDPVⅡ),按照PV已知的基因进化速率估算该传播链已在人群中流行约260天.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VDPV类似,VHMPV同样可以在人群中发生流行,同时再次证明中国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发现VHMPV的传播,防止其衍变为cVDPV.

    作者:严冬梅;陈娜;张勇;祝双利;王东艳;童文彬;朱晖;李晓嫘;许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国2011年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Ⅲ型(Type 3)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PVⅢ)分子生物学特征,为中国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g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PVⅢ的衣壳蛋白VP1编码区基因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VP1编码区的核苷酸神经毒力位点和突变热点进行分析,并建立亲缘关系进化树,分析毒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 中国2011年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59株PVⅢ,包括149株疫苗类似株PV和10株免疫缺陷相关的疫苗衍生(Immunodeficiency-associated Vaccine-derived) PV(iVDPV),未发现Ⅲ型野生型(Wild Type) PV(WPVⅢ).15株PVⅢ均在VP1编码区基因已知的神经毒力位点核苷酸2493发生突变.结论 突变热点的存在说明PVⅢ的VP1编码区的核苷酸变异并不是随机分布的,PVⅢ的VP1编码区基因突变热点可能与PVⅢ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关系.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现的10株iVDPVs与以往发现的iVDPV基因进化上无相关性,证明是新发现的iVDPV.对VP1编码区的检测为继续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为及时发现VDPCs传播和WPV的输入性爆发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张波;严冬梅;祝双利;王东艳;张勇;朱晖;朱洪秋;许文波;王增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对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感染(Non-Poliomyelitis Enteroviruses Infection,nPEI)对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电子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考克兰(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等数据库,将有关nPEI对OPV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纳入分析.使用综述管理(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nPEI对接种OPV后血清阳转率影响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是0.87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9 ~0.97],其中nPEI对接种单价(Monovalent) OPV(mOPV)后阳转率影响的RR是0.69(95% CI:0.63~0.76),对接种三价(Trivalent) OPV(tOPV)后阳转率影响的RR是0.96(95% CI:0.84~1.09);nPEI对肠道疫苗病毒排出率(Vaccine Virus Shedding Rate,VVSR)影响的RR是0.78(95% CI:0.61~1.00),其中nPEI对接种mOPV后VVSR影响的RR是0.54(95% CI:0.45 ~0.64),对接种tOPV后VVSR影响的RR是1.11(95% CI:0.83~1.46).结论 nPEI可降低OPV血清型Ⅰ免疫原性的同时,也可降低mOPV的免疫原性.提示制定OPV免疫策略时,应考虑nPEI的因素,如尽量避开nPEI高发季节.

    作者:胡昱;唐学雯;郭静;陈雅萍;张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1例免疫缺陷相关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

    目的 探索免疫缺陷相关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Immunodeficiency-associated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iVDPV)病例的控制对策.方法 对iVDPV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定期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核苷酸检测.开展病例血清中和抗体和免疫功能检测.对病例居住地儿童进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调查,采集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开展病例居住地和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结果 病例终分类诊断为Ⅲ型(Type 3)iVDPV(iVDPVⅢ)病例,高变异率为3.4%.当地儿童OPV接种率96%,接触者和健康儿童中分离到1株脊灰疫苗病毒.根据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结果,确定部分地区开展了OPV查漏补种.结论 iVDPV在当地未造成循环.要保持高的OPV接种率,开展脊灰输入传播风险评估,为修订免疫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张颖;罗会明;温宁;周莉薇;李丽;李海军;陈慧;严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结果和分析

    目的 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情况.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新疆2012年报告的儿童和成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及非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及环境污水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和结果分析,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对脊灰病毒(Poliovirus,P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 VP1编码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分离到的PV株做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结果 2012年,新疆CDC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WHO的要求,共收到儿童和成人AFP病例及非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1227份,环境污水标本12份.从儿童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 14株,分离率为5.6%;非脊灰肠道病毒28株,分离率为11.3%;从环境污水标本中分离到PV 104株.所有PV经NPL进行ITD,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 2012年新疆CDC脊灰实验室运转正常,在成人和儿童AFP病例及环境污水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恢复了无脊灰状态.

    作者:崔惠;唐海淑;郭强;宁静;彭力吉;翟啸虎;甫尔哈提;吾守尔;范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广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科学配置免疫规划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省各级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有关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免疫规划人员1142人,与常住人口总数之比为1.36/万,与<7岁儿童数之比为1.31‰.其中,男性占45.8%,女性占54.2%;30 ~39岁占37.8%;所学专业预防医学占32.2%,护理占29.3%,临床医学占26.4%;中专/高中学历占48.5%;初级职称占46.8%.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区之间编制、专业、学历和职称分布均有明显差异,不同地区之间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的分布也明显不同.结论 广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存在一些诸如人才梯度不尽合理、级别间和地区间差距过大等制约免疫规划工作发展的问题.

    作者:何艳辉;郑慧贞;郝爱华;张容瑜;曹蓉;何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6岁健康人群接种20微克/毫升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评价≥16岁健康人群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20微克/毫升(μg/ml)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筛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且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10毫国际单位(mIU)/ml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20μg/ml HepB-SCY和10μg/ml HepB-SCY,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每剂接种后30min和6、24、48、72h以及4~28d进行安全性观察,完成3剂接种后1~2个月采血.采用化学微粒子发光法,对同一观察对象免疫前、后双份血清,同时检测免疫前HBsAg、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Anti-HBs和免疫后Anti-HBs,免疫前Anti-HBs< 10m Ⅰ U/ml的、免疫后Anti-HBs≥10mIU/ml判定为阳转,Anti-HBs≥100mlU/ml判定为高应答反应.结果 1350名观察对象中,44人报告不良反应,其发生率:HepB-SCY 20μg/ml组为3.11%,且不高于HepB-SCY 10μg/ml组(3.41%),其中1级2.67%,2级0.15%,3级0.30%,无>3级严重反应;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红斑、红肿、瘙痒和轻度体温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及其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0940,P=0.7592;x2=1.2095,P=0.2714).1117名完成全程免疫者,分别按照免疫前对象全数据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免疫前HBsAg阴性和Anti-HBs< 10mIU/ml对象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1(PPS1)、免疫前HBsAg阴性和Anti-HBs< 10mIU/ml以及Anti-HBc阴性对象符合方案集2(PPS2)进行免疫原性分析.FAS、PPS1、PPS2的Anti-HBs阳转率,20μg/ml组分别为98.25%、98.53%、98.66,10μg/ml组分别为98.53%、99.02%、98.9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384,P=0.7099; x2=0.5243,P=0.4690;x2=0.1834,P=0.6685);免疫后高应答反应率20μg/ml组分别为90.21%、90.07%、91.40%,分别高于10μg/ml组87.89%、88.26%、89.77%,两组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x2=1.5438,P=0.2141;x2 =0.9008,P=0.3426;x2=0.7770,P=0.3781).FAS、PPS1、PPS2的免疫后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20μg/ml组分别为1070.50mIU/ml、1048.48mIU/ml、1112.34mIU/ml,10μg/ml组分别为681.14mIU/ml、675.12mIU/ml、718.86mIU/ml,20μg/ml优于10μg/ml(t=22.9581,P<0.0001;t=19.9813,P<0.0001;t=19.4190,P<0.0001).结论 ≥16岁健康人群接种20μg/ml和10μg/ml HepB-SCY同样安全有效,且接种20μg/ml HepB-SCY产生的Anti-HBs GMC明显高于10μg/ml HepB-SCY.

    作者:付清培;陈海平;周启富;李丽;周成林;陈筱纯;董春明;陈云霞;敖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自动监测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运转情况,评价冷链自动监测系统使用效果.方法 在市区、郊区、郊县分别选取1个区(县)记录使用自动监测系统前后的手工和自动模式下的监测数据,比较二者差异.结果 3个区(县)冷链冰箱5年内购置比例为60.14%,手工与自动监测模式下,冰箱机械故障、电源断电、停机维护、温度超标这4种异常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0%、2.17%、19.57%、5.80%和8.70%、17.39%、16.67%、23.19%.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后机械故障、电源断电、温度超标的报告数量较手工方式分别提高了2倍、7倍、3倍,郊县提升幅度为明显.结论 相对手工管理模式,冷链自动监测系统在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敏感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保障预防接种门诊冷链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伟;高志刚;骆晓艳;曲江文;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浙江省消除麻疹策略10项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浙江省消除麻疹10项措施的实施效果,研究下阶段消除麻疹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定量评价10项措施实施前后的疫情特征和监测质量,通过专家咨询法定性评价各项措施重要性、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 浙江省2011 ~2013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51/10万,比2008 ~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10.21/10万)下降了85.21%.2013年报告麻疹病例中,<8月龄和≥1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0.83%,明显高于往年平均构成比(65%).全省预防接种门诊按周/日服务的比例从2011年的80.20%上升至2013年的92.00%,8月龄婴儿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从2011年的<60%提高到2013年的>90%.2011 ~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敏感性等监测质量指标稳步提高.定性评价表明“及时接种”、“初中三年级接种”、“应急免疫”、“查漏补种”、“病人管理”等综合评分是位居前5位的措施.另外,提出要增加“重点人群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等2项措施.结论 浙江省消除麻疹10项措施的实施,有助于维持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促进了免疫规划人群麻疹发病的进一步下降,保障了MSS维持高质量运转,并增强了全省免疫规划的服务能力.在继续实施10项措施的同时,应适当调整个别措施,并增加“重点人群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等措施.

    作者:何寒青;潘金仁;严睿;周洋;李倩;符剑;胡昱;谢淑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青海省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特征和人肠道病毒A组71型基因特征

    目的 对青海省2013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病原谱和人肠道病毒A组71型(Human Enterovirus Group A Type 71,HEVA71)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青海省2013年送检的HFMD标本,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进行筛查,对HEVA71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病毒提取核酸,用RT-PCR方法对VP1编码区进行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整理分析,并与HEVA71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序列构建亲缘关系进化树.结果 对青海省2013年分离的62株HEVA71进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后,分析发现它们在VP1编码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为95.5% ~ 100.0%和99.0%~100.0%.与其他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HEVA71代表株构建的亲缘进化树中显示,青海省HEVA71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簇,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与2008年、2012年在青海省分离的HEVA71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为95.8%~97.5%和99.0%~99.7%.结论 2013年,C4a亚型HEVA71在青海省持续传播并占有绝对优势,且存在两条传播链的流行.

    作者:杨倩;赵生仓;檀晓娟;张勇;祝双利;冀天娇;范丽霞;杨维雄;刘桂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荆州市部分高校新生麻疹抗体阳性率与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的研究

    目的 分析荆州市部分高校新生麻疹抗体阳性率与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高校新生麻疹抗体阳性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荆州市部分高校新生既往麻疹患病史、MCV接种史和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关系,评价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测高校新生2078人,麻疹抗体总阳性率93.70%;患麻疹后与接种MCV后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接种1~3剂M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31%、95.44%、96.00%;接种1剂与2剂MCV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9,P<0.05)、接种1剂与3剂MCV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44,P<0.05),接种2剂与3剂MCV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P>0.05);麻疹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结论 对既往无麻疹患病史、接种MCV<2剂及抗体检测阴性的高校新生进行MCV补种,可以提高高校新生的麻疹抗体阳性率.

    作者:刘恒武;宋开发;孙建秋;赵冰;张莉;程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接种不同种类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 了解新生儿接种10微克(μg)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汉逊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Techniques in Hansenula Polymorpha Yeast,HepB-HPY)]和5μg重组HepB(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ciae Yeast)(HepB-SCY)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县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接种10 μg HepB-HPY和5μg HepB-SCY,观察两种HepB的安全性.结果 10 μg HepB-HPY接种了13 988剂,发生不良反应5例,其中1例为发热,3例为接种部位的红肿,1例为接种部位的硬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74/10万剂;5μg HepB-SCY接种了9058剂,发生不良反应4例,其中3例为发热,1例为接种部位红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16/10万剂,两种HepB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2,P=0.745).结论 接种10 μg HepB-HPY和5μg HepB-SCY均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胡丹标;刘世科;黄美林;葛宝湘;孔志芳;洪因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北京市首例Ⅰ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 对北京市首例Ⅰ型(Typel)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 High-mutant Poliovirus (PV), VHMPV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开展VHMPV病例个案调查、排毒监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消毒隔离.结果 患儿为北京市户籍,患有肛门周围脓肿,有1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史,麻痹前随母亲到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暂住,发病后采集3份合格粪便标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核苷酸序列测定为VHMPVⅠ病例.间隔14天采集患儿粪便标本4份,密切接触者采集单份粪便标本7份,PV分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均为阴性;病例居住地所在乡OPV接种率调查、相邻乡和流动人口聚居乡OPV接种率快速评估均未发现OPV零剂次免疫儿童;医院和社区急性弛缓性麻痹性病例主动搜索未发现漏报病例;病例采取消化道隔离方式直至疫情结束.结论 VHMPVⅠ病例可能为低免疫水平儿童,由外环境感染导致发病;应进一步开展VHMPVⅠ基因突变与神经毒力关系研究.

    作者:曾阳;张朱佳子;卢莉;葛申;韩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吉林省2000~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鉴定

    目的 分析吉林省2000~ 2012年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血清分型以及型内鉴别结果.方法 原始粪便标本来自吉林省2000~2012年< 15岁儿童AFP病例,使用转人PV受体的小鼠肺细胞系和人横纹肌肉瘤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标本进行中和试验鉴定血清型,中和试验鉴定为阳性的PV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型内鉴别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法.结果 吉林省2000~2012年共采集804例AFP病例粪便标本,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共有25例分离到PV,均为疫苗相关(Vaccine-associated) PV(VAPV),其中2008年1例AFP病例分离到Ⅱ型和Ⅲ型VAPV,其中的Ⅲ型PV为VP1编码区Ⅲ型和Ⅱ型疫苗重组PV.结论 吉林省2000~2012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引起的AFP病例,为吉林省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作者:范明;刘桂艳;周剑惠;王爽;魏雷雷;林琳;郭立春;单元春;曹凤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进行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JEV)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设M-JEV拟用临床剂量的80倍为低剂量,拟用临床剂量的400倍为高剂量,1次皮下注射给药,同时设阴性对照.观察临床症状,检查注射部位、体重、病理学.猴体长期毒性试验:设M-JEV拟用临床剂量为低剂量,拟用临床剂量的5倍为高剂量,2次皮下注射给药,同时设阴性对照及麻疹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对照.观察临床症状,检查注射部位、体温、体重、心电图、血液学、血清生物化学、摄食量、尿液、眼科学以及血清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的变化情况,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项观察指标及检查结果均与对照疫苗或阴性对照相似,相关数据与对照疫苗或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其他明显毒副作用.第1次给药后3周和4周,麻疹病毒NA及乙脑病毒NA水平与对照单价疫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JEV表现出与单价疫苗相似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李萍萍;李伟;刘胜;屈哲;齐卫红;贾丽丽;易玲;王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结合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广东省麻疹监测质量

    目的 综合评价广东省2009~2012年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结合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对广东省2009~2012年麻疹监测的8项指标进行纵向评价和各市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运转的7项指标进行横向评价.结果 广东省2009~2012年MSS总体运转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麻疹监测质量好;东莞、中山、深圳和广州市的麻疹监测质量好,汕尾和云浮市的麻疹监测质量差.结论 运用加权TOPSIS法结合RSR法,能比单一指标评价更加客观、合理地反映MSS运转情况,可在麻疹监测综合评价中运用.

    作者:吴承刚;梁剑;王选平;刘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13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免疫策略咨询委员会会议——结论和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免疫策略咨询委员会(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SAGE)2013年11月5~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本文总结了会议相关讨论、结论和建议.1 WHO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部门报告 报告的重点是推动预防接种服务实现全球疫苗行动计划(Global Vaccine Action Plan,GVAP)的目标:至2015年3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Three Doses of Dipht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3)在全球各国的接种率达到90%.这一目标需要额外每年接种DTP的婴儿达930万人.

    作者:武文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移民儿童患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和播散性卡介苗病

    通过使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脊灰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在美国,自2000年开始不再使用OPV,因为OPV可能导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1980-2000年,在美国平均每年报告8例VAPP.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区依然依靠OPV来协助消灭脊灰,OPV可以利用疫苗株脊灰病毒在人群中向未接种疫苗的人传播,成本更低,而且便于接种.

    作者:褚尧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2013年关于2~23月龄处于感染脑膜炎球菌疾病高风险的儿童接种A、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建议

    2013年10月,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ACIP)推荐2~23月龄处于感染脑膜炎球菌疾病高风险的儿童接种A、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白喉类毒素变异体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Groups A,C,Yand W135 Conjugate Vaccine-Diphtheria Toxin (DT) Mutant Cross Reacting Material,MPCV4-CRM(商品名:Menveo(R),诺华疫苗公司)].

    作者:宁桂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和流行病学特征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是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罕见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对全球VAPP造成的疾病负担进行了估算,估计全球使用OPV的国家每年发生250 ~ 500例VAPP,或每年每100万出生人口发生2~4例VAPP.由于VAPP诊断和分类很复杂,不同国家VAPP纳入标准和估算方法不同,导致VAPP发生率差异很大.国内关于VAPP的文献也仅局限于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数据来源、病例诊断、估算方法不同,导致不同地区VAPP的发生情况缺乏可比性.现对国内外VAPP发生率的估算方法及VAPP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目的在于探寻、建立一个能准确、合理估算VAPP发生率的方法,总结VAPP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实施新的疫苗免疫策略,有效预防VAPP的发生提供参考.

    作者:张丽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