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浙江省2008 ~ 2014年接种疫苗后发生的死亡病例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用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浙江省2008 ~ 2014年报告的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信息及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 ~ 2014年全省共报告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32例,报告发生率为0.22/100万剂;其中偶合症23例(71.88%)、异常反应9例(28.12%),报告发生率分别为0.16/100万剂、0.06/100万剂.在9例异常反应死亡病例中,8例存在先天性免疫功能不良且合并其他感染死亡;1例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结论 2008~2014年各年预防接种后死亡发生在预期范围内,主要是偶合症;尸检有助于查明死因.
作者:戚小华;李倩;潘雪娇;梁辉;符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数据发掘技术分析广东省2009 ~ 2014年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titis 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HepA-L)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可疑信号.方法 利用比例失衡分析(Disproportionality Analysis,DPA)频数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及贝叶斯法中的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和模糊贝叶斯伽马-泊松收缩论(Empirical Bayes Gamma-Poisson Shrinker,GPS)方法,对广东省2009 ~ 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H)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有明确诊断的HepA-L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检测可疑信号.结果 广东省2009~ 2014年有8 233例明确诊断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参与分析,其中HepA-L的异常反应169例,占2.05%,使用ROR和PRR分析发现7个可疑信号,使用BCPNN和GPS方法共发现2个可疑信号.4种方法发现的可疑信号主要是接种HepA-L后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结论 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为已知的HepA-L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利用DPA方法发现可疑信号增高的警示,需要更严谨的流行病学方法对信号进行评估.
作者:刘宇;郑慧贞;谢莘;蓝韵华;邱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儿童监护人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IP)的认识和有关政策了解情况,为中国脊灰疫苗转换宣传沟通提供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吉林省、湖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省级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随机抽取500名0~1岁儿童的监护人,借助12320卫生热线平台开展IPV纳入NIP认可程度电话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2 198名儿童监护人,有效调查问卷完成95.6%.89.26%调查对象知道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49.95%知道OPV可以预防脊灰.20.2%知道IPV,仅14.79%知道IPV可以预防脊灰.仅5.28%调查对象知道OPV能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知道IPV局部接种反应调查对象比例为3.78%.如果IPV自费,58.83%的儿童监护人会自愿接种;如果IPV免费接种,有88.67%愿意接种,80.57%的儿童监护人愿意接种国产IPV.近10.79%的调查对象知道国家拟计划将IPV纳入常规免疫.当IPV短缺时,82.0%愿意听从医生安排.通过接种点医生来获得疫苗接种有关信息占84.2%.结论 儿童监护人对OPV和其预防作用了解较多,但对IPV了解较少,IPV纳入NIP政策知晓率低.监护人愿意为儿童接种IPV,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安排依从性较好.儿童监护人支持IPV纳入NIP,预防接种人员应将此政策充分告知儿童监护人.
作者:余文周;蒋燕;丛博;张斯钰;吉赛赛;刘静;周玉清;张旋;王华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分析新疆克拉玛依市2013 ~2015年水痘疫情特征,为制定水痘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克拉玛依市2013 ~2015年水痘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克拉玛依市共报告水痘病例l 8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8.67/10万.<15岁儿童发病1 398例(78.98%),年平均发病率为846.27/10万.发病季节高峰在每年的4~7月和10~ 12月.共发生4起暴发,罹患率在2.53%~5.94%之间,均发生在小学、托幼机构.结论 克拉玛依市儿童的水痘疾病负担较大,且易在小学或托幼机构造成暴发.建议开展儿童水痘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水痘防治工作.
作者:杨剑;杨德民;黄玉莲;王华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山区留守儿童看护人麻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麻疹相关健康知识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随机抽取10个镇,每个镇按照距镇政府所在地近、中、远距离随机抽取3个村,每个村连续调查10户7岁以下留守儿童看护人,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对儿童看护人及接种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300名儿童看护人,看护人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4.6%,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为73.5%,看护人信息获取途径以接种医生为主(95.7%).低学历是影响看护人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的危险因素(OR=0.26,95% CI:0.11 ~0.76),看护人为汉族系保护因素(OR =2.27,95%CI:1.34 ~3.84).结论 留守儿童看护人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需加强对接种医生麻疹相关知识、宣传技能的培训,以及留守儿童看护人特别是低学历、少数民族者的麻疹相关健康教育.
作者:白晶;张少白;戴侃记;长建霞;任占良;陈志军;闫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北京市批发市场外来务工人员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接种麻疹疫苗提出建议.方法 选取北京市丰台区2家大型批发市场,对15~40岁来京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疫苗接种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47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为5.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来京时间长(OR =2.2,95% CI:1.0~4.8)和知晓免费接种政策(OR=43,95% CI:11 ~ 175)可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文化程度(OR=l.4,95%CI:1.1 ~2.0)是麻疹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其来京时间短及文化程度低对接种麻疹疫苗有重要影响,应开展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宣传.
作者:刘艳;贾海梅;王亮;周体操;吴光健;林超;陈玉柱;刘凯;申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免疫规划(EPI)疫苗损耗情况,分析损耗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合理制定疫苗管理制度.方法 利用天津市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2015年接种数据和疫苗使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EPI疫苗损耗系数及影响因素.结果 单剂次包装疫苗损耗系数在1.00~1.03之间.4种多剂次包装疫苗-液体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L)、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MV)和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的损耗系数在1.40-2.12之间;其中DT、MV、MPV-A损耗系数在城区、郊区、郊县之间有显著性差异;MPV-A损耗系数在日门诊和周门诊之间有显著性差异.4种多剂次包装疫苗的损耗系数均随着日均门诊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结论多剂次包装疫苗损耗较大,应合理安排门诊周期和门诊量以大程度地减少疫苗浪费.
作者:陈伟;高志刚;李永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9~2015年报告的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的调查与处置措施,为进一步做好麻疹暴发调查处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9 ~2015年通过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报告的麻疹暴发疫情的病例信息、暴发调查与处置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 ~ 2015年全国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 426起,涉及病例8 696例,死亡12例.麻疹暴发规模、暴发持续天数呈2009 ~ 2012年持续下降、2013 ~ 2015年持续回升态势.报告暴发起数、病例数从2009年的319起、2 071例,降至2012年的13起、324例,又持续回升至2015年的329起、1 847例.暴发持续天数中位数(范围)从2009年的8(1 ~114)天,降至2012年的4(1 ~13)天,回升至2015年的8(1 ~245)天.麻疹暴发经实验室确诊1 385起(97.12%),有247起(17.32%)报告了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242起为H1基因型、3起为D9基因型、2起为D8基因型.发生在社区和学校的暴发比例从2009年的55%和26%降至2015年的26%和11%;发生在单一家庭和成人集体单位的比例从2009年的12%和8%降至2015年的30%和17%.有477起暴发针对8月龄~14岁儿童评估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其中6起(1.26%)为<30%、12起(2.52%)为30%~ 59%、27起(5.66%)为60%~ 79%、47起(9.85%)为80%~ 89%、385起(80.71%) ≥90%,相应地,开展了应急接种的比例分别为100%、100%、85.19%、80.85%、88.57%.结论 2009~ 2012年报告麻疹暴发疫情显著下降,但2013年以来暴发疫情数量、规模和持续时间回升.需要进一步做好麻疹暴发疫情的甄别、及时报告、落实疫情控制措施.
作者:马超;贾海梅;苏琪茹;温宁;樊春祥;杨宏;王华庆;郝利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河南省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发生规律,为其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 ~2015年VAP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 2015年河南省共报告VAPP病例26例,发生率为0.16/100万剂次;其中首剂OPV接种后VAPP 20例(73.08%),发生率为1.11/100万剂次.发生数男女性比为5.5∶1.23例(88.46%)为2~6月龄儿童.接种至麻痹平均时间间隔为23天.病例麻痹部位主要为双下肢、单下肢.麻痹60天后随访均有残留麻痹.14例(53.85%)病例合并其他疾病,其中9例合并肛周脓肿.在13例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的VAPP病例中,Ⅱ型占61.54%.结论 VAPP病例以低月龄、首剂OPV接种儿童为主.应密切关注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VAPP发生情况.
作者:张肖肖;史鲁斌;王燕;肖占沛;王长双;路明霞;马雅婷;张延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5年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抗体水平,为确定新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河南省3个县(区)8个年龄组共420名健康人群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麻疹、风疹、流腮的IgG抗体.结果 在420名观察对象中,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05%、77.14%、77.86%,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866.16mIU/ml、52.64IU/ml、411.15IU/ml.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GMC在各年龄组之间、各地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流腮抗体阳性率、GMC在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地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河南省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腮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存在年龄和地区差异,必须加强弱势区域和重点年龄组含麻疹、风疹、流腮成分疫苗的接种工作.
作者:吕宛玉;王燕;史鲁斌;丰达星;李光伟;杨建辉;张璐;徐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安全冷链运输箱转移系统在疫苗冷链运输中的应用,为疫苗冷链运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19个安全冷链运输箱在空载条件下全部置于17~22℃室温环境下进行保温性能效果测试.抽取5个安全冷链运输箱在疫苗负载条件下分别置于-15~-20℃、2~8℃、20~25℃和37℃环境条件下进行保温性能效果测试.将装好疫苗样品的2个安全冷链运输箱放置于普通汽运集装箱内,在实地线路进行疫苗冷链模拟运输配送测试,运输配送全过程采用“冷链温湿度监测云平台”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结果 安全冷链运输箱在空载条件下置于17~22℃室温环境下,箱内维持在2~8℃的短时间为219h.安全冷链运输箱在负载条件下分别置于-15 ~-20℃、2~8℃、20 ~25℃和37℃环境条件下,箱内维持在2~8℃的短时间分别为69h、240h、108h和63h.疫苗冷链模拟运输配送线路测试总时长203.5h,全程箱内维持2~8℃的时间至少为156h.结论 安全冷链运输箱转移系统可以实现疫苗的全程冷链运输,实时、动态监控疫苗发运全过程的温度和线路变化,确保疫苗冷链运输过程的可追溯性.
作者:方国良;辛光成;王琳;李朋洋;潘伟毅;王朝阳;陈岚;严永庆;张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一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评价流腮疫苗(MuV)的保护效果(VE).方法 通过主动搜索、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学校学生流腮发病和MuV接种信息,对新发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 全校发生流腮108例,罹患率为2.86%,其中教师1名、学生107名,涉及14个班级;77例(71.96%)为三年级班级学生,班级罹患率高为54.38%;8~10岁发病数占93.5%;男女性别比为1.49∶1.在采集的9例病例咽拭子标本中,2例腮腺炎病毒阳性,基因型为G2血清型.各班学生MuV总接种率为64.53% (23.08%~98.11%).MuV的VE为77%(RR=0.23,95%CI:0.16~0.35);接种疫苗>5年后VE显著下降.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由G2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建议全区开展中小学MuV查漏补种工作.
作者:随海田;马小军;黄丽红;陈慧晗;胡奇胆;陈光敏;祝寒松;谢忠杭;张彦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查明吉林省某医院2015年2月发生的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传播链以及暴发原因,为麻疹医院院内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麻疹病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共发生7例麻疹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医护人员、3例为患者;首例病例为门诊患者,二代病例有4例,三代病例有2例;3例病例获得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数据,并证实为H1a基因亚型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同源性为99.7%~ 100%.结论 本起疫情是通过医院内传播引起的麻疹暴发,由H1a基因型麻疹病毒引起.应加强麻疹院内感染的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以及对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和培训工作.
作者:徐晶影;周剑惠;田鑫;王爽;程涛;单元春;曹凤瑞;付思美;黄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5年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病原学特征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小疏水蛋白基因片段进行病毒鉴定;应用序列分析软件对病毒基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成功分离到9株腮腺炎病毒,均属于G基因型.9株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0%~ 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0%~ 100%;与国内其他省流行的F基因型代表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差异均>13.0%;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平均差异分别为15.3%和34.5%;同2003年流行于英国的G2亚型病毒代表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96.8 ~97.2%).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H基因的核苷酸存在8个特异性突变位点,其中CNT68、ANT199、TNT271是新发现的突变位点;部分氨基酸保守位点也发生了变化.结论 此起暴发是由G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作者:李东;杨秀惠;陈致飞;张苏晗;郑凝旋;张红榕;周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MenAC-Hib)上市后在2~71月龄儿童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在云南省7个县(市、区)选择2 ~71月龄健康者接种MenAC-Hib,采用被动监测方式观察和收集接种后不良事件个案信息,对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到40 226名观察对象的不良事件合格监测表格43 206份.观察对象接种MenAC-Hib后,局部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皮疹(3例,发生率0.008%)、发红(3例,发生率0.008%)、肿胀(3例,发生率0.008%)和硬结(1例,发生率0.003%);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19例,发生率0.053%)、变态反应(10例,发生率0.027%).在20例发热病例中,65%发生在接种当天,20%发生在接种后1天,15%发生在接种后2~7天.结论 2~71月龄儿童接种MenAC-Hib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李江嵘;杨军;刘晓强;施柯妤;杨海涛;郑维斌;李胜国;苏宏;刘安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贵州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病原谱的构成,为制定麻疹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贵州省4个项目县1044例RFI病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麻疹、风疹、EB病毒、水痘、人类小DNA病毒B19、人疱疹病毒6型IgM抗体.结果 在4个县1 044例RFI监测病例中,手足口、风疹和水痘分别占49.81%,15.61%和8.81%.1044份血清标本中304份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1.19%;其中风疹、水痘和EB病毒IgM抗体阳性数分别占总阳性数的43.75%、22.37%和10.20%.一种病原的抗体可以在多种RFI中检出,一种RFI中可以检测出多种病原的抗体.结论 小儿各种RFI的临床诊断易误诊,需进一步加强RFI的临床诊断和综合管理,以利于麻疹防控.
作者:吴升伟;戴丽芳;唐小敏;杜雯;叶绪芳;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吉林省2001~ 2014年麻疹病毒血凝素(H)蛋白的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吉林省2001~ 2014年21株麻疹病毒株,通过病毒分离、核酸提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得到H蛋白基因片段,测序并拼接全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 吉林省2001~2014年21株麻疹病毒株均为H1a基因亚型,与中国疫苗株S191相比,H蛋白的核苷酸变异率由2001年的4.69%逐年上升到2013年的5.34%,氨基酸变异率由4.05%逐年上升到5.02%.与H1a中国代表株China93-4相比,核苷酸变异率从0.38%逐步上升为1.14%,氨基酸变异率从0.49%逐步上升为1.41%.吉林省麻疹病毒株均保留了4个糖基化位点,第240位氨基酸均由丝氨酸变为天冬酰胺,导致第5个糖基化位点NLNLS238 ~240.缺失.21株麻疹病毒H蛋白氨基酸的334、397、493、574、592、603、613和614位点熵值相对偏高,可变性相对较大.结论 吉林省2001~2014年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需持续监测关键区域位点变异情况.
作者:周剑惠;单元春;王爽;田鑫;杨尧;程涛;魏雷雷;曹凤瑞;付思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5年东莞市某镇0~7岁儿童第一类疫苗及部分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 按1∶5比例随机抽取全镇2 268名儿童的疫苗接种档案,分析本地和外地户籍儿童第一类疫苗接种率和在不同年龄内的接种完成率、部分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和对第一类疫苗的替代率.结果 本地和外地儿童11种第一类疫苗接种率分别在86.12%~96.89%、83.72%~96.18%之间,各疫苗接种率在本地与外地儿童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0~1岁、2~3岁、4~5岁、6~7岁儿童第一类疫苗接种完成率分别为93.85%、86.61%、73.94%、68.60%,呈逐渐下降趋势.本地儿童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接种率(69.37%、65.72%)显著高于外地儿童(56.88%、55.06%).本地儿童的自费乙型肝炎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灭活甲型肝炎疫苗的替代率(32.68%、40.59%、22.82%、26.14%)显著高于外地儿童(23.41%、30.77%、16.41%、19.66%).结论 该镇小年龄儿童第一类疫苗接种率较高;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偏低.需进一步加强大龄儿童的第一类疫苗预防接种,促进儿童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
作者:李沃林;李韶忠;莫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济南市医疗机构百日咳诊断标准的执行和实验室诊断方法使用现状.方法 利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济南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收集相关数据,结合百日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4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39家(79.59%)开展百日咳临床诊断,其中二级机构占61.54%,三级机构占38.46%.在开展百日咳临床诊断的医疗机构39名医务人员中,百日咳诊断标准中的典型症状选择正确率分别为阵发性痉咳100%、持续咳嗽≥2周94.87%、鸡鸣声87.18%;非典型症状分别为青紫30.77%、心动过缓20.51%、窒息20.51%、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15.38%;执行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诊断标准的正确率为35.90%.全市百日咳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从2012年的18.75%上升到2014年的56.88%和2015年的79.46%;排除实验室确诊病例后,2014 ~2015年疫情依然高发.结论 济南市医疗机构百日咳诊断标准执行正确率低,实验室确诊能力不足.实验室诊断技术的采用不能完全解释疫情高发的原因,百日咳疫情仍有可能被低估,尚需进一步研究疫情高发的原因,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作者:宋凯军;刘铁诚;张先慧;刘晓雪;宋晓雁;姜宝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2015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和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监测指标及发生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云南省2015年报告AEFI 2 642例、总报告发生率为15.04/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2 453例(占92.85%)、报告发生率为13.96/10万剂,异常反应126例(占4.77%)、报告发生率为0.72/10万剂.AEFI报告数中男性多于女性,≤l岁儿童占2/3,每年10 ~ 12月份发生较多,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和接种第1剂为主.报告AEFI病例数前三位的疫苗为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714例)、乙型肝炎疫苗(191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69例),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9.43/10万剂、7.55/10万剂、7.18/10万剂.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为主.92.36%的AEFI治愈或好转.结论 2015年云南省AEFI监测敏感性和质量有较大提高,各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仍需加强AEFI报告和调查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作者:龚琼宇;陈玉娟;胡筱莛;丁峥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需求,为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收集吉林省9个市(州)1 726名城市社区和乡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城市社区调查对象对工作环境、社会尊重程度、参与学术培训活动的满意与非常满意比例分别为47.25%、28.35%、32.47%;乡镇调查对象分别为61.10%、43.36%、39.25%.两组对象的月平均收入<2 000元比例分别为31.62%、21.50%;有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80.62%、90.56%;个人压力感大与非常大的比例分别为78.00%、74.04%.两组对象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均为培训活动,且大多数对象每月至少参加1次.两组对象均迫切希望改善工资收入、学习进修机会或工作环境、社会尊重程度,并获得基本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结论 吉林省城市社区和乡镇预防接种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状况普遍较差,应关切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生活和工作需求,以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有效实施.
作者:曹凤瑞;付思美;黄飚;林琳;田鑫;周剑惠;程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提高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率和疫苗补种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山东省宁阳县2014年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活动中,实施加强部门合作、提早行动、简化查验程序等新措施;分析2013 ~2015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补种情况和免疫规划(EPI)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 实施新措施后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覆盖率由2013年的78.17%提高到2015年的100%,疫苗补种率由23.25%提高到89.19%,疫苗全程接种率由76.07%提高到97.99%,儿童需补种率由38.93%降至18.60%;4种常见EPI针对传染病(百日咳、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总发病率由1 220.75/10万降低到67.94/10万.结论 新措施显著提高了宁阳县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的效果以及EPI疫苗接种率,降低了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的常见EPI针对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殷修旺;李晓宇;曹建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镇原县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接种率,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在全县19个乡镇和社区各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村入户调查42名2~3岁儿童NIP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798名调查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分别为99.00%、92.48%、74.44%.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TP)、含麻疹成分疫苗(MCV)、乙型肝炎疫苗(HepB)、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乙型脑炎疫苗(JEV)、甲型肝炎疫苗(HepA)等8种NIP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0.83%、合格接种率为57.64%;HepB1及时接种率92.24%;各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在79.20%~99.87%之间,加强免疫在74.69%~ 84.96%之间;3个乡(15.79%) NIP疫苗全程接种率≥90%.Logistic回归显示,调查地类型、出生地点、户籍、前往接种点交通方式以及单程所需时间等影响儿童接种率.结论 镇原县儿童NIP疫苗合格接种率较低,应加强流动儿童以及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儿童的NIP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刘双兰;祁彩娟;贾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针对特殊高危人群采取合适的免疫接种策略对于保护重点易感人群以及预防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是必要的.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于传染病的管理和控制起关键作用,医务人员接种疫苗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免患传染病,而且有利于控制传染病的院内传播并保护患者.本文对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的现况以及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晶晶;曾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集簇、疼痛性皮肤斑疹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者,部分病例需住院治疗.为了解带状疱疹住院病例的流行趋势及特征,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针对住院病例开展监测;中国带状疱疹相关公共卫生研究紧缺.本文就全球不同地区、国家带状疱疹住院病例的监测方法及研究展开综述,为中国开展监测提供方法学依据.
作者:杨帆;潘静彬;索罗丹;卢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