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7-1024
  • 国内刊号:42-1394/R
  • 影响因子:0.9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2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急救医学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年3期文献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中的植入综合征

    目的:总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硬化(MS)过程中植入综合征(ES)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auto-HSCT治疗继发性MS 24例,移植前EDSS评分为5.5(4~7.5).移植方法为应用G-CSF 5 μg/kg4~6 d动员,CS-3000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其中18例患者进行CD34+细胞分选.BEAM方案预处理.结果: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1 d(9~13).共有6例患者在移植后+8~+12 d出现非感染性发热,体温在38~40℃,持续1~5 d.其中2例伴皮肤充血性皮疹,持续4~5 d.短疗程应用皮质激素或仅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均可缓解.结论:在auto-H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期出现发热、皮疹时,应考虑ES的诊断,短疗程激素治疗对轻度ES有效,但应警惕出现呼吸衰竭或多器官衰竭的可能.

    作者:苏力;张晨伟;冀冰心;徐娟;董惠卿;于跃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应用的合理性探讨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Ⅱ)和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CVⅡ)在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早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方法: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酮体和酸中毒纠正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前5 d血糖水平波动情况.结果: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类似,但CSⅡ组前5 d血糖稳定于靶目标值(11.1±2.0 mmol/L)比例更高,且血糖的波动更小,前3 d胰岛素的用量更小(P均<0.05);两组在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的时间以及低血糖的发生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CSⅡ和CVⅡ都能纠正DKA早期的代谢紊乱,但CSⅡ能使血糖更平稳、波动更小,临床使用须根据病情而定.

    作者:吴锦丹;马建华;徐小华;佘玉清;付丽媛;齐绍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Treg)功能状态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取血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T细胞中Treg的百分率;MTT法检测Treg对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EUSA法测定循环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患者Treg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减弱(P<0.01);血清IFN-γ水平升高,TGF-β1和IL-10水平降低.阿托伐他汀治疗后,ACS患者Treg百分比显著提高,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显著增强.Treg数量与TGF-β1水平正相关,而与IFN-γ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①Treg数量减少和抑制功能障碍,可能是ACS患者特异性免疫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②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提高Treg数量和改善其功能,恢复患者的免疫稳态.

    作者:胡珍娉;李大主;胡英锋;杨克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给于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4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转归.结果:治疗组经PE治疗后患者ALT、TBIL、TCH、ALB、PTA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为适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薛发轩;严红梅;李智;李长春;刘志芬;汪彤;梁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或糖耐量异常(IGT)时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40例ACS患者分为3组,单纯ACS组,ACS合并T2DM组,AGT组,并以1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血清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结果:ACS合并T2DM组、合并IGT组、单纯ACS组的AP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P均<0.01),且合并T2DM组的APN水平也明显低于单纯ACS组(P<0.01),合并T2DM组与合并IGT组间APN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合并IGT组与单纯ACS组间亦无明显差异;校正FBG、FINS和IR后,APN与LDL-C负相关(γ=-0.322,P<0.05),与HDL-C正相关(γ=0.330,P<0.05),校正TG、HDL-C、LDL-C后,APN与FBG、FINS、IR负相关(γ分别为-0.270,-0.238,-0.257,P均<0.05).结论:APN与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徐昶;周强;马业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氧化氮吸入对内毒素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吸入(INO)对肺损伤时肺组织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内毒素组(LPS)、地塞米松治疗组(DEX)、一氧化氮吸入组(INO)、地塞米松+一氧化氮吸入组(DEX+INO),每组6只.通过内毒素静脉注射制备大鼠肺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肺组织GR表达的影响.结果:肺损伤后肺组织GR表达下降,予以干预治疗后GR表达增多,其中以INO作用明显.结论: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内GR降低,与糖皮质激素(GC)亲和力下降,出现激素抵抗现象,影响激素的抗炎效果.一氧化氮吸入(INO)可以增高GR的表达,促进GC-GR复合体的形成,提高GC的抗炎效果.

    作者:刘晶;高和;陈鲁妮;周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25例非职业人群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救治报告

    目的:总结硫酸二甲酯意外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125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结果:125例中,男91例,女34例,年龄大71岁,小1岁,平均年龄23.6岁;接触硫酸二甲酯12 h内发病者109例(占87.2%).在12 h后发病者16例(占12.8%).125例患者住院时间短3 d,长25 d,平均8.3 d,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硫酸二甲酯中毒的潜伏期越短症状越重;应早期给予积极抗炎、抗水肿等综合治疗.

    作者:余锂镭;江洪;王琼涛;彭清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米大黄炭胃镜下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微米大黄炭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微米大黄炭组(治疗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对照组),各45例,胃镜下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和止血成功率以及术后患者黑便、呕血的次数、血红蛋白量.结果: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止血成功率明显升高(P<0.01),达到96%;治疗组治疗后平均黑便、呕血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止血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镜下喷洒微米大黄炭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时昭红;张书;胡伟;毛德华;吴玉芳;张江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液滤过在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对重度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寻求治疗这类疾病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对20例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血液滤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血液滤过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率、呼吸频率减慢(P<0.01),平均血压下降(P<0.05),PaO2上升(P<0.05),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结束后EF值较前升高(P<0.01),总有效率为90%.结论:血液滤过对于重度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是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

    作者:黄薇;王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状态分析

    目的:研究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状态.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AMI患者97例,入院时测HbA1c、血脂、简易OGTT(0及120 min),同步测定胰岛素水平,病程第4周及出院后3月进行正规OGTT及IRT,并复查上述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依出院后3月OGTT结果,按WHO标准将其分为3组:NGT组(33例),IGT组(34例),DM组(30例).发生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比例为68.0%;不同葡萄糖代谢状况的3组患者间比较,入院时FPG、HbA1c、血甘油三酯差异有显著性.3月内,AMI患者葡萄糖代谢状况可在NGT、IGT、DM间互相转化,但OGTT(PG-60')保持相对稳定,可预测将来的葡萄糖代谢状况.结论:无糖尿病史的AMI患者中,普遍存在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病3个月内,AMI急性期所伴随的葡萄糖代谢状况可在NGT、IGT、DM之间转化,也可保持不变;病程第4周OGTT单次血糖(PG-60')是预测其后葡萄糖代谢状况的有用指标,切点值为9.1 mmol/L.

    作者:雷永富;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龄心肌梗死大鼠肝叶切除围手术期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变化

    目的:观察老龄心肌梗死大鼠肝叶切除围手术期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的动态变化.方法:老龄大鼠2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心肌梗死组各13只.异丙基肾上腺素连续3 d腹腔内注射,制作老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3周后行肝叶切除术,以PE标记的CD61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术前、后72h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的变化.结果:老龄心肌梗死大鼠肝叶切除术后6、12、24、48及72 h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而对照组仅于术后12h较术前升高.结论:肝叶切除术可导致老龄心肌梗死大鼠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密度增高,是围手术期血栓前状态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玉峰;王士雯;周荣斌;赵玉生;陈明易;薛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排CT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进行过CTA检查的CTO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者11例;其余1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在术后3d内完成CTA检查.结果:11例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的患者中,有8例(73%)介入手术成功.14例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的患者PCI均失败.介入治疗成功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324±58Hu,平均PCI操作时间是73±31min,介入治疗失败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560±131Hu(P<0.01).平均PCI操作时间是120±41min(P<0.01).结论:CTO病变局部CT密度值有助于预测介入手术成功率.

    作者:宋玮;卜军;金叔宣;杜勇平;刘建平;何奔;王彬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起搏器更换时原心房心室电极直接参数的分析及意义

    目的:分析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直接参数并评估其意义.方法:76例患者,在起搏器置入术及更换术时,用起搏器分析仪直接测量心室/心房电极参数.其中,VVI起搏器34例,VDD起搏器4例,AAI起搏器4例,DDD起搏器34例,心房电极38例,心室电极72例.至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室电极在体内埋植时间为97±16(63~158)个月,心房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88±12(63~125)个月.结果:首次埋置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分别为0.82±0.21 V、0.58±0.27 V,更换脉冲发生器时心房、心室电极起搏阈为1.37±0.64 V、1.06±0.54 V(P<0.01),分别是置入时的1.68倍和1.83倍.置入时心房电极阻抗为693.6±125.9(368.4~1022.1)Ω,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94.4±281.8 Ω(P>0.05),置入时心室电极阻抗为611.8±194.2 Ω(P>0.05),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665.9±227.4(437~1346)Ω(P>0.05).更换前后心房电极P波与心室电极R波振幅无统计学差异.更换起搏器时,5例心室电极,4例心房电极因起搏阈值大于2.5 V或阻抗小于300 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结论:植入性右心室右心房电极使用7年以上时,大部分的直接参数在正常范围,可以继续使用.

    作者:邹彤;王志蕾;佟佳宾;李梅;吴素娟;杨杰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抢救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成功1例解析

    患者,女,72岁.因周身乏力1年,加重伴心慌胸痛11d,于2006年10月31日入住我院,诊断为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②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③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作者:姜钧文;张明;侯平;王艳春;杨平;齐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紧急电复律抢救超长时间室上速并心源性休克2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急症之一,绝大多数能用药物转复.但对于超长时间(>48 h),特别是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例,药物转复存在很大的风险[1].现将本院应用紧急电复律成功抢救2例超长时间室上速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18例

    临床上治疗自发性气胸,多采用肋间切开插粗硅胶管,患者痛苦较大,创伤大,感染率较高,并发症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即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18例,取得成功,减少了并发症及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文军;厉银平;钟敏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用于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后维护的疗效观察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如出现内瘘闭塞或流量减少等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我科近年将氯吡格雷用于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术后维护,对于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志武;李靖;王芳;徐友平;姚国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VVH治疗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观察

    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常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常规血液透析(HD)易造成低血压、残余肾功能损害,而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且能清除炎症介质的作用.

    作者:易峰;陆海湖;刘绍坤;叶中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血糖监测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9月引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通过对2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与CGMS联合应用的效果观察,发现其可良好控制患者全天候的血糖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晓峰;黄淑玉;徐文浩;赵涛;邹毅;黄凤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尿酸相关性探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

    作者:余浩;陈苏;李姣;徐沙;胡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骨髓活检切片与涂片同步分析对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意义的探讨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淋巴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性肿瘤,常常发生骨髓浸润(bone marrow infiltration BMI).临床将有BMI者归纳为Ⅳ期[1],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瑜;万楚成;夏云金;章正华;胡明均;张霞;杨华强;刘莉荣;周梅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持续微量注射泵入阿托品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阿托品是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主要药物,传统用法为间断静脉注射,这种给药方法易造成血中阿托品浓度波动过大,用药剂量难以把握,导致阿托品用量不足,或过量甚至中毒,影响抢救效果[1].

    作者:石李金;余宏;宛鹏程;严金华;吴江涛;洪润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合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中药在保护CRF患者残余肾功能,提高CRF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上显示着一定作用.本文观察了中药合剂(肾衰Ⅰ号)治疗CRF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李红波;曹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β细胞功能评价

    应激性高血糖症是在原发疾病时应激激素增高导致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生变化,积极应用外源性胰岛素,纠正高血糖状态十分有益于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王煜;曹相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机制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2],炎症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参与了从白细胞的黏附到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全过程.

    作者:李芳;余素琴;杜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当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存在胰岛素抵抗(IR).IR是形成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除糖尿病外,IR还广泛存在于肥胖、创伤、感染、恶病质及各种病理情况下所造成的应激反应过程中.

    作者:杨友生;李树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危重患者贫血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危重患者发生贫血十分常见.入住加强监护病房(ICU)的患者3d后有95%的患者会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1],从而使血氧含量下降,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加[2].

    作者:陈兵;肖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分子生化

    胰岛素的细胞生物学功能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是由二个α亚基和二个β亚基及二硫键组成的杂四聚体分子.二个α亚基在胞外亲和结合配体(胰岛素),二个β亚基跨膜进入胞浆内,进行信号转导.

    作者:何善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策略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慢性并发症涉及全身大小血管,病变广泛累及心脏、肾脏、神经、视网膜等多个器官,可分为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