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457/R
  • 国内刊号:11-5457/R
  • 影响因子:1.21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1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年5期文献
  • 小发夹RNA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靶向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观察其体外抑制HBX在HepG2细胞中表达的作用,为应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研究HBX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并构建靶向HBX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脂质体转染法将HBX表达载体pcDNA3.1-HBX与pSilencer3.1-shHBX共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 h后以RT-PCR检测HBX基因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pSilencer3.1-shHBX与设计一致.该质粒使HBX基因mRNA表达量降低47.1%,使HBx蛋白表达量降低58.9%,而阴性对照质粒无此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HBX 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HBX,该质粒可体外抑制HBX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汤仁仙;范宝峰;刘晓梅;甘宜敏;史震;郑葵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目的 将已筛选出的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scFv.方法 提取含抗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T7噬菌体DNA,此为模板,PCR扩增单链抗体基因,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经连接酶与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重组DNA转化入宿主菌E.coli BL-21 (DE3),琼脂糖凝胶电泳初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并用PCR法、双酶切法及DNA测序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pGEX-6P-1-scFv经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片段大小分别为5 000 bp和750 bp,与预期值一致;重组质粒PCR产物大小为750 bp,与预期值一致;测定重组质粒序列,并与scFv 序列比较,结果相一致.抗NP单链抗体基因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6p-1.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抗汉坦病毒NP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scFv.

    作者:刘兵;史俊岩;王舰;王美莲;王斯;郑兰艳;牟玲;罗恩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童虫作用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 探索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适剂量;进一步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机理.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 d分别用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50 mg/(kg·d)×4 d、100 mg/(kg·d)×4 d、200 mg/(kg·d)×4 d]治疗实验组大鼠,治疗结束后第1、15、22 d剖杀大鼠,每组每次剖杀5只,检获的虫体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 三氯苯达唑对童虫体壁和肠壁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低剂量组轻微,中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作用比低剂量组强,但尚不致虫体死亡,而高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是致死性的.对照组大鼠检获的虫体未出现病理改变.结论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适剂量约为200 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的作用机理除了损伤虫体体壁外,还可破坏虫体肠管组织,导致寄生虫的消化、吸收、分泌、排泄等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障碍而杀伤或杀灭虫体.

    作者:鲍群丽;王文林;邹义春;汪宏良;雷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分泌融合蛋白Ag85B-ESAT-6重组卡介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

    目的 研究分泌融合蛋白Ag85B-ESAT-6重组卡介苗(rBCG)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效应.方法 以2×106 CFU的rBCG或BCG皮下接种BALB/c小鼠,免疫后第4、6、8周时用ELISA测定TB-PPD特异的血清抗体滴度;分离脾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TB-PPD刺激后以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程度,ELISA检测诱生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rBCG和BCG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分别达1∶5 120和1∶2 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89,P=0.034).rBCG组的IFN-γ水平在第8周达高(597.1 pg/ml),同期BCG组为416.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60,P<0.01).rBCG组IL-10水平第4周和第6周时也高于BCG组(P<0.05),第8周回落.除第6周外,rBCG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都高于BCG组(P<0.05).第8周rBCG组和BCG组CD4+T亚群分别占(71.1±2.6)%和(6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6,P=0.026);CD8+T亚群分别占(35.9±1.7)%和(26.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52,P=0.019).结论 融合蛋白Ag85B-ESAT-6引入BCG增强了其抗MTB反应.

    作者:刘洪波;蔡昌学;吴少庭;甘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研究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 超声粉碎细粒棘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Eg95和EgA31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Eg95和EgA31,得到Eg95-EgA31融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基因拼接法扩增出约1 016 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g95-EgA31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单位约为62.5 ku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结果一致,表达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能被细粒棘球蚴感染鼠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作者:周必英;陈雅棠;李文桂;杨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小隐孢子虫CP2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23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微小隐孢子虫CP2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23.方法 提取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PCR扩增CP23基因片段,然后克隆至TA载体,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CP23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pcDNA 3.0-23重组质粒.通过PCR、酶切对重组质粒pcDNA3.0-23进行鉴定.结果 扩增出约340 bp的微小隐孢子虫CP23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微小隐孢子虫CP2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23.结论微小隐孢子虫CP2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23的构建为微小隐孢子虫的基因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玉梅;李波清;柏雪莲;杨海霞;张珍;耿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华支睾吸虫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的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定位研究

    目的 由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重要新基因并进行功能基因研究.方法 生物信息学、基因克隆表达技术、免疫识别、S-P免疫组化等方法.结果 由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成功分离到了CsRPEF(RNA聚合酶Ⅱ延长因子)基因.通过BLASTX程序同源性比对,显示CsRPEF基因与小鼠和人类的RPEF基因同源性为82%.成功构建了CsRPEF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了大规模诱导表达,所表达的GST融合蛋白经蛋白酶原切割后获得CsRPEF重组蛋白.凝胶扫描分析和Bradford法显示,CsRPEF重组蛋白的纯度和浓度分别为85%和(0.73±0.02) mg/ml.将CsRPEF重组蛋白接种至BALB/c小鼠进行免疫实验.间接ELISA法显示免疫小鼠抗体滴度达1∶150.免疫识别结果显示此抗体可识别20 ku CsRPEF重组蛋白和华支睾吸虫20 ku虫源性蛋白.S-P免疫组化方法显示CsRPEF主要定位于华支睾吸虫成虫的表皮、皮下组织和虫卵三部位.CsRPEF新基因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EU232119.结论 CsRPEF基因是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生物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

    作者:张咏莉;吴德;詹苗;胡旭初;徐劲;吴忠道;余新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细粒棘球绦虫抗原EgAgB8/1和EgAgB8/3亚单位基因在虫体发育过程中的阶段性表达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EgAgB) 8 ku 1和3亚单位基因家族成员(EgAgB8/1、EgAgB8/3)在虫体发育各阶段(虫卵、棘球蚴生发层、原头蚴及成虫)基因表达的差异,为包虫感染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免疫学诊断筛选期特异性优势表达抗原.方法 分别从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卵、原头蚴和棘球蚴生发层提取总RNA,用Avian Myeloblastosis Virus Reverse Transcriptase XL反转录成cDNA,根据EgAgB8/1和EgAgB8/3序列设计跨越内含子的基因特异性引物.基因表达差异应用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进行定量分析,并用内参对照基因actinⅡ来标准化定量结果.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显示,EgAgB8/1在棘球蚴生发层大量表达,SQ/Actin=68.874;EgAgB8/3在成虫阶段大量表达,SQ/Actin=1 905.512.结论 EgAgB 2个亚单位基因的表达在虫体发育各个阶段显现出明显差异.提示EgAgB8/1可作为包虫感染中间宿主免疫学诊断佳候选目的 抗原,而EgAgB8/3可作为包虫感染终末宿主免疫学诊断的靶抗原.EgAgB 2个亚单位基因的阶段差异表达可能与其虫体发育不同阶段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作者:张海涛;马秀敏;吾拉木·马木提;马海梅;贾海英;曹春宝;丁剑冰;温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IL-23R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及蛋白表达研究

    目的 克隆人IL-23R(hIL-23R)胞外区基因,并对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的表达进行鉴定分析.方法通过PCR获得hIL-23R胞外区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hIL-23R(O).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目的 蛋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获得全长为990 bp的hIL-23R胞外区基因,以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4T-1-hIL-23R(O)转化E.coli BL21(DE3)后,SDS-PAGE显示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为64 ku,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能被兔抗GST多克隆抗体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了hIL-23R胞外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IL-23R(O),并在E.coli中表达出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IL-23R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车昌燕;张国华;刘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SARS病毒Spike蛋白重组腺病毒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分析

    目的 构建基于SARS病毒Spike(S)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并对该重组腺病毒进行初步鉴定和免疫学探讨.方法 通过全基因合成得到全长S蛋白基因,利用Ad5腺病毒系统构建S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S蛋白的表达进行鉴定,再用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观察小鼠抗体诱生情况,从而对该重组腺病毒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PCR 扩增重组腺病毒质粒外源片段,大小为800 bp,与预期值一致;Western blot和IFA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rAd-S)表达S蛋白能被马抗SARS血清识别;ELISA检测结果显示,rAd-S能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抗体.结论 重组腺病毒系统成功表达了SARS病毒S蛋白,免疫小鼠产生S蛋白特异的抗体.

    作者:郑尚永;张冬梅;曹毅;张青峰;沈璐辉;潘卫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京分离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分析

    目的 对2000~2005年北京分离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了解其型别构成特征.方法 分别对4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和3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aureus,MSSA)进行spa基因序列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并与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 locus sequencing typing,MLST)进行比较.结果 在MRSA中,t030和t037为主要spa型别,分别占47.92%(23/48)和37.50%(18/48);t002只在2005年菌株中出现,占14.58%(7/48).3株MSSA型别分别为t377和t304.PFGE按带型差异及相似度分析,将所有菌株分为5组11型.结论 t030和t037是MRSA临床分离株中的spa优势型别,A组和D组为PFGE优势型别.合理使用MLST、PFGE和spa分型方法对我国MRSA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笑梅;陶晓霞;郑明寰;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海南省屯昌县进行开放临床试验,受治者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 粪检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钩虫与蛔虫混合感染或合并鞭虫感染等,共收治785例.4~14岁儿童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200 mg;>14岁蛔虫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300 mg,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及钩虫或蛔虫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顿服三苯双脒400 mg,观察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4周用相同方法粪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总体钩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6.57%(606/700)和98.86%(692/700);蛔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2.84%(111/134)和98.51%(132/134);儿童钩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 86.16%(249/289)和98.62%(285/289);儿童蛔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1.75%(103/126)和99.21%(125/126).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42%(19/785),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和呕吐,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儿童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三苯双脒治疗钩虫、蛔虫感染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胡锡敏;林绍雄;童重锦;柳坚;陈冬燕;王善青;王翀;张剑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小隐孢子虫与安氏隐孢子虫Rhomboid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目的 获得我国微小隐孢子虫长春株与安氏隐孢子虫长春株Rhomboid基因(CPRho和CARho)部分序列并确定与国外分离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扩增微小隐孢子虫长春株与安氏隐孢子虫长春株Rhomboid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得序列应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经RT-PCR扩增出微小隐孢子虫长春株与安氏隐孢子虫长春株Rhomboid基因部分序列,大小均为723 bp.经DNA MAN软件分析,表明我国微小隐孢子虫长春株与安氏隐孢子虫长春株Rhomboid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9.2%.二者与GenBank公布的相应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6%.结论 获得了微小隐孢子虫长春株与安氏隐孢子虫长春株Rhomboid基因部分序列,为继续研究该基因的侵入功能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玲;宫鹏涛;吴树华;张西臣;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衡阳市居室内尘螨孳生种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目的 鉴定衡阳市居室内优势螨种并探讨其致病性.方法 从衡阳市部分大学生宿舍、幼儿园寝室和居民卧室尘样中分离尘螨,制片后行分类鉴定.以屋尘螨变应原对检获尘螨的居室成员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鉴定出12种螨,屋尘螨占54.49%.受检者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10.5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0.75%,女性阳性率为1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者哮喘、鼻炎、气管炎、荨麻疹和湿疹的患病率为83.87%,阴性者患病率为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屋尘螨为衡阳市各民室内优势螨种;哮喘、鼻炎、气管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与屋尘螨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蒋启发;焦荣华;陈雄新;贺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宣城地区储藏物孳生粉螨名录初报

    2006年6~7月对宣城地区储藏物粉螨滋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储藏物样本27份,分离鉴定出粉螨19种,隶属于7科16属,初步报道了宣城地区储藏物粉螨名录.

    作者:刘小燕;李朝品;陶莉;贺骥;唐秀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棘球蚴病重组BCG疫苗的研究进展

    卡介苗(BCG)因其应用的安全性及免疫佐剂作用,以其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研究日益被科学家们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棘球蚴病重组BCG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艳菊;李文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BV感染自然史研究进展

    病毒复制与宿主免疫之间的动态平衡在HBV感染自然史进展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多数免疫能力正常的成人感染HBV后呈自限性,而在婴幼儿则多发展成为慢性HBV感染.慢性HBV感染分为4期: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慢性肝炎期、非复制的HBsAg携带期和HBeAg阴性慢性肝炎期.HBV DNA水平、HBeAg的状态以及ALT水平可以预测HBV感染的长期结局如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本文对HBV感染自然史分期、慢性HBV感染的结局和预后进行了综述.

    作者:柳雅立;田亚坤;孙文锦;陈新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调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机制和意义

    机体免疫反应有助于控制慢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不能将其清除.细胞免疫在清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CD4+Th细胞和CD8+T细胞以及高水平Th1类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在慢性病原体感染中存在具有调节功能的CD4+CD25+T 细胞亚群,剔除这群细胞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反应,它们在结核分枝杆菌慢性感染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此文就目前有关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及其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意义和作用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江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莱姆关节炎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莱姆病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游走性红斑、复发性关节炎、心脏传导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莱姆关节炎发生率和致残率高,危害大.莱姆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螺旋体脂蛋白在感染早期引起机体固有免疫应答,随后引起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造成关节的炎症和损伤.本文对近年有关莱姆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并介绍了作者在莱姆关节炎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发现.

    作者:宝福凯;柳爱华;马海滨;吴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方法 对135例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病人尿液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率为67.4%,革兰阳性球菌阳性率为25.2%.其中大肠埃希菌阳性率41.5%,酵母样真菌阳性率7.4%;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曲松钠、丁胺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1.2%、85.7%和70.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钠和林可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9.4%、67.6%和55.9%.结论 Ⅱ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尿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赵方;赵荣贞;赵丽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体寄生虫学标本图片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为满足人体寄生虫学数字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本实验室对人体寄生虫形态进行了分类,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图片数据库,包括大量的人体寄生虫虫卵、成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等内容,克服了传统寄生虫标本静态、检索效率低的弊端.

    作者:侯娟;梁成青;龚兴牡;刘守珍;王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留学生病原生物学教学体会与改革方法初探

    本文通过对医学留学生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积极有效改进留学生教学的教学体制,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医学留学生教学事业的措施.

    作者:佘俊萍;詹柏林;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贯众对犬钩蚴作用的体外实验观察

    犬钩蚴加入贯众药液体外35 ℃培养24 h,虫体大小仅为对照组的1/2,内部结构不清或消失,虫体萎缩,后半部尤为明显,体表呈波浪状凸凹.表明贯众对犬钩蚴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许正敏;李智山;温茂兴;孙莉;彭荣越;陶永平;周乐翔;杨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冰冻储存对淡色库蚊成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20 ℃冰冻0、7、14、21和28 d的残杀威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淡色库蚊3 d龄雌成虫AChE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表明-20 ℃冰冻不影响淡色库蚊AChE活性.因此可将现场采集的蚊虫带回实验室冻存后集中测定AChE.

    作者:李士根;谭文彬;高红刚;赵玉强;王新国;王怀位;甄天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4种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的比较

    用美蓝法、谷海瀛镀银法、石炭酸复红法和Blendon镀银法等4种染色方法对变形杆菌进行染色,参照West提出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结果4种染色方法中,谷海瀛镀银法染色效果佳,鞭毛粗大、清晰,易于观察,其次为石炭酸复红法和Blendon镀银法,美蓝法染色效果差.鞭毛染色方法首选谷海瀛镀银法,但是应用媒染剂稳定性差,需要加热处理.

    作者:杜晓艳;鞠晓红;孙艳美;王月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