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作用后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将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分别放人20%雷丸、1%阿苯达唑和0.04%吡喹酮培养液中.37℃培养18h,清洗后用戊二醛固定,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构变化并记录结果.试验以含5%猪胆汁的0.9%NaCl溶液为空白对照. 结果 空白对照组囊尾蚴头节翻出,顶突闭合,周围有短索状皱壁;吸盘内壁形成纵型邹褶,外缘有环形和结节状邹褶;颈部皱褶规则整齐,微毛有棘样尖端;囊部表面呈珊瑚礁状,表面密布微毛,微毛密集、细长连呈网状.雷丸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伸出囊体,水肿严重,顶突呈火山口状,索状皱壁消失,皮肌僵直坏死;吸盘肿胀破损,基底部变厚,横向皱褶消失;颈部皱褶变宽,裂沟加深,有颗粒状物附着,微毛消失,出现溶蚀状孔;囊部表面溶蚀状,僵直坏死,有许多溶蚀状小孔,微毛脱落.阿苯达唑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伸出囊体,顶突收缩,有环形皱褶,皮肌老化,吸盘无明显变化,吸盘内壁有纵型邹褶,外缘有环形皱褶;颈部裂沟增宽,有残留的微毛结构,出现溶蚀状小孔;囊部表面呈丘壑状略平坦,皮肌外观柔和,有许多溶蚀状小孔,可见微毛基部残留结构.吡喹酮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未能翻出;颈部裂沟增宽,微毛消失,皮层变薄,表皮有薄壁空泡结构,有透明杆状物附着;囊部表面凹凸不平溶蚀状,有许多溶蚀状孔,微毛结构消失,有杆状分泌物附着. 结论 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均有破坏作用,3种药物对囊尾蚴表面形态结构的破坏强度以吡喹酮强、快,雷丸次之,阿苯达唑弱.
作者:杜娟;牟荣;包怀恩;何平;刘鲜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青海省德令哈市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1995-2014年青海省德令哈市分离的33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鼠疫菌差异片段(Different Region,DFR)分型等研究. 结果 33株被试菌株生物型为占典型、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菌株基因型为8型29株(占87.88%),44型2株,1b型1株,5型1株,主要基因组型为8型;被试菌株中81.82%(27/33)的鼠疫菌4个毒力因子俱全;毒力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被测菌株的鼠疫菌均为强毒株. 结论 青海省德令哈市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的毒力强;该地区的鼠疫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作者:赵小龙;祁美英;辛有全;熊浩明;魏柏青;杨晓艳;靳娟;李翔;魏荣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宫颈癌细胞Siha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实验组用HCMV AD169(MOI=5)和5 ng/ml TGF-[31作用宫颈癌Siha细胞,同时将仅TGF-β1作用的Siha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0、24、48、72 h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和MMP-2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组细胞于48 h发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早于对照组的72 h;实验组上皮细胞标记物E-钙粘蛋白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间质细胞标记物波形蛋白的转录和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且表达提前,MMP-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且表达提前.结论 HCMV感染可促进宫颈癌细胞Siha发生化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赵玉丹;王斌;朱秀丽;钱冬萌;宋静宜;查龙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野生鸟类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情况,分析NDV的基因型与遗传变异特点. 方法 采用HA试验和RT-PCR检测野生鸟类新城疫病毒感染情况,对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融合蛋白基因(F基因)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HN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了解F和HN基因相关分子特性. 结果 7株NDV的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显示其编码区核苷酸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碱性裂解位点序列为112G-K/R-Q-G-R-L117,均符合新城疫弱毒特征,与Ⅱ类NDV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3.5%~99.9%.M46与M52为Ⅱ类Ⅱ亚型,其余5株为Ⅱ类Ⅰ亚型.HN基因序列分析显示,M46、M52编码区核苷酸为1 734 bp,编码577个氨基酸,其余5株编码区氨基酸为1 851 bp,编码616个氨基酸,与Ⅱ类代表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2%~99.6%. 结论 分离的7株新城疫病毒在基因上均符合弱毒特点.其中有5株为Ⅱ类Ⅰ型,2株为Ⅱ类Ⅱ型.
作者:李胜楠;王海军;高晓龙;李元果;国娇;陈迪;王铁成;于志君;高玉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pup/mpa/dop/pafA基因过表达结核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和无毒株H37Ra. 方法 提取已构建的结核杆菌—大肠埃希菌重组穿梭质粒PMV361pup,PMV361mpa,PMV361dop和PMV361pafA,利用电转化方法分别转入H37Rv和H37Ra感受态细胞,构建pup/mpa/dop/pafA基因过表达H37Rv和H37Ra,同时优化电转化脉冲电压,并应用QRT-PCR进行检测及鉴定. 结果 成功构建了pup/mpa/dop/pafA基因过表达H37Rv和H37Ra,重组菌均能表达目的基因,在2 100~2 300 V脉冲电压范围内构建的菌株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电压呈正相关. 结论 构建的pup/mpa/dop/pafA基因过表达H37Rv和H37Ra均能表达相应目的基因,以电压为2 300 V电转化构建的菌株表达量较高.
作者:张培培;吴芳;章乐;吴江东;曹旭东;张辉;张春军;柳小玲;王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重叠PCR方法将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基因和空肠弯曲菌外膜蛋白peb1A基因进行连接,构建ltB-peb1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诱导表达与鉴定. 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ltB与peb1A基因,用重叠PCR法将ltB与peb1A基因进行融合,然后插入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LtB-peb1A.用重组体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LTB-PEB1,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鉴定其与牛Gm1活性,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 结果 PCR及测序证实ltB-peb1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28a(+)-LtB-peb1A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高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28%左右,其分子质量单位为40.7 ku.ELISA法鉴定纯化的重组蛋白与牛Gm1有结合活性,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能被兔抗空肠弯曲菌识别. 结论 成功构建了ltB-peb1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高效表达的目的蛋白,为空肠弯曲菌黏膜免疫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联峰;夏墙;余妍;杨瑞;宋明英;孙万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PFGE和MLVA两种不同分型方法用于大理地区合并HIV感染肺结核患者Mtb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的优劣. 方法 选取大理地区27株合并HIV感染肺结核患者Mtb临床分离株,采用PFGE和MLVA两种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应用BioNumerics(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PFGE法将27株Mtb分为5个基因群,其中主要优势基因群为A群(15株)包括H37Rv,D=0.698;MLVA法将27株Mtb分为4个基因群,其中主要优势基因群为Ⅰ群(8株,包括H37Rv减毒株)和Ⅱ群(9株).D=0.999;对比分析显示MLVA法分辨力高于PFGE法. 结论 MLVA法与PFGE法相比更适合于大理地区合并HIV感染肺结核患者Mtb的基因分型.
作者:王旭东;聂恒;吴利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合成Eg95 T-B联合表位肽段,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含不同联合表位的肽段,为细粒棘球蚴病的多抗原表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DNAman软件设计3对相应引物,分别扩增各段联合表位的核苷酸序列,连接PMD18-T载体,PCR扩增测序正确的序列,然后用T4连接酶将各段外源基因重组到M13KE噬菌体载体上,构建M13KE/Eg95-1、M13KE/Eg95-2和M13KE/Eg95-3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ER2738感受态细胞中,运用PCR方法对插入序列进行初步鉴定,测序确定序列正确且无基因突变.使各段基因所对应的外源肽融合表达于M13KE噬菌体PⅢ蛋白上,通过PEG/NaCl沉淀法提纯重组噬菌体. 结果 成功构建了M13KE/Eg95-1 M13KE/Eg95-2与M13KE/Eg95-3噬菌体展示系统,PCR扩增Eg95-1、Eg95-2、Eg95-3片段分别为192、168和222 bp,与预期大小一致. 结论 成功构建了T细胞和B细胞联合表位的噬菌体展示系统,为抗原表位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作者:兰希;胡晓安;刘玉梅;张春桃;刘学磊;冯宁;王倩;温浩;丁剑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各期梅毒患者血清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TP-IgM)检测的临床意义,以期用于梅毒治疗效果评估. 方法 通过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初诊且未经治疗的梅毒疑似患者血清进行筛查和确认;采用捕获法ELISA(Cap-ELISA)对初诊梅毒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然后与TPP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TP-IgM阳性梅毒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1、3、6和12个月后分别进行RPR和Cap-ELISA检测,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实验以10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血清作为非梅毒对照.结果 Cap-ELISA法TP-IgM检测阳性率一期梅毒为77.8% (14/18),二期梅毒为100%(2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0,P>0.05);潜伏期梅毒TP-IgM抗体阳性率为30.2%,与早期梅毒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6,P<0.05).10例类风湿因子的阳性患者血清均阴性.Cap-ELISA与TPPA法一期、二期梅毒检出率(72.2%和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和Cap-ELISA检测潜伏期梅毒的敏感性分别为98.8%和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0,P<0.05).规范治疗12个月后,一期、二期以及潜伏期梅毒患者Cap-ELISA法TP-IgM阴转率分别为100%、91.7%和50%,RPR试验阴转率分别为85.7%、83.3%和46.1%. 结论 采用Ca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操作方便,能够作为早期梅毒诊断和治疗终点判断较为理想的指标.
作者:赵娜;刘瑞霞;李鲁平;王继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汉族人群及高血压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流行株,研究其糖蛋白B(gB)基因型分布.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300例高血压患者和200例非高血压(对照)中的HCMV活动性感染外周血标本.使用Real-time PCR、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测序技术检测HCMV-DNA,鉴别gB基因型并构建进化树. 结果 18例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占77.8%(14/18),健康对照组22.2%(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556,P<0.05).汉族人群中存在4种gB基因型,其中gB1占5.6%(1/18),gB2占50% (9/18),gB1+2占38.9% (7/18),gB2+3占5.6% (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33,P<0.05);高血压患者中存在3种gB基因型,其中gB1占7.1% (1/14),gB2占57.1% (8/14),gB1+2占35.7% (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69,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两种基因型,其中gB2占87.5% (7/8),混合基因型gB1+2占12.5%(1/8);女性高血压患者存在3种基因型,gB1和gB2各占16.7% (1/6),混合基因型gB1+2占66.7% (4/6).男、女患者gB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25,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10例单一gB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性为0~3.9%,氨基酸序列差异性为0~3.8%. 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居民HCMV感染流行株gB基因型存在单一及混合gB基因型,人群以gB2型为主,高血压男性以gB2型为主,高血压女性以gB1+2型为主;尚未发现gB3和gB4型,该人群中单一gB基因序列变异不大.本研究中感染HCMV的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HCMV感染可能为新疆汉族人群高血压易感的诱因之一.
作者:唐娜;李佳蔚;钟华;刘永敏;李新芝;魏丽丽;王腊梅;邓峰美;何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TB-DM)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PTB)的社会人口学指标、吸烟饮酒状况以及营养学指标,探讨肺结核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选取全国23个单位的751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TB-DM组(72例)和PTB组(679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肺结核类型等变量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类型、饮酒史、BMI、Hb等变量在PTB-DM组与PT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史、肺结核类型、淋巴细胞在PTB-DM组与PT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合并糖尿病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性别、年龄、BMI以及职业,分析发现男性、中老年、高BMI、企事业单位人员是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肺结核病人要注意监测体重,把BMI控制在23.9以内,并定期检测血糖;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男性和中老年患者.
作者:郑会秋;杜建;舒薇;尹韶华;梁丹艳;王学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2014年贵州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60株,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以16S rRNA基因和MTP40基因为对照,通过PCR检测RD105基因进行北京型鉴定;采用NTF分析法对北京家族菌株进行古典型和现代型分型. 结果 26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北京家族菌株259株(99.6%),非北京家族菌株1株(0.4%),其中北京家族古代型占96.9%(251/259),现代型占3.1%(8/259).北京家族菌株古代型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33.9%、30.3%、31.8%和21.1%,耐多药率为29.5%;北京家族菌株现代型未检出耐多药菌株,与北京家族菌株古代型的耐多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5). 结论 贵州省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株为北京家族古代型,北京家族古代型耐多药率高于现代型.
作者:孙荣;欧维正;王燕;秦万;毕雅坤;陈峥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抗体疗法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病毒疾病.传统的多抗制剂逐步被高效的单抗取代.新兴的鸡尾酒单抗和双特异性单抗针对多个病毒靶点,克服了病毒逃逸问题.抗体工程的进步促成了大量新型单抗的产生,伴随着病毒生物学特性及中和表位的深入了解,单抗的潜在靶点进一步扩展.此外,低成本生产平台的进步,将使得抗病毒单抗更加廉价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郑学星;张渭蛟;韩慧;高玉伟;杨松涛;夏咸柱;侯小强;郑文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研究野外采集或人工培养钉螺的形态特征、遗传特性、生理生化以及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探索阻断血吸虫生活史的新思路、新方法是当前防控血吸虫病重要手段.本文就钉螺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培养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鑫磊;李倩;张莉;李海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原因,真菌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研究人员在传统真菌感染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G实验、GM实验以及PCR等新的诊断方法.G实验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出多种真菌,但是不能区分菌种,而且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GM实验耗时短,阳性检出率高,但只能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检测,而且其佳阳性界值仍存在争议;PCR是目前快速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缺乏标准化操作和判定标准,未被正式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上述三种方法做一综述,旨在发现和总结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新的诊断方法的研究与发展.
作者:周婷婷;付玉荣;伊正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流行性规律,为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2-2014年儿科就诊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采集咽拭子,荧光实时RT-PCR进行病毒检测,共纳入132例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实验室阳性者匹配对照. 结果 132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主要集中5~7月份,共76例(57.58%),其中2012年44例,5~7月份25例(56.81%),2013年46例,5~7月27例(58.70%),2014年42例,5~7月份24例(占57.14%);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共105例(占79.55%),其中3岁以下患儿62例(占59.05%),各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EV71感染110例(占83.33%),COXA16感染14例(占10.61%),其他肠道病毒感染8例(占6.06%).有基础疾病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程度的增加,出现抽搐在2h内就医,出现发热、疱疹24 h内就医,就医医疗机构较高的诊疗水平是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5~7月份是呼和浩特市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以3岁以下幼儿为重要人群,以EV71感染为主.
作者:杨轶男;孙美艳;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2015年佛山市报告的首例本地登革热疑似病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毒的基因型及感染来源. 方法 采集疑似患者血清标本、疫点白纹伊蚊成蚊及孑孓,采用Real-time PCR进行登革病毒基因检测及分型;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采用套式RT-PCR扩增病毒E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 结果 从患者血清和伊蚊研磨液中分别检测到1型登革病毒核酸,两者的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从患者血清的C6/36细胞培养中观察到登革病毒特异的CPE.将分离株登革病毒命名为FS-D15001.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登革毒株进行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FS-D15001与2014年同一地区登革热患者分离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9.9%. 结论 经分子溯源证实2015年佛山市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由Ⅰ型登革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传播,该毒株在当地流行可能已持续数年.
作者:谢翊;朱素仪;张敏;翁桐业;陈爱贞;廖华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造成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2011-2014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91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法国梅里埃VTI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得到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912例结肠癌术后7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7.89%.2010-2014年各年感染率分别为12.04%、8.66%、8.33%、7.14%和3.72%.其中革兰阴性菌造成的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占51.90%.检出感染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40.51%),革兰阴性菌41株(占51.90%),真菌6株(占7.59%).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58%、18.99%、15.19%和13.92%,对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7.14%、46.67%、41.67%和54.55%.性别、年龄、低血压和血红蛋白等与术后感染无关.合并糖尿病、白蛋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聚维酮碘冲洗术等影响因素与术后感染相关(P均<0.05).结论 结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根据其相关感染因素开展合理有效的防治工作.
作者:张娟;李洁;周超熙;张建波;王光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2012-2014年江苏盛泽医院住院病人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制定预防控制血液感染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05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鉴定,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菌种,K-B琼脂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共收集临床血培养标本3 360份,血培养阳性416份,其中细菌标本407份,占97.84%;真菌标本9份,占2.16%.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采自10个临床科室,以内科标本数量多(占34.13%).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232株(占55.77%),革兰阴性菌175株(占42.07%),真菌9株(占2.1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42株(占34.13%),大肠埃希菌70株(占16.83%),肺炎克雷伯菌46株(占11.06%),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占11.06%),铜绿假单胞菌19株(占4.5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均>90.00%,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了100.00%,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70.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达82.86%,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较敏感. 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今后应加强对可引起血液感染的细菌进行耐药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时控制血液感染.
作者:严佳斌;马蔡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以指导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方法 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标本,培养分离表皮葡萄球菌,采用药敏试验,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提取表皮葡萄球菌DNA,采用PCR扩增gyrA基因并测序,分析gyrA基因变异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系. 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256、128、128、64、32、32 μg/ml,耐药率分别为100.o%、80.0%、60.0%、60.0%、50.0%和30.0%;加替沙星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μg/ml,即细菌对该药敏感.PCR扩增表皮葡萄球菌gyrA基因片段,大小为275 bp.对gyrA基因测序,耐药株的107位发生了C到G的突变,36位氨基酸由Pro突变为Ala;耐药菌株的251位碱基发生由C到T的突变,相应编码的氨基酸由Ser突变为苯丙氨酸Phe;耐药株的336位C碱基缺失,发生错位突变;此外还发生了一些无义突变,如190位的T突变为G,223位的T突变为C. 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gyrA基因变异导致其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优先考虑使用加替沙星.
作者:解娜;刘景委;王希娟;胡春阳;王建发;殷国田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