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457/R
  • 国内刊号:11-5457/R
  • 影响因子:1.21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1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7年5期文献
  • 活化T细胞表面Tn抗原动态变化与Cosmc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T细胞活化过程中表面Tn抗原的表达状况与Cosmc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 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8.9).抽取志愿者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PBMC),免疫磁珠法分选纯化的CD3+T细胞,分别采用T细胞活化剂Cocktail、CD3/CD28 Dynabeads刺激12、24、36、48、60、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活化剂刺激活化前后不同时间点CD3+T细胞中Tn+细胞的百分率及Tn抗原平均荧光强度,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活化剂刺激活化前后不同时间点T细胞中Cosmc转录及蛋白表达状况,采用荧光分析法检测T-synthase活性,应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阐明活化T细胞表面Tn抗原动态变化与Cosmc之间的关系. 结果 Cocktail、CD3/CD28 Dynabeads均能促使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Tn抗原,以及Tn抗原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随活化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CD3/CD28Dynabeads活化组Tn+细胞百分率的峰值出现在活化后48 h,而Cocktail活化组峰值出现在活化后6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smc转录及蛋白水平、T-synthase活性随活化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变化趋势与Tn抗原表达水平相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细胞活化过程中Tn抗原表达呈动态变化,表达水平与Cosmc转录及蛋白水平下降、T-synthase活性降低密切相关,为以Tn抗原为靶点治疗由T细胞活化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石传芹;徐雪;于晓锋;刘栋;于泽顺;河恩玲;杜镇镇;胡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参皂干Rg1对NOX3致斯氏狸殖吸虫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干Rg1对NOX3在斯氏狸殖吸虫引起肝纤维化中的影响,以期发现潜在的治疗肝纤维化药物. 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囊蚴15只.8周后分别用低、中、高剂量Rg1溶液罐胃治疗该虫引起的肝纤维化,1次/d,连续8周.处死大鼠,取各组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NOX3蛋白,qPCR检测NOX3 mRNA含量;制备肝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中NOX3蛋白的表达,分析Rg1对斯氏狸殖吸虫引起肝纤维化的作用. 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大鼠NOX3含量较正常组升高(t=18.7,P<0.055,F=5.019,R square=0.9832);Rg1罐胃治疗组NOX3含量降低(P<0.01),以高剂量组降低更显著.低组(t=67.84,P<0.01,F=26.48,R square=0.9832),中组(t=55.41,P<0.01,F=4.269,R square=0.9980),高组(t=70.55,P<0.01,F=4.017,R square=0.8269).qPCR检测模型组NOX3 mRNA含量相对正常组升高(t=7.447,P<0.01,R square=0.9739),治疗组含量降低.低组(t=3.648,P<0.01,F=11.07,R square=0.9269),中组(t=5.558,P<0.01,F=4.679,R square=0.9374),高组(t=6.924,P<0.01,F=12.96,R square=0.8888).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NOX3高表达,肝细胞结构紊乱,可见成纤维细胞浸润.Rg1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NOX3依次降低,肝细胞形态好转. 结论 NOX3在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的肝纤维化中高表达,且在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Rg1能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降低NOX3的表达,可作为潜在治疗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的纤维化药物.

    作者:戚健君;王文林;李树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Rv2031c、38kDa及融合蛋白CFP10-ESAT6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评价

    目的 对Rv2031c、38kDa以及融合蛋白CFP10-ESAT6三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和抗原的混合物进行检测效能评价,筛选佳抗原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菌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利用pET-30a、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在宿主E.coli BL21(DE3)细胞中诱导表达,利用His标签亲和镍柱纯化重组蛋白.分别用单种重组蛋白和几种蛋白混合后包被酶标板,采用ELISA对129份血清(39份结核病患者血清和90份健康者血清)进行检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计算不同抗原和混合抗原的佳临界值(Cut-off value)包被浓度,得出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对其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以Rv2031c、38kDa和CFP10-ESAT6为包被抗原的ELISA法检测相应抗体的灵敏度分别为41.0%,51.3%和46.2%,特异度分别为90.0%、88.9%和79.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761和0.690,以3种蛋白混合物为包被抗原的3项指标分别为66.7%、77.8%和0.746. 结论 Rv2031c、38 kDa以及融合蛋白CFP10-ESAT6 3种抗原混合物的诊断效能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琴;林楠;张爱洁;徐伟;刘英杰;万康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和分析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58型(HPV58)主要结构蛋白(L1)的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和分析.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EXPASY在线分析HPV58型L1蛋白的二级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包括跨膜趋势、表面可及性、抗原性、亲水性,溶性等,从而对其B细胞表位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结果 通过亲水性参数,Zimmcrman极性,柔韧性参数,表面可及性及抗原性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其N端的29-37,43,46-58,64-67,74,79-88,93,100-101,103-125,133-139,149,151-180,187-213,220-213,235,238-247,252-271,277-282,286-309,320-323,327-338,341-348,351,353-368,373-396,408,427,419-425,433-444,453-468,470,475-486,488-490,493-494,497-524肽段区域;进一步用Protien Plast在线同源匹配分析,79-88、190-216、373-396、453-468、497-524肽段区段为可能的B细胞表位. 结论 用多参数预测分析HPV58型L1蛋白可能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高危型58型L1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宋易玲;叶晓鲜;毛珊珊;岑丹维;张婵琼;蒋朋飞;张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Smad蛋白抑制剂SIS3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Smad蛋白抑制剂SIS3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影响. 方法 建立体外细粒棘球蚴培养体系,以不同浓度(12.5、25、50和100μmol/L)、不同作用时间(24、48、72和96 h)对原头节进行药物(Smad蛋白抑制剂SIS3)干预试验,伊红染色和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干预过程中原头节活力及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SIS3干预48 h,50和100 μmol/L SIS3组与空白对照组原头节活力显著下降;作用96 h,50和100 μmol/L SIS3组原头节活力分别下降(10.06±2.79)%和(19.49±2.63)%.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原头节体表绒毛排列紊乱,吸盘结构变形,顶突小钩脱落;透射电镜观察药物组原头节表层微毛减少或消失,合胞体带变薄,胞浆空泡化,虫体内部出现脂滴等. 结论 Smad信号通路抑制剂SIS3对体外细粒棘球蚴有抑制作用,为治疗细粒棘球蚴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张静;曾静;李亮;齐海成;王超;林仁勇;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国尘螨分布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对1982-2015年发表的有关我国人居环境中螨类分布的流行病学文献进行归纳汇总,综合分析我国人居环境中尘螨分布情状. 方法 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人居环境螨类分布文献,采用Meta Analyst Beta 3.13软件Meta分析法分析我国人居环境螨类分布状况,运用Arcview GIS 3.3绘制我国人居环境螨类孳生率、孳生密度分布地图. 结果 纳入34篇文献,总标本量25 102份,我国人居环境螨类孳生率加权合并值为60.3%(95 %CI:54.9%-65.5%),其中南部城市螨类孳生率71.4%(95%CI:58.9%-81.3%),中东部孳生率61.8% (95%CI:54.7%-68.5%),北部孳生率40.3%(95%CI:25.8%-56.6%),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和粉尘螨(D.farinae)是我国人居环境中广泛分布的优势螨种,南部与中东部城市的尘螨优势螨种多样化趋势明显,5 7月均存在尘螨孳生高峰,而北部地区的高峰期在9月份. 结论 我国不同地理区域人居环境中螨类种群分布具有多样性,季节消长趋势也有所不同,可为螨类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俞黎黎;张承伯;滕飞翔;卞勇华;孙金霞;杨李;王楠;崔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结核分枝杆菌调节蛋白RelA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结核分枝杆菌调节蛋白RelA的结构及功能. 方法 从NCBI数据库获取结核分枝杆菌Rel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ProtParam工具预测蛋白质理化性质,采用Predict-Protein工具预测二级结构和疏水性,采用TMHMM软件包和TMpred程序对跨膜区预测,采用SignalP 4.1 Server,用神经网络模型对信号肽预测,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构域和功能,运用SWISS-MODEL工具在线预测三维结构等. 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RelA蛋白含有894个氨基酸,为不稳定性疏水性分泌蛋白,二级结构以螺旋结构和环状结构为主,无跨膜区,包含5个保守域,在胞浆中发挥生物学效应,调节(p) ppGpp合成.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RelA基因编码蛋白为不稳定性疏水性分泌蛋白,作为调节蛋白,主要参与细菌在生存压力下引起的严紧反应,调节(p) ppGpp的合成,因此可作为抗结核潜伏、持续感染治疗靶点.

    作者:宋通;付玉荣;伊正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潍坊地区人工喷泉中一株军团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目的 对潍坊地区喷泉水中检测出的1株军团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潍坊市军团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益信息. 方法 于2016年7~9月采集潍坊市不同水源的水样,采用抽滤浓缩法浓缩获得细菌浓缩液,用细菌基因组试剂盒提取浓缩菌液中的总细菌基因组DNA,使用针对军团菌属16S rRNA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PCR特异性扩增军团菌属16S 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与从GenBank获得的另外31株军团菌的16S rRNA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采用MrBayesv3.2软件对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数据矩阵进行贝叶斯分析并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 PCR扩增潍坊市水样军团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片段(386 bp),其中—喷泉水样阳性.测序分析该菌株(命名为WF-S)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新发现的沙特军团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较近,相似度达99.4%,在构建的贝叶斯基因进化树中与沙特军团菌以其后验概率0.89聚类为一枝. 结论 WF-S为一株沙特军团菌,在潍坊地区首次发现,也是国内首次报道的沙特军团菌.

    作者:杨斌斌;李恒;管艳;伊正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炎链球菌不同生长时间自溶素lytA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lytA基因在细菌生长的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 方法 根据GenBank中肺炎链球菌M66株的lytA基因序列(FN 549899.1)设计并合成引物,选取17个生长时间点,分别提取肺炎链球菌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lytA基因在不同生长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利用溶解曲线观察扩增反应特异性,采用双标准曲线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经过内参基因16S RNA校正后,肺炎链球菌lytA基因相对表达量从生长的18 h-96 h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96 h时达到高峰,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开始下降,144 h生长点出现第二次升高趋势. 结论 不同生长时间点肺炎链球菌lytA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与细菌培养时菌落表现的自溶现象相关,为进一步研究lytA基因与肺炎链球菌自溶现象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兴凤;孟圆;杨光;孙文平;罗红;任艳;蒋久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LR2对微小隐孢子虫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小隐孢子虫刺激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TLR2在微小隐孢子虫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作用. 方法 用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刺激野生型(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8h,并设置不加任何物质对照组.收取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IL 12和TNF-α水平.其次,将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分别与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TLR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培养,收取2、4、8h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IL-12、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TLR2对微小隐孢子虫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刺激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t=10.34)、IL-10(t=55.10)、IL-12(t=10.91)、TNF-α(t=11.07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刺激TLR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WT小鼠比较IL-6(t8hr=4.299)显著下调(P<0.01),IL-10(t8hr=8.858)和IL-12(t4hr=7.329,t8hr=17.479)显著上调(P<0.01),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微小隐孢子虫可以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IL-10、IL-12、TNF-α分泌水平增高,而TLR2对微小隐孢子虫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李智鹏;翟涛;张梦鸽;王晓岑;蒋衡;宫鹏涛;李建华;张西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MAPK在寄生虫领域的研究进展

    MPAK在寄生虫的生长、增殖、入侵以及感染机体相互作用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研究了解各类寄生虫自身以及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信号转导关系,从MAPK在寄生虫生命活动中的功能意义、在宿主体内的检验检测、提取基因作药物靶点、抗原性蛋白作疫苗候选分子以及应用MAPK抑制剂调控寄生虫生理活动等方面对认识和处理寄生虫领域问题取得新的启示.

    作者:赵玉敏;桂炜峰;种世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国内外包虫病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各流行地区已对包虫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展开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包虫病疾病负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对我国后续包虫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梦媛;伍卫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湖纤恙螨的研究现状

    高湖纤恙螨是我国学者在我国境内首先发现并命名的一个恙螨种类,是已经被确证了的我国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结合迄今为止的研究文献,本文从高湖纤恙螨的发现和命名、媒介地位的确立、形态鉴别特征、生活史及行为习性、生态、染色体核型以及与疾病关系等方面对高湖纤恙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蒋文丽;郭宪国;杨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类寄生虫重组疫苗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疫苗从问世到现在一直被认为是控制,预防和消除感染性疾病中有效的措施之一.由于寄生虫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相对病毒和细菌而言它们更复杂,它们有着更丰富的基因组,多阶段的生活史和抗原的多样性,所以针对寄生虫病疫苗一直处于在研阶段.本文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针对疟原虫、阿米巴、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寄生虫病疫苗新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中有可能成为新型候选疫苗位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忠佩;秦元华;任一鑫;余钢银;戴晓冬;郑莉莉;张雪强;崔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现状. 方法 对海北州4县≥3岁当地居民和在校学生采用B超和ELISA法检查棘球蚴感染及患病情况;收集家犬粪便,采用ELISA法检测棘球绦虫抗原;采用病原学方法调查当地家畜和野生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 结果 调查13241人,B超查出棘球蚴病患者33例(占0.25%),均为囊型棘球蚴病;儿童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0/5369),细粒棘球蚴抗体阳性率为8.03%(431/5369).调查家犬1259只,粪抗原阳性率为17.8%(231/1295);调查家畜(牛、羊)和野生啮齿类动物3043头和4048只,感染率分别为3.52%(107/3043)和0.86%(35/4048). 结论 海北州为细粒棘球绦虫Ⅱ类流行区,犬是其主要传染源.

    作者:王永顺;马霄;韩秀敏;张静宵;刘玉芳;蔡辉霞;雷雯;王威;刘佳;张静妮;刘培运;张雪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3-2015年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2013-2015年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对新疆地区从事养殖、屠宰、挤奶、贩卖、畜牧等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 结果 5608名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RB-PT阳性率为1.52%;确诊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55例,感染者12例,平均发病率为0.98%.不同年份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RB-PT阳性率及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05和9.512,P均<0.05);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6,P>0.05).布鲁氏菌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4月份,新发病例主要分布在牛羊养殖、屠宰、挤奶集中的街道,从事牛羊养殖、屠宰、挤奶者占总病例数的89.09%,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是该病常见临床表现. 结论 新疆地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因此应加强对当地职业暴露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畜类的检验检疫工作,从而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

    作者:廖新华;苟永慧;程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海口市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检测

    目的 检测海口市售牡蛎感染诺如病毒的情况,为诺如病毒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海口市随机抽样,采集牡蛎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进行诺如病毒GⅠ群或GⅡ群基因分型.以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病毒作为标准品检测病毒的回收率. 结果 牡蛎标本220份,分别来自广东湛江、广西北海、海南海口和儋州.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份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2.73%;其中4份标本同时携带诺如病毒GⅠ群和GⅡ群,2份仅GⅡ群阳性.冬季和春季采集的标本阳性率分别为5.88%(4/68)和3.64%(2/55).广东湛江和海南海口的牡蛎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9.80%(5/51)和1.28%(1/78),其他两地的牡蛎未检出诺如病毒.以脊髓灰质炎疫苗作为标准品验证诺如病毒的平均回收率为11.46%. 结论 海口市市售牡蛎受到诺如病毒污染,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市售海产品管理,降低人群感染诺和病毒的风险.

    作者:李平;黄涵;余倩;钟汶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ANO1、EGFR在食管上皮异型增生组织和癌变进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比较钙离子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1 (anoctamin 1,ANO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在小鼠不同食管上皮组织病变中的表达,探讨ANO1、EGFR蛋白表达与小鼠食管上皮病变的关系,为早期食管癌变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由饮水法建立小鼠食管癌前病变模型,HE染色光镜下比较观察食管正常组织、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织及癌变组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食管不同病变组织中EGFR、ANO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至实验第24周末,共收集小鼠食管正常组织14份、异型增生组织23份(其中轻度异型增生7份、中度异型增生8份、重度异型增生8份)、癌变组织18份.其中ANO1和EGFR蛋白在食管轻度异型增生组织、中度异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7)、12.50%(1/8)、0(0/14)和14.29%(1/7)、12.50%(1/8)、7.14%(1/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NO1和EGFR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56%(10/18)和61.11%(11/18),与ANO1和EGFR在异型增生组织(轻度、中度和重度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17.39%(4/23)和26.09%(6/23)及其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0(0/14)和7.14%(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O1和EGFR在重度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50%(3/8)和50%(4/8),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份食管癌组织中,ANO1阳性组EGFR阳性率90%(9/10),ANO1阴性组EGFR阴性率75%(6/8),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3,P=0.003). 结论 ANO1、EGFR蛋白在小鼠食管癌组织及重度异型增生上皮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且两种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ANO1和EGFR两者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方萧;孔令斌;魏庆宽;黄炳成;李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态与化疗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首发恶性血液病且需要化疗的患者,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44例)和无感染组(76例).于化疗前后留取患者血样和粪便标本,检测血液相关免疫细胞水平及粪便标本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以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B/E值)评价肠道定植抗力(CR). 结果 化疗后,感染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26±0.55) 109/L]、中性粒细胞[(0.61±0.04)109/L]、CD3+ [(25.51±3.23)%]、CD4+[(13.62±4.53)%]、CD4+/CD8+ [(0.59±0.22)%]及sIgA水平[(0.58±0.07) g/L]均显著低于化疗前(t分别为-33.737、-55.831、-15.019、-11.182、-13.007、-28.387,P均 <0.05)和化疗后无感染组(t分别为-14.947、-74.774、-10.845、-4.661、-5.447、-21.696,P均<0.05);与化疗前比,化疗后感染组患者粪便标本肠杆菌[(9.97±1.01) lg CFU/g]、肠球菌[(9.88±0.55) lg CFU/g]、不动杆菌[(7.84±0.70) lg CFU/g]、假单胞细菌[(5.11±0.89)lg CFU/g]及真菌[(9.54±0.87) lg CFU/g]菌落数显著增多(t分别为8.205、4.876、6.791、7.028、6.588,P均<0.05),双歧杆菌[(5.24±0.37) lg CFU/g]和乳酸杆菌[(2.37±0.36) lg CFU/g]菌落数显著减少(t分别为-13.358、-48.641,P均<0.05);且感染组较无感染组肠球菌、不动杆菌及真菌菌落数增加及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落数减少更显著(t分别为3.717、6.510、5.384、-5.103、-11.028,P均<0.05);感染组化疗后B/E值(0.53±0.07)显著小于化疗前(t=-12.903,P<0.05)和无感染组化疗后(t=-6.131,P<0.05).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肠道菌群紊乱,CR下降,造成免疫稳态失衡,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

    作者:曹海武;赵晓红;陆时运;柳萍;王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单纯WU多瘤病毒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究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单纯WU多瘤病毒(WUpyV)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科学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5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16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应用多重PCR技术,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 在1632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病毒阳性检出1136例,阳性检出率69.61%,其中WUpyV感染46例,占2.82%.46例WUpyV感染患儿中,单纯WUpyV感染为22例(47.83%),合并其他病毒感染24例(52.18%).单纯WUpyV感染患儿的中位年龄为27.3个月,其中≤6个月8例(36.36%),6个月~4例(18.18%),2~岁6例(27.27%),3~岁2例(9.10%),≥5岁2例(9.10%);男性16例(72.73%),女性6例(27.27%).单纯WUpyV感染在春季呈现高峰(45.45%).单纯WUpy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咳嗽和喘息,感染后主要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结论 单纯WUpyV感染高发季为春季,患儿多为男性婴幼儿.单纯WUpyV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发热、咳嗽和喘息为主,且多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作者:杨轶男;孙美艳;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其细菌学分析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和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48例,行病灶彻底清除手术治疗后分别应用加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A组)及传统抗生素灌洗(B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创面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患者创口愈合情况,对植骨处进行X线片检查. 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A组24例患者平均刀口愈合时间为(15.17±0.76)d,平均住院时间为(26.17±3.56)d,其中治愈18例,好转4例,有效率91.67%,未愈2例(占8.33%).B组24例患者平均刀口愈合时间为(16.63±7.35)d,平均住院时间为(39.79±4.55)d,其中治愈12例,好转4例,有效率66.67%,未愈8例(占33.33%).A组X线片检查显示,术后1d硫酸钙人工骨颗粒充满骨髓腔,硫酸钙颗粒间隙好;术后平均3周肢体X光片检查硫酸钙人工骨颗粒间隙模糊,部分硫酸钙开始吸收;术后4个月人工骨颗粒阴影消失;术后6个月植骨区成骨明显,骨痂连续,感染性骨不连完全愈合. 结论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切,能有效防止骨髓炎复发,促进创面愈合,且有一期骨引导作用,符合骨髓炎治疗要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贾存岭;贾代良;吕琳;王海滨;张大学;赵益峰;吴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风心病术后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机制研究

    目的 分析风心病患者术后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型别及耐药情况,为不同感染型别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风心病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对从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SCCmec基因检测,K-B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别菌株的耐药情况. 结果 6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59株检测到SCCmecⅢ型基因,4株检测到SCCmecⅡ型基因.下呼吸道痰液标本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其中携带SCCmecⅢ型基因37株,占94.87%,携带SCCmecⅡ型基因2株,占5.13%;血液标本分离18株,其中携带SCCmecⅢ型基因16株,占88.88%,携带SCCmecⅡ型基因2株,占11.12%;腹水以及伤口分泌物标本分别分离4和2株,均携带SCCmecⅢ型基因.携带SCCmecⅢ型基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利福平等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49.15%、37.29%、33.90%、10.17%和8.47%,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仍然敏感;携带SCCmecⅡ型基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50.00%、25.00%、25.00%、25.00%,对氯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仍然敏感. 结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以SCCmecⅢ型为主,抗感染治疗时应首选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

    作者:李蕾芳;邹刚强;李芳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Xpert Mtb/RIF全自动核酸扩增技术在结核病应急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半巢式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用于结核病应急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集汕头市2015年1-12月疑似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口岸、急诊科、重症观察室的915例患者标本,应用涂片荧光染色法、BACTEC MGIT-960液体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DNA荧光定量法(TB-DNA)、Xpert MTB/RIF技术分别进行检测,并将Xpert MTB/RIF利福平耐药结果与BACTEC MGIT 960药敏试验相比较. 结果 915例患者中437例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478例为非结核患者,Xpert MTB/RIF法的敏感性为51.72%(226/437),特异性为100%(478/478),Xpert MTB/RIF法的阳性检出率与涂片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5.91,P<0.01),与BACTEC MGIT-960液体培养法、TB-DNA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5和4.40,P<0.05);以BACTEC MGIT-960液体培养药敏试验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92.31%(24/26),特异度为99.41%(168/169),二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3). 结论 XpertMTB/RIF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快速且易于开展,能在2h内报告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结果,对结核病的应急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纪丽微;林健雄;彭东东;李耿聪;蓝邦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国产酶联免疫试剂检测登革热效能评价

    目的 评价我国研制的酶联免疫试剂检测登革热病毒的效能,推进国产登革热检测剂的研发. 方法 采用我国研制的酶联免疫试剂对已知登革热NS1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行检测,对已知阳性血清中检测阴性的血清和已知阴性血清中检测阳性血清进行PCR扩增,以排除假阴性或假阳性.根据检测结果,计算阳性符合率(真阳性率)、阴性符合率(真阴性率),进行配对资料的x2检验,对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等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 国产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已知登革热患者血清108份均阳性,阳性符合率(真阳性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检测139份已知阴性血清,其中127份阴性,12份阳性(核酸检测为阴性),阴性符合率(真阴性率)为91.37%,假阳性率为8.63%.检测15份干扰标本均阴性,干扰标本符合率为100%.国产酶联免疫试剂与美国NS1试剂盒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5.14%,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P<0.05). 结论 国产酶联免疫试剂检测登革热的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美国NS1试剂盒差.

    作者:李要星;杨爽;李娜;郭晓芳;杨恒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