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在阴茎癌手术治疗及二期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方法 对阴茎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以确定其性质. 结果 46例阴茎癌患者中,高分化鳞癌25例,中分化鳞癌18例,低分化鳞癌3例.其中42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20例活检阳性,二期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另22例阴性,其中淋巴结炎症及反应性增生者16例,密切观察随访. 结论 对阴茎癌患者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同时作双侧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对确定其有无转移及进一步对活检阳性者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志;杜丹;舒峰;刘宗来;鲁宏磊;胡忠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性、诊治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经治3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肿瘤分别位于右肾中上部、左肾上极和左肾肾盂旁,肿瘤大小分别约5.3 cm×4.5 cm、8.2 cm×4.7 cm、6.0 cm×4.8 cm.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痛根治术. 结果 肿瘤边界清楚,切面呈棕黄色,质地均匀,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均匀一致,排列呈腺泡状或实性片状,胞质含有许多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随访10~35个月,均存活. 结论 肾脏嗜酸细胞瘤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方面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确诊后治疗以保留肾脏手术为宜,因肿瘤中可能含有恶性成分,术后密切随访很重要.
作者:章传华;周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复杂左肾病变肾切除术中经肠系膜根部法早期处理左肾肾蒂血管的技巧. 方法 对51例巨大肾癌(伴或不伴肾静脉癌栓)、肾盂移行细胞癌及脓肾等复杂左肾病变,采用经腹肠系膜根部法早期处理肾蒂,行肾痛、肾盂癌根治术或其他肾切除术.对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解剖关系及手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结果 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从入腹腔到显露肾静脉的时间为3~5 min,处理肾蒂血管的时间为10~20 min.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病例死亡. 结论 经肠系膜根部法处理肾蒂血管技术是可行的,并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肾蒂血管的解剖特点,分离显露肾蒂血管方便、快捷、出血少;不必过多游离、挤压病肾,防止肿瘤或炎症扩散,符合肿瘤根治早期结扎肾蒂血管的原则.本法适合于处理复杂左肾病变,尤其是伴有肾静脉癌栓或脓肾者.
作者:董胜国;杨晓坤;于芹超;邵世修;刘勇;孙立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膀胱肿瘤术前活检和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探讨其原因及对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膀胱镜活检诊断膀胱肿瘤并手术的病例112例次,对比分析术前活检及术后标本病理分级结果. 结果 112例术前活检病理分级为乳头状瘤34例,G1 50例,G2 21例,G3 7例.术后标本病理分级为乳头状瘤15例,G1 43例,G2 39例,G3 15例.总体一致率为55.4%,低估率为42.0%. 结论 膀胱肿瘤术前活检标本相对术后病理标本分级仔在低估现象,可能导致治疗不足.
作者:邢金春;张开颜;叶章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5岁.肿瘤均为菜花状、外生型,大径2~6 cm,局限于阴茎头4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2例.3例在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另3例为术后病检证实.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与冠状沟之间者给予包皮环切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结果 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6例术后随访2~4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6例阴茎疣状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合理,预后良好.
作者:周鹏;张心男;徐智慧;倪庆节;诸靖宇;黄邦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乏脂肪肾错构瘤(renal hamartoma,RH)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乏脂肪RH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方法. 结果 6例CT误诊为肾癌,其中4例行肾癌根治术;14例行手术探查,5例行肾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6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均为RH,所有患者随访3~6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对乏脂肪的RH,术前需仔细分析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尽量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治疗上,直径<4 cm单发无症状的乏脂肪RH可密切随访观察,而>4 cm者小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时手术治疗.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乏脂肪RH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作者:吴进锋;严春寅;黄玉华;李纲;李金虎;温端改;侯建全;浦金贤;欧阳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方法及对肾脏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对25例<4 cm的肾脏肿瘤患者施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 结果 2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5~150 min,平均87 min;热缺血时间15~35 min,平均24 min;出血量50~350 ml,平均230 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9 d;术后无肾脏继发出血、漏尿等需要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术后随访1~30个月,均无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对分期为T1a期的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长期的肿瘤控制效果需要进一步证实.
作者:吴刚;叶锦;张尧;白巍;梁平;王鹏;周波;李黔生;靳风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癌保留肾单位切除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以AJCC2002年肾癌临床和病理分期为标准,选择临床分期为Ⅰ期、病理分期为T1a期(肿瘤大径≤4 cm)的外生型肾肿瘤15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经腹腔入路组6例,经后腹膜腔入路组9例.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进行局部切除. 结果 15例手术中14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1例因腹腔镜下无法彻底止血而中转开放完成手术.14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10~20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失血量60~300 ml,平均160 ml;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3~7 d,平均5 d;术后引流液300~600 ml,平均420 ml;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 d.术后随访5~8个月,所有肿瘤均无局部或切口、远处复发,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损伤小、效果肯定、恢复快,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朱煊;吕晨;刘洋;钟朝晖;张选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囊性肾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 19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随访3~61个月,未她肿瘤复发与转移. 结论 综合运用B超、CT等各种检查,可以提高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率,但仍有一定的误诊率,术中再行快速冷冻切片及术后细致的常规病理切片可更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行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囊性肾癌的预后较好.
作者:柯莽;林昀;卢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自发破裂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肿瘤的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肿瘤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以鉴别肾细胞癌与错构瘤,术前确诊12例.9例急诊行患肾切除术,5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2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 结果 1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肾恶性肿瘤7例,错构瘤7例.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6个月,定期复查B超或CT,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其中行TAE的2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 结论 自发破裂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肿瘤中恶性肿瘤比例较高,螺旋CT是鉴别良恶性的主要方法.治疗以肾切除手术为主,良性肿瘤可考虑行NSS或TAE.
作者:樊彩斌;温端改;侯建全;欧阳骏;严春寅;浦金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提高肾错构瘤(renal hamartoma,RH)诊治水平的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RH的诊治资料.全部患者均经B超和CT检查,92例诊断为RH;14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其中5例CT诊断为RH,另9例CT诊断肾癌不排除者再行MRI检查后7例诊断为RH. 结果 105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RH,B超诊断符合率85.8%(91/106),CT诊断符合率90.6%(96/106),MRI诊断符合率77.8%(7/9),1例术前B超和CT检查诊断为RH,病程10年,肿瘤未见明显增大,但术中肉眼和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06例中除6例因肿瘤巨大肾实质较少、出血较多或术中病检发现为恶性变而行肾切除和2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外,其余均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11例术中阻断肾蒂患者,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所有患者术后B超复查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RH的重要检查方法,相互结合能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必要时可辅以MRI检查.除极少病例需要行肾切除术外,RH患者应尽量行NSS.
作者:宁坷平;祖雄兵;齐琳;张向阳;陈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方法 5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术中应用了AHH方法,其中6例患者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 结果 AHH使38例患者避免了输血,而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则使6例患者避免了异体输血. 结论 嗜铬细胞瘤手术中应用AHH能降低医疗成本、减少输血概率,对失血量较大的病例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减少异体输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祝宇;沈周俊;吴瑜璇;张翀宇;芮文斌;孙福康;周文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RNAi沉默G250基因表达后,肾癌Ketr-3细胞生长速度和体外侵袭力的变化. 方法 据G250基因的序列合成shRNA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 2.1-U6-neo中,构建G250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染至人肾癌Ketr-3细胞株中.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干扰效率进行检测.MTT法观察干扰后细胞生长情况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探讨干扰后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 成功构建了G250 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RT-PCR、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转染G250 shRNA真核载体的肿瘤细胞G250/β-actin的比值明显降低.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Ketr-3-MNRi组与Ketr-3组和阴性对照组Ketr-3-NC相比较,肿瘤细胞生长减慢;Ketr-3-MNRi细胞其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Ketr-3-NC及Ketr-3细胞. 结论 G250 shRNA可以下调ketr-3细胞G250的过度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下调其侵袭能力,为探讨G250在肾癌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治疗肾癌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作者:李乐军;刘辉;吴荣佩;曹开源;李晓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Cetebrex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应用MTT法、RT-PCR和ELISA法检测Celebrex对PC3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对COX-2 mRNA、前列腺素E2(PGE2)和IL-6表达的影响. 结果 Celebrex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的生长,Celebrex无论在时间-效应或剂量-效应关系上均不影响PC3细胞COX-2 mRNA的表达,但能明显减少PGE2和IL-6的表达. 结论 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多可能是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动力,Celebrex对COX-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COX-2及其下游炎症因子PGE2和IL-6等的表达而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挥抑制效应.
作者:单磊;闫天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癌症学会2006年报道,美国每年有超过56 000名新发膀胱癌病例,位居男性癌症发病率中第四位、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九位.膀胱癌90%是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TCC),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但该手术术后5年内复发率高达70%,其中有25%的复发患者会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进一步侵及膀胱肌层[1].
作者:施小东;程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肾脏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近30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接受肾移植的病例数还是移植后存活率都有了很大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移植免疫学的发展和与之相关的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1978年环孢素A(CsA)应用于临床以来,免疫抑制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肾移植的进步和提高了其临床效果.
作者:周锐;陈斌;卢一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睾丸真菌球在泌尿外科临床中罕见,我院2007年12月收治1例睾丸真菌球,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春晖;姬西宁;刘锋;朱亮;周木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原发性输尿管癌在临床上少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随着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采用多种综合诊断方法,尤其是输尿管镜的应用.提高了术前诊断率.我科自2003年以来共收治2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亚东;徐勇;方平;王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侵犯肌层的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cancer,MIBC)即T2~T4a期的肿瘤,至今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也是令患者沮丧的疾病.据美国2005年统计,新诊断膀胱癌病例63 210例,其中有1/3侵犯肌层;而高级别浅表肿瘤常在5年内有15%~30%侵犯肌层,13 000多例死于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叶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膀胱肿瘤的有效治疗有赖于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另外,由于膀胱肿瘤复发率高的特点,简便易行的诊断技术也同样有利于膀胱肿瘤治疗后的跟踪监测.现在,临床上膀胱肿瘤的传统诊断和随访方法主要是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膀胱镜检查仍然是目前膀胱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程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新兴医疗技术的推广和新药的开发应用,关于前列腺癌诊治的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在2009年全国第四届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学术会议上,参会的部分专家代表采用病例讨论形式就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根据会场录音现将本次讨论内容整理如下,供同道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参考.
作者:管维;崔亮;王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文献记载,1901年Kelling利用空气,首次使用膀胱镜进行腹腔镜动物试验;1910年Jacoloaeus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在人体应用腹腔镜诊断腹腔脏器疾病.
作者:王志华;胡志全;陈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膀胱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多在2年以内,其复发率可达2.8%~18.0%,而常规的术后随访方式多不能及时发现局部肿瘤复发.作者采用经直肠超声探查(TRUS)以期对膀胱癌局部复发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李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由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因此腹腔镜及开放肾输尿管切除术被作为标准术式.为了研究两种术式预后的差异,作者对经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LNU)及标准开放术(ONU)治疗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总体、肿瘤特异、无复发、无进展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了1999年~2006年间43例接受LNU及59例接受ONU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
作者:李凡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