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体外药敏试验筛选的药物与膀胱内灌注化疗临床疗效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指导.
作者:肖振东;李长岭;田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4
作者:王磊;董胜国;于芹超;刘勇;孙立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pT2bN0M07例,pT2bN0M01例,pT3aN0M02例. 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Studer原位膀胱术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有相似的手术和肿瘤学等方面的结果,但Studer原位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式.
作者:唐文豪;马潞林;黄毅;肖春雷;卢剑;王国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蛋白(P=0.018)、纤维蛋白原(P=0.021)、LDH(P=0.041)和CRP(P=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仅CRP(P=0.003)和DFI(P=0.048)与生存有关.临床和体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只有CRP与DFI(P=0.019)和肾切除术史有关(P=0.035).结论 CRP对判断预后的好坏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梁庆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 方法 肾癌82例,肿瘤平均直径5.5 cm,左侧43例,右侧39例,69例肿瘤大径≤7.0 cm,13例肿瘤大径7.0 cm,均采用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痛根治术. 结果 82例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23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4~8 d,平均6.1 d.结论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可行,恢复快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杨江根;张轶庠;方烈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0.7%,21/196),其中18例患者出现单个粒子移位,3例患者出现2枚粒子移位.移位粒子数共24粒(0.2%,24/11 995),其中肺部移位粒子6粒,粒子移位至皮下或耻骨后其他区域16粒,排出体外2粒. 结论 前列腺体积、粒子植入总数量及前列腺包膜外粒子分布数量与粒子移位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发生粒子移位后局部靶器官治疗剂量不受影响,粒子移位无严重并发症产生.
作者:周毅;李汉忠;严维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级分期明显相关(P<0.05),提示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 结论 VEGF的异常表达是膀胱癌微血管形成能力增高的重要因素.VEGF表达与膀胱癌MVD增加及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文进;严维刚;李汉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Q-ZsGreeen-A和pSIREN-RetroQ-ZsGreeen-B)经酶切与测序证实两段寡核苷酸片段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序列完全一致,无任何碱基突变. 结论 MDR1 shRNA的表达载体pSIREN-RetroO-ZsGreeen-A和pSIREN-Ret-roQ-ZsGreeen-B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周辉良;蔡卫平;林劲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用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
作者:李爱军;张满;刘昌荣;胡传义;喻俊锋;颜克钧;张科;孙德明;田延荣;李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者的CD1a、CD83、年龄、PSA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的TIDCs(用CD83标记)的数量与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与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作者:潘明沃;陈志强;古炽明;王树声;向松涛;吕立国;代睿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9%. 结论 联合检测可使在维持较高敏感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其特异性与细胞学检测相差较小,而敏感性却远高于细胞学检测,因而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的检测对膀胱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翔;邹建华;廖勇;龚百生;符本琪;屈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NF-α-308位点基因型与膀胱肿瘤的关系. 方法 应用PCR-SSP测定从膀胱肿瘤患者血中提取的DNA样本TNF-α的基因型,探讨其基因型与膀胱肿瘤的关系.结果膀胱肿瘤患者TNF-α-308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肿瘤的分级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复发无关. 结论 检测膀胱肿瘤患者的TNF-α基因型为膀胱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张新涛;王风;梅红兵;常江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够通过逆转T24细胞RUNX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诱导该基因的重新表达而恢复其抑癌功能.
作者:周琦;周祥福;肖运政;张涛;王林;刘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膀胱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一,多发、难治和术后复发率高是膀胱癌的特点,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理想.膀胱癌的复发和转移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对于晚期肿瘤、表浅膀胱癌以及有耐药性的原位膀胱癌.鉴于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膀胱癌基因治疗是目前关注多的治疗方法.
作者:傅崇德;王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规范手术[1-5].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精细的手术操作等优点,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我们查阅了近年LRP术后尿失禁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王泽钧;于德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内分泌治疗,经治疗后大部患者可获得病情好转,然而,在经过中位时间为18~24个月的缓解期后,原来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前列腺癌,常常转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
作者:周四维;祖雄兵;宁坷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在美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1].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报道较低,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较以往有明显增长.PSA检测、经直肠超声检查以及前列
作者:李兵;杨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世纪70年代,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泌尿外科某些疾病的诊断,如腹腔内隐睾的诊断.20世纪80年代,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腹腔镜技术又开始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泌尿外科大部分切除和重建手术均可用腹腔镜完成.
作者:王志华;胡志全;陈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第三届中日泌尿外科会议于2009年4月17日在日本冈山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那彦群教授和冈山大学公文裕已教授亲临本次会议,中方约100名泌尿外科医师出席了大会.
作者:杨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