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国际刊号:1674-4624
  • 国内刊号:42-1790/R
  • 影响因子:0.40
  • 创刊:200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56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肿瘤学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前列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分期和分级的价值.方法对180例 PCa 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计算 NLR 值,比较不同危险度、不同侵犯范围、不同血清 PSA 水平、不同病理分期和是否存在骨转移患者的 NLR 值,探讨 PCa 患者 NLR 值与危险度、侵犯范围和血清 PSA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危险度的增加、肿瘤侵犯范围的扩大和血清 PSA 水平的增加,NLR 值和高 NLR 率均呈增加趋势(P <0.05,P <0.01);存在骨转移及 TNM 分期Ⅲ~Ⅳ期患者 NLR 值分别高于无骨转移和 TNM 分期Ⅰ~Ⅱ期患者(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PCa 患者 NLR 值与危险度、侵犯范围、血清 PSA 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NLR 值与血清 PSA 水平、肿瘤侵犯范围及危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 PCa 分期和分级的有效指标.

    作者:林毅锋;姚史武;刘思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保留性神经的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34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保留性神经的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在年轻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98年 l 月至2010年6月我院诊治的年轻膀胱癌患者34例,平均(37.0±2.4)岁.患者入选条件:肿瘤均未侵袭膀胱颈、后尿道、前列腺,无合并前列腺癌,且患者均行保留性神经的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实现原位尿流改道.观察入选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随访情况并采用男性性功能量表(BMSFI)进行术后调查.结果3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80~410 min,平均(310.0±10.2)min.随访6~80个月,34例均存活,无尿道复发,无转移.术后2个月20例(58.8%)有晨间自发性阴茎勃起现象.治疗后28例(82.4%)可有性生活.结论年轻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性神经的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效果理想,能维持患者勃起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鑫;邢金春;周中泉;陈实新;刘荣福;陈斌;王惠强;陈跃东;王永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膀胱鳞癌的特征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这一较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以肿瘤、癌、膀胱癌、鳞状细胞癌、膀胱造口术和脊髓损伤作为关键词或主题词于 PubMed 数据库检索关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章并加以分析.结果检索到1967年至2015年共89篇相关文章,其中29篇入选.涉及患者80例,患者诊断膀胱鳞癌时的平均年龄为55岁.留置导尿管持续时间为(23.9±10.3)年.留置导尿的主要原因是脊髓损伤(90%).与典型的移行细胞癌相比,通过膀胱镜或尿细胞学检查均仅能确定32.5%的肿瘤病变.膀胱鳞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84±23.97)个月,95%可信区间为37.01~130.9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67%,5年生存率为52%,10年生存率为40%.生存时间与疾病的分期、患者的年龄、留置导尿持续时间和治疗方式显著相关(P <0.05);存活时间长的是分期为 T1~2、诊断膀胱癌时年龄≥50岁以及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和/或放射治疗的患者(P <0.05).多变量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留置导尿持续时间和治疗方案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P <0.05).结论长期留置导尿的膀胱鳞癌患者总体预后差,预后有赖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对高危患者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并随机活检,有望早期诊断长期留置导尿的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与辅助放射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贵忠;满立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探索(附32例报告)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此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32例肾肿瘤患者(男16例,女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26 min;热缺血时间17~32 min,平均25 min;术中失血量50~200 ml,平均101 ml,无术中输血;无术中并发症.术后4 d 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7~10 d,平均8.5 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直径2~6 cm,平均3.3 cm,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随着操作者经验的积累,此术式将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作者:彭谋;易路;李益坚;吴盛鹏;王子君;王荫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尿 NMP22、TPS、CYFRA21-1、CA19-9的检测与评估

    目的探讨尿液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NMP22)、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specific antigen,TPS)、CYFRA21-1、糖链蛋白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对肾盂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检测的至少两种上述尿液肿瘤标志物的患者资料,共218人次,包括肾盂尿路上皮癌63例(A 组)、膀胱尿路上皮癌46例(B 组)、非尿路上皮肿瘤的泌尿系其他疾病62例(C 组)、A组行根治术后2年未复发47例(D 组),另有健康志愿者20例(E 组).比较各组尿 NMP22、TPS、CYFRA21-1、CA19-9表达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结果 A 组 NMP22水平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A 组与 B 组的 TPS、CYFRA21-1、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的 TPS、NMP22、CYFRA21-1、CA19-9水平均高于 C 组、D 组、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D组及 E 组的 NMP22、TPS、CYFRA21-1、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中NMP22、TPS、CYFRA21-1、CA19-9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是否肾积水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NMP22、TPS、CYFRA21-1、CA19-9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四种肿瘤标志物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7~0.9,诊断效能中等,高者为 NMP22与 CYFRA21-1的组合,为0.884.结论尿液 NMP22、TPS、CYFRA21-1、CA19-9对肾盂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有帮助,诊断效能中等,但它们对肾盂癌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的预测、术后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志斌;陈惠庆;米振国;宋继文;韩雪冰;韩存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肾脏交织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脏交织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于肾脏的交织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术前接受CT 或 MRI 检查均诊断为肾脏肿瘤性病变,均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脏切除术。结果肿块在CT 上呈类圆形,边界尚清,凸向肾窦,增强呈不均匀性延迟强化特点;T2 WI 上呈不均匀的稍高信号,DWI 呈等或稍高信号,PWI 上强化方式与增强 CT 相似,呈向心性充填。术后病检肿块呈灰褐色,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无包膜;显微镜下,肿块具有松散的小叶结构,肿瘤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化示 CD31(+)、CD34(+)。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复发或转移迹象。结论交织状血管瘤是肾脏的良性血管瘤性疾病,临床少见,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点,但术前诊断困难。此类病变应与肾脏恶性肿瘤,特别是血管肉瘤相鉴别。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李浩杰;梁丽丽;李安琴;胡瑶;胡道予;李震;彭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背静脉复合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背静脉复合体(dorsal vein complex,DVC)的解剖学形态、分支、走行、回流途径及周围组织关系,以指导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中对 DVC 的准确处理.方法解剖6具男性成年尸体盆腔标本,记录 DVC、耻骨前列腺韧带、阴茎背深静脉(deep dorsal vein, DDV)及阴部内静脉等组织结构、走行特点.结果6具标本 DVC 分深、浅两层结构,浅层为前列腺浅表静脉,深层为前列腺静脉丛.前列腺浅表静脉在左右耻骨前列腺韧带之间,前列腺前面为单干,在膀胱颈处形成分支;前列腺静脉丛在前列腺筋膜深面局限于两耻骨前列腺韧带之间,平均宽度20.52 mm.DVC 远端与阴部内静脉、DDV 及闭孔静脉存在多种形式的广泛交通,近端则分别进入两侧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可通过阴部内静脉、闭孔静脉及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回流入髂内静脉.结论 DVC 局限于前列腺前面两耻骨前列腺韧带之间.耻骨前列腺韧带前列腺附着部可作为确定DVC 位置及范围的解剖标志,在耻骨前列腺韧带外侧游离前列腺可有效避免 DVC 损伤.DVC 与阴部内静脉、DDV、膀胱前列腺静脉丛及闭孔静脉存在广泛交通.在前列腺尖部贯穿左右耻骨前列腺韧带外侧缝扎才能将 DVC 主干完全阻断,有效减少出血.

    作者:刘建和;李炯明;赵润恒;张劲松;王光;郭海翔;杨博伟;李宇航;石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分子双链 RNAs 联合应用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膀胱癌细胞系 T24和 EJ 细胞中转染两种不同的人工合成小分子双链 RNA (dsRNA),观察联合应用与分别单独应用两种 dsRNA 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根据对膀胱癌细胞的处理不同分为:①阴性对照组(dsControl)、dsP21-322组、dsP21-555组和 dsP21-322+dsP21-555组;②dsControl 组、dsP21-322组、dsP53-285组和 dsP21-322+ dsP53-285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组细胞 p21 mRNA 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 CDK4、CDK6 mRNA 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P21蛋白和 CDK4、CDK6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单个细胞克隆增殖能力.结果 qPCR 结果显示,与 dsControl 组相比,dsP21-322组、dsP2l-555组和 dsP53-285组均分别上调 T24和 EJ 细胞中p21 mRNA 的表达(P <0.01);而与单独转染 dsP21-322、dsP2l-555相比,同时转染 dsP21-322+dsP21-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dsControl 组相比,dsP53-285能够上调 p53基因的表达(P <0.05);与单独转染 dsP53-285相比,p53 mRNA 表达在同时转染 dsP21-322和 dsP53-285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单独转染 dsP21-322、dsP53-285相比,dsP21-322+ dsP53-285能够显著增加 p21 mRNA 的表达(P <0.05).与 dsControl 相比,转染 dsP21-322、dsP53-285分别使 T24和 EJ 细胞中 CDK4、CDK6 mRNA 的表达下调(P <0.05);与单独转染 dsP21-322、dsP53-285相比,CDK4/6 mRNA 的表达在 dsP21-322+dsP53-285组中明显被抑制(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验证了组间 p21和 CDK4/6基因表达的差异.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同时转染 dsP21-322和 dsP53-285比单独转染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更明显.细胞集落形成实验中,dsP21-322+dsP53-285组中形成的集落数量显著少于单独转染组.结论同时转染 dsP21-322和 dsP53-285能够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庆松;李传昌;陈忠;李凡;袁慧星;杨为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与前列腺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探讨

    前列腺癌和糖尿病都是严重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见疾病[1-2]。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糖尿病能够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3-10],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认为糖尿病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不相关[11],甚至认为糖尿病会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12]。目前,对于糖尿病与前列腺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糖尿病与前列腺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白培德;吴准;王雪刚;邢金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和 TGF-β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因去势能够缓解前列腺肿瘤的发展态势,药物和手术去势成为晚期前列腺癌,特别是经济条件不佳而无法承受药物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复发和转移的前列腺癌,其治疗主要采取内分泌激素疗法.但所有的内分泌治疗往往只能延缓肿瘤进展或缓解患者症状,通常,前列腺癌患者经历12~20个月的病程发展后将转化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甚至是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这类患者放化疗效果较差,内分泌治疗也不再有效,患者终往往死于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与远处转移,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以应对[2].多数 AIPC 患者的细胞核内可阳性表达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3].AIPC 的发生和 AR 异常激活相关,其中也包括 TGF-β信号通路和 AR 的相互作用。

    作者:吴官清;徐楠;王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脂肪因子与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的存储器官,同时还能分泌各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瘦素、抵抗素、IL-6、TNF-α、内脂素、网膜素等,它们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脂肪组织自身或作用于机体其他组织,广泛参与调节和维持糖、脂代谢平衡及血管内皮功能,调控机体内分泌、能量代谢、炎症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发现网膜素、脂联素、瘦素等脂肪因子血中浓度的变化与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张阳阳;梁朝朝;张力;陈先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膀胱癌体内模型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世界范围内约有430000例新发病例和165000例死亡病例[1]。一般情况下,约有70%的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实施局部切除术后再辅助膀胱内的免疫治疗或化疗会有较高的治愈率[2],但其中约10%~20%的肿瘤会复发并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肿瘤[3-4],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较低[5]。由于膀胱癌的高复发率,使得患者不得不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必要时需联合化疗和放疗,降低了生活质量。对于这些膀胱肿瘤患者,疗效的不理想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临床医生需要寻找可靠的模型来研究和探索新的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目前主要的膀胱癌体内模型进行小结。

    作者:朱越华;郑昱;聂迪森;秦卫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肾脓肿合并肾盂肿瘤病例分析

    肾盂癌是临床上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肾恶性肿瘤的8%[1]。肾盂癌起源于尿路上皮组织,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合并感染时,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较困难,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其长期生存的关键。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收治的肾脓肿合并肾盂肿瘤患者1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

    作者:胡嘏;李森茂;余虓;吴柏霖;陈忠;王少刚;叶章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 SmCCB)又称燕麦细胞癌,1981年由 Cramer 等[1]首次报道。 SmCCB 是一种罕见的肺外神经内分泌癌,多具有早期侵袭性与复发性的临床特点,预后差[2]。为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至2016年诊治的3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

    作者:徐路;管维;杨俊;王少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转移性附睾肿瘤误诊为附睾炎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62岁,主诉“右阴囊肿痛1周”,门诊行彩超提示右侧附睾肿大,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双侧睾丸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右侧附睾炎。门诊予抗感染治疗(头孢类抗生素,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遂以“右侧附睾炎”于2016年5月24日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未及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活动正常,阴茎、阴囊发育正常,右侧阴囊较左侧稍肿大,右侧附睾明显肿大,触痛明显,与右睾丸分界不清,精索无明显增粗,指诊前列腺质地中等,未及明显结节。追问病史,患者半年前类似病史(右睾丸附睾炎)发作,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

    作者:宋勇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BLCAP 基因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膀胱癌细胞系 T24增殖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抑癌基因 BLCAP 基因特异性表达于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病灶中,而在浸润性膀胱癌中该基因表达下降[1-2]。本研究在成功构建膀胱癌相关性抑癌基因 BLCAP基因干扰表达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BLCAP 基因干预对膀胱癌细胞系 T24增殖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李显文;钟朝晖;付春花;陆新升;张斌;罗锦斌;曾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标志物 p53、Ki67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分析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是一种膀胱黏膜组织转化性病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膀胱内部某些刺激因素(感染、结石、阻塞和毒素)导致膀胱移行上皮增殖化生学说[1]现被普遍接受,除此之外,胚胎残留学说也被广为关注.CG 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证据.随着膀胱镜的广泛使用,CG 的检出率不断增高,但膀胱腺癌的发病率并未发现明显增高,仅占膀胱原发肿瘤的2%,极大的反差说明 CG 的生物学特性尚待更加深入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 CG 与膀胱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CG 如果广泛弥散存在细胞巢和囊肿则更被视为癌前病变的先兆,所以,目前治疗 CG 的手段常与治疗膀胱肿瘤一致,一般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表柔比星、羟喜树碱等化疗药物灌注化疗预防复发.但仍有学者持相反态度,认为 CG 与膀胱癌发生并无直接关系,临床治疗 CG 时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 CG 与膀胱腺癌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为不同分型 CG 术后的灌注化疗提供治疗依据.因 p53与 Ki67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较高,膀胱腺癌中 p53与 Ki67的表达更为显著[2],故收集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 CG 手术患者120例及膀胱腺癌患者30例,对其 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相平;孙浩;宋晓楠;管殿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和缝合止血技术

    肾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之一,根治性肾切除术可能导致患者肾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慢性肾病风险.因此,随着肿瘤早期诊断的增多,目前肾肿瘤手术研究的重点已转移到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也称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上.NSS 手术从肿瘤学效果上来看,在能够实施部分切除的病例,其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指标和根治性手术无明显差别,其价值已得到公认[1].而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技术因其微创优势,正逐渐成为 NSS 手术的首要选择之一[2]。

    作者:刘久敏;蒲小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康复训练预防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当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尽管腔镜下对前列腺周围解剖较开放手术更精细,但其术后仍有尿失禁发生[1]。据报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达2%~86%[2]。众所周知,术后尿失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而且可能降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意愿[3]。为有效降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促进术后控尿功能早期恢复,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明显降低了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丽;彭丽仁;骆寄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导弹式肿瘤靶向新型聚合药物 P-THP

    EPR 效应是指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通过EPR 效应可实现纳米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治疗,目前靶向抗癌药物的设计即基于此。理想的基于 EPR 效应靶向肿瘤药物的设计应包括三个关键点:在血液循环中稳定存在;选择性肿瘤部位蓄积(EPR 效应);肿瘤细胞对活性药物的主动吸收。据此,我们研发了 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和吡柔比星(THP)的聚合物 P-THP,二者经腙键连接。该聚合物在体内具有更长的循环时间,因而可以更好地实现药物的肿瘤选择性蓄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腙键降解发生在肿瘤的酸性环境中,这样可确保活性药物选择性地在肿瘤部位快速释放。相比其他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 THP 被肿瘤细胞的摄取速度更快。综合以上特点,P-THP展现出更优的抗肿瘤疗效和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灌注临床评价:灌注不同化疗药物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回顾和 Meta 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通常需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以减少术后肿瘤复发。本文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研究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 meta 分析,以评价膀胱灌注中使用的不同化学药物的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6年第3期“继续教育园地”测试题答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