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国际刊号:1674-4624
  • 国内刊号:42-1790/R
  • 影响因子:0.40
  • 创刊:200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56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肿瘤学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年2期文献
  • PA-MSHA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ti-nin,PA-MSHA)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行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91例,根据膀胱灌注药物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术后24 h内膀胱灌注PA-MSHA,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 内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随访患者规律灌注后的不良反应及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实验组发生急性膀胱炎3例,血尿3例,发热2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9/41);复发例数为10例,术后6个月复发3例,术后12个月复发5例,术后24个月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24.39%(10/41).对照组发生急性膀胱炎8例,血尿5例,发热5例,胃肠道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0%(21/50);复发例数为11例,术后6个月复发6例,术后12个月复发4例,术后24个月复发1例,总复发率为22.00%(11/50). 结论 PA-MSHA 和吡柔比星两种灌注药物对于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差异,PA-MSH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吡柔比星.

    作者:张中沛;刘清源;王灵点;段小雨;刘闯;孙春山;丁德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回肠新膀胱腹壁瘘修补术

    目的 探索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新膀胱腹壁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2013年至2016年,我院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开放手术的方法,对3例回肠新膀胱腹壁瘘患者进行修补治疗.手术要点为首先在腹腔镜下松解与腹壁和瘘管周围形成粘连的肠管,腹腔镜引导下通过开放手术彻底切除整个瘘管,错位缝合新膀胱和腹壁,新膀胱前壁用大网膜覆盖. 结果 3例患者均一次手术获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新膀胱造影显示新膀胱无漏尿. 结论 腹腔镜辅助的开放新膀胱腹壁瘘修补术是解决新膀胱腹壁瘘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高,远期疗效可靠.

    作者:邓英飞;李炯明;刘建和;姜永明;方克伟;王光;李沛;石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方法. 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 结果 患者,女,50岁,因左侧腰背部疼痛1 d入院.腹、盆腔 CT提示腹腔内及左侧腹膜后巨大不规则混杂密度影,范围约22 cm×21 cm×15 cm,考虑肿瘤性病变破裂.急诊剖腹探查,行腹腔血肿清除及左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清除腹腔积血约2600 ml.术后病理提示左肾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为左肾原发性滑膜肉瘤(单相纤维型). 结论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非常罕见,预后差,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术后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根治性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化疗及放疗仍存在争议.

    作者:王超;浦金贤;金轶晨;刘秋晨;赵晓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IWI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干细胞蛋白PIWI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与39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IWIL2的表达情况,并采用χ2检验对PIWIL2 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 结果 PIWIL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3),其表达强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35),与年龄(P=0.172)、性别(P=0.210)和分化程度(P=0.795)无统计学相关. 结论 PIWI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朝辉;唐福才;曹正国;雷鸣;卢泽潮;黄伟娜;雷汉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URBT术后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等离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结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31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 TURBT术后即刻和后续定期膀胱灌注沙培林治疗,观察治疗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35.25±3.40)min,无输尿管开口损伤,无膀胱穿孔.随访6~18个月,中位时间12.7个月,肿瘤复发率为9.7%,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发生率为29.0%. 结论 TURBT 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凯;熊涛;张楚龙;黄顺坛;孙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传统2D腹腔镜与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2D腹腔镜与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施行的11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48例,2D腹腔镜组62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性神经保留、切缘阳性率、术后引流天数、术后6个月尿失禁比例、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3D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性神经保留及术后尿控方面均较2D腹腔镜组有明显优势(P<0.05),在术后引流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切缘阳性率等方面两组手术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均未行标准或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9分,与术前临床分期基本一致. 结论 与2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比较,3D腹腔镜系统手术疗效更明显,在保留性神经及术后6个月的尿控方面也更具优势,值得在难度较大的手术上推广使用.

    作者:缪志俊;孙玉峰;李峰;浦金贤;侯建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尿道姑息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姑息性前列腺切除术对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 将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前列腺癌患者181例分为单纯内分泌治疗组(对照组)和经尿道姑息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组(手术组).通过比较手术组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和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P)评分来评估短期疗效;通过两组间比较,分析经尿道姑息性前列腺切除术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影响 结果 纳入研究的181例患者中73例因膀胱梗阻或反复血尿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或激光手术,108例为单纯内分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治疗前血清PSA浓度、治疗前前列腺体积、Gleason评分、基础疾病及基线 FACT-P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手术组术后1个月 IPSS (12.74±3.43)、Qmax (18.23±2.26)ml/s、PVR(27.41±8.28)ml、FACT-P 评分(124.33±14.00)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且P<0.05.手术组治疗后PSA谷值较对照组低(1.77 ng/ml vs 3.14 ng/ml,P=0.000),手术组 PSA PFS较对照组长(20.10个月 vs 12.58个月,Log-rank P=0.002),手术组影像学 PFS 较对照组长(21.40个月 vs 14.31个 月,Log-rank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 OS 较对照组长(53.31个月 vs 45.08个月,Log-rank 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手术、治疗前血清PSA浓度、基线及治疗后 FACT-P评分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经尿道姑息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改善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并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OS,是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姚裘;徐彭伟;阳东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老年男性非前列腺癌住院患者血清PSA及其相关指标的特点分析

    目的 调查住院中老年男性非前列腺癌(PCa)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关指标的年龄特异性分布情况,研究其与年龄(或前列腺体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湖北省中医院住院的369例男性非PCa患者,按年龄分成4组:50~59岁患者86例;60~69岁患者130例;70~79岁患者80例;80~89岁患者73例.测定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及前列腺体积,计算出游离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F/T)/PSAD.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分析 tPSA 与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 F/T、PSAD和(F/T)/PSAD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结果 血清tPSA与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之间均呈正相关性(r 分别为0.328、0.695,P 均<0.001),且血清tPSA与前列腺体积之间的相关性更显著;F/T 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性(r=-0.144,P<0.05);PSAD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性(r=0.170,P<0.01);(F/T)/PSAD 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性(r=-0.199,P<0.001). 结论 中老年男性非 PCa 住院患者的血清 tPSA 与年龄、前列腺体积均呈正相关性,而其 F/T和(F/T)/PSAD与年龄呈负相关性,PSAD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作者:朱旋;张忠民;胡少炜;曾令启;高文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VHL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 VHL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立医院诊断的1例 VH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跟踪回访. 结果 患者通过CT、MRI影像学检查,结合其家族病史,确诊为 VHL综合征.后就诊于外院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随访至今,生存良好,肾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VHL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可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病变累及肾脏时,首选考虑腹腔镜保肾手术(肾部分切除).

    作者:汪群锋;梁朝朝;朱劲松;陈志洁;戴宇红;鲍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靶向HSP90抑制剂——VER-52296在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体外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 VER-52296对 PC12细胞的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 CCK8实验观察 VER-52296对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不同浓度 VER-52296处理后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 VER-52296对PI3K/AKT和 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 VER-52296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PC12细胞增殖,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5 nmol/L, 72 h IC50为30 nmol/L;VER-52296有效阻滞细胞周期于G2期;VER-52296能下调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 结论 VER-52296通过下调 PI3K/AKT 和 MEK/ERK 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终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徐飞飞;林登强;孟立;蒋文;徐云泽;廉建坡;汪成合;何竑超;祝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长链非编码RNA H19通过抑制CCND2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H19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方法 ①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分别检测膀胱癌组织中 lncRNA H19和 miRNA-29 c-3p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②应用 RNA 干扰和细胞转染技术抑制膀胱癌细胞系 T24及5637中H19基因的表达,其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qPCR检测细胞中 H19的表达变化.③在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共表达miR-29c-3p和 H19,运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 miR-29 c-3 p 对 H19及细胞周期蛋白 D2(CCND2)的靶向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系 T24与5637中抑制 H19表达后 CCND2的表达变化. 结果 H19在膀胱癌中高表达,miR-29c-3p在膀胱癌中低表达,H19和 miR-29c-3p 的表达为负相关,H19与CCND2的表达为正相关.MiR-29 c-3 p 可同时靶向 H19及 CCND2.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29c-3p可以抑制 H19的表达,miR-29c-3p在膀胱癌中起肿瘤抑制作用,而 H19具有促进癌细胞增殖和改变细胞周期的能力,表现为癌基因样作用,抑制膀胱癌细胞系 T24和5637中 H19的表达可以在翻译水平减少CCND2的表达. 结论 lncRNA H19通过与CCND2竞争结合 miR-29 c-3 p,降低 miR-29 c-3 p对CCND2的表达抑制,从而在膀胱癌中发挥肿瘤促进作用.

    作者:程卓夫;余淦;王志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miR-143/145启动子区rs4705341多态性与膀胱癌的关联

    目的 探讨 miR-143/145启动子区 rs4705341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106例临床确诊膀胱癌病例和16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对 miR-143/145启动子区 rs4705341进行多态性分型. 结果病例组中 rs4705341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G与 AA相比:OR=0.34,95%C I:0.15~0.78,P=0.007;G与A对比:OR=0.60,95%C I:0.41~0.87,P=0.007).结论 miR-143/145启动子区 rs4705341多态性可能与膀胱癌易感性有关,GG基因型携带者膀胱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

    作者:刘孝德;张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负载紫杉醇CSNRDARRC-PCL-PGA/TPGS多肽纳米颗粒调控膀胱癌RT112细胞增生及促凋亡

    目的 探讨双靶向多肽CSNRDARRC-PCL-PGA/TPGS同时负载紫杉醇的纳米颗粒(多肽紫杉醇 NP)对膀胱癌 RT112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方法 通过 CSNRDARRC-PCL-PGA与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 E 琥珀酸酯(TPGS)形成共混胶束再负载紫杉醇(多肽紫杉醇NP),其后通过 MTT检测细胞存活、DAPI 及 Annex V/PI 染色分析细胞凋亡、JC-1腺粒体膜电位分析检测多肽紫杉醇 NP对膀胱癌 RT112细胞的影响. 结果 多肽紫杉醇 NP 能够抑制 RT112细胞生长,并且有时间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 RT112细胞停滞在 G2期,DAPI及 Annex V/PI染色均可见细胞凋亡;JC-1染色发现多肽紫杉醇 NP 是通过腺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细胞凋亡.所有结果均显示多肽紫杉醇NP优于紫杉醇NP. 结论 CSNRDARRC多肽修饰的TPGS-b-(PCL-ran-PGA)负载紫杉醇纳米颗粒(多肽紫杉醇 NP)抑制膀胱癌 RT112细胞增生及促进凋亡,为临床治疗膀胱癌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作者:刘百川;何灵生;张煦;张涛;邱晓拂;李高远;陈波特;杨国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阴囊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 Schwann鞘(即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亦称为神经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好发于颈神经或外周神经的神经干,以四肢屈侧多见,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的比率很低,其中发生于阴囊内的报道更少[1].神经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直至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局部症状[2].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有完整病例资料者约为2 0余例.本文对1例阴囊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了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

    作者:郭锥锋;巫嘉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液体活检技术及其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PCa 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欧美国家PCa的病例数已经超过肺癌和大肠癌,成为危害男性健康第一位的肿瘤[1].虽然我国 PCa 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随着人均寿命、生活方式和诊断方式的变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2].研究表明,PCa的治疗效果与诊断密切相关,局限性PCa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而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 3%[3].因此,开发PCa的早期诊断方法,降低转移及复发率,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肖先金;张绪哲;陈忠;熊承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尿道癌1例护理体会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具多源性和异质性.多源性为尿路上皮癌可先后或同时在整个尿路上皮多处发生,且有较高复发几率;异质性是指有较大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易复发[1].一般认为尿道癌是泌尿系统中唯一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恶性肿瘤,而新版坎贝尔泌尿外科学指出,有研究统计发现尿道癌男性发病仍较女性多.女性尿道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0.0 2%[2].女性尿道癌主要的病理类型有尿路上皮癌(尿道近端)、鳞癌(尿道远端)以及腺癌.临床分期为早中期的尿道癌行尿道癌根治术,效果确切.2017年1月我科收治1例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尿道尿路上皮癌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卫丹;吴婷婷;张晴;张秀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根治肾癌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肾肿瘤得以早期发现[1].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对 T1期肾癌采用肾部分切除术[2].目前,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正逐渐推广应用于肾癌的治疗.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是通过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因此,微创外科结合 FTS理念形成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成为当今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龚娟;卢童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