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国际刊号:1674-4624
  • 国内刊号:42-1790/R
  • 影响因子:0.40
  • 创刊:200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56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肿瘤学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肾嗜酸细胞瘤及后肾腺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肾嗜酸细胞瘤(RO)及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肾少见良性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R O及7例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与正常肾实质夹角、CT平扫及增强强化方式、MRI平扫信号及强化方式、DWI信号特点,测量CT平扫及三期增强中病灶及同侧正常肾皮质的CT值.结果 RO病灶平均直径为3.7 cm,CT平扫其CT值与周围肾实质相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6例可见中心星状瘢痕、5例可见节段反转强化征、7例病灶可见假包膜;MRI平扫示病灶信号混杂,DWI呈稍高信号且随着b值增加信号减弱,其中1例病灶中心星状瘢痕随着b值增加信号稍增强.MA病灶平均直径为2.9 cm,CT平扫其CT值与周围肾实质相仿,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延迟强化;MRI平扫示病灶信号混杂,DWI呈稍高信号且随着b值增加信号增强.结论 RO及MA为肾脏少见良性腺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临床诊疗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马丽娅;李震;沈亚琪;胡学梅;胡道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孔法腹腔镜经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疗效观察(附27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经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27例行三孔法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65~145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50~180 ml,平均110 ml.术后病理均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为5~8分,其中≤7分21例,>7分6例.术后随访5~30个月,无一例生化复发.结论三孔法腹腔镜经腹膜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新敏;刘志立;李强;李晨;欧阳松;李应龙;倪钊;钱彪;王勤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白介素-4基因多态性rs2070874与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的相关性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性评价白介素-4(IL-4)基因多态性rs2070874与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mortality,PCSM)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设定的标准及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18年3月10日)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利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前列腺癌患者6241例,总的PCSM为12.9%,Meta分析显示,rs2070874突变患者PCSM是无突变患者的1.4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8,95%CI=1.15~1.89,P=0.002).结论 IL-4-rs2070874基因多态性与PCSM有较高的相关性,携带等位基因T的前列腺癌患者PCSM是无突变患者的1.48倍,细胞转录因子C/EBPβ和AP2α-1可能与这种变化相关.

    作者:王朔;孟佳林;张蒙;冯星亮;樊松;梁朝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前列腺导管腺癌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分析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

    目的 分析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PD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及病理医生对PD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例PDA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研究.结果 7例患者年龄48~84岁,平均71岁,5例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其中1例伴有明显肉眼血尿;2例体检发现PSA升高.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PDA,4例患者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3例患者行TURP+药物去势治疗,其中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行TURP的3例患者有2例短期内出现多发骨转移及肝脏转移,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5个月死亡,1例术后7个月出现生化复发,其余行根治性切除术的4例患者恢复良好,至今无生化复发.结论 PDA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较前列腺腺泡癌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早期诊断,积极的根治性切除术并辅以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彭超;张俊;徐晓健;王亮良;袁和兴;黄玉华;侯建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透明细胞癌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相关基因功能富集、通路及关键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TCGA和GEO下载ccRCC的RNA测序数据和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筛选出差异基因.然后利用metascape进行通路和功能富集,利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同时从PPI网络中筛选出关键基因.后利用OncoLnc网站对CCL5、TYROBP、LILRB2和MMP9做生存分析.结果 总共筛选出660个差异基因,这些差异基因与白细胞迁移、细胞黏附调节和免疫应答正调节等通路密切相关.在PPI网络中,得到两个意义显著的功能模块和15个关键基因.在这15个关键基因中,CCL5、TYROBP、LILRB2和MMP9表达的高低与ccRC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相关.结论 通过对ccRCC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CL5、TYROBP、LILRB2和MMP9基因可能在ccR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卢泽潮;唐福才;何烨;李志标;雷汉祺;黄伟娜;何朝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膀胱肿瘤的初步经验(附31例报告)

    目的 使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膀胱肿瘤经尿道做整块切除,并小结初步经验,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31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全部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膀胱镜检明确肿瘤位置、数量及大小,CT检查提示膀胱肿瘤无明确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距离肿瘤基底1 cm处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将包括肿瘤基底的全层膀胱壁送病检.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并发症、肿瘤临床分期、术后复发率进行统计.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每单个肿瘤的切除时间为3~35 min,单个肿瘤平均手术时间(12.6±9.1)min;仅1例患者术中发生轻度闭孔神经反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明显出血.结合影像学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临床分期,Ta期7例,T1期23例,T2a期1例.所有患者接受5~36个月随访,复发率为12.9%(4/31).结论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可在术中整块切除膀胱肿瘤,可取得肿瘤的整体标本,同时能有效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于膀胱肿瘤的腔内治疗.

    作者:徐康;卢童;严泽军;周治军;章尹岗;龚娟;龚化;万涛;熊标;戴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附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寻及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4例患者均为例行体检发现,其中3例行CT检查,平扫见分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影;增强扫描见不均匀、渐进性强化.2例患者行MRI检查,T2加权像上肿瘤呈不均匀的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1加权像上肿瘤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DWI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3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查,CK7、EMA、PAX-2、PAX-8、P504S及HMW均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截止2017年12月,无病例死亡.结论 MTSCC有其独特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提示意义,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积极随访.

    作者:刘海浪;王桎仙;王少刚;杜广辉;陈忠;宋晓东;杨为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8例结节性硬化症伴肾错构瘤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肾错构瘤(TSC-RAML)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例TSC-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验,同时结合文献对TSC-RAML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复习.结果 8例患者除1例妊娠女性患者和1例双RAML破裂并失血性贫血予观察等待处理外,余有5例给予手术治疗,另有1例孤肾患者给予依维莫司药物治疗.随访2~44个月,5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及残存肿瘤增大,余1例死亡、1例未见肿瘤增大、1例观察期见肿瘤增长.结论 需加强多学科会诊制度以避免误诊及漏诊TSC-RAML;诊断明确后,需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拟定个体化医治方案.总体原则是大限度地保留肾单位,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RAML破裂出血,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开令;李冬梅;白进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LRNU)+腹膜后(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RLND)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满足入选标准的31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1~74岁,平均56.1岁.其中肾盂肿瘤15例、输尿管中上段肿瘤9例、输尿管下段肿瘤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确诊,且影像学检查提示未见腹膜后、盆腔及远处转移.31例患者中18例患者施行LRNU+RLND(LRNU+RLND组),同期其余13例患者单纯施行LRNU(LRNU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肿瘤学预后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部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级、分期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NU+RLND组平均手术时间258(185~330)min,LRNU组平均手术时间207(155~285)min;LRNU+RLND组平均出血量93(35~165)ml,LRNU组平均出血量77(20~170)ml,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未见继发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T2或更高分期的患者行RLND后,其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较单纯行LRNU患者显著延长;无复发生存率:90.9%vs 50.0%;总生存率:90.9%vs 62.5%(P<0.05).结论 腹膜后(盆腔)RLND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安全可行,并且显著提高病理分期T2或更高分期患者的肿瘤预后.

    作者:黎春明;胡嘏;余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小RNA-142-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小RNA-142-5p(miR-142-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Lipofectamine?3000将miR-142-5p模拟物转染至LNCaP细胞,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转染后miR-142-5p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噻唑蓝法检测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判断LNCaP细胞的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42-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验证miR-142-5p与靶基因的结合.q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miR-142-5p的表达量(9.20±0.76)显著高于对照组(1.0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aP细胞转染miR-142-5p模拟物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穿膜细胞数减少了约54.43%(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42-5p的靶基因为TOP2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验证miR-142-5p能够靶向调控TOP2A基因(P<0.01).miR-142-5p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TOP2A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 过表达 miR-142-5p可以阻滞前列腺癌细胞 LNCaP 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作者:王斌;张志敏;王东;金丰;毛万里;朱文彦;王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TEN诱导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及两种突变型基因C124A-PTEN和G129E-PTEN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IU-8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表达及蛋白激酶B(PKB/Akt)、焦点黏附激酶(FA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析转染和对照细胞在黏附状态下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转染野生型PTEN的BIU-87细胞(WT-PT/87)FA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降低了59%(P<0.01)和89%(P<0.01),G129E-PT/87细胞内磷酸化FAK和磷酸化Akt的水平分别下降了62%(P<0.01)和46%(P<0.05),而C124A-PT/87细胞中FA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均无明显变化.WT-PT/87与G129E-PT/87细胞凋亡率分别升至(18.5±2.1)%(t=17.34,P<0.01)和(10.1±0.5)%(t=14.58,P<0.01),明显高于对照细胞,而C124A-PT/87与GFP/87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升高.结论 抑癌基因PTEN诱导膀胱癌细胞的凋亡与其脂质磷酸酶抑制Akt的磷酸化有关.其蛋白磷酸酶活性参与调节Akt磷酸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FAK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郭永连;周四维;周海洪;李国灏;余家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多数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及可变剪接而来、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无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众多研究表明lncRNA在表观遗传学、转录等水平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且其异常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等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新研究结果,对lnc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肾癌发病机制的揭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穆中一;裴亮亮;胡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头孢曲松钠联合精索封闭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相关性研究

    急性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幼儿和老年人发病率较低[1-3].急性附睾炎常因泌尿道感染细菌从尿道经输精管逆行感染所致,也有部分患者是因性传播病原体逆行感染引起发病[4-5].急性附睾炎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患侧阴囊肿大、表皮发红、触痛明显,其与患侧睾丸的界限清楚,部分患者可触及精索水肿、明显疼痛[6-7].近几年急性附睾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8].由于附睾的特殊解剖结构及功能,急性附睾炎早期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后期附睾出现慢性炎症会造成输精管纤维化出现梗阻症状,可能导致不育.因此,急性附睾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治疗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9].近 2 年我院对收治的急性附睾炎患者抗感染的同时采取精索神经阻滞封闭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永强;张正潮;刘伟;曾彤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