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吉西他滨体外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标法, Tunel法等多项方法,体外研究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药物作用后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有促凋亡效应,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S期的阻滞,药物处理的细胞凋亡,可见伴有bcl-2的下调.结论吉西他滨可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诱导凋亡是吉西他滨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原因之一,而且凋亡与bcl-2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作者:赵建平;王媛媛;阎玉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类Blymphoma Mo-MLV insertion region(Bmi-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以正常骨髓和白血病细胞系K562为对照,利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MDS细胞系SKM-1中Bmi-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SKM-1中Bmi-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正常组织有明显表达(P<0.05),二者表达水平与K562细胞系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mi-1基因在MDS亚型RAEB细胞系SKM-1中有明显表达,其在RAEB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国光;郭坤元;尚振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及cyclin 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eIF4E与cyclin D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eIF4E、cyclin D1在正常胃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87/91)和84.6%(77/91).eIF4E及cyclin D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胃癌组织中eIF4E与cyclin D1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eIF4E和cyclin D1表达水平,对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继军;方向明;熊碧芳;彭波;田霞;龙焱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DAPK对IFN-γ抑制高转移肺癌PGCl3细胞株运动、侵袭、黏附、克隆形成率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借助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将抑癌基因DAPK转入高转移肺癌PGCl3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观察DAPK增强INF-γ抑制PGCl3细胞增殖、运动、侵袭、黏附、克隆形成率.结果DAPK基因转染的PGCl3细胞对INF-γ敏感.IFN-γ抑制转染DAPK基因的PGCl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运动能力、黏附能力、克隆形成率,而且IFN-γ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DAPK增强INF-γ抑制PGCl3细胞的恶性表型.
作者:伍俊;梁标;郭兰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L(sFasL)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54例乳腺癌患者,20例乳腺良性病变者,1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中sFas、sFasL的含量,分析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治疗对它们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两对照组,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均<0.05),sFas、sFasL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两对照组血清sFas、sFas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Fas、sFasL可能与乳腺癌的免疫逃逸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王仲;鲁向明;袁宏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在筛查胰腺癌相关基因群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按微矩阵排列的4 096种全长基因PCR产物制成BiostarH-40s型微矩阵表达谱芯片;采用一步法抽提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总RNA,用Oligotex mRNA离心柱分离纯化两种组织的mRNA;经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掺入的cDNA一链制备表达谱探针,芯片杂交和洗片后,用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分析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结果在4 096种基因中,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有949条(23.2%)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我们确定了9条上调和8条下调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存在相关性.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以筛选出胰腺癌表达异常的相关基因群,对其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认识胰腺癌的发病机制.
作者:张弘;周国雄;黄介飞;徐岷;魏群;江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MCF-7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CF-7以VES刺激24h,VES浓度为5μg/ml和10μg/ml.随后以1μM,2.5μM,5μM和10μM的三苯氧胺作用24h,以MTT法测定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VES对HER-2 mRNA表达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法检测VES作用前后HER-2产物c-erbB-2表达的变化.结果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VES处理后,乳腺癌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升高.RT-PCR显示VES作用后乳腺癌细胞HER-2 mRNA转录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乳腺癌细胞c-erbB-2的表达降低.结论VES对MCF-7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能与降低HER-2基因表达产物有关.
作者:张伟;张军初;朱大乔;徐昕昀;王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基因噬菌体表面呈现文库.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构建基因文库,经过panning筛选富集后,用ELISA方法检验抗原结合活性.结果从3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8个具有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结论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取可变区基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的策略是可行的.
作者:王建军;刘志苏;袁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X射线照射对鼻咽癌CNE-1细胞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的影响,探讨放射损伤后肿瘤细胞的DNA修复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X射线照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照射总剂量分别为0Gy和10Gy)细胞中hMSH2 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实验组细胞hMSH2 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在照射终止后逐渐上调,其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X射线照射可诱导鼻咽癌细胞hMSH2的表达,有助于放射损伤后肿瘤细胞DNA修复,这可能是肿瘤放疗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作者:范凯;王辉;王彦;富晶;刘敏;吕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 mRNA及Hpa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癌旁肝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肝癌Hpa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 0.05),肝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与肿瘤包膜受侵、门脉受侵、肝内转移、TNM分期、复发有关(P<0.05).肝癌Hpa蛋白的表达与包膜和门脉是否受侵、Edmondson分级、有无肝内转移、TNM分期及复发有关(P<0.05).结论Hpa mRNA及蛋白在肝癌中高表达,并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复发、预后有关.
作者:王顺祥;王士杰;吴晓慧;徐振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草酸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第1天采用L-OHP 130mg/m2静脉滴注3h,CF 200mg静脉滴注2h后,5-Fu 500mg快速静脉注射后再用5-Fu 2.4g/m2持续静脉滴注泵连续滴注46h,每3周重复,完成3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结果全组46例晚期胃癌患者,CR 3例,PR 20例,有效率(CR+PR)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7月,中位生存期10.5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感觉神经毒性、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结论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可耐受.
作者:何艳玲;申东兰;彭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杂性颅-眶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进行颅眶肿瘤病例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采用经眶开颅及经颅切开眶顶的手术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本组49例肿瘤(80.3%)获手术全切除,12例(19.7%)为次全切除, 无死亡.对50例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期6~108月(平均43.2月),其中41例(82.0%)恢复满意,余9例(18.0%)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复杂性颅-眶肿瘤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肿瘤起源的部位与大小,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本类肿瘤,效果良好.
作者:章翔;费舟;张剑宁;付洛安;刘卫平;贺晓生;王占祥;蒋晓帆;宋少军;李兵;甄海宁;高大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继发于消化系统的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至今共收治的10例继发于消化系统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 结果继发于消化系统的泌尿系统肿瘤占同期所有泌尿系统肿瘤的1.1%.从发现原发肿瘤到发现泌尿系统转移瘤平均3.5年.手术切除2例,介入治疗3例,放化疗3例,未治疗2例.随访1~24月.手术治疗的2例目前术后8个月和12个月,情况良好;另外8例均已死亡,平均生存期8个月. 结论继发于消化系统的泌尿系统肿瘤是消化系统肿瘤发展到晚期的结果,以姑息治疗为主,但对于只有泌尿系统单个器官转移者,手术切除仍有一定治疗意义.
作者:邢念增;张军晖;田溪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肿瘤抗原及其编码基因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使肿瘤抗原的筛选和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1].肿瘤抗原的筛选与鉴定是临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前提和关键,随着对肿瘤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的深入认识,设计了基于体液免疫的重组cDNA 文库的血清学分析(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cDNA expression libraries, SEREX) 方法, 简便易行[2].本文对SEREX 方法的原理、技术步骤、及其在骨肉瘤肿瘤基因筛选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邓超;邵增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肝干细胞的可塑性及其分化机制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肝干细胞可能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研究肝干细胞的分化机制有助于阐明肝脏的发育机制;另一方面,肝干细胞分化为具有功能的成熟肝细胞,将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型人工肝提供重要的细胞来源.同时,阐明这些问题也可为临床肿瘤等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1].肝干细胞分化过程和机制较为复杂,关于肝干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成为肝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方面,现将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军辉;滕皋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涎腺常见肿瘤的针吸细胞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细胞学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针吸细胞学诊断的涎腺常见肿瘤,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结果针吸细胞学诊断涎腺肿瘤的总符合率为91.84%,其中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7.83%,准确率88.04%;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6.36%,准确率为78.18%.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涎腺肿瘤准确率较高,它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一项简便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作者:丁伟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我院自1995年6月~2003年6月共治疗38例鼻咽癌放疗后2年颈淋巴结残留的病例,经局部肿块扩大切除加低剂量放疗以及患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两种方式治疗,结果两组生存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8例鼻咽癌患者中,颈部单个残留灶病人16例,颈部2个及2个以上残留灶病人22例.残留病灶直径1~5cm,可推动.
作者:朱其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化疗相关性腹泻(CID)是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一种.轻者会降低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血容量减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临床医师在CID的认识和治疗方面常常经验不足.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1],谷氨酰胺对肠黏膜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本研究拟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胶囊治疗CID,以临床常用药物思密达对照,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对CID的预防效果.
作者:贺江虹;黄建国;王勇强;董雅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本研究旨在评价胸腺肽α1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情况.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有病理学诊断;霍奇金病(HD)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8例;B细胞来源38例,T细胞来源11例;均为首次治疗,karnofsky评分60~100分;男35例,女14例;临床分期:IIIB期30例,IVB期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20例)和迈普新(胸腺肽α1)组(29例).
作者:王文武;欧阳学农;张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我科于2001年1月~2004年7月,应用神经内窥镜辅助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巨大听神经瘤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7~56岁,平均34.5岁,病程1~8年,平均4年.
作者:姚雪峰;常会民;邱炜;苏军;田喜光;刘清流;彭卫华;林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化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蒽环类药物作为乳腺癌化疗的主要选择之一被广泛使用,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对于蒽环类药物化疗失败的这类病人,选择一种治疗有效且能被普遍接受的药物或方案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用长春瑞滨(NVB)和顺铂联合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志华;柯玉华;杨玲;付小玉;于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我们自1995年1月~2004年11月间,采用保留胃幽门窦部次全胃切除横结肠间置重建胃囊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治疗中晚期胃底贲门癌47例,经1~6年以上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47例中,男37例,女10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8岁.病史0.6~1.5年,临床主要症状为进食阻挡感,上腹部及左后背部疼痛,不同程度贫血,便血等.临床病理分期Ⅱ期11例,Ⅲa期28例,Ⅲb期8例.
作者:葛来增;吴仕光;金培勇;李同飞;孟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用核黄素强化盐对盐亭县居民进行核黄素的补充,评价服用强化盐后的核黄素营养改善情况,为使用强化盐预防食管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食管癌高发区四川盐亭地区的六个乡所有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万人,对照组3万人.试验组服用核黄素强化盐(核黄素150mg/kg);对照组服用同一批未添加核黄素的普通食盐.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每年分别选取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部分研究对象,测定红血球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EGRAC)评价核黄素营养状况. 结果1991~1995年共采血1 199人份,男性583人份,女性616人份.试验组抽样总体EGRAC平均值为1.09,对照组为1.32,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性别和年龄对核黄素的补充均没有影响.结论核黄素强化盐能显著改善核黄素营养状况,是一种经济、简便和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
作者:崔剑峰;胥永忠;刘新伏;陶德明;刘彬;李曙光;谢宗维;郑素芳;乔友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肺多形性癌少见,临床预后差,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以下[1,2].在新的WHO肺癌分类中,属肉瘤样癌亚型之一[1].组织学上显示恶性上皮性和同源性肉瘤样梭形和/或巨细胞成分.联合表达角蛋白和波形蛋白有助于多形性癌的诊断.本文报告6例肺多形性癌的临床、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探讨这种少见肿瘤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对其诊断的作用.
作者:涂宁芳;薛从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不仅与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突变或缺乏有关,而且与细胞端粒酶的活化也密切相关.本实验用PCR-TRAP法对食管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6~68岁,平均60.2岁.术前均经病理确诊.术中将肿瘤组织及距肿瘤边缘10cm以上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快速取材,超低温保存备用.
作者:刘章锁;于喜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头颈部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9%~30.2%,头颈部癌的治愈率约为40%~70%.综合治疗目前被认为是治疗中晚期头颈部鳞癌有效的方法.化疗后放射治疗和/或手术的新辅助化疗,术后或放疗后的辅助化疗,及利用某些化疗药物的放疗增敏作用行同步化放疗,逐步形成了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以改善局部控制、减少远处转移和提高生存率.目前认为以DD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治疗中晚期头颈部鳞癌较有效的方案.本文报道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用DDP+Fudr和DDP+PTX治疗76例中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效果及体会.
作者:任庆荣;朱又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0引言自1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ETIO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8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均为我院1996年6月~2002年6月住院病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13~66岁,中位年龄31岁.均根据临床、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诊断.按FAB分型标准,ALL-L1 9例,L2 53例,L3 6例;T细胞型27例,B细胞型41例.初治52例,复发9例,难治性7例.复发及难治性ALL符合文献[1]的标准.
作者:万楚成;章正华;夏云金;龙志国;胡明均;张霞;郭仁慈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