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筛选并鉴定存在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为人肺腺癌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12例Ⅰ期肺腺癌及其相配的癌旁正常肺组织可溶性总蛋白,建立人Ⅰ期肺腺癌及相配癌旁正常肺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PDQuest凝胶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获得相应蛋白质点的肤质量指纹图谱;搜索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人Ⅰ期肺腺癌及相配癌旁正常肺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筛选出存在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26个,挖取其中的9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9个蛋白质点均得到了满意的肤质量指纹图谱;搜索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出4种蛋白质,分别是:60S核糖体蛋白P2、组织蛋白酶B1、栽脂蛋白A-I前体和La4.1蛋白.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Ⅰ期肺腺癌及相配癌旁正常肺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鉴定出4种在肺腺癌发生早期出现明显表达变化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索人肺腺癌的发病机制及寻找特异性的早期分子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刘桂芝;吴逸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zfp637基因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半定量RT-PCR检测zfp637基因在小鼠正常组织与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设计并合成4对小分子双链RNA,半定量RT-PCR筛选佳干扰效应位点.将siRNA转染EMT6细胞,转染后1~4 d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zfp637在多数正常组织呈低到中度表达,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见表达.在小鼠肝癌H22,小鼠肝癌细胞Hepal-6,Lewis肺癌LL/2,黑色素瘤细胞B16,淋巴瘤细胞Yac-1和乳腺癌细胞EMT6中均呈现高表达.筛选后表明siRNA-881为佳干扰效应位点.细胞增殖实验(MTT)显示:转染siRNA后第4d,实验组EMT6细胞增殖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3 d实验组细胞增殖与阴性组相差不明显.结论 zfp637基因在不同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不同.zfp637很可能是促进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因素.下调该基因表达能抑制EMT6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任婧婧;张洁;刘凯;王修杰;杨洪亮;王琪;熊竹娟;吴亚英;高艳萍;林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癌热宁栓剂的解热机制.方法 采用2,4-二硝基酚致家兔发热模型,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变化,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下丘脑蛋白激酶A(PKA)与体温变化关系.结果 癌热宁栓剂高、中、低剂量组对家兔非感染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够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相关分析显示,5组家免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PKA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癌热宁栓剂对由2,4-二硝基酚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动物模型具有解热作用.能够抑制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的增多,同时,降低下丘脑cAMP-PKA的水平,可能是癌热宁栓剂的重要解热机制之一.
作者:贾英杰;李小江;孙一予;张莹;陈军;张蕴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放射引起的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Sub-G1法检测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的损伤及修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基因ku70、ku80的表达.结果 celecoxib对HeLa细胞的周期分布无明显改变,但可引起剂量依赖性凋亡.celecoxib可明显提高放射引起的凋亡率,剂量增强比(DEf)在60、80、100μmol/L时分别为3.18、4.16、6.96.同时celecoxib对6Gy X线引起的G2/M期阻滞有明显的减弱作用(放射组:G2/M 32.35%,药放组:G2/M 5.95%);celecoxib不明显增加放射引起的DNA损伤,但可明显延缓放射引起的SSB和DSB的修复(P<0.05);celecoxib明显抑制HeLa细胞ku70、kuS0的表达(P<0.05).结论 COC-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时肿瘤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DNA损伤修复有关,其作用可能通过减弱辐射诱导的G2/M期阻滞和抑制DSB重组修复酶DNA-PK成分ku的表达得以实现.
作者:徐慧婷;于世英;夏曙;熊华;庄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h2对正常和荷肺癌小鼠基因表达的调节差异.方法 运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Rh2对正常和荷瘤小鼠的基因表达调节,并对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和统计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芯片结果,我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验Rh2对基因表达的作用效果.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Rh2对荷瘤小鼠的基因表达影响更大,二者的主要受调脏器也不同;Rh2对正常和肿瘤小鼠基因表达调节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h2能有效桔抗局部接种肿瘤引起的荷瘤小鼠各脏器基因异常表达.结论 Rh2对荷瘤小鼠的基因表达调节具有肿瘤特异性.
作者:张文静;包丽华;俞春莺;张军毅;赵安;许长江;贾韦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3对低氧条件下人喉鳞癌细胞(Hep-2)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低氧培养Hep-2人喉鳞癌细胞株,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顺铂);采用TUNEL法(终末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2细胞在人参皂甙Rg3作用下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RT-PCR技术检测HIF-1α和VEGF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Rg3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在低氧条件下,Rg3组和顺铂对照组的Hep-2细胞中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Rg3组的HIF-1α和VEGF mRNA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顺铂组的HIF-1α和VEGF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氧条件下,人参皂甙Rg3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了Hep-2细胞中的HIF-1α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宋冬梅;张丽莎;王宝山;张继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沙立度胺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沙立度胺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沙立度胺对MCF-7和MDA-MB231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沙立度胺作用后的乳腺癌细胞在流式细胞分析的DNA直方图上显现细胞凋亡峰(亚G1期);沙立度胺抑制两株细胞VEGF mRNA的表达.结论 沙立度胺可能通过诱导MCF-7和MDA-MB-231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细胞VEGF mRNA表达从而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
作者:李书芹;季艳霞;杨志勇;李海燕;张振军;贾军刚;万良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bcl-2、bel-6、CD1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bcl-2、bcl-6、CD1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cl-2、bcl-6、CD10在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5.0%(33/60)、48.3%(29/60)、46.7%(28/60),其中CD10(+)/bcl-6(+)15例,25%;CD10(+)/bcl-6(-)13例,21.7%;CD10(-)/bcl-6(+)14例,23.3%;CD10(-)/bcl-6(-)18例,30%.CD10(+)/bcl-6(+)与CD10(-)/bcl-6(-)中bcl-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cl-2有望成为DLBCL亚分类的指标.
作者:陈愉;赵彤;蔡庆发;吴炳绪;陈美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检测PCDGF在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常用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索PCDGF在乳腺癌的诊断和生物靶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PCDGF在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中的表达及p53、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统计学检验其相关性.结果 PCDGF表达于大多数乳腺癌组织而在乳腺纤维瘤中几乎不表达,PCDGF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p53、ER/PR表达相关,而与c-erbB-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CDGF可作为协助诊断乳腺癌的标记物之一,并参与乳腺癌的增殖和分化,有可能是乳腺癌生物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作者:宋海平;石岚;刘春萍;黄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IL-15水平及其受体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取确诊未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非白血病组儿童各20例,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测定不同组别对象血清IL-15的水平和不同组别对象的骨髓单个核细胞IL-15受体三个亚基α、β、γ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惠儿血清IL-15水平较正常和对照组均出现明显下降;IL-15受体α、β、γ亚基的表达水平也均较正常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但ALL与ANLL组之间和非白血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无论血清IL-15水平及其骨髓单个核细胞IL-15受体α、β、γ均出现下降.
作者:叶中绿;陈铭珍;陈日玲;黄秀兰;庞伟君;陈水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癌14-3-3σ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转录水平的关系.方法 14-3-3σ启动子甲基化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4-3-3σ mRNA的表达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 14-3-3σ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癌患者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3/44)、56.1%(23/44)和93.2%(41/44).不同性别、分化程度和乙型肝炎病毒状态的组织中14-3-3σ甲基化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甲基化的组织标本中90.6%(58/64)转录缺失,10.4%转录水平下降,而未发生甲基化的标本14-3-3σ mRNA表达水平基本正常.14-3-3σ甲基化与其mRNA水平明显负相关(P<0.05).14-3-3σ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水平下降密切相关(P<0.05).结论 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到癌组织,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逐步升高,且与其mRNA表达相关,提示14-3-3σ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与肝癌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海平;张吉才;冯景;余宗涛;吕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HIF-1α、Glut-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癌旁组织、60例乳腺癌中HIF-1α、Glut-1表达,用CD34抗体标记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IF-1α、Glut-1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分别为68.3%、63.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61,P<0.001).HIF-1α、Glut-1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Glut-1均阳性时MVD大(P<0.01),HIF-1α、Glut-1、MVD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Glut-1呈过表达,两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兆生;周士福;金琳芳;蔡凤林;时伟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 D1与Caspase-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在卵巢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的卵巢癌标本40例,应用Western blot检测40例卵巢癌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 D1与Caspase3表达.结果 p-STAT3、CyclinD1与Caspase-3表达水平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肿瘤vs正常,P=0.028,0.035,0.047);p-STAT3与Cyclin D1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相关(P=0.026,P=0.041).p-STAT3及Cyclin D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呈线性相关(r=0.412,P<0.05).结论 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卵巢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卵巢癌中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的表达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潜能.
作者:侯涛;章颖;马向涛;付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0 引言大黄(Rhubarb)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泻下攻积,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大黄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止血、健胃、利胆、泻下、解热、镇痛、抗炎、利尿、降脂、降压、抗肿瘤及改善肾功能等多种作用[1].
作者:郭立杰;蔡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组52例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 d1,5-Fu 500 nag/m2 d1~5,亚叶酸钙200 mg/m2 d1~5,顺铂20 mg/m2 d1~5,3周重复;对照组47例治疗用表阿霉素(EPI)35 mg/m2,静脉推注,顺铂40 mg/m2,亚叶酸钙250 mg/m2,5-Fu 425 mg/m2,静脉滴注,1次/周,连用8周评定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59.6%,无进展中位生存期7.8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是51%和19%.对照组有效率为46.8%,无进展中位生存期6.0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是47%和9%.两组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毒性,但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及亚叶酸钙是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方案.
作者:李文;季德林;林华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49例术后复发直肠癌随机分为适形放疗加化疗组(适形组)25例,常规放疗加化疗组(常规组)24例.适形组前程采用6MV X线全盆腔放疗46 Gy后改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推量至70 Gy,常规组采用6MV X线全盆腔放疗46 Gy;后采用两后斜野成角照射推量至66 Gy,两组均于放疗第一周及后一周化疗,予5-氟尿嘧啶500nag/m2,甲酰四氢叶酸钙200nag,d1~5,静脉滴注.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适形组和常规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0%、64.0%、48.0%和66.7%、45.8%、37.5%(P=0.0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和22月;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8.0)%、41.7%(P<0.05).毒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化疗是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
作者:周业琴;谭榜宪;李贤富;马代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我院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及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820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其中498例肿决切除后行组织学检查,比较针吸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结果 820例乳腺肿块中良性病变583例,恶性肿瘤237例,498例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95.78%.结论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高,能较准确地鉴别病变良恶性,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海斌;郑晓芙;张剑;孙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NO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45例行根治术的NO期大肠癌患者的453枚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CK20)mRNA的表达以检出微转移.结果 45例NO期大肠癌病人的453枚淋巴结中,有20例(44.4%)共46枚(10.2%)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无关,但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X2=5.445,P<0.05).20例微转移患者与25例无微转移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9.6和21.4月.20例微转移患者中7例发生复发转移,5例死亡;而无微转移25例中仅1例因复发转移而死亡(X2=7.305,P<0.05).有微转移组和无微转移组的生存率分别是75.0%(15/20)和96.0%(24/2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0,P<0.05).结论 CK20 mRNA的FQPCR是检测NO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灵敏而特异的方法,可对精确临床分期、判断患者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维香;费绍华;祝蕾;伍建;丁君;陶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309例NHL患者和305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XPDG23591A、A35931C位点的基因多态.结果 初步分析XPD G23591A和A35931C基因多态性与总的NHL无显著相关.对NHL亚类分析显示,在滤泡性淋巴瘤(F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他B细胞NHL和T细胞NHL中,XPD 23591位点GA+AA型频率分别为16.3%、18.0%、10.5%、18.4%,对照组为12.5%,OR值分别为1.43、1.58、0.89和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D35931位点AC+CC型频率分别为15.2%、15.8%、18.4%、12.5%,对照组为11.5%,OR值分别为1.41、1.48、1.75和1.1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东地区汉族人群XPD G23591A、G23591A位点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无关.
作者:刘杰;祝敬燕;宋宝;王哲海;石艳;吕丽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0 引言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为一组异质性很强或多择性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传统的以蒽环类为主的CHOP化疗方案是治疗NHL的经典方案,但也只有50%~60%的患者能够获得完全缓解(CR),仍有半数患者因原发耐药或缓解后复发需要补救治疗[1].
作者:窦红菊;邹丽芳;汪雷;庄衍;胡钧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0 引言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除牙源性肿瘤以外的另一类特征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临床上尚缺少早期判断肿瘤性质和评估预后的指标.近期有关p53和VEGF与涎腺肿瘤关系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但存在分歧.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涎腺良恶性肿瘤标本p53蛋白、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涎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蔚;陈林林;刘勇;马行健;胡翰青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