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 国际刊号:1000-8578
  • 国内刊号:42-1241/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7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7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肿瘤学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TRKH2-PsT/CD、pTRKH2-PsT/UPRT的构建

    目的 利用婴儿双歧杆菌对实体瘤低氧区的靶向效应,构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TRKH2-PsT/CD和pTRKH2-PsT/UPRT.方法 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GEX/CD和pGEX/UP-RT中扩增出CD基因和UPRT基因,双酶切CD基因、UPRT基因和质粒pTRKH2-PsT,分别连接后重组于大肠杆菌中.之后用电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婴儿双歧杆菌中.用RT-PCR检测该系统mR-NA水平的表达,SDS-PAGE检测该系统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上检测该系统的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 成功地将CD基因和UPRT基因转入了质粒pTRKH2-PsT,CD基因和UPRT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RT-PCR检测到CD和UPRTmRNA水平的明显表达.在含有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细胞全蛋白中发现了CD蛋白质的表达,在合有UPRT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上清液中发现了UPRT蛋白质的表达.黑色素瘤细胞的低存活率证明了pTRKH2-PST/CD、pTRKH2-PsT/UPRT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黑色素瘤的显著杀伤作用.结论 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TRKH2-PsT/CD、pTRKH2-PsT/UPRT构建成功并显示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叶鹏;李著华;杨彦彪;王树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探讨bcl-2下调后对胶质瘤细胞系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下调bcl-2基因表达后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分子RNA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人工合成bcl-2靶向siRNA,转染神经胶质瘤细胞系SHG44和TJ905细胞,特异性沉默神经胶质瘤细胞SHG44和TJ905细胞bcl-2基因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噻唑蓝(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观察bcl-2 siRNA对转染细胞bcl-2基因抑制效果、增殖能力的变化、侵袭能力的改变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bcl-2 siRNA可特异性下调神经胶质瘤细胞系SHG44和TJ905细胞bcl-2基因表达.bcl-2下调的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在不同时间点都受到抑制,侵袭能力也明显下降,但实验中未见细胞明显凋亡.结论 下调bcl-2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降低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作者:王天路;孙涛;陶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塞来昔布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代谢率,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DNA含量和凋亡的变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塞来昔布对CNE-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各时相DNA含量改变明显,G0~G1期细胞显著升高(由初47.03%升至高79.20%),而S、G2~M期细胞明显下降;凋亡率显著增高.塞来昔布明显下调细胞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 塞来昔布对鼻咽癌CNE-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使细胞聚集在G0/G1期,其机制涉及COX-2依赖性途径.

    作者:易芳;许新华;付向阳;戴德兰;李道俊;张昌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人剪切修复基因XPD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野生型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井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格染法瞬时转染SMMC-7721细胞,转染重组质粒XPD-N2和空载质粒N2,并用未转染的与XPD-N2、N2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和代数的SMMG7721细胞作为空白对照.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XPD、c-myc、cdc25A、cdK2表达量变化,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的活力.结果 提取出的重组质粒pEGFP-N2-XPD用酶切鉴定,与Genebank上的相符.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在SMMC-7721-pEGFP-N2,5MMC-7721-pEGFP-N2-XPD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质粒的转染效率为30%左右.流式细胞议结果显示,pEGFP-N2-XPD重组质粒转染入细胞后,肝癌细胞进入S期发生阻滞,停滞在G1期.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MMC-7721-pEGFP-N2-XPD细胞与SMMC-7721-pEGFP-N2和SMMC-7721两对照组相比,其XPD表达明显增高(P<0.05).c-myc、cdc25A,cdK2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与两对照组相比,SMMC-7721-pEGFP-N2-XPD细胞增殖率明显减弱(P<0.05).结论 野生型XPD基因可以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SMMC-7721细胞内c-myc、cdc25A、cdK2的表达.而且野生型XPD基因通过抑制cdK2的表达作用于S期DNA损伤检控点,从而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

    作者:黄神安;徐江晶;张吉翔;熊瑛;尹东;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TGF-β1可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胃癌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调节胃癌细胞MMP-2和MMP-9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以MKN45和BGC823胃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明胶酶谱法检测TGF-β1对各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在TGF-β1作用下各细胞中MAPK(P38、JNK、ERK)的活化情况.用相应MAPK通路的特异抑制剂对TGF-β1调节各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进行阻断研究.结果 TGF-β1可上调MKN45和BGC823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TGF-β1可诱导BGC823细胞P38、MKN45和BGC823细胞ERK及JNK的活化;ERK特异抑制剂PD98059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MKN45和BGC823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但P38特异抑制剂SB203580和JNK特异抑制剂SP600125对TGF-β1诱导这两种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TGF-β1可通过活化ERK信号通路上调MKN45和BGC823胃癌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

    作者:万珍玲;胡忠良;刘保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其配体CXCL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CXCR4/CXCL1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检测40例胃癌患者标本中肿瘤组织、邻近正常黏膜以及肝转移组织中CXCR4/CXCL12通路成员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CR4/CXCL12在细胞水平的分布.结果 胃癌组织中CXCR4/CXCL1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肿瘤组织vs正常黏膜,P<0.05);10例肝转移组织中CXCR4/CXCL12表达增高(转移组织vs原发肿瘤,P<0.05);CXCR4/CXCL12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晚(Ⅲ/Ⅳ)有关(P<0.05).结论 CXCR4/CXCL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胃癌肝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详细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向涛;余力伟;付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妊娠中期因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妊娠中期因子(MK)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原位杂交方法对50例人甲状腺癌组织、30例良性肿瘤组织、30例正常口腔组织进行了MKmRNA表达的研究.结果 RT-PCR分析显示MK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表达量远高于良性肿瘤组织(P<0.01).本实验中缩短型MK(tMK)仅表达于癌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K的阳性产物位于癌细胞胞浆中;甲状腺癌组织中MK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P<0.01);转移组MK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1).分类及分期观察,MK表达量随着甲状腺癌分期级别的递增呈上升趋势.结论 MK-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疾病的恶性度密切相关;tMK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标记物;检测MK对临床疾病诊治方案的确定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丽;梁伟;焦晓辉;林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TEN与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PTEN与Bcl-2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表达及其联合表达在NP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NPC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本中PTEN与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鼻咽组织中,PTEN呈强阳性表达,而Bcl-2的表达仅局限在上皮层的基底细胞层.NPC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22.0%(11/50),Bcl-2为82.0%(41/5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NPC的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r=-0.109,P=0.453).结论 在NPC组织中,PTEN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和Bel-2强阳性表达可能协同参与了NPC的发生,而在NP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两者未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刘阳云;刘庚勋;李正贤;孙正良;周光华;江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癌组织TSER多态性与5-Fu体外药敏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胸苷酸合成酶增强子区(TSER)多态性与5-Fu体外药敏的关系.方法 对45例胃癌患者新鲜标本进行体外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用ATP-TCA法检测肿瘤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并用PCR法检测肿瘤的TSER多态性,分析TSER多态性分布频率与体外药敏有效率的关系.结果 TSER多态性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2R/2R、2R/3R、3R/3R基因组分别为6.7%(3/45)、31.1%(14/45)和62.2%(28/45).5-Fu总有效率为33.3%(14/42).3R/3R基因组26例,有效5例,无效21例,有效率19.2%;(2R/2R、2R/3R)基因组1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56.3%.TSER基因型组之间对5-Fu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TSER多态性对5-Fu化疗敏感性可能有关,基因型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胃癌组织对5-Fu化疗敏感性.

    作者:贺文兴;邓觐云;孙正魁;王艳华;陈文学;刘弘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Livin和Smac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基因Smac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Livin和Smac蛋白的检测,分析其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6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组织学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22例;有淋巴结转移20例;肿瘤浸润至黏膜层、黏膜下层或浅肌层7例、深肌层14例、纤维膜41例.Livin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低表达,在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7%(24/62)、61.3%(19/31)和80.6%(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42,P<0.05);Smac蛋白在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7%(21/31)、48.4%(30/62)和33.9%(21/6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9.688,P<0.05).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ivin和Smac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 Livin和Sma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现异常表达,提示两者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

    作者:赵秋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岩藻糖转移酶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本研究探讨岩藻糖转移酶9(fucosyltransferase9,FUT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例良性乳腺增生组织和114例乳腺癌组织(其中47例合并转移淋巴结,67例无转移淋巴结)中FUT9的表达.结果 FUT9在良性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1/11),而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9%(82/114),在转移的淋巴灶中阳性表达率为100%(47/47).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9%(38/4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65.7%(4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FUT9的表达与TNM分期以及转移的淋巴结个数相关(P<0.05).FUT9的表达与ER、PR、HER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FUT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FUT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个数以及TNM分期有关;FUT9可能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

    作者:纪利;汪辉;魏军成;叶双梅;周丽;卢运萍;马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Reprimo以及14-3-3 ∑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检测

    目的 探讨Reprimo以及14-3-3 ∑基因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异常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联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P)技术检测60例NSCL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eprimo以及14-3-3 ∑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结果 Reprimo以及14-3-3 ∑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NSCLC组织中发生频率分别为36.67%(22/60)和28.33%(17/60),与癌旁正常组织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和0.002).Reprimo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频率与吸烟习惯以及年龄相关;14-3-3∑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年龄、吸烟习惯、性别、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结论 NSCLC中存在Reprimo和14-3-3 ∑等基因启动子较高频率的异常甲基化.

    作者:姜蕊;于世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XIAP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动脉介入化疗对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动脉介入化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宫颈鳞癌患者介入化疗前后宫颈组织,以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时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XIAP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教(AJ).结果 XIAP在宫颈鳞癌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且在低分化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Ⅲ期鳞癌明显高于Ⅱ期(P<0.05),介入化疗前XIA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介入化疗后(P<0.05),而介入化疗前AI明显低于介入化疗后(P<0.05).结论 XIAP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动脉介入化疗可能通过有效下调XIAP表达,从而诱导宫颈鳞癌细胞凋亡.

    作者:龚沂;刘朝霞;蔡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甲状腺髓样癌中NF-кB、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核因子-кB和MMP-9在甲状腺髓样癌(MT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MTC组织标本中NF-кB、MMP-9的表达,并行生存分析.结果 本组3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6.97%.NF-кB核表达、MMP-9胞浆表达阳性率均为87.9%.两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MMP-9表达还与年龄、远处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根治性切除、MMP-9胞浆表达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仅年龄、根治性切除、MMP-9胞浆表达为预后独立风险因子.结论 在MTC中存在着NF-кB、MMP-9的高表达,但仅MMP-9的胞浆表达为预后独立风险因子.

    作者:胡朝理;靳红义;邱新光;王庆兆;卢秀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IL-1基因多态性对胃粘膜TNF-α、NF-кB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IL-1的基因多态性影响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通过多态性分析和血清H.pylori抗体测定,收集105例癌低发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L-1-511T/T基因型32名(13名H.pylori+),C/C基因型36名(15名H.pulori+),C/T基因型37名(14名H.pylori+).结果 在胃体组织,H.pylori阴性个体TNF-α和NF-кB表达量极少,而且IL-1B-511各基因型间也无显著差异.在H.pylori阳性个体,胃体部TNF-α和NF-кB mRNA有较为明显的表达,IL-1B-511T/T基因型个体比C/T和C/C基因型明显增加,分别为1.20±0.17 vs.0.87±0.18和0.94±0.16;1.10±0.16 vs 0.90±0.15和0.97±0.17,F=33.4和12.9,P=0.0001和0.001.H.pylori阴性的NF-кB mRNA活性很低.在H.pylori阳性个体,NF-кB活性显著增加.而且IL-1B-511T/T基因型个体比C/T和C/C基因型明显增加,分别为0.99±0.12vs 0.89±0.15和0.90±0.14,F=5.6,P=0.005.结论 H.pylori感染促进TNF-α和NF-кB mRNA表达,上调NF-кB活性,在IL-1B-511T/T基因型个体更明显.提示H.pylori感染后,存在IL-1B基因多态性→IL-1β↑→炎症细胞因子↑→胃癌发生的完整通路.

    作者:陈焕朝;冯觉平;魏少忠;张克亮;李广灿;胡德胜;胡艳萍;胡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其临床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45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可能影响预后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9.3%、68.3%和82.8%,总生存率分别为76.6%、39.3%和24.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包膜形成、肿瘤包膜浸润、门脉癌栓、微血管浸润、肿瘤直径和肿瘤早期复发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早期复发、门脉癌栓、微血管浸润为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肿瘤早期复发、门脉癌栓、微血管浸润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早发现、早期规范的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黄金球;彭民浩;邹全庆;杨定华;陈宾;肖开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Alpha B-crystallin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alpha B-crystallin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64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alpha B-crystallin基因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率;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alpha B-crystall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lpha B-crystalli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在发生浆膜外转移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浆膜内者(P<0.05),在较大肿瘤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较小肿瘤者,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alpha B-crystal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 alpha B-crystallin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杭晓声;汪道远;王卫理;李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细胞VEGF自分泌作用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进展

    0 引言已有广泛的研究证实,在生理情况下,人类正常分化成熟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均很低,只有在血供丰富、代谢旺盛的组织(如胚胎组织、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由于血管生长需要,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表达水平较高,且只有在内皮细胞中VEGF表达才会有增殖效应;但在多数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神经胶质瘤、子宫癌、食管癌、胃癌、卵巢癌等组织中均检测到了VEGF及其受体的明显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在肿瘤细胞株中VEGF及其受体也呈高表达,因此认为VEGF是维持恶性肿瘤快速生长、促进其播散转移、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细胞因子.

    作者:孙艳;史淑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0 引言1971年Folkman观察到当肿瘤体积超过1~2 mm2,需要形成新血管才能继续生长,从而提出通过调控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生长的假说.

    作者:杜京涛;许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第1天和第8天,氟尿嘧啶1.0g,腹腔灌注,第2天,21天为一周期,共2~4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为43.24%(16/3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3月,临床受益反应评价有效者占78.38%(29/37).主要副作用为血液毒性反应,白细胞下降发生率72.97%.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毒性低.

    作者:詹姗姗;王志刚;傅木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P-gp、GST-π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P-gp及GST-π的表达,并与疗效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79%,P-gp、GST-π阳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69.04%和77.08%,阴性者分别为86.20%(P<0.05)和80.76%(P>0.05).P-gp在化疗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和6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45%和54.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P-gp表达显著升高,P-gp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杨海松;黄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替莫唑胺联合生物疗法预防晚期黑色素瘤脑转移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接受替莫唑胺+铂类+生物治疗及传统药物达卡巴嗪+铂类+生物治疗不同方案治疗晚期黑色素瘤1年中脑转移情况;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与替莫唑胺疗效的关系.方法 88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52例接受替莫唑胺+顺铂化疗6周期,36例患者接受达卡巴嗪+顺铂化疗6周期,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脑转移发生率及MGMT表达与替莫唑胺疗效的关系.结果 替莫唑胺组治疗1年后仅有2名患者发生脑转移,发生率为3.85%;达卡巴嗪组6名患者发生脑转移,发生率为16.67%.MGMT(-)组疾病控制率为80%,MGMT(+~++)组40.91%.结论 替莫唑胺治疗组脑转移率明显下降.MGMT表达与替莫唑胺药效有关,MGMT表达阴性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前检测MGMT的表达情况,可预测化疗敏感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克服耐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付艳;杜楠;孙君重;郝怡鑫;赵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病变剂量-效应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现状并分析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时26 294份宫颈细胞学送检标本采用杂交捕获第二代方法(HC-Ⅱ)检测HPV-DNA含量,病毒载量以相对光单位(RLU)与界值点(Cutoff)比值衡量.以RLU/CO≥1.0为阳性.宫颈痛变按组织学活检以CIN2及以上级别病变为病例.假设检验采用x2检验;用Mantel趋势分析分析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26 294例受检时象总体阳性栓出率为26.74%,年龄分布在15~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4±8.43)岁.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xtrend=8.000,P<0.001).结论 广东省女性hrHPV感染阳性检出率较高;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吴心音;黄民主;李洪波;冯晓冬;曾征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FABP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

    0 引言脑脂肪酸结合蛋白(BLBP/B-FABP,FABP7)通常在处于发育期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放射状胶质细胞和已分化的成年胶质细胞群例如神经胶质介膜细胞和Bergmann胶质细胞中表达[1-2],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明显减少[3].有研究发现FABP7的表达对构建和维持放射状神经胶质纤维系统是必需的[4].乳腺癌细胞和脑细胞同样富含脂肪,我们通过观察FABP7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FABP7的功能提供依据.

    作者:王毅君;车团结;张萍;闫琨;李琳;王勤;陈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0 引言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80%的病例局部病灶已广泛或远处转移,使得放射治疗成为继根治性手术之后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常规分割照射方法5年生存率仅10%左右[1].

    作者:赵一电;郑安平;郭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