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 国际刊号:1000-8578
  • 国内刊号:42-1241/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7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7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肿瘤学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2014年11期文献
  • 益气除痰方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并诱导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 益气除痰方汤剂给大鼠灌胃,制备含药血清;通过MTT比色法观察A549细胞增殖,并确定血清添加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凋亡.结果 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活性具有抑制性,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确定10%、20%、30%为实验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可见明显凋亡DNA Ladder条带,而阴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均未明显特征性凋亡条带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提示中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中A54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40±1.67)%、(15.80士2.95)%、(27.4±0.96)%、(39.00士1.11)%,均高于阴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宋妮;周京旭;林丽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蒽贝素协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性死亡的实验

    目的 研究小分子化合物蒽贝素(Embelin)是否能协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凋亡性死亡.方法 应用Embelin、TRAIL或者联合应用分别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测定药物处理的细胞毒性,APOP-BRDU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观察Caspase3,9和PARP的表达水平.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观察Embelin处理以后X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 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DA-MB-231细胞呈TRAIL部分耐药,Embelin的细胞毒性在MDA-MB-231细胞呈浓度依赖性.亚毒性浓度的Embelin能显著增强TRAIL诱导的细胞毒性、凋亡率、Caspase 3,9的活化和PARP的切割.但是,亚毒性浓度的Embelin未直接改变XIAP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论 Embelin能显著增强TRAIL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凋亡性死亡.

    作者:张敏康;郭浩;田庆忠;李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缺氧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上皮-间叶转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Siha细胞在二氯化钴(CoCl2)诱导的化学缺氧环境中能否发生上皮-间叶转化(EMT),从而获得侵袭性表型,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 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化学缺氧对细胞迁移、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印迹法、细胞免疫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缺氧对Siha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上皮细胞标记分子E-cadherin、间叶细胞标记分子vimentin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缺氧对EMT诱导因子snail、zeb、twis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缺氧可促进人宫颈SCC Siha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能力;宫颈癌Siha细胞在常氧、缺氧12 h、缺氧24 h、缺氧48 h条件下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逐渐减少,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逐渐增加,缺氧组与常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状态下HIF-1α在Siha细胞中聚集,发现Siha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且伴有上皮性标记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减弱;Siha细胞twist及snail mRNA的表达与HIF-1α mRNA表达成正相关,且在缺氧12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微环境可能通过活化HIF-1α,调节twist、snail等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叶转化,产生侵袭性表型.

    作者:袁明;高玲;邹清靖;汪雯雯;王世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罗格列酮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中p38MAPK通路的作用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P<0.05);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HepG2细胞凋亡表现.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激活p38MAPK通路,上调HepG2细胞中磷酸化p53及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P<0.05);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程度没有明显改变.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可显著降低罗格列酮诱导的HepG2细胞的凋亡率;并且SB203580可部分逆转由罗格列酮引发的磷酸化p53、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激活p38MAPK通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38MAPK通路参与磷酸化p53、Bax及Bcl-2蛋白的调控有关.

    作者:张萌;彭利;乔治斌;何宏涛;周烨;徐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肝癌细胞对奥沙利铂耐药的机制

    目的 探讨微环境缺氧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 α)和多药耐药相关(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在肝癌细胞耐药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浓度梯度诱导法建立肝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耐药亚系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及细胞凋亡的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及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BCRP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耐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逐渐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HIF-1α、MDR1、MRP1、BCRP mRNA含量增加,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相一致.结论 肝癌细胞的微环境缺氧是诱导肝癌细胞对奥沙利铂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缺氧可以通过HIF-1α调控肝癌细胞内多药耐药相关MDR1、MRP1、BCRP基因的表达,也可以通过抑制凋亡而出现获得性耐药,从而使肝癌细胞对奥沙利铂产生获得性耐药.

    作者:滕凤猛;吴穷;陈昌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佛手柑内酯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佛手柑内酯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佛手柑内酯对鼻咽癌细胞CNE-2和HONE-1体外活性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JC-1染料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并检测Caspase-3的活性水平.实时定量RT-PCR与Westernblot检测BAX与BCL2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并检测STAT3蛋白表达量及其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在10μM和100 μM两个浓度佛手柑内酯作用下,CNE-2和HONE-1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明显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BCL2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TAT3蛋白表达量不变而其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 佛手柑内酯能破坏鼻咽癌细胞线粒体功能并诱导其发生凋亡,这一过程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上调BA基因及抑制STAT3磷酸化有关.

    作者:林碧华;马晓娟;万树伟;蔚帅帅;张鑫;周克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腺病毒介导靶向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siRNA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一种高效“沉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小干扰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并为该载体在基因研究中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设计、合成优选的靶向bFGF特异性sjRNA序列.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T4 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将bFGF-siRNA序列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GStrack上,然后将重组穿梭质粒pGStrack-bFGF-siRNA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GSadeno体外LR位点进行特异性重组,将bFGF-siRNA基因转移至腺病毒骨架质粒pGSadeno上,后重组骨架质粒pGSadeno-bFGF-siRNA.鉴定正确后经PacⅠ酶切,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rAdS-bFGF-siRNA.同时在HEK 293细胞中进行病毒扩增,利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用微量全细胞病变法检测腺病毒滴度,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作用效果.结果 PCR鉴定重组腺病毒rAd5-bFGF-siRNA构建成功;扩增后检测腺病毒滴度约为5×108 PFU/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蛋白沉默效率大于90%.结论 应用LR重组法能成功构建携带靶向bFGF基因的siRNA重组腺病毒,该载体转染胶质瘤U251细胞株后目的基因蛋白沉默效率较高,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奠定可靠的基础.

    作者:刘家美;刘俊;冯学泉;徐新女;刘宏胜;张飚;吴静超;王金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病毒介导的RNAi沉默TLR4基因对人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TLR4基因RNA干扰(RNAi)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对人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TLR4基因表达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4个miR-TLR4质粒和一个阴性对照质粒,选择干扰效果明显的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建立人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隔天1次向各组动物肿瘤内分别注射TLR4 miRNA慢病毒颗粒、携带无关序列的慢病毒颗粒或0.2 ml 0.9%氯化钠溶液,共5次,测量各组肿瘤体积的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11天后处死裸鼠,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移植瘤中TLR4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并且实验组移植瘤细胞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TLR4miRNA慢病毒载体瘤内注射可抑制人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肖丹;刘安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和Nm23的表达以及辅助放疗对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

    目的 分析PCNA、p53和Nm23的表达以及辅助放疗对进展期(T3~4或N+)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 对222例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PCNA、p53和Nm2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以Logrank和Cox多元回归方法分析PCNA、p53和Nm23的表达以及辅助放疗对进展期(T3~4或N+)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的预后影响.结果 PCNA和p5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Nm2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CNA、p53表达、肿瘤分期和辅助放疗是影响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关键因素.Log rank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都显示PCNA和p53表达、术后放疗、病理分级以及TNM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放疗总生存率的关键预后因素.结论 PCNA和p53的表达以及术后放疗是影响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的关键预后因素,而Nm23的表达不影响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的预后.PCNA和p53表达阴性的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获益更大.

    作者:宁忠华;裴红蕾;徐国平;韩阳;奚丹;黄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尿钼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尿钼水平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对中山大学两家附属医院新诊断的24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及246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和尿样收集.应用秩和检验和多变量统计等方法分析尿钼与乳腺癌的关联.结果 尿钼值(中位数μg/g)在健康女性中为72.68 μg/g,在乳腺癌女性中为85.20 μg/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与低尿钼分位比,中尿钼水平有降低乳腺癌风险趋势,高尿钼水平则有增加乳腺癌风险趋势,但其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在绝经女性中,高三份位与低三份位尿钼水平比较,乳腺癌风险显著增加(OR=2.35,95%CI=1.13~4.92).结论 适量水平的钼可能具有抑制乳腺癌作用;而高水平钼则可能具有潜在致乳腺癌作用(特别对于绝经女性).

    作者:张铮铮;唐录英;林颖;苏逢锡;吴邦华;任泽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放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的急性血液学毒性比较

    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和常规放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引起的急性血液学毒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放疗期间的急性血液学资料,按治疗技术分为螺旋断层放疗组(HT组14例)和常规放疗组(CRT组56例),参照CTCAE v3.0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观察患者放疗期间急性血液学毒性情况并比较两组骨髓抑制情况,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放疗期间HT组和CRT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00%、100%、78.6%及91.1%、67.9%、32.1%(P<0.05);两组Ⅲ~Ⅳ度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85.7%、50%、14.2%及35.8%、10.7%、0(P<0.05);HT组和CRT组各有92.8%(10/14)和10.7% (6/56)的患者因骨髓抑制延误放疗(P<0.05);HT组平均出现骨髓抑制时间为11.50天,CRT组为17.37天(P<0.05).放疗前化疗患者较未化疗患者骨髓抑制严重.结论 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骨髓抑制较常规放疗发生率高、程度重,临床需引起重视,可能与骨髓、全身低剂量照射范围及剂量、化疗等因素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美玲;黎静;李志强;钟毓;王彦;李重;侯友贤;贾峻嵩;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促凋亡蛋白Bim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Bim是Bcl-2家族中仅含一个BH3结构域的蛋白,具有促凋亡活性.Bim的功能调节包括转录和翻译后两个水平.Bim在抗微管药物诱导肺癌细胞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诱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H3结构模拟肽、BCL-2抑制剂以及与TKIs联合使用有望克服肺癌治疗中Bim引起的耐药问题.本文将对Bim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与调节以及在肺癌化疗与TKI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伟;吴一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端粒结合蛋白CST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重要保护结构,由端粒DNA和多种端粒结合蛋白构成,参与了细胞的衰老、凋亡和永生化.端粒结合蛋白在端粒沉默、端粒末端的保护及端粒长度的调节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既往研究普遍认为:酵母和脊椎动物的核心端粒结合蛋白分别为CST复合体(Cdc13、Stn1及Ten1)和shelterin复合体(TRF1、TRF2、TIN2、Rap1、TPP1和POT1).然而,近的研究发现CST样复合体也同样存在于许多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不同类型真核生物CST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以揭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罗云蔓;周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膀胱癌肿瘤干细胞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cancer,BCa)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BCa术后容易复发、转移的原因可能是BCa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没有被清除或消灭.在研究膀胱癌肿瘤干细胞(BCa-CSCs)的过程中,如何筛选得到BCa-CSCs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目前BCa-CSCs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包括细胞表面的特异标志物、侧群细胞分选法、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化疗药物法和其他可以借鉴的筛选方法,如吸附能力梯度法、侵袭能力差异法、Fibronectin差别黏附法等.目前这些方法都有不足之处,需不断摸索、完善、优化,从而得到一种佳的Ba-CSCs的筛选方法.

    作者:刘亚辉;朱永通;罗荣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病风险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罹患各类癌症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其原因和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相关.另外流行病学研究还提示糖尿病的治疗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的关系,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因能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使癌症风险增加,二甲双胍可能因为减轻胰岛素抵抗及血浆胰岛素水平而与癌症风险降低相关.本文就二甲双胍抗肿瘤分子机制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兰聪;李婧雯;甘立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吉非替尼耐药后加量疗法对比更换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常规剂量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加量应用吉非替尼或更换厄洛替尼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12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吉非替尼常规治疗超过6月后出现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吉非替尼加量组20例,厄洛替尼换药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加量组与换药组疗效分别为CR0例,PR2例,SD11例,PD7例和CR0例,PR0例,SD13例,PD7例,PFS分别为9.1月,3.0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为轻度皮疹与腹泻.预后分析表明加量治疗或换药治疗均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对于吉非替尼常规治疗有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加量疗法和更换厄洛替尼疗法均能使患者再次获益,加量疗法在提高患者的PFS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江昊;周涛;高亚杰;刘基巍;董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骨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18例一线治疗失败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20岁,Karnofsky体能状况(KPS)评分≥70.具体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 d1+顺铂80~100 mg/m2 d1~2,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8例均可评价疗效,无CR、PR患者,MR 1例,SD7例,PD 10例,疾病控制率(DCR)为44.4% (8/18),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周(95%CI:5~13周),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月(95%CI:9~16月).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贫血、乏力,发生率分别为50.0%、44.4%、38.9%,对症处理后均明显缓解.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肺转移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田聪;汤丽娜;李洪涛;林峰;沈赞;闵大六;姚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胸腹腔镜联合切除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48例

    0 引言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病变中心位于解剖学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上下各5 cm范围内的腺癌,是不同于食管癌与胃癌的特殊类型癌.AEG按Siewert分型划分为三种类型[1]:(1) Siewert Ⅰ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上方1~5 cm的远端食管腺癌;(2)SiewertⅡ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上方1 cm与下方2 cm之间的腺癌,即传统意义上的“贲门癌”.(3) SiewertⅢ型:肿瘤中心位于EGJ下方2~5 cm的腺癌.由于解剖学上的特殊性,目前对于食管胃交接部癌特别是SiewertⅡ型的外科手术方式仍有争议.本院胸腹腔镜技术自2012年1月开始开展,对SiewertⅡ型AEG行胸腹腔镜下切除加胸腹腔淋巴结清扫,至今共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泽森;傅俊惠;郑春鹏;李卓毅;郑浩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法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drofolate reductase,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StataSE 1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结果 共纳入文献30篇,总计胃癌病例8 161例,对照9 926例.结果显示,MTHFR C677T变异基因型(CT+TT)胃癌的发病风险是野生型患者的1.31倍(95%CI:1.14~1.50),按亚洲、北美洲、欧洲人群分层分析显示亚洲人群MTHFR C677T变异基因型(CT+TT)与胃癌的发生相关(OR=1.35,95%CI:1.16~1.58),而在北美洲(OR=0.93,95%CI:0.41~2.11)和欧洲(OR=1.25,95%CI:0.81~1.93)人群则未发现有关联.敏感度分析显示该结果总合并值较为稳定,亚洲人群的合并值也较稳定,但北美洲及欧洲人群的合并值不稳定.漏斗图及Egger检验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MTHFR C677T变异基因型(CT+TT)可能是亚洲人群胃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丽娜;梁富翔;元博;李江奇;姜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同侧肾盂输尿管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0 引言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上皮肿瘤,同时同侧肾盂、输尿管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肉瘤样变异型伴鳞状分化非常罕见,据统计[1-2]肾盂癌占上尿路恶性肿瘤的5%~7%,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更少见,发生率只占肾盂癌的1/4,但近年来输尿管恶性肿瘤发病率呈轻微上升趋势.现报道泸州医学院同侧肾盂输尿管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叶入裴;肖秀丽;李鑫;伏凯文;龙汉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以眼部转移为首诊的乳腺癌1例报道

    0 引言乳腺癌眼眶转移的发生率较低为8%~10%,且仅有3%~10%的患者以眼部症状为首诊[1].因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现报道1例以眼眶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病例.1 病案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发现右眼肿块一月余”于2010年10月来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颞侧及颞上方可及新生物,质地较硬,界不清,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区,眼球固定.眼眶MRI示:右眼眶占位,见图1.人院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触及一3 cm×4 cm大小硬结.2010年10月10日行右眼眶肿块切除术+右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小叶癌,见图2,ER(75%,+++),HER2(+),Ki67(60%,+),PR(-);(右眼眶)转移性浸润性小叶癌,ER(70%,+++),HER2(+),Ki67(50%,+),PR(-).1 0月12日PET-CT示:第7胸椎、左髂骨、髋臼高葡萄糖代谢,考虑转移.考虑患者原发于乳腺,后予EC序贯T方案(EPI 50 mg/m2,静脉滴注,d1,8+CTX500 mg/m2,静脉滴注,d1、8,序贯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21天为一周期)化疗7周期,后因Ⅳ度骨髓抑制,停用多西他赛.

    作者:沈丽;李大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肿瘤微环境及免疫调节系列研究指导乳腺癌精确治疗的临床实践

    0 引言尽管辅助治疗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然而,来自循证医学的群体证据证明它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因此治疗的个体化、精确化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肿瘤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个过程参与的复杂过程,具有精确而又复杂的调控机制.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调控作用已被众多学者关注并公认,肿瘤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肿瘤细胞本身携带的众多突变,而且也表现在肿瘤微环境组成的差异以及动态变化,并且肿瘤微环境中募集的大量免疫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有关.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及其免疫调节对于指导乳腺癌精确治疗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笔者所在研究组近20年的乳腺癌转化研究结果以及临床应用结果进行报道,尤其侧重于细胞基质和微环境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作者:任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