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顺铂体外诱导人鼻咽癌CNE2细胞衰老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顺铂对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1)活性评判细胞衰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实时定量PCR法检测78个人类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顺铂对CNE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0 mg/L顺铂处理后第6和第8天检测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分别达到67.63%和89.22%,细胞阻滞于G2期;TP53、TP63、p16Ink4a,p27Kip1、PTEN、RB1、Cdc25C、TBX3、Gadd45a、IGF1R、PIK3CA、BMI-1、B2M、MORC3、MYC和SPARC等16个衰老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Cyclin A2、Cyclin B1、Cyclin E1、CDK6、ATM、ETS2、MDM2、E2F1、ETS1、FN1、IGFBP3、RBL2、SERPINB2及SIRT1等14个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 0.05或0.01).结论 顺铂能够在体外诱导CNE2细胞衰老,其机制涉及p16和p27介导的p53-pRB和PTEN衰老信号调控网络.
作者:杨飞城;黄岚珍;阳晶;黄希仕;蒋晓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p55PIK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转染质粒或特异性siRNA,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过表达或低表达p55PIK,继而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p55PIK的表达,通过BrdU/PI双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及细胞周期,并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后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明确p55PIK是否可以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相结合.结果 p55PIK过表达质粒及siRNA可分别使MCF7细胞中p55PIK成功过表达或低表达,而且过表达p55PIK可加快MCF7细胞的DNA合成,p55PIK组[DNA合成比率为(56.33±1.63)%]与Vector组[DNA合成比率为(26.27士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表达p55PIK促进MCF7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从而调节其增殖,p55PIK组[OD450nm:(1.46±0.04)]与Vector组[OD450nm:(1.16±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表达p55PIK可抑制上述过程.免疫共沉淀证实p55PIK与PCNA之间可以相结合.结论 p55PIK可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周期进程及增殖,而且p55PIK可与PCNA相结合.
作者:杨熹;李海杰;李国东;傅寅佳;罗学来;龚建平;胡俊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白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L-1 RAP)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 构建IL-1RAP表达载体,转染胶质瘤细胞系U251,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IL-1RAP对U251细胞周期及凋亡影响.利用免疫共沉淀钓取STAT3,检测转染IL-1RAP后STAT3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IL-1RAP与STAT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IL-1RAP蛋白定位于胶质瘤细胞核.与转染空质粒对照组相比,IL-1RAP有明显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52.10-5.51)% vs.(7.57士0.54)%,P< 0.05]和周期阻滞作用[(68.22士1.96)% vs.(38.31±7.22)%,P<0.05].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共定位证实IL-1RAP和STAT3可以相互作用.结论 IL-1RAP有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IL-1RAP可能通过与STAT3相互作用进入细胞核发挥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周期的作用.
作者:郭智珍;宫剑;王建功;刘卫东;胡万宁;邢树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PL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将RPL8基因导入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分析细胞内RPL8mRNA表达,RPL8基因修饰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MTT法检测活化T细胞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应.DC注入荷瘤小鼠体内,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及小鼠生存时间.结果 重组病毒转染DC后,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RT-PCR分析细胞内有RPL8mRNA表达;Ad-RPL8组、Ad组及PBS组激活T细胞对GL261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78%、49%和43%,Ad-RPL8组较Ad组及PBS组明显增高(P<0.05),RPL8基因修饰的DC注入小鼠后,与Ad组及PBS组比,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肿瘤体积变小(P<0.05),肿瘤细胞坏死增多.结论 RPL8基因修饰的DC对胶质瘤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为胶质瘤免疫治疗开辟新途径.
作者:谈艳芳;刘福慧;何应中;黄俊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LR3c.1377和TLR4Asp299Gly基因多态性与EBV感染在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发生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41例EBVaGC组织、62例EBV阴性胃癌(EBV-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EBVnGC)组织以及64例健康人群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结合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检测TLR3c.1377和TLR4 Asp299Gly基因多态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胃癌组与对照组比较TLR3c.1377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胃癌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6% vs.29.7%,P=0.004),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非携带者(OR=2.435,P=0.008); (2)EBVaGC、EBVnGC以及对照组间TLR3c.1377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EBVaGC组,EBVnGC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所有个体TLR4 Asp299Gly基因型均为Asp/Asp纯合子(P>0.05).结论 TLR3c.137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T等位基因为胃癌的危险因子,而C等位基因为一保护基因;TLR3c.1377基因多态性与EBVaGC易感性无明显相关.
作者:韩璐;赵真真;王笑峰;李慧;罗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水脱落癌细胞Beclin-1 mRNA表达变化对顺铂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水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35例胃癌恶性腹水患者,均接受腹腔内灌注顺铂,60毫克/次,1次/周.采用WHO标准评价疗效,根据疗效不同将患者分成治疗有效组(OR)和无效组(NR)两组;收集化疗前和首次腹腔化疗后第5天的腹水各20 ml,分离腹水中脱落癌细胞,RT-PCR技术检测腹水脱落癌细胞Beclin-1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 54.3%(19/35)的患者治疗有效,与NR组患者相比,OR组患者以Beclin-1和Bcl-2 mRNA降低为主(均P<0.05);统计分析显示,Beclin-1 mRNA下降预测化疗有效的敏感度达86.7%,特异性为70.0%.结论 监测腹水脱落癌细胞中Beclin-1 mRNA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预测腹腔内灌注顺铂治疗胃癌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
作者:赖敏栋;张慧卿;陈文学;何波;芦珊;万以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明确肺低剂量区体积在预测接受放射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价值.方法 对205例接受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RP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低剂量区体积指标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2级RP的患者为60例占29.27%(60/205),其中2级48例(23.41%),3级10例(4.88%),4级2例(0.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病变X线长度、GTV大横径、GTV长度、射野数、肺MLD、GTV体积、PTV体积、肺V5、肺V10和肺V15均影响患者≥2级RP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肺MLD及肺V5为患者≥2级RP发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肺V5取值为51.17%为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效能值.结论 肺低剂量区体积V5为接受放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RP的重要预测因素,建议在以后制定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计划时应该予以重视,取值应≤51.17%.
作者:曹彦坤;沈文斌;祝淑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nail、乏氧诱导因子-1a (HIF-1α)、E-钙黏素(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Snail、HIF-1α、E-cadherin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Snail、HIF-1α及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59.7%和54.8%,癌旁组织分别为15%、10%和100%.三种蛋白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和HIF-1α表达升高及E-cadherin降低与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和Snail表达均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但HIF-1α和Snail表达未显示相关性(P>0.05).结论 Snail和HIF-1α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Snail、HIF-1α和E-cadherin检测有助于评估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孙菊杰;魏玲;张德贤;王兴武;吕丽燕;王恒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瘦素和瘦素受体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外源性瘦素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瘦素和瘦素受体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MTT法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外源性瘦素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生长、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瘦素在结肠癌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0士1.83)%和(59.83士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瘦素受体在结肠癌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4士1.63)%和(65.21±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浓度为50、100和200 ng/ml的外源性瘦素可明显促进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在S期累积明显(P<0.05),但对HT-29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瘦素和瘦素受体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的方式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勇;王志刚;章必成;饶智国;高建飞;杨波;胡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初筛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组织间差异DNA甲基化位点,构建特异性食管癌抑癌基因甲基化谱.方法 用Illumina公司450K芯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行DNA甲基化检测并行对照分析,共分析485 577个位点,按甲基化p差值和差异分值结合Genecards、Intogen等数据库筛选异常高基化位点,对筛选出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进一步采用飞行质谱法验证.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间差异显著的位点共33 717个,其中高甲基化位点27 670个,主要分布于基因体和启动子5’非翻译区.结合数据库对基因生物学功能的描述以及文献报道,初步筛选出包含TMEFF2、CDH1 3、ING2、CASZl、IQGAP2、ADAMTS9、AIM、TRIT1、KLF6、EBF3等在内的差异甲基化基因.其中AIM2基因3个CG位点的甲基化频率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芯片检测中发现的CASZ1_CpG_5及其周围的多个CG位点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呈现高甲基化状态.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食管鳞状细胞癌差异甲基化位点的初筛,但构建的抑癌基因异常甲基化谱在应用前尚需进行大样本、多阶段验证.
作者:徐若冰;薛恒川;王建平;吴亮;王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功能状态对卵巢癌细胞顺铂(DDP)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卵巢癌细胞系SKOV3接受40 μmol/L DDP处理24 h后,qRT-PCR检测ERS相关基因改变;同时内质网示踪染料(ER-tracker)观察内质网形态变化;分别用ERS稳定剂牛磺熊去氧胆酸钠(tauroursodeoxycholate,TUDCA)或ERS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预处理SKOV3,再接受DDP处理,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HOP是否表达;从临床卵巢癌患者腹水中分离与培养原代卵巢癌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TUDCA及TG预处理对原代卵巢癌细胞DDP敏感度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Caspase-3的变化.结果 顺铂处理卵巢癌细胞系SKOV3后能够引起明显的ERS,ERS相关蛋白明显上调,内质网形态呈现颗粒化;TUDCA可以显著下调DDP引起的杀伤作用(P<0.05),显著降低GRP78和CHOP蛋白水平;TG可以显著上调DDP引起的杀伤作用(P<0.05)、GRP78和CHOP蛋白水平;在卵巢癌腹水原代细胞中TUDCA亦可显著抑制DDP引起的杀伤作用(P<0.05),TG亦可显著上调DDP引起的杀伤作用(P<0.05).结论 改变ERS的功能状态能够影响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度.
作者:周晓水;张陶然;刘毅;杨宗元;王常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联合细菌的溶瘤治疗(combined bacteriolytic therapy,COBALT)策略在实体瘤治疗中方兴未艾.此策略是将专性厌氧菌Clostridium novyi-NT联合传统放化疗药物治疗实体瘤,现处于临床Ⅰ期试验阶段.本文分别从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总结了抗肿瘤细菌应具有的标准,并简述了C.novyi-NT的溶瘤机制.
作者:石新丽;张硕;丁娜娜;李明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前列腺癌是目前中老年男性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有效的方法.对于无法、不愿或不必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试验性局部治疗.激光诱导间质热疗是其中的新技术,主要利用激光短时间内产生高热杀死肿瘤细胞,产生组织凝固性坏死.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外发展较快,已发表Ⅰ期临床试验和多份小样本量报道,均取得较满意短期疗效,但尚缺乏远期疗效及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法也需尽快统一,激光诱导间质热疗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和研究结果以便推广应用.
作者:张颖瑛;胡兵;陈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核仁小分子RNAs (small nucleolar RNAs,snoRNAs)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其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核仁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snoRNAs的失调与癌症相关.snoRNAs可能作为抑制基因或原癌基因参与到癌症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并且,snoRNAs相关的基因印记、人端粒末端转移酶以及核糖体病变也被发现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另外,snoRNAs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简要总结了snoRNAs的新功能以及snoRNAs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潜在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翠玲;王鹏;王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c-Myc的下游靶基因Myc-induced nuclear antigen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53 kDa (Mina5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且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预后之间关系密切.Mina53可通过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参与肿瘤发生发展,但其相关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为此,本文拟通过综述Mina5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进展,探讨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孙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IKK家族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IKKε是IKK家族新发现成员之一,在先天性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代谢疾病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在了解IKKε基因的功能和机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其与肿瘤进展和恶性转换也密切相关,发挥致癌作用.本文中,我们将就IKK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肖兵;叶敏华;祝新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10年的生存情况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F)及常规二维放射治疗(CF)三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比较.方法 收集2000年10月-2003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7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放疗疗效、预后影响因素、失败模式、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患者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0.59%、24.12%和11.76%.3D-CRT、LCAF及CF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P=0.29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有无胸背部疼痛、临床分期、有无软组织影和≥2级放射性食管炎(radiation esophagitis,RE)为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三组患者中复发和转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4.619,P=0.099,x2=3.221,P=0.200).三组患者≥2级急性RE和≥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a,R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42、4.281,P=0.802、0.118),但3D-CRT与LCAF两组间≥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6,P=0.038).截至随访时间共有20例患者生存,多数患者生存状态良好.结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为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区域性复发及远处转移仍为患者的主要失败模式;与LCAF相比,3D-CRT能明显降低2级以上RP的发生率.
作者:孔雁;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恩度/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差异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晚期肺腺癌(ⅢB期或Ⅳ期)患者128例,其中单纯化疗组48例,恩度+化疗组(恩度组)44例,贝伐+化疗组(贝伐组)36例,运用x2检验和Ridit分析,观察三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恩度组和贝伐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1.8%、59.1%和36.1%、80.5%,均优于单纯化疗组(14.5%,39.5%)(P<0.05).三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不增加不良反应;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贝伐单抗优于恩度.
作者:马会芳;陆士新;张伟杰;王留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居民1988-2012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对河南省未来(2013-2020年)的乳腺癌死亡率进行预测.方法 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河南省1988-2012年死于乳腺癌的全部记录及相应时期的人口数据,计算各时期死亡率、中国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及世界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用Joinpoint模型估计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运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河南省2013-2020年的乳腺癌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河南省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从1988-1992年的2.68/10万上升至2008-2012年的5.04/10万.3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快速增加.Joinpoint模型趋势参数显示,城市地区乳腺癌死亡率2000年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轻微下降,农村地区呈持续上升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13-2020年,城市地区乳腺癌粗死亡率变化不大,而农村粗死亡率从7.84/10万上升到9.14/10万.结论 河南省居民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1988-2012年呈上升趋势,未来(2013-2020年)农村地区乳腺癌疾病负担将明显增加.
作者:许林平;刘阳;张萌;阴蒙蒙;刘曙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0 引言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1 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在2004年WHO分类里首次被归为一个亚型[1],各个年龄段(2~79岁)均可发生,但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约占此类人群中肾癌比例的1/3[2],而在中老年肾癌患者中仅占1.6% (4/244)[3].近来研究发现,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在青幼年患者中临床生物学行为与中老年人相比,可能有明显不同[4-51.由于该肿瘤比较少见,现对我院确诊的一病例进行复习,以加深对其认识.
作者:袁晓露;陈琼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0 引言Ⅰ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Ⅰ,NF1),也称Von Recklinghausen病或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发病率约1/3 000~1/3 500[1],其中50%的病例来自基因突变,是突变率高的遗传病之一,50%的病例因家族性起病,但家族性影像学表现在国内外报道较少,临床中发现同一家族中兄弟两人同患NF1,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俊芬;刘玉林;陈宪;袁子龙;王明伟;闫卫鹏;陈长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0 引言英国泌尿外科医生Wickham[1]于1985年首先提出了微创手术的概念,1987年Mouret[2]开展了世界上第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无数外科先驱秉承微创治疗的理念,不断坚持、传承、创新,使得微创外科领域持续发展进步.但直至近十余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广泛开展之后,微创外科的概念和意义才逐步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被真正认识和理解.究其原因,外科治疗理念的改变以及医学科技的进步是结直肠癌微创外科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志祥;周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0 引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作为一类针对酪氨酸激酶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成为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近年来出现了合并慢性HBV感染的CML患者接受TKI治疗后发生乙肝再激活的报道,引起医疗工作者对该药物靶向外不良反应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报道1例CML患者在服用第一代TKI伊马替尼的过程中发生乙肝再激活的病例,并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旨在提高医疗工作者对其的认识.
作者:赵攀;谭竞;魏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0 引言女性生殖系统小细胞癌少见,占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比例不足2%,多见于宫颈,也可发生于卵巢、输卵管、阴道和外阴等部位[1].而原发于子宫内膜的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cma of endometrium,SCCE)罕见,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的1%以下,属于子宫内膜癌的特殊类型.该肿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预后差,大多数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l例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伴腺鳞癌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陈海霞;王维娜;赵峰;王翠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中碘图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量36例(47个结节)甲状腺结节实性部分以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CT值与碘含量(碘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选取佳敏感度及特异性的临界值.并比较其与传统形态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恶性结节(20个)与良性结节(27个)CT值与碘值分别为22.9~52.1 HU[平均(30.2±0.5)HU]、-3.2~1.0 mg/ml(中位数-1.5 mg/ml),30.2~55.1 HU[平均(39.4±0.7)HU]、-0.5~1.8 mg/ml(中位数0.9 mg/ml);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CT值与碘值分别为47A~85.6 HU[平均(66.8士1.3)HU]、1.1~3.2 mg/ml[平均(1.8±0.1)mg/ml],56.8~85.7 HU[平均(68.4±1.8)HU]、1.2~3.0 mg/ml[平均(1.7士0.1)mg/ml].其中各组CT值与碘值具有相关性(r=0.755、0.678、0.813、0.774,P=0.000).碘值临界值为0.15 mg/ml时,敏感度为81.50%,特异性为80.00%,且与传统形态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742).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碘图可测定甲状腺正常组织以及病变的含碘量,恶性结节的含碘量低于良性结节,可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作者:张正华;黄建强;韩丹;赵卫;王婧婧;潘晓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