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 国际刊号:1000-8578
  • 国内刊号:42-1241/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7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7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肿瘤学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2015年4期文献
  • 索拉非尼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sorafenib)体外对EC970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sorafenib作用后MMP-2、MMP-9、TIMP1、AKT和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orafenib作用后AKT、p-AKT、Bcl-2、MMP-2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Hoechst/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sorafenib诱导的细胞凋亡/坏死;细胞划痕实验观察sorafenib对EC9706细胞的迁移抑制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qRT-PCR显示sorafenib下调MMP-2、MMP-9、AKT、Bcl-2 mRNA表达,上调TIMP1 mRNA表达(P<0.05);Westemblot显示sorafenib降低MMP-2、AKT、p-AKT、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TIMP1蛋白表达水平(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orafenib诱导红染细胞增加(P<0.05);细胞划痕实验发现sorafenib作用后划痕明显变宽,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索拉非尼能够上调TIMP1表达水平、下调MMP-2、MMP-9、AKT、Bcl-2表达水平,可以抑制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迁移、促进凋亡坏死,这些可能是其产生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熊羽;樊青霞;赵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糖、高胰岛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及二甲双胍的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高糖和高胰岛素及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后乳腺癌MCF-7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探讨AMPK在糖尿病合并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甲双胍抑制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肿瘤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Westem blot、RT-PCR方法检测MCF-7细胞在高糖、高胰岛素、高糖+高胰岛素及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后AMPK的表达水平,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高糖+高胰岛素条件下,p-AMPKα1/2及AMPKα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中,AMPKα1、p-AMPKα1/2蛋白表达和AMPKα1mRNA表达在二甲双胍处理组均增高(P<0.05);高胰岛素组中,AMPKα1、p-AMPKα1/2蛋白表达和AMPKα1 mRNA表达在二甲双胍处理组中明显增高(P<0.05);高糖+高胰岛素组中,p-AMPKα1/2、AMPKα1蛋白及AMPKα1 mRNA表达在二甲双胍处理组中均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高糖+高胰岛素共同作用下,G1期乳腺癌MCF-7细胞所占百分比有所下降,且二甲双胍的干预高糖和(或)高胰岛素作用下的MCF-7细胞,可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P<0.05).结论 高糖+高胰岛素可以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中AMPK的表达水平,减少处于G1期细胞,而二甲双胍可以使高糖和(或)高胰岛素作用下AMPK表达增多,且使细胞停滞于G1期.

    作者:孙启天;高宇;刘晓燕;贺晓磊;邢恩鸿;孙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转录因子Snail对食管癌Eca-109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Snail在诱导食管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构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Snail和Eca-109-vc,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慢病毒转染细胞株构建成功.经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实验鉴定慢病毒转染后的Eca-109-Snail细胞Snail表达量升高,细胞表现出成纤维细胞样外形,细胞之间彼此分离;Eca-109-Snail细胞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和MMP-2表达上升,其侵袭和迁移能力较空载体对照组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nail通过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进而提高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作者:李文雯;张琳丽;胡国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紫杉醇诱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存

    目的 研究紫杉醇诱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探索耐药细胞的长期保存条件,以建立稳定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选用卵巢癌化疗敏感细胞株SKOV3,分别采用大剂量冲击和小剂量浓度递增诱导建立耐药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TAX300、SKOV3/TAX30.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的IC50;比较耐药细胞和敏感细胞的细胞平板克隆形成、生长曲线倍增时间的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比较无药冻存和加药冻存的方式对耐药细胞的保存效果.结果 耐药细胞SKOV3/TAX300,耐药指数为4.60,耐药细胞SKOV3/TAX30,耐药指数为51.31;与敏感细胞相比,耐药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倍增时间延长.多药耐药基因1(MDR1)在两种耐药细胞中高表达,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蛋白激酶Cα(PRKCA)基因仅在SKOV3/TAX300中的表达增高,BCL-2样1基因(BCL2L1)在SKOV3/TAX30中低表达.耐药细胞冻存在含有药物的条件下,有利于耐药性的保持.结论 大剂量冲击和小剂量浓度递增两种方法诱导的耐药细胞为研究紫杉醇耐药机制建立了良好的体外模型,两种耐药细胞SKOV3/TAX300和SKOV3/TAX30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樊蓓;李红霞;吴玉梅;赵群;邓小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骨桥蛋白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表达情况,利用x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OPN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及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结果 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83.3%(70/84).在早期患者中,OPN阴性表达组DFS和OS长于OPN阳性组(x2=9.722,P=0.019;x2=6.064,P=0.014).而晚期患者OPN阴性表达组DFS和OS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OPN表达,OPN可能成为预测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吕梦果;颜次慧;宋新苗;曹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及钙水平与胃癌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25-(OH)D3及钙(Ca2+)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63例,胃癌(病例组)患者1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入选对象血清25-(OH)D3水平,离子选择性电极(ISE)电位法测定入选对象血清Ca2+水平.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5.07,P=0.000),而其血清C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9,P=0.269),病例组内血清25-(OH)D3水平与Ca2+之间呈正相关(r=0.706,P=0.000).外周血25-(OH)D3水平在不同细胞分化程度的胃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6,P=0.038).胃癌经手术治疗后,术后外周血25-(OH) D3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7,P=0.000).但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血清25-(OH)D3水平无统计学意义(t=0.061,P=0.952).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手术治疗后其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监测胃癌患者病情变化、预测预后.

    作者:曾亚菲;褚燕君;孙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发2cm以下微血管侵犯肝癌患者的预后生存分析

    目的 2cm以下的单发肝癌有着良好的术后生存.而微血管侵犯被认为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单发小肝癌(≤2 cm)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微血管侵犯对于2 cm以下单发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住院的62例2 cm以下单发肝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病理资料,探讨微血管侵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2例2cm以下单发肝癌患者中,16例有微血管侵犯、46例无微血管侵犯.16例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81.3%,而无微血管侵犯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93.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结论 2 cm以下的单发肝癌有着良好的预后,微血管侵犯不影响2 cm以下单发肝癌的长期生存;为了确认微血管侵犯是否不影响2 cm以下单发肝癌的长期生存,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

    作者:张麒;张文;查勇;甘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过继性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常规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分三次回输患者体内,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次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CD3+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4+T细胞比例、CD3+CD8+T细胞比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治疗前Treg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K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regs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CIK细胞输注治疗可以增强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婷婷;王郁;贾云泷;王雪晓;王佳丽;吕微;段玉青;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动脉化疗栓塞术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方法 140例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分为TACE组和非TACE组(即门诊随访组),收集两组治疗方案直接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无瘤生存时间),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度分析.结果 (1)40例非TACE组患者门诊总平均费用为7 121.44元/人;100例TACE组患者复发前总费用为2 8250.45元/人.(2)非TACE组和TACE组的1、2、3、4、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3)非TACE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89.15元/月,TACE组为1 278.30元/月,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560.27元/月.(4)敏感度分析中非TACE组的成本度效果比为350.84元/月,TACE组为1 215.81元/月,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381.35元/月.结论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预防肝癌术后复发,预防性TACE并不是优方案,至少不是每个患者都应该或都适合做,在相同的效果下(复发率、无瘤生存时间)门诊随访治疗可能更经济.

    作者:李仕来;万裴琦;彭涛;肖开银;苏铭;尚丽明;徐邦浩;苏智雄;叶新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盆腔炎与卵巢肿瘤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 Meta分析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与卵巢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纳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合并优势比(OR)及其95%CI.结果 共纳入2个队列研究和8个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ID暴露可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OR=1.72,95 %CI:1.17~2.52,P=0.006);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ID暴露史并未明显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OR=1.07,95 %CI:0.86~1.33,P=-0.55).但有2个研究发现复发性PID可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病风险.结论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论相矛盾;但有关复发性PID的研究均提示随着PID暴露次数增多卵巢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鉴于病例-对照研究自身缺陷及队列研究较少,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尤其是有关复发性或慢性PID与卵巢肿瘤的风险关系.

    作者:王子静;毕学汉;张梦婷;杨永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中VEGF、CTGF mRNA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表达及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研究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相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7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对照组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收集研究对象骨髓液单个核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对VEGF-C及CTGF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VEGF-C、CT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r=0.709,P<0.05) 经1周期化疗后,达完全缓解患者及部分缓解患者与未治疗时比较,VEGF-C、CT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未缓解患者与初发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CTGF mRNA的表达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不同程度各组及是否伴髓外浸润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CTGF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生、浸润及转移,并且与白血病预后相关.

    作者:刘学文;白学琴;韩轩茂;贺其图;马宏杰;李静;李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放射性核素标记Exendin-4类似物用于胰岛素瘤显像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瘤是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常规方法难以检测.核素显像如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具有无创、敏感度高、特异性好等优势,为胰岛素瘤的诊断提供了新技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在胰岛素瘤中高表达,是潜在的肿瘤靶点.Exendin-4作为GLP-1R激动剂,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本文介绍放射性核素标记GLP-1R激动剂(Exendin-4)类似物的进展及在胰岛素瘤显像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许清;杨敏;罗世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应用进展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临床研究表明,BEV单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确切,并且与紫杉类药物、脂质体阿霉素及环磷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疗效更佳.此外,BEV能有效控制恶性腹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BEV在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营;郭志;倪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SET8(又称SETD8、PR-SET7、KMT5a)是现今发现唯一能够特异性单甲基化H4K20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及其催化形成的H4K20me1共同参与了细胞周期调控、染色质结构及基因转录的调节.近年来研究发现SET8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参与调控体内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及凋亡等过程,涉及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等多个环节,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主要从SET8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SET8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静;徐金升;白亚玲;张胜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致癌基因CUG2的研究进展

    CUG2蛋白,又称着丝粒蛋白W,是一种近期发现的核蛋白,研究发现CUG2为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等过程所必需,在许多癌组织中都存在高表达,如结肠直肠癌及胃癌,被预测是一种致癌基因.它位于核仁上或者着丝粒上,能和着丝粒蛋白T相互结合,共同参与着丝粒染色质结构的形成.现概要介绍CUG2基因的发现、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之间关系的新进展.

    作者:廖长春;祝新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小RNAs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miRNAs)是长度为19~24 nt的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其靶mRNA特异性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负向调控基因表达.miRNAs参与包括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细胞活动的调控.miRNAs的异常表达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miRNAs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广泛存在人体组织、体液中.本文就miRNAs在胸腔积液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等提供新的概念及思路.

    作者:阳娟;刘崇梅;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去势抗拒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型雄激素合成抑制剂醋酸阿比特龙(Abriaterone acetate)治疗去势抗拒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并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去势抗拒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龄68岁(61~81岁),接受醋酸阿比特龙治疗,化疗至少2周期后.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美国NCI制定的毒性评价指标(CTC-AE3.0)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总生存时间(OS)进行分析.结果 5例未完成总评估过程.可评价疗效的53例患者中,总有效率(ORR) 18.87%(10例),疾病控制率(DCR) 62.26%(33例);中位OS为(15.0±1.2)月;28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下降>50%,治疗前后PSA中位数分别为78 ng/ml(18~1 776 ng/ml)和37 ng/ml(9~320 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结论 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去势抗拒前列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许玉霞;张华锋;李长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栓塞治疗对改善高龄膀胱癌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改善高龄膀胱癌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高龄膀胱癌合并出血患者行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实施了双侧栓塞、4例实施了单侧栓塞.对栓塞术后造影结果、血尿控制、生活质量、并发症状况进行评估观察.结果 插管造影技术成功率100%,20例患者术后1~5天(平均3天)血尿停止(20/23,87.0%),其余3例再次行栓塞术后出血停止.4例患者分别在术后3、4、4、6月再次出现血尿症状,远期临床成功率为82.6%.术后7天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无误栓、膀胱坏死、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高龄膀胱癌出血疗效确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一种优先选择的临床治疗手段.

    作者:郭秀英;张炜浩;李保国;刘方;邢文阁;于海鹏;司同国;郭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进展期MPN病例,其中包括76例JAK2V617F突变阳性或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3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分别接受IFN-α及羟基脲(HU)治疗半年以上,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 JAK2V617F(+)的ET及PV患者,IFN及HU治疗组间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 vs.85.7%;87.5% vs.83.3%,P>0.05),但IFN治疗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HU治疗组(84.2% vs.52.4%;87.5% vs.50.0%,P<0.05).JAK2V617F(-)的ET患者,IFN和HU治疗组间总缓解率(82.4% vs.78.9%)及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58.8% vs.57.9%)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栓事件、脾肿大、骨髓纤维化发生率均较HU治疗组低,且HU治疗组血液学(1~2级)不良反应较IFN组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V617F突变阳性的ET和PV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无疾病进展生存,且对JAK2V617F阳性PV患者摆脱静脉放血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丁莉;许娜;黄彬涛;高冠论;肖雅娟;周璇;卢绮思;李琳;李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周血有核细胞DNA损伤检测在肺多原发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在肺多原发癌和转移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微量全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分别检测28例转移癌、30例肺多原发癌和29例原发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率及损伤程度.结果 转移癌组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损伤阳性率为6.29%(176/2800),显著高于肺多原发癌组3.77%(113/3000),(x2=18.883,P=0.000);肺多原发癌组显著高于原发肺癌组2.66%(77/2900), (xx2=5.494,P=0.019).转移癌组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的尾长、尾矩和椭圆矩分别为(44.19±13.48)μm、(4.53±1.66)和(4.64±1.50),显著高于肺多原发癌组[(34.85±8.40)μm、(3.30±1.04)和(3.54±1.03)],(P=0.000);肺多原发癌组显著高于原发肺癌组[(26.25±7.64)μm、(2.20±0.98)和(2.37±0.78)],(P=0.000).结论 检测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有助于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周渝斌;沈诚;杜恒;陈大理;车国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5-羟基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防治和病因探索提供证据.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等大型数据库中2003至2013年发表的有关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应用Stata 11.0软件评价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结果 (1)血液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组与低组在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9,95%CI:0.65~0.95).(2)地区亚组分析显示,血液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组与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美洲组RR=0.78(95%CI:0.60~1.02),欧洲组RR=0.77(95%CI:0.56~1.06),亚洲组RR=0.89(95%CI:0.52~1.50).(3)Egger's检验法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Begg's漏斗图基本对称,所以没有显著的发表偏倚.结论 血液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癌存在联系,补充维生素D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于慧会;魏立璇;刘运泳;邢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云南省7个Lynch综合征家系中致癌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探讨云南省7个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家系中常见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08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个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微卫星不稳定检测确定为MSI-H和dMMR的家系先证者,并且这7个家系都符合AmsterdamⅡ诊断标准.采用目标区域捕获结合高深度测序技术,对家系首发患者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5个基因外显子及其邻近±2 bp内舍子区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7个家系(2个白族家系、2个彝族家系、3个汉族家系)中,2个白族家系和2个彝族家系均未发现已知突变位点.结论 Lynch综合征家系致病突变可能存在民族差异.

    作者:珠珠;黄鉴;潘国庆;陈昌望;洪敏;李文亮;董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照射靶区勾画指南——欧洲放射肿瘤学会2015年指南解读

    0 引言近年,欧洲放射肿瘤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Radiotherapy&Oncology,ESTRO)[1]、比利时[2]和丹麦[3]均发布了乳腺癌靶区勾画指南.这些指南不再基于传统照射野的骨性标记来勾画靶区,而是参照乳腺癌局部区域的血管解剖定义其区域淋巴结靶区边界,具有重复性好、靶区小而精、个体化更明确、可更好地保护肱骨头等优点.由于上述指南基本相似,本文一并介绍以期为国内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提供参考标准.

    作者:谭文勇;李先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