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RNF2基因表达对X射线照射后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针对RNF2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有效的干扰序列(siRNA1、siRNA2和siRNA3)和阴性对照序列.瞬时转染细胞,分别命名为RNF2 siRNA1组、RNF2 siRNA2组、RNF2 siRNA3组,转染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分别命名为NC组和control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食管癌ECA109细胞各组中RNF2表达变化.MTT法检测RNF2基因对ECA109增殖能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F2对ECA109放射敏感度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RNF2基因干扰后对细胞周期和凋亡分布的影响.结果 3对干扰序列组的RNF2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ontrol组和NC组,尤以siRNA1组效果明显.选择siRNA1作为干扰组进行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TT结果表明照射后干扰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显示干扰组的的D0、Dq、SF2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NC组,而干扰组的外推数N(extrapolation number N)值明显高于后者,可见干扰组细胞的放射敏感度高于control组和NC组;流式细胞术显示照射后RNF2 siRNA组G0/G1期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NC组,S期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NC组.结论 siRNA干扰技术有效地抑制了食管癌ECA109细胞中RNF2基因的表达,联合X线照射后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消除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增加了食管癌的放射敏感度.
作者:杨兴肖;李幼梅;刘志坤;马鸣;祝淑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甜菜红素对人宫颈上皮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线粒体和细胞核等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0、62.5和500 ppm甜菜红素加入HeLa、HepG2和A549细胞培养36h,在8 000~30 000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超微结构,并计算线粒体数量和截表面积.结果 HeLa、HepG2和A549肿瘤细胞核具备肿瘤细胞的特征,并且线粒体肿胀、脊膜结构消失.加入62.5 ppm甜菜红素时,HeLa、HepG2和A549细胞的线粒体计数分别增加10.9%、25.0%和12.6%,截表面积较0 ppm浓度组分别减小38.9%、70.1%和65.3%;加入500 ppm甜菜红素时,HeLa、HepG2和A549细胞的线粒体计数分别增加15.2%、79.7%和40.0%,截表面积较0 ppm浓度组分别减小67.8%、77.6%和81.9%;并且线粒体内膜结构趋于完整.加入500 ppm甜菜红素时,以上三种细胞均出现核分裂、固缩和溶解的坏死相.加入甜菜红素时, HeLa和A549细胞出现凋亡小体,HepG2和A549细胞出现自噬体.结论 甜菜红素可促进肿瘤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恢复,引起细胞核坏死和细胞死亡.
作者:翟少华;包晓玮;雒秋江;陈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别负载GnRH/M2融合蛋白和mGM-CSF/βhCG融合蛋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及与多西他赛(DTX)联合应用治疗小鼠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用GnRH/M2融合蛋白与mGM-CSF/βhCG融合蛋白分别致敏DC,获得DC疫苗,流式细胞仪检测DC成熟度.测量各组小鼠肿瘤生长体积和重量、检测免疫小鼠脏器指数和脾细胞增殖,脾细胞对癌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及小鼠外周血内细胞因子IFN-γ浓度,观察各组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果.结果 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比较,单独用药对荷瘤小鼠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组抗肿瘤效果均优于DC疫苗单独应用组(P<0.01).结论 两种DC疫苗均能与多西他赛发挥协同抗前列腺癌作用,抑瘤效果显著增强.且联合应用也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RM-1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作者:井亮亮;张昕黎;李曼曼;苗梓韬;曹荣月;龙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FEN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EN1基因在52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FEN1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用MTT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FEN1后HepG2增殖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HepG2迁移、侵袭能力改变.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FEN1高表达于肝细胞癌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与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FEN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7)、肝内转移(P=0.046)、临床TNM分期(P=0.020)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AFP值及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通过siRNA干扰肝癌细胞株HepG2中FENl基因表达,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干扰FEN1表达后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Transwell实验发现干扰FEN1后可明显抑制HepG2迁移、侵袭能力(P<0.05).结论 FEN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高FEN1表达提示肿瘤分化程度低,易转移及预后差,干扰FEN1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降低肝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FENl基因可成为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的一个新生物靶点.
作者:殷锐;吴维新;王红华;陈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插植模式的应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2015年12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全面收集有关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员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并按照预先设计的资料提取表进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85篇研究,英文35篇,中文50篇,其中24.7%(21/85)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英文研究第一作者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13/35)和印度(6/35),而中文研究主要分布于广州(10/50)和江苏(7/50).中文文献来自43种期刊,仅18%(9/50)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随访时间、插植相关特征、治疗引导方式等报告率较低.大多研究(60/68)采用高剂量率(high dose rate,HDR)近距离治疗,采用的插植模式多达11种.32%(8/25)英文文献采用单次剂量5.5~6 Gy,每天两次,5~6次,均为会阴模板全麻下插植,而53.1%(17/32)的中文文献采用单次剂量8~12 Gy,每周1次,1~3次,均为徒手插植.结论 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疗研究的临床特征报告率较低,尤其是中文文献,同时对照研究数量较少.中英文研究组织间插植模式多样,无论是插植剂量,还是插植模板、麻醉方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刘丹璐;石秀娥;赵凤菊;赵林;杨克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共518例初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UICC2002版分期标准分为Ⅲ期、ⅣA期、ⅣB期)入组.按治疗前是否有颅底骨质破坏分为A、B两组:A组(无颅底骨质破坏)243例,B组(有颅底骨质破坏)275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的骨转移发生率及骨转移时间.结果 518例骨转移发生率为11.8%(61/518),其中A组16例(6.6%),B组45例(16.4%)(P<0.05).在61例发生骨转移患者中,B组单一骨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73.3% vs.43.8%,P<0.05);A、B两组出现首次骨转移事件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0月,19.1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骨转移发生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伴有颅底骨质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易发生骨转移、单一骨转移发生率高,颅底骨质破坏是引起骨转移发生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邹国荣;黎益华;曾伟华;何艳;龚竹;曹小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干细胞基因Lgr5在食管鳞癌组织及其成球细胞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280例食管鳞癌和150例癌旁组织中Lgr5蛋白的表达水平;低黏附培养法培养食管鳞癌细胞KYSE70形成成球细胞,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性相关基因SOX2、ALDH1A1、NANOG以及Lgr5在亲代细胞和成球细胞中的表达差异;Transwell实验检测成球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qRT-PCR法检测成球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Lgr5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块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与亲代细胞相比,食管鳞癌成球细胞中干性相关基因SOX2、ALDHlA1、NANOG表达水平升高(均P< 0.05),Lgr5在食管鳞癌成球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并且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EMT相关标志物Vimentin和N-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 Lgr5可能为食管鳞癌复发、进展、侵袭转移的标志之一,Lgr5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可能具有干细胞样特性,并且可能为食管鳞癌细胞的一个干性调控基因.
作者:吕转;李砺锋;范智蕊;马望;王留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各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各细胞因子与胃癌不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对46例胃癌术前患者(胃癌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lβ、IL-2、IL-4、IL-5、IL-6、IL-7、IL-8、IL-10、IL-12、IL-13、IL-17A、IL-21、IL-23、TNF-α、IFN-γ、GM-CSF表达水平进行同时检测.结果 血清中IL-8、IL-17A、IL-7、TNF-α表达水平胃癌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4.50(10.38)pg/ml vs.2.06(3.17) pg/ml,P=0.002、0.83(2.01) pg/ml vs.0.21(0.85) pg/ml,P=0.013、3.46(1.90) pg/ml vs.2.11(1.48) pg/ml,P=0.001、1.21(1.13) pg/ml vs.0.79(0.37) pg/ml,P<0.001;各细胞因子在胃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细胞因子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血清中高水平的IL-7、IL-8、IL-17A、TNF-α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IL-8、IL-17A、TNF-α高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操珍;孙俊宁;王菀菀;段轶鋆;曹雪玲;苏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脂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在生物体内具有复杂的代谢通路及多种脂质间的相互转化.脂质代谢异常可引发诸多人类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症、癌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机制多因素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能量代谢异常在多种癌症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随着脂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谱系变化及脂代谢异常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脂代谢通路、不同脂类在癌症中的异常代谢及其研究进展这几个方面对脂代谢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萨日娜;武会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通路及相关基因变异研究越来越深入.NF-κB的激活是这些通路活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研究揭示了NF-1B相关通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异常激活,发现了新的与肿瘤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突变,并为临床进行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翟林柱;赵媛媛;林丽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肾癌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和肾癌根治术(radical nephrectomy,RN)治疗pT1bN0M0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为pT1b期肾癌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湖北省肿瘤医院从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pT1bN0M0的肾癌患者(PN=16例,RN=52例).比较两组之间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5年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同时收集了术前和术后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以评价肾功能的改变.结果 PN与RN的5年OS (90.3% vs.88.6%,P=0.552)、RFS (90.3% vs.75.4%,P=0.121)和CSS (90.3% vs.92.8%,P=0.87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肾功能下降患者所占比例在PN组显著优于RN组(0 vs.12.6%,P<0.01).术后一年血肌酐和eGFR水平在RN组中要高于PN组[(0.3士0.6)vs.(0.2±0.1)、(20.1士12.6)vs.(9.8士12.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P=0.064).结论 PN或RN对于pT1bN0M0期肾癌的治疗在预后和安全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N术后肾功能指标显著优于RN,PN是治疗pT1b期肾癌的一个可行方案.
作者:邓康俐;李有元;崔殿生;刘三河;魏少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仙游县胃癌的危险因素,为当地胃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7月在仙游县医院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433例.按仙游县各乡镇胃癌的标化死亡率分成胃癌高、中、低发,乡镇以村为单位随机抽取健康人群,按患者的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结果 在控制和考虑其他混杂因素后,进食速度快、喜硬食、常吃腌菜、吸烟、有胃病史、肿瘤家族史、使用农药、对家庭现状不满意等为仙游县胃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常吃蔬菜、食用菌、牛羊肉、海带紫菜及洋葱等则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仙游县胃癌高发与多种因素尤其与当地进食腌菜饮食习惯和大量农药的使用有关,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江美花;刘宝英;吴传城;郭赛雄;李丹;周艳;李宏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癌症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2年贵州省全国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Excel2010、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贵州省疾病监测点因恶性肿瘤死亡维持在稳定水平,5年共计死亡6 553人,粗死亡率为85.11/10万,标化死亡率为70.95/10万.男、女性粗死亡率分别为116.97/10万、75.6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6.71/10万、69.51/10万.5年恶性肿瘤死亡在全死因顺位中一直处在第3位,其前五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白血病,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顺位有差别.各年龄组均有恶性肿瘤死亡,45岁后随年龄增长呈快速增长趋势,8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高,各年龄组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构成不同.结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贵州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的疾病,政府应针对高危人群制定行为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时加大肿瘤监测工作力度.
作者:张益霞;翁浩;潘昀熙;余杨文;刘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磁县食管癌高发区10年间上消化道癌发病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肿瘤登记规范,收集整理,评价上消化道癌发病情况,利用磁县登记处积累的2003-2012年登记资料,分析上消化道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计算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和世界标化率的变化百分比,配合调整率的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值(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同时分析食管癌、贲门癌、远端胃癌发病构成年度变化.结果 2003-2012年磁县上消化道癌平均粗发病率为165.36/10万,年度发病率有下降趋势;食管癌平均粗发病率为108.05/10万,年度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贲门癌平均粗发病率为31.21/10万,逐年上升趋势;远端胃癌平均粗发病率为26.10/10万,男性是上升趋势,而女性则是下降趋势.结论 食管癌发病率下降明显,但仍是磁县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贲门癌发病率上升明显,提示上消化道癌防治重点是加强贲门癌及远端胃癌的综合防治研究,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作者:宋国慧;李东方;孟凡书;陈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0 引言根据2016版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膀胱印戒细胞癌(不伴有细胞外黏液者),命名为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lasmacy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伴有印戒细胞形态.此类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亚型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本研究曾诊治此类型膀胱癌患者1例,随访至今,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希望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作者:李曾;廖洪;谭政;毛顿;吴毅;肖英明;杨盛柯;钟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0 引言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已达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原发性肝癌远处转移自然病程仅3~4月,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极差[1].本文报道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Apatinib,后文简称阿帕替尼)治疗一例肝癌肺转移病例,旨在为转移性原发性肝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宁刚;王育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食管癌外科中关于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仍存在相当大的争议.近年来食管癌全食管系膜切除术的概念倍受重视.全食管系膜切除术代表着一种手术原则而非手术方式,可在各种开放以及微创食管切除术中应用.全食管系膜切除术适用于T1-T3期食管癌.结合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全食管系膜切除术旨在获得食管癌的R0切除.外科切缘(尤其是径向切缘)和切除淋巴结数目是评价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捷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