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布洛芬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肝癌QGY-770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细胞QGY-7703,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加入等容量的RPMI 1640培养液;实验组(B组):按照不同布洛芬浓度分为三个亚组:B1组250 μmol/L,B2组500 μmol/L、B3组1 000 μmol/L.各组分别作用24、48和72 h后,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各组分别作用48 h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PI3K、PTEN和MMP-9基因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TEN、Akt、磷酸化Akt(p-Akt)、mTOR、磷酸化mTOR(p-mTOR)和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B1、B2、B3三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降低,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B1、B2、B3三组细胞PTEN mRNA和PTE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随着布洛芬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1、B2、B3三组细胞PI3K mRNA、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1、B2、B3三组细胞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p-Akt、p-mTOR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且随着布洛芬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良好的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洛芬可以抑制QGY-770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布洛芬对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作者:南振华;潘灵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人肝细胞癌系HepG2细胞MTH1基因表达,并研究MTH1基因干扰后对HepG2细胞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化学合成3对特异性MTH1-siRNA,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瞬间转染肝癌HepG2细胞,离体培养肝癌HepG2细胞,并设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MTH1-siRNA1、MTH1-siRNA2、MTH1-siRNA3转染组.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MTH1-siRNA后HepG2细胞MTH1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并筛选干扰效果佳序列.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划痕实验检测转染siRNA-MTH1后HepG2细胞凋亡、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MTH 1-siRNA3转染组干扰效果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5).MTH 1-siRNA3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3);MTH1-siRNA3转染组细胞的划痕24、36 h愈合率均低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结论 MTH1在肝癌细胞的凋亡及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干扰MTH1的表达能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降低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作者:赵丹;谢春英;肖春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下调KLF8的表达对鼻咽癌CNE 1-LMP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KLF8 siRNA真核表达质粒稳定转染至鼻咽癌细胞株CNE1-LMP1.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CNE 1-LMP1细胞中KLF8、E-cadherin、N-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siRNA后对CNE1-LMP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KLF8 siRNA转染的CNE1-LMP1细胞株与其阴性对照NC-si组比较KLF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证实稳转细胞株建立成功.KLF8 siRNA可上调CNE 1-LMP1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而下调N-cadherin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siRNA干扰CNE1-LMP1细胞侵袭能力下降.结论 KLF8在鼻咽癌CNE 1-LMP1细胞中高表达;通过siRNA下调KLF8的表达能干扰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阻断EMT过程,抑制CNE 1-LMP1细胞侵袭转移.
作者:胡文兵;王钢胜;陈曦;陈军;於席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功能水平和肾上腺激素对小鼠乳腺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肾上腺移植组和肾上腺切除组,并接种稳定表达萤光素酶基因的4T1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利用印度墨汁染色和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利用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肾上腺素(E)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对4T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后通过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化相关分子如E-cadherin、vimentin和ZEB1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肾上腺移植组肿瘤生长明显增快,瘤体大,肺转移结节明显增多,且腹部转移灶大;而肾上腺切除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作用正好相反.DEX明显促进4T1细胞的迁移能力而E作用不明显,且DEX上调vimentin和ZEB1的表达而下调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糖皮质激素促进小鼠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上皮间质化介导的.
作者:秦君芳;刘华;李云飞;刘帛岩;倪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5-Fu与腺病毒表达的IL24联用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PCR、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pAd-IL24腺病毒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IL24蛋白水平表达情况.CCK8法确定5-Fu联用剂量,检测与Ad-IL24联用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并计算联合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腺病毒感染复数及不同5-Fu浓度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阳性细胞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5-Fu作用前后HepG2细胞表面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denovirus receptor,CAR)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pAd-IL24.确定5-Fu联用剂量为1 μg/ml和2μg/ml,Ad-IL24与低剂量5-Fu联用可以协同抑制HepG2肝癌细胞生长,联合指数分别为0.75和0.64.低剂量5-Fu作用于HepG2后使其表面CAR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 低剂量5-Fu 与Ad-IL24联用对HepG2肝癌细胞系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可能与5-Fu上调HepG2表面CAR水平相关.
作者:杨圆圆;卢杨;张晓龙;张晴;李真真;张砚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β△,TRβ△)对大鼠乳腺癌SHZ-88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rβ⊿及空载体pcDNA3.1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SHZ-88细胞,并给予10 nmol/L T3干预.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活力;Annexin V/P1和JC-1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组蛋白/DNA碎片;定量PCR检测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Caspase-3基因表达;比色法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结果 与空载体pcDNA3.1转染组相比,pcDNA3.1-Trβ⊿转染组明显抑制SHZ-88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组蛋白/DNA碎片和凋亡细胞百分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调Caspase-9、Caspase-3基因的表达并促进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化(P<0.05);给予T3后可明显增强上述作用(P<0.05).结论 TRβ△可抑制SHZ-88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发生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实现,且该作用受T3调节.
作者:张洋洋;彭效祥;孙艳丽;宋伟;赵荣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靶向沉默B7-H3基因表达对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设计针对B7-H3基因的shRNA沉默质粒,转染HepG2细胞,下调B7-H3的表达.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转染前后HepG2细胞移行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基因沉默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ST-1法和ELISA凋亡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侵袭相关分子MMP-2、MMP-9的表达和活性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B7-H3 shRNA沉默质粒并转染HepG2细胞.与对照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沉默B7-H3基因表达后,B7-H3 shRNA转染组HepG2细胞的移行(24 h:P=0.001;48 h:P<0.001;72 h:P<0.001)和侵袭(P<0.001)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MMP-2、MMP-9的蛋白表达(MMP-2:P<0.001;MMP-9:P=0.007)和活性(MMP-2:P<0.001;MMP-9:P<0.001)均显著下降.结论 通过B7-H3 shRNA沉默质粒靶向沉默B7-H3的基因表达能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作者:康富标;王玲;王燕;李东;孙殿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金龙胶囊对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迁移诱导蛋白7(Mig-7)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观察HCT116、HT29结肠癌细胞株VM的形成能力.对VM(+)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为空白组、中药组(金龙胶囊)和阳性对照组(200 μmol/L,5-氟尿嘧啶组),其中金龙胶囊组按培养液浓度分为低浓度(0.01 mg/ml)、中浓度(0.02 mg/ml)和高浓度组(0.04 mg/ml)三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Mig-7 mRNA和Mig-7蛋白的表达.结果 HCT116细胞可形成VM,HT29细胞无形成VM能力;Mig-7在HCT116细胞中阳性表达;金龙胶囊高、中、低剂量及5-氟尿嘧啶组均可干扰HCT116细胞VM形成,下调Mig-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各药物组VM及Mig-7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金龙胶囊剂量增大,VM及Mig-7的表达量逐渐减少.以金龙胶囊高剂量组(0.04 mg/ml)和5-氟尿嘧啶组效果更为明显(P<0.01),且5-氟尿嘧啶组效果优于金龙胶囊高剂量组(0.04 mg/ml)(P<0.05).结论 VM(+)组细胞可表达Mig-7 mRNA和Mig-7蛋白,金龙胶囊抑制VM的形成,可能与下调Mig-7mRNA和Mig-7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娇萍;袁昌劲;余涛;刘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增殖、凋亡等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SAHA作用于MDA-MB-435细胞后,采用MTT、流式细胞分析、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及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SAHA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发现SAHA可导致G2/M期周期阻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活性氧(ROS)产生并发生早期凋亡.同时,SAHA可下调周期蛋白cyclinB、活化p38-MAPK及JNK,抑制p53的表达且可能不是通过PI3K通路、P38 MAPK通路、ERK1/2通路和NF-κB、JNK通路起作用.结论 SAHA能抑制MDA-MB-435细胞增殖,诱导其周期阻滞及早期凋亡,活化细胞内相关增殖分子,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候选药物.
作者:王召同;卢锐涛;刘永红;王红胜;曾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获得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的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细胞中GSTPl mRNA表达水平;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kt、mTOR、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 经腺病毒载体转染后,成功获得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的HepG2细胞;过表达GSTP1基因后,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而沉默GSTP1基因后,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则显著增高(P<0.05);过表达GSTP1基因后,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沉默GSTP1基因的结果则相反.结论 过表达GSTP1基因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沉默GSTP1基因则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刘润田;安聪静;白云;郑建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胶原的沉积以及硬化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胶原的生物合成包括转录、翻译和修饰,其中胶原的翻译后修饰由多种酶催化,修饰后的胶原稳定性增强、生物学功能得以保证.研究表明,胶原翻译后修饰的关键酶如脯氨酰羟化酶(prolyl-4-hydroxylase,P4H)、赖氨酰羟化酶(lysyl hydroxylase,LH)以及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与肿瘤关系密切,其异常表达能使胶原发生重构、硬化,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此外,这些酶还可能是治疗癌症的潜在靶点.本文就这三种酶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肿瘤进展的联系作一综述.
作者:邝新红;卫晓慧;孙立;袁胜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FOXP3属于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先发现于免疫抑制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作为特异的分子标志调控其发育及功能的维持.FOXP3早期被认为特异性表达于Treg,而近年来研究发现FOXP3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人们对FOXP3在肿瘤中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从Treg转移到了肿瘤细胞本身.但各项研究结果表明FOXP3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部位及表达率存在差异.临床前研究发现FOXP3作为抑癌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多数临床研究显示乳腺癌组织表达FOXP3与预后不良相关.目前FOX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仍存在争议.本文对相关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静平;张香梅;郑丽华;刘运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肺癌是世界常见的癌症,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内源性非蛋白编码、长度约21~24核苷酸的小分子单链RNA,在基因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i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miRNA-relate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或miR-SNPs)主要包括miRNA基因SNPs、生物合成通路相关基因SNPs和miRNA靶基因中的SNPs,可通过影响miRNA的成熟过程、表达水平及与靶mRNA的识别结合等,使miRNA调控网络发生异常,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对miRNA相关SNPs与肺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刘志强;蔡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丙型肝炎(HC)为常见传染病,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7亿人群感染丙肝病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癌症发病率逐年增加,抗肿瘤治疗手段日益更新.接受抗肿瘤治疗后丙肝病毒的再激活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丙肝病毒再激活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预防及治疗的佳策略仍在研究中.
作者:田雨可;刘红梅;韩德前;黄媚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顺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精确放疗同步含顺铂方案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46例,其中单药顺铂化疗(RT+P组)26例,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RT+TP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法的近期疗效,1、2及3年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同期17例单纯放疗(RT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Ⅳ~Ⅴ级不良反应.三组仅12%~15%的患者出现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程度轻,三组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RT组的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Ⅲ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组.同步放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同步放化疗组总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单纯放疗组.RT+TP组的生存率明显优于RT组(P=0.019).结论 精确放疗同步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明显优于单纯放疗.
作者:顾科;胡群超;翟小明;冀胜军;刘政操;李颖;朱忻;吴锦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和声辐射力脉冲技术在鉴别诊断肾实质良恶性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疑似肾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CEUS)和声辐射力脉冲(ARFI)技术检查,所有检查结果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或随访观察证实,采用双盲法分析两种超声技术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CEUS诊断肾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80%、88.89%、89.55%;ARFI技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1.63%、83.33%、82.09%;两者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EUS与ARFI技术在诊断肾脏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具有相似的敏感度和准确率,两者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可起到互补作用,为临床正确诊治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吴正华;周爱云;张诚;肖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白血病死亡趋势.方法 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白血病死亡病例来源于昆山市历年的死因监测;计算历年白血病粗死亡率,以及中国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的死亡率(age standardized rate,ASR);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CI评价白血病死亡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期间白血病死亡总例数为570例,占全肿瘤比例2.19%;其中男312例,女258例.白血病粗死亡率在男女合计(APC=1.5,95%CI:0.0~3.0,P=0.0604)、男性人群(APC=0.8,95%CI:-0.6~2.2,P=0.2756)及女性人群中(APC=2.7,95%CI:0.0~5.4,P=0.0622)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1993-2014年白血病中标死亡率在男女合计(APC=1.5,95%CI:0.0~3.0,P=0.0604)、男性(APC=-0.7,95%CI:-2.4~1.0,P=0.4087)以及女性(APC=0.4,95%CI:-2.3~3.1,P=0.7612)人群中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虽然白血病死亡率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因白血病死亡的例数逐年增加,在全人群中开展白血病预防控制十分必要.
作者:张婷;秦威;胡文斌;仝岚;邱和泉;金亦徐;周杰;史建国;罗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