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 国际刊号:1000-8578
  • 国内刊号:42-1241/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7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7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肿瘤学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RNAi沉默GTPBP4基因对结肠癌RKO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GTPBP4基因沉默后,RKO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 将慢病毒GTPBP4-siRNA及CON053阴性病毒转染结肠癌RKO细胞株,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效率.Cellomics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生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FACS法进行细胞周期检测,并进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AnnexinV-APC单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慢病毒成功感染RKO细胞,mRNA和蛋白检测均显示GTPBP4基因敲减成功.GTPBP4基因敲减后,RKO细胞增殖速率受到显著抑制,MTT值比值(即增殖倍数)减小,G0/1、G2/M期细胞显著增多,S期明显减少,细胞克隆集落数目减少,凋亡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峰值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 GTPBP4基因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而影响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曾沁;刘勋;陈明;杨志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D147及其配体CypA在小鼠肝癌细胞Hepa1-6逃避T细胞免疫监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ypA和CD147分子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细胞和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pGPU6/GFP/Neo-CD 147shRNA转染至Hepa1-6细胞中,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Western blot法鉴定CD147的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CypA处理Hepa1-6和Hepa1-6-CD147shRNA的细胞24 h后,再用CCK8试剂盒检测CypA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57B1/6j小鼠T细胞,Transwell小室法检测CypA在Hepa 1-6和Hepa 1-6-CD 147shRNA细胞影响下趋化T细胞的能力,将Hepa1-6和Hepa1-6-CD 147shRNA细胞接种至C57B1/6j小鼠皮下20 d,每5d测量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Hepa 1-6-CD147shRNA细胞中CD147表达水平较Hepa1-6细胞显著下降.Cyp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Hepa1-6细胞的增殖,但对Hepa 1-6-CD 147shRNA细胞无明显作用.在加入Hepa1-6细胞后,CypA趋化T细胞的能力显著低于加入Hepa1-6-CD147shRNA细胞(P<0.01).Hepa1-6细胞在C57B1/6j小鼠皮下的成瘤体积显著大于Hepa1-6-CD147shRNA细胞在C57B1/6j小鼠皮下的成瘤体积(P<0.01).结论 Hepa1-6细胞可通过其CD147与CypA作用,促进其自身细胞增殖,并同时影响CypA对T细胞的趋化能力,进而逃避T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作者:吴海燕;任一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白藜芦醇靶向EGFR和c-Met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用白藜芦醇处理24、48和72 h,MTS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检测白藜芦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剂量依赖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白藜芦醇抑制EGFR和c-Met信号通路磷酸化活化的同时下调了EGFR总蛋白及EGFR在胞膜和胞核的表达,同时降低了c-Met蛋白在胞膜的表达及c-Met蛋白60 kD大小剪切体在胞核的表达.白藜芦醇促进了A549细胞G0/G1期阻滞.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靶向EGFR和c-Met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伟;刘文斌;刘海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NDRG2上调PTEN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实验

    目的 利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但不同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模型MCF-7、LM-MCF-7以及MDA-MB-231细胞,研究NDRG2调控乳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CF-7、LM-MCF-7以及MDA-MB-231细胞中NDRG2和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pCMV-NDRG2和pCMV-PTEN表达载体以及设计合成NDRG2和PTEN siRNA,通过转染过表达或沉默NDRG2和PTEN表达,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能力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DRG2和PTEN表达调控关系.结果 MCF-7细胞中NDRG2和PTEN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M-MCF-7和MDA-MB-231细胞(P<0.05);在LM-MCF-7和MDA-MB-231中上调NDRG2表达可降低细胞迁移能力至13.02%和26.33%(P<0.01);在MCF-7细胞中沉默NDRG2表达可增强细胞迁移能力至354.62% (P<0.01);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PTEN表达受NDRG2调控;沉默(或过表达)NDRG2表达,同时过表达(或沉默)PTEN,MCF-7(或LM-MCF-7)细胞迁移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NDRG2的表达下调,导致PTEN表达下降,解除了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NDRG2/PTEN信号途径的沉默是乳腺癌细胞获得高迁移能力的重要机制.

    作者:周晓雷;朱重悦;张世光;周志艳;李海潮;邹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GANT61通过自噬性细胞死亡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

    目的 观察Hedgehog通路抑制剂GANT6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GANT61作用MCF-7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提取处理细胞总RNA和蛋白.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m blot检测Hedgehog通路SHH、Gli1、Gli2及自噬标志物LC3-Ⅱ表达;处理细胞固定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GANT61诱导的自噬体形态;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细胞或自噬相关基因atg5 siRNA转染细胞后再用GANT61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数量.结果 GANT61能明显诱导MCF-7死亡,降低Hedgeho g通路SHH、Gli1、Gli2表达水平,提高LC3-Ⅱ蛋白表达,并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自噬体.3-MA及atg5 siRNA可减弱GANT61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 GANT61通过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机制发挥抗乳腺癌细胞活性.

    作者:宋扬;刘佩娟;辛智倩;张波;赵勇;张彩勤;白冰;师长宏;张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雌激素受体状态下化疗周期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下化疗周期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3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根据ER状态分为ER+组和ER-组,新辅助化疗周期分为3~4周期和6~8周期.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ER状态化疗周期数与pCR率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ER状态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430例患者中pCR共103例(24.0%),ER+组6~8周期化疗相比3~4周期化疗使pCR率增加(x2=7.924,P=0.005),而ER-组pCR率增加不显著(P=0.8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化疗周期数(P=0.009)、靶向治疗(P=0.007)、原发肿瘤大小(P=0.000)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对ER状态分层分析提示,仅在ER+组化疗周期数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95%CI:0.175~0.784,P=0.009).结论 6~8周期化疗相比3~4周期化疗可显著提高ER+新辅助化疗患者pCR率,但未显著提高ER-患者的pCR率.

    作者:李曼曼;徐斌;邵营波;刘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红细胞压积预测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 通过探讨血常规中粒红系各指标在化疗后的变化,以期找到预测化疗耐受性的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311例肺癌患者资料,录入病例资料及血液常规各指标,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贫血分析显示:化疗后发生贫血的总周期数为1269(83.60%)、无贫血的为249(16.40%),其中发生轻度贫血的总周期数为1100(86.68%)、中度贫血的为155(12.21%)、重度贫血的为12(0.95%)、极重度贫血的为2(0.16%).本研究将总周期数定义为血液化验的总数目,其中各指标异常的数目为阳性表达.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阳性表达在不同程度贫血之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性别及化疗周期与化疗干预后外周血相关粒红系阳性表达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之间存在相关性,化疗耐受性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存在相关性,红细胞压积是化疗耐受性预测的独立因素.结论 红细胞压积对预测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段晓阳;袁梦;史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D20+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CD20+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CD2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结果 共确诊1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CD20阳性者12例,占同期骨髓瘤患者的8.4%;12例CD20阳性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5 (40~81)岁,骨髓瘤细胞表面均表达CD20,但CD20的表达强度不同,仅有CD20dim表达4例,CD20bright表达2例;6例同时存在CD20bright和CD20dim的表达,其中4例CD20dim的比例高,2例CD20brightt的比例高.1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 (1~40)月,其中3例获得CR,4例进展较快,在14月内死亡,1年总体生存率为83.3%.结论 CD20+骨髓瘤患者的疾病过程具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获得缓解;也有部分患者进展较快,而CD20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

    作者:刘圆圆;朱明霞;王晶;包芳;景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GINH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72例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2例病例中,男女比例1.32∶1;初诊平均年龄55.96岁,中位年龄58.85岁(4.85~92.87岁);发病部位:胃180例(66.2%),小肠31例(11.4%),回盲部19例(7.0%),结肠19例(7.0%),直肠4例(1.5%),盲肠和肛门各1例(各0.4%),多发部位病变17例(6.25%);B细胞淋巴瘤259例(95.2%),T/NK细胞淋巴瘤13例(4.8%);PGINHL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和82.2%;单纯手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预后有不良影响.手术联合化疗、化疗联合放疗和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方案对DLBCL预后的影响无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细胞表型、进展期、高aaIPI危险等级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beta 2 microspheres,β2-MG)升高,Ki67>40%和肿瘤大直径≥10 cm是PGINH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Cox风险模型显示T/NK细胞表型、aaIPI评分危险分级增加、高水平的β2-MG和高Ki67指数是PGINH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病理类型、aaIPI评分、β2-MG和Ki67是影响PGINHL预后的因素,患者可以选择化疗或者化疗联合放疗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少玲;付骞千;张甜甜;高大林;翟琼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靶向FGFR4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通过启动STAT3、MAPK和PI3K/AKT等信号级联,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转移.其基因突变、过表达或其配体分子过表达等异常信号转导在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明FGFR4是此类肿瘤潜在的治疗靶标.靶向FGFR4的抗肿瘤药物或方法主要包括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配体捕获蛋白、短链RNA寡核苷酸适配体(shRNA).本文回顾FGFR4异常的肿瘤及靶向FGFR4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伍代朝;陈林;陈永恒;陈主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病理基础及生物学机制

    心血管疾病与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两种疾病.目前,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胸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心脏不可避免的接受不同程度剂量射线,导致放射性心脏损伤.本文就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病理基础及生物学机制作了详细的阐述,以探索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熊乐;刘安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RCA突变型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BRCA1/BRCA2是乳腺癌重要的易感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BRCA基因在乳腺癌中的发生发展关系,并对其相关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刘伟玲;董兵;郭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左侧乳腺癌放疗相关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左乳与心脏位置毗邻,设计照射野时常不能完全避开心脏.乳腺癌放射治疗增加了患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炎和瓣膜病的风险.年轻、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位于中央象限和胸骨旁区域与心脏受到高剂量辐射有关.放疗心脏毒性与放疗技术有很大关系,对于左乳切除术后放疗,多野调强适形放疗(IMRT)能够平衡靶区覆盖和正常组织受量,而左乳保乳术后放疗,采用双弧度容积旋转调强(VMAT)较多野IMRT更具优势.相比全乳照射,加速部分乳腺照射能够显著降低心脏剂量;而对于需要照射区域淋巴结的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或螺旋断层放疗在减少心脏受量方面则显示出优势.相比自由呼吸,深吸气屏气放疗能够显著减少心脏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剂量;尤其是对于胸壁+区域淋巴结(包括内如淋巴结)放疗的患者采用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放疗获益更多,而对于保乳术后仍为大乳腺的患者,采用俯卧位能减少心脏毒性.另外,左乳放疗期间同步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会影响心脏事件的发生.基于上述因素,在给左侧乳腺癌患者制定放疗计划时,应结合患者年龄、BMI、原发肿瘤位置、体型、术后乳腺大小、是否需要区域淋巴结照射,根据现有放疗设备,给予优的放疗方案,同时减少增加心脏毒性的同步治疗,从而大程度减少治疗导致的心脏不良反应.

    作者:李云芬;常莉;夏耀雄;李文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HIFU治疗非手术老年胰腺癌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非手术老年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卡培他滨800~1 000 mg/m2早晚饭后各口服一次,连续用药14天,休息7天行下一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巩固化疗2~4周期.观察组行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及HIFU治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HIFU于放疗第1天开始,5次/周,连用4~6周.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1);两组间治疗前后疼痛减轻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近期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3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急性放射性胃肠道损伤及急性放射性肾脏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失败模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HIFU治疗老年非手术胰腺癌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确切,但未延长患者长期生存.

    作者:许涛;景红霞;李林均;张军;余建云;程雄飞;焦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盆区域复发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加术中放疗的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骨盆复发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联合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骨盆复发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手术联合IORT组(n=20),行骨盆肿瘤手术联合IORT;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n=20),术前常规放疗后行肿瘤扩大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手术联合IORT组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直肠、膀胱并发症1例,明显少于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联合IOR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946.33±66.27)ml,略多于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患者(750.66±56.19)ml;但手术联合IORT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切口拆线时间分别为(8.27±0.64)d和(13.53±0.65)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7±1.15)d和(16.17±0.7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血液白细胞计数、术后创腔引流量、切口液化及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盆复发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联合IORT具有术后易恢复、安全性好、常规放疗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鹏;蔡启卿;刘海龙;王家强;李超;牛晓颖;巴云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青海省西宁市居民2009-2014年大肠癌发病率及其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青海省西宁市居民2009-2014年大肠癌发病情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当地大肠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9-2014年青海省西宁市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按1982年中国标准人口和1985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大肠癌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rate,ASR),采用泊松近似法比较年龄、性别率值间的差异,应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率值的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s,PC)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西宁市2009-2014年大肠癌新发1 486例,男性850例、女性为636例;合计粗发病率为11.28/10万人年,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12.67/10万人年,女性粗发病率为9.84/10万人年.男性中国标化发病率(8.34/10万人年)高于女性(6.10/10万人年),标化发病比例为1.37:1.男性大肠癌中国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APC=14.06,Z=3.98,P=0.016),女性大肠癌中国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APC=14.01,Z=3.60,P=0.022)合计中国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APC=14.15,Z=6.28,P=0.003).居民大肠癌发病率从40岁开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APC=8.30,Z=22.82,P<0.001).结论 西宁市大肠癌发病率近年来显著上升,提高大肠癌早诊早治力度,推进大肠癌筛查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蔡成喜;赵生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青少年颅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报道

    0引言浆细胞瘤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种原发性和全身性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高度成熟的B淋巴细胞,具有向浆细胞分化的性质,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浆细胞性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孤立性浆细胞瘤在浆细胞肿瘤中不足10%[1].可能与慢性刺激、病毒感染、感染抗原刺激相关,40岁以下者少见[1].孤立性浆细胞瘤是单个肿瘤性病变,具有浆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但没有全身性骨髓瘤的临床或放射学证据,部分患者可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1].颅骨浆细胞瘤通常是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一个亚型,而青少年颅骨浆细胞瘤国内外相关报道罕见.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1例12岁男性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宁;成志勇;李田阳;司淼;王丽莉;李飞;商永;许立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