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方法 经结肠内镜及病理学确诊,收集部位相同的慢性末端回肠炎组织共49例,男34例,女15例,平均年龄33.0岁,其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正常对照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34.5岁.分别对两组肠上皮间淋巴细胞计数和末端回肠的炎症浸润程度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内镜、病理学下炎症程度无明显相关.②肠上皮间淋巴细胞的计数与内镜下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炎症程度成正相关(P<0.01).③肠上皮间淋巴细胞计数与病理学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可能在慢性末端回肠炎发病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国华;胡咏;陈叶青;王为;周红宇;冷明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在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中的应用.方法 对52例经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HER2的乳腺癌标本行改良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Kappa检验法对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良FISH法成功率高,与IHC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好,两者实际一致率为88.5%(K=0.757,P=0.000).结论 改良FISH技术可作为终确诊HER2基因状态的方法.
作者:彭大云;张伟;陈晓东;赖日权;肖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皮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 ecNOS)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210例T2DM患者和19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有核细胞DNA,应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及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技术检测ecNOS基因的2个标签SNP(tag SNP) rs7830和rs3918188.结果 T2DM组rs7830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rs3918188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2个SNP进行单倍型构建分析发现,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单倍型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NOS基因 rs7830多态性变异是T2DM的遗传危险因素.
作者:张阳东;王欣茹;时磊;于敏;秦瑾;马盈盈;张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利用放射性89氯化锶(89SrCl2)对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辐射对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未接受89SrCl2治疗,对照组)、38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89SrCl2治疗前、治疗后1 d、7 d及1个月血象(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患者89SrCl2治疗后1 d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P<0.05);治疗后7 d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各项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89SrCl2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时,辐射对患者血象影响轻微且为一过性,随时间推移,血象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
作者:张王峰;叶常青;袁梦晖;蒋仁晶;吴风富;胡赟;梁晓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tokeratin fragment 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 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作者:焦扬;吕晓娴;刘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胸部开放伤海水浸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休克、手术、纠正高渗、高钠、高氯血症、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复温;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TX等综合治疗法.检测动脉血气、血浆渗透压、电解质和治疗疗效,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4 h后治疗组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浆渗透压接近正常;6 h后血电解质达到正常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5%和77.5%.治疗组各项监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X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的产生,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TX综合治疗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曹建雄;谢培增;王克刚;罗汉宏;谢中培;朱晖;黎爱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01/2009-07月作者医院收治的因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30例住院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冠心病组(282例)和对照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既往是否合并有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性别、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高甘油三脂血症和糖尿病史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积分密切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以男性多发,合并有吸烟史、糖尿病史,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高水平及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作者:杨娜;丁世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表达和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动态变化,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干预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9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B组)30只、单纯照射组(C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6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前三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 Gy/次,1次/周,累积剂量为30 Gy),于照射开始后第4、6、8、12、26周 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三组大鼠各6只,取肺组织切片行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TGF-β1的表达和胶原纤维含量的病理改变.结果 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于照射第4周增高,第12周达到表达高峰;胶原纤维合成在第4周开始,第12周明显增快,至26周达到高峰.中药干预组各时相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各时相值与照射加氨溴索组近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小剂量重复照射过程中,组织TGF-β1表达与组织胶原纤维合成有明显的同步性,而早期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可抑制TGF-β1的表达,并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程度,因而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李凤玉;王炳胜;刘秀芳;张海;石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lithium-pilocarpine,LI-PILO)点燃幼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SE),成年后发展为自发反复性癫痫发作(spontaneous recurrent epileptic seizure, SRS)的大鼠脑内转录因子Olig2的表达.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导幼鼠SE模型,应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大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痫样活动波和Nissl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鉴定,证实SRS模型大鼠诱导成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转录因子Olig2变化.结果 SRS模型组脑电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可见频发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区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数目减少,部分细胞变性和坏死.SRS模型组在胼胝体与扣带回区域内Olig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幼鼠,成年后仍伴有慢性自发反复性癫痫发作的脑内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2的表达明显降低.
作者:刘淑丹;王晗知;何扬涛;肖岚;李红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本研究中心制备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目的 基因的整合位点.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正常小鼠染色体标本为对照,通过荧光标记的探针与转基因小鼠染色体标本进行杂交,对比分析同一中期分裂相的G显带和FISH结果.结果 转基因小鼠染色体检测到一对明显的荧光信号,推测其在14号同源染色体上,而对照组无信号.结论 外源HBV基因以单位点形式稳定地整合到转基因小鼠的染色体上.
作者:吴庆洲;佟明华;张伟永;蔡咏芬;刘光泽;孔祥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流体切应力作用于成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其定向内皮诱导所得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的表达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MSCs,于流室系统中加载不同强度的流体切应力后,将其向内皮细胞系诱导,以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所得细胞ICAM-1的mRNA表达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ICAM-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观察细胞传代后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大鼠MSCs经过流动加载后,定向内皮诱导所得细胞的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静态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但当细胞传代后,ICAM-1蛋白水平回落至对照组水平(P>0.05),而mRNA表达水平继续升高.结论 流体切应力能增加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证实了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者:杨思远;刘琳;胡选义;伍长学;赁可;石应康;张尔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出现,现代医学影像已经由以提供解剖和病理形态学信息为主的形态学影像诊断逐渐向提供生理信息和分子信息为主的功能性影像诊断发展.
作者:李国雄;杨秀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惟一能无创性观察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并于1995年MRS获得了美国FDA的认证及批准作为临床研究工具[1].由于脑组织结构的同型性,大脑成了临床MRS研究的主要器官.
作者:余光宏;许百男;陈晓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用研制成型的一线系列救护装置检验应急救护效果.方法 选择健康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微创假休克组(A组,n=6)、重创失血性休克自体输血组(B组,n=6)和重创失血性休克非自体输血组(C组,n=6).A组和C组应用常规救护装置进行常规液体复苏;B组应用自制救护装置进行自体输血复苏.结果 重创失血性休克模型延迟复苏1 h后,可使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 MBP)降至4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3 cmH2O或≥10 cmH2O(1 cmH2O=0.098 kPa), B组全部成活,C组半数死亡.A组伤后RBC、HCT、HGB血液成分变化明显;B组各指标略低于A组,明显高于C组.结论 用自制系列装置对重创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实施胸腔壁造口、胸腔闭式引流、自体输血为主的一线综合抢救,疗效确切、成活率高.
作者:郑军;洪波;张世范;徐迪辉;杨俊峰;孟辉;高明;林勤燕;唐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卫生列车后送伤员手术的麻醉原则与方法.方法 根据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伤员伤情的特点,针对卫生列车医疗队的救治任务,参照<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结合模拟训练和实车演练,探讨卫生列车后送伤员手术的麻醉方法.结果 全身麻醉效果确切、完善、迅速,气管内插管可保障气道的通畅,安全性高,同时列车运行时将明显影响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因此全身麻醉为卫生列车伤员手术麻醉的首选方式.结论 卫生列车特殊环境增加了后送中伤员救治的难度,同时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麻醉处理的重点在于仔细评估伤情和重要器官功能,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加强麻醉中的监测与管理.
作者:陶军;黄河;谭虎;靖剑波;孙汉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方法,提高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01/2008-12月期间经院前抢救的203批次伤病员资料.结果 本组伤病员1837例,存活1720例(94%),死亡117例(6%).在死亡病人中,死于院前者47例(40%);死于伤后24 h者73例(62%);死于创伤者115例(98%);死于热射病2例(2%).结论 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主要特点是伤因多、伤员数量多、伤情重、诊断难度大.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全面、细致、早期、准确的院前急救处理,是提高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汪先兵;谢培增;黄传平;刘剑;周菲;刘妲;朱红胜;王松青;朱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南海官兵驻礁前后和下礁2月后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研究,分析对官兵身体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08-07~10月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经医院全面体检身体合格.对守礁官兵守礁前、守礁后、下礁2个月后进行促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泌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ROG)、睾酮(testosterone,T)、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胃泌素(gastrin,GAS)、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肾上腺髓质激素(adrenal medullary hormone,ADM)测定.结果 驻岛官兵守礁后与守礁前相比,FSH、LH、GAS显著降低(P<0.01或P<0.05),T、ANP、NT、ADM显著升高(P<0.01或P<0.05),E2、PROG、PRL、TSH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礁2个月后与守礁前相比11种内分泌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驻岛礁官兵部分内分泌激素发生显著改变,对驻岛官兵的身体、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但下礁2月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不会造成长久的激素紊乱.
作者:樊龙中;周赤龙;何俐勇;姜兴禄;马丽莎;谭燮伦;张甜成;常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汽车司机职业与男性精液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40名男性汽车司机和30名男性健康非汽车司机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omputer-assisted semen analysis,CASA)对男性精液从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活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从事司机职业的男性精液质量异常率显著高于非汽车司机职业男性(P<0.05).结论 汽车司机可能引起男性精液质量下降,提示加强司机的个人防护,制定预防保健措施,对提高男性生殖健康保健十分必要.
作者:徐军红;胡海翔;董静;罗少波;魏利召;蒋为民;乐丽军;林凯;朱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南海守岛官兵患病情况,并分析疾病与该海区环境的关系,为南海守岛官兵平时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疾病分类,分别统计2004-01/2008-12月守岛部队守岛期间(岛上组)和驻陆地期间(陆地组)的门诊病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南海守岛官兵的发病原因.结果 守岛组前5位系统疾病为呼吸系统(23.3%)、运动系统(21.4%)、消化系统(10.8%)、皮肤(10.5%)和神经系统疾病(7.7%);陆地组前5位系统疾病为呼吸系统(20.4%)、运动系统(19.1%)、消化系统(12.5%)、皮肤(5.7%)和神经系统疾病(4.6%).守岛组前5位疾病的发病率除消化系统外,其他明显高于陆地组.结论 守岛官兵的多发病主要原因与南海高温、高湿和高盐环境有关.需进一步改善南海守岛部队平时的医疗条件,重视对多发病的防治研究.
作者:谢培增;卞玉和;汪先兵;庄永敬;刘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处理组和S1P处理组,每组兔耳20只.空白对照组直接注射长春瑞滨,剂量为2 mg/kg;地塞米松组先注射地塞米松,剂量为0.25 mg/kg,再注射长春瑞滨;S1P处理组先注射S1P,剂量为90 μg/kg,再注射长春瑞滨.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 在输注长春瑞滨72h后静脉炎发生严重,其中S1P组相对其他组静脉炎较轻微;地塞米松组和S1P组的微血管通透性改变较对照组轻微.结论 1-磷酸鞘氨醇可以预防长春瑞滨所致化疗性静脉炎.
作者:汪君;杨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患儿及家长联谊会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价值与意义.方法 定期举办重型β地贫患儿及家长联谊会,邀请地贫患儿和家长参加,会议内容包括:①地贫专家讲授重型β地贫的治疗方法和系统正规治疗的重要意义并由专家回答家长的问题;②坚持系统正规治疗、生长发育正常、生存质量好的患者做文体表演;③坚持系统正规治疗、生长发育正常、生存质量好的典型患儿家长做家庭护理经验介绍;④发放各种地贫知识书籍;⑤地贫患儿联欢游艺活动,医护人员与家长交流活动.结果 定期到医院输血和除铁治疗的患儿逐年增加,正规输血和除铁的患者逐年增多.结论 重型β地贫患儿及家长联谊会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丽红;耿志丽;陈小燕;吴慧;覃理红;赵珍妮;杨菁菁;陈小清;李平萍;胡赟;王丽;周天红;尹晓林;张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高原脑水肿早期的主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高原反应症状评分以及典型症状对24 200例急进高原人员进行筛查,对其中162例高原脑水肿疑似病例进行观察随访及脑电图检查,并结合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组高原脑水肿疑似病例中,36例患者后确诊为高原脑水肿,必须住院治疗.其中25例患者在未出现显著精神、神经症状前即出现了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轻度或中度慢波性异常;但在未发生高原脑水肿的观察对象中亦有48.4%患者出现类似的脑电图改变.结论 高原脑水肿早期的脑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慢波性异常,包括高波幅θ活动明显增多、中等量δ活动、枕区基本节律明显减慢等,偶有高波幅β活动增多,但脑电图对高原脑水肿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
作者:杨定周;李素芝;胡海燕;王宇亮;闫春城;郑必海;鲁茸七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髋臼骨折是由高能量暴力引起的创伤,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往往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随着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改良,髋臼骨折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手术治疗髋臼骨折越来越被广泛的使用[1-3].作者医院2004-08/2008-12月对33例髋臼骨折移位病例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吕晶;刘鹰;杨汝贵;刘孙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