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 国际刊号:1671-8852
  • 国内刊号:42-1677/R
  • 影响因子:0.95
  • 创刊:195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403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3年1期文献
  •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的评估

    目的:探讨和评估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的疗效.方法:88例患者首次接受ALA-PDT治疗,其中包含34例基底细胞癌(BCC),32例鳞状细胞癌(SCC),2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C),1例疣状癌,9例Bowen病,2例乳房Paget病和8例乳房外Paget病.随访1~3年.结果:经过1~4次ALA光动力治疗后,所有BCC病例,包括1例浅表型和29例实体型病变,都获得完全反应(CR).除1例腺样SCC(Ⅲ级)外,全部SCC病例(Ⅰ、Ⅱ级)经过3~6次治疗后CR.9例Bowen病经1~4次治疗后都获得CR.对于Paget病,单纯ALA-PDT不能使之治愈,但可以控制其症状.随访1~3年,BCC的复发率为11%(4/34),SCC为22%(7/22),再次治疗有效.结论:ALA-PDT是一种疗效好、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迈体弱以及肿瘤部位特殊的患者.

    作者:徐世正;王秀丽;徐威;张春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孤立结节增强CT研究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不同性质结节早期动脉期强化与实质期强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搜集肺孤立性结节病变56例,其中周围型肺癌26例、炎性结节22例、结核瘤8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以及3~6月临床治疗追踪确诊.全部行CT平扫和以2.5 ml/s 速率团注非离子造影剂100 ml 后30 s 和120 s 增强扫描.观察结节强化形态,测定和分析强化程度并做动脉期和实质期强化程度的相关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结核瘤(P<0.01),而且强化形态也不同.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CT值和强化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强化形态相似.但炎性结节实质期和动脉期强化程度呈强相关,周围型肺癌实质期和动脉期强化程度呈弱相关.结论:CT平扫不能鉴别肺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增强CT扫描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及强化形态均不同,可以进行鉴别.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强化程度及形态均无显著差异,不易鉴别.实质期强化程度超过40 HU,高度提示炎性结节.

    作者:宋华军;陈靖;郑晓华;章志霖;韩德义;包兴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残胃癌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1999年收治的22例残胃癌病人,其中21例病人得到随访,随访率95.4%,Ⅰ、Ⅱ、Ⅲ、Ⅳ期病人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0%,33.3%和0,Ⅰ期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对胃部分切除术的男性患者,从术后10年开始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而根治性胃全切除术是其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晏华军;景玉屏;黄维江;胡汉华;张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与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62例患者中,共有94例出现精神障碍,其中重型颅脑损伤者的发生率较高,其表现以智能减退为主,而轻、中型颅脑损伤者以神经症综合征多见;颅脑损伤在出现脑挫裂并/或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时易出现精神障碍,且多部位脑组织损伤者易出现精神障碍,尤其损伤位于额、颞叶更易发生.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接受专科治疗的同时,也应重视精神障碍的发生并给予相应治疗.

    作者:张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MCE)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利声显(levovist)进行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按冠脉支配区域将左心室9段分法进行心肌灌注记分,分值与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分析.结果:当心肌灌注MCE分值为0时,相应冠脉狭窄>85%的可能性为72.4%,而MCE分值为1时,相应冠脉狭窄<85%的可能性为85.9%,冠脉狭窄各组之间MCE分值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0.001.结论:MCE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血流灌注,从而判断冠脉病变的程度和部位,可作为冠脉造影筛选、补充以及冠脉血运重建疗效判断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旭;张少文;董少红;翟丽华;杨纯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IV/AIDS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病(白念病)在艾滋病(AIDS)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方法:对20例HIV/AIDS患者进行系统体检,重点观察口腔病损情况,并行刮片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主要为间断咳嗽、长期腹泻、低热、肝脾肿大、进行性体重减轻.18例发生严重的口腔白念病,1例伴消化道白念菌感染.结论: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真菌、细菌、病毒等机会性感染,口腔白念病常被认为是HIV感染的先兆症状,也易合并或继发于其它病损(如毛状白斑、卡波济肉瘤及口腔溃疡),对其早期诊治,可防止感染向口咽、食道、胃等部位发展.

    作者:陈建钢;钟志华;吴小燕;桂希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镰刀状肾实质切开对犬肾功能的影响及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18只成年犬分3个手术组(镰刀状肾实质切开组、肾后唇中下1/3肾实质切开组、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组),观测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变化;采用镰刀状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37例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病人。结果:镰刀状肾实质切开对肾功能的影响要明显轻于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而与肾后唇中下1/3肾实质切开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应用37例,全部一次取尽结石。结论:镰刀状肾实质切开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理想术式。

    作者:杨嗣星;刘勇;宋超;王玲珑;胡云飞;田龙;金化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ICAM-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ICAM-1在正常和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牙龈和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均表达ICAM-1,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单位面积中表达ICAM-1阳性的成纤维细胞数目占成纤维细胞数目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牙龈组(P<0.001).结论:牙龈成纤维细胞可能参与和调节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ICAM-1介导的免疫粘附过程.

    作者:闫萍;乐进秋;江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皮质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及细胞凋亡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加高能量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设立对照组,19周后观察两组血糖和血胰岛素释放水平,同时测定肾功能;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大鼠肾皮质细胞凋亡;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肾小管和肾间质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bcl-2基因表达下调(P<0.01),Bax基因表达上调(P<0.01);琼脂糖凝胶电泳示凋亡特有的梯状(ladder)图谱.结论:糖尿病肾脏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肾小管上皮和肾间质细胞,糖尿病时持续高血糖造成的高渗透压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细胞凋亡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苏君梅;董峰;易华;董传仁;欧阳静萍;杨海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用显微切割-PCR检测石蜡标本微小病灶DNA异常

    目的:探讨在石蜡切片中行显微切割-PCR检测微小病灶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本室实验性大鼠肺鳞癌浸润癌伴有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鳞状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的蜡块标本19例,分别切割各病变阶段组织并提取DNA用作PCR模板;SSCP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点ADRB2的不稳定现象。结果:7例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1例鳞状化生,12例不典型增生,19例浸润癌组织都分别成功地显微切割并提取DNA。除1例上皮增生及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PCR扩增失败外,其余切割组织P53外显子及微卫星点PCR扩增均获成功。19例浸润癌组织10例有P53基因突变,增生及鳞状化生组织未发现P53基因突变,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有3例P53基因突变,这3例标本中的浸润癌组织也都有相同外显子的突变。所有扩增成功微卫星点均未发现不稳定现象。结论:在石蜡标本中进行显微切割-PCR检测DNA异常可获得较满意结果。联合应用连续切片-HE染色-显微切割-PCR-银染技术使定点对位分析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微小病灶中基因异常得以实现,对于研究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组织中DNA分子变化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邹祖玉;刘绚;李娜;李红钢;刘铭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后对再次妊娠蜕膜ER、PR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中止早孕后对再次妊娠早孕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取停经49 d 内、无口服米非司酮史妇女早孕蜕膜绒毛20例,分为两组(Ⅰ、Ⅱ组).另取有使用米非司酮抗早孕史再孕妇女蜕膜绒毛20例,分为两组(Ⅲ、Ⅳ组).其中Ⅰ、Ⅲ组行人工流产,Ⅱ、Ⅳ组行药物流产.绒毛组织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ER、PR的变化.结果:①Ⅰ、Ⅲ组合体滋养细胞及细胞滋养细胞无水肿变性,间充质无异常染色.Ⅱ、Ⅳ组绒毛水肿变性明显.②早孕蜕膜ER、PR均位于大部分间质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内.4组受体水平积分Ⅰ、Ⅱ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Ⅲ、Ⅳ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Ⅰ、Ⅲ组间及Ⅱ、Ⅳ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可引起早孕绒毛水肿变性坏死;②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可使早孕蜕膜ER、PR水平下降,但月经恢复后ER、PR水平已回复至正常,再次妊娠后蜕膜ER、PR与未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者早孕蜕膜ER、PR无差异.前次药物流产效果正常者,再次行药物流产同样有效.

    作者:刘文惠;高秉兰;张元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曲靖市历史疫区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索曲靖市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曲靖市的29个乡镇捕鼠,对捕获鼠进行鼠种及蚤种的分类鉴定.取鼠血清用间接血球凝集实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曲靖市位于北纬24°21′~27°04′之间,平均气温14 ℃,热月平均气温19.7 ℃.总鼠密度为11.90%.黄胸鼠密度为4.05%.主要宿主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地区有陆良县、宣威的榕城镇、板桥镇、罗平的大水井乡、鲁布革乡.在北纬25°53′以北没发现印鼠客蚤,以不等单蚤为优势蚤种.在北纬25°7′~25°53′,以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在北纬25°7′以南,除陆良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外,其他地区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鼠血清中未找到F1抗体.结论:鼠疫流行危险因素中的主要宿主和媒介在曲靖市均已存在.气候有利于鼠疫的流行.

    作者:刘春蓓;殷国清;何丽芳;舒自云;徐宏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中自发性癌细胞的凋亡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自发性癌细胞凋亡及癌基因MDM2、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癌转移对肠型胃癌和胃型胃癌自发性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显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MDM2,组织化学Mowry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显示胃癌组织中的中性和酸性粘液.结果:48例胃癌平均凋亡指数为8.60±2.60,其中30例肠型胃癌平均凋亡指数为6.80±1.67,显著高于18例胃型胃癌(3.60±2.60);30例肠型胃癌MDM2阴性者自发性凋亡指数为7.50±1.62,明显高于MDM2阳性者(5.80±1.14);18例胃型胃癌MDM2阴性者自发性凋亡指数为7.20±1.10,亦明显高于MDM2阳性者(2.20±1.36),胃型胃癌MDM2的阳性率高于肠型胃癌(χ2=4.68,P<0.05).无论是肠型胃癌还是胃型胃癌,累及与未累及浆膜的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t=0.52,P>0.05;t=1.70,P>0.05);5种组织学类型间癌细胞凋亡指数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F=1.90,P>0.05,F=2.23,P>0.05).肠型胃癌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无明显差异(t=0.26,P>0.05);而胃型胃癌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有明显差异(t=5.87,P<0.01);肠型胃癌与胃型胃癌淋巴结癌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48,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说明,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时只有凋亡指数对胃型胃癌和肠型胃癌有显著性影响(χ2=9.64,P<0.01).结论:胃型胃癌自发性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肠型胃癌,两型胃癌癌细胞凋亡指数受MDM2表达影响,可能与淋巴结癌转移有关,与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

    作者:刘俐敏;张洁;张友元;毛永荣;陈青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塑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与肠系膜动脉重塑的发生与机制.方法:选用13周龄的SHR 10只、Wistar-Kyoto大鼠(WKY大鼠)10只分为两组:SHR组、WKY组.实验期13周.观察指标:血压、LVW/BW、左室厚度/体重、中膜厚度/管腔半径、中膜面积/管腔面积、管腔半径/血管半径、心肌及肠系膜动脉的形态学(光镜、电镜)、血浆、心肌、肠系膜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及血浆、心肌心钠素(ANF)浓度.结果:SHR组大鼠左室重量/体重(LVW/BW)、左室厚度/体重、中膜厚度/管腔半径、中膜面积/管腔面积、血浆及心肌ANF均比WKY组大鼠高,SHR组管腔半径/血管半径、心肌及肠系膜动脉AngⅡ浓度比WKY组低(P均<0.05);心肌HE染色WKY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致密,心肌纤维无断裂,SHR组心肌纤维排列稀疏,中间可见断裂;心肌及肠系膜动脉电镜观察SHR组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性改变,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结论:26周龄SHR左心室与肠系膜动脉有明显的重塑现象;SHR血浆、心肌、肠系膜动脉的AngⅡ无明显增高,AngⅡ水平升高不是SHR高血压及其心血管重塑的原因;肠系膜动脉重塑的主要原因可能系血管壁的细胞外基质(ECM)堆积,而不是平滑肌细胞增殖.

    作者:朱中生;王晋明;王芳;朱刚艳;张美春;邹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5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探讨P53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葡萄胎、16例侵蚀性葡萄胎、18例绒癌P53蛋白表达,并用PCR-SSCP技术进一步检测P53基因突变.结果:① P53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9%、37.5%、27.8%,三者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②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P53表达与年龄、病程、病理类型、前次妊娠性质及器官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 P53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13.6%、12.5%、5.6%,三者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基因的表达及突变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的早期事件,且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预后因素无关.

    作者:郭笑梅;王燕;胡伦颖;高秉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水杨酸钠急慢性注射致豚鼠耳蜗形态学的改变

    目的:研究水杨酸钠对豚鼠耳蜗形态学改变的急慢性作用.方法:采用单次和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建模分别在光镜、电镜(扫描、透射)下观察1次及多次注射水杨酸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豚鼠耳蜗基底膜Corti器,特别是外毛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以相应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急性水杨酸钠注射2 h 主要引起透射电镜下豚鼠外毛细胞侧壁表面下池发生扩张性空泡形成;慢性水杨酸钠注射2周主要引起豚鼠外毛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出现表面下池肿胀、扩张、空泡形成,以及透射和扫描电镜下均出现静纤毛柔软、弯曲.结论:急慢性水杨酸钠注射引起豚鼠耳蜗形态学改变可能为耳蜗功能改变的原因,为临床阿斯匹林诱导耳鸣及导致耳聋提供了形态学改变的实验依据.

    作者:黄治物;罗燕云;肖伯奎;吴展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E-钙粘蛋白和γ-连环蛋白在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和γ-连环蛋白(γ-catenin,γ-cat)的表达与胃癌生长浸润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胃镜活检、40例术后胃癌组织和20例胃良性组织中E-cad和γ-cat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E-cad和γ-cat在胃良性组织中全部正常表达,而胃癌不同程度的表达减弱、缺失或分布异常,活检和术后胃癌组织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E-cad和γ-cat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与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了解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E-cad和γ-cat的表达,可在术前判断肿瘤的生长浸润情况,有利于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韩亮;沈世强;童仕伦;向进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当归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25%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该药在DM并发症中的防治作用.方法:46名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科检查无眼底出血,血糖控制稳定后,给予25%当归注射液治疗.另选15名正常对照,检测糖尿病组患者当归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部分指标,如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K值方程、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P<0.01或P<0.05),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5),且接近正常对照水平.结论:当归注射液有利于防治DM患者的血管并发症.

    作者:韩红;范幼筠;张克俭;徐焱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鸡蛋黄抗体IgY对人工菌斑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特异性抗致龋菌鸡蛋黄抗体IgY在人工菌斑形成过程中对菌斑形态的影响.方法:将制备好的牙釉质块放入含混合细菌菌液的培养基中培养,使之形成人工菌斑.在菌斑形成过程中实验组给予特异性IgY处理.在菌斑形成的第1,3,5,7,14,21,28 d,取样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斑的形态.结果:各时期经特异性IgY处理的菌斑形态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经特异性IgY处理的菌斑中细菌有凝结成片层状的趋势,且细菌间基质减少.结论:特异性IgY可改变人工菌斑形成过程中的菌斑形态.

    作者:江千舟;樊明文;边专;陈东;黄文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磷酯酶C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作用

    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 C,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造大鼠血栓形成模型,研究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尿激酶(UK)比较;运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双缩脲法、加钙法研究PLC对人和家兔体内、外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PLC 173 U/kg 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血栓的重量和长度(P<0.05),但对血栓形成率作用不明显,其作用比UK 222 U/kg 稍弱;PLC能溶解标准、加热纤维蛋白平板,表现出较强的促纤溶活性;PLC在体外能显著降低人、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P<0.05);PLC在体内能显著降低家兔Fg和ELT(P<0.05).结论:PLC具有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活性的功能.

    作者:陈明锴;陈蔚;宋建华;童骁;徐献群;陈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与妊娠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适合作ICSI手术的不孕妇女,其中由于男性少精及无精的21例,男性免疫性不孕6例,女性免疫性不孕7例,男女双方免疫性不孕8例.根据妊娠情况,将其分为妊娠组(18例)、非妊娠组(24例).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率.结果:妊娠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为0.17±0.02,显著低于非妊娠组0.36±0.03,P<0.05.妊娠组bax阳性率为0.33±0.02显著低于非妊娠组0.66±0.04,P<0.05.结论:卵巢内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状态和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与胚胎质量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卵丘颗粒细胞凋亡和卵丘颗粒细胞的bax基因表达可作为预测ICSI成功的指标.

    作者:黄晓卉;张端莲;张昌军;杨勇;余瑛;陕光;熊颜娥;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福辛普利、普伐他丁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及普伐他丁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福辛普利治疗组(福辛普利组)、福辛普利加普伐他丁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用福辛普利[15 mg/(kg*d)]和普伐他丁[20 mg/(kg*d)]进行治疗,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正常组).观察糖尿病大鼠用福辛普利及普伐他丁治疗前后心肌细胞间质中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含量以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经5周治疗后,层粘连蛋白在正常组、联合组及福辛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呈阳性反应,而对照组呈强阳性反应;纤维连接蛋白在正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呈弱阳性反应,对照组呈强阳性反应,福辛普利组和联合组中呈阳性反应;正常组心肌组织中的胶原表达为弱阳性改变,对照组呈强阳性改变,福辛普利组和联合组呈阳性改变;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以糖尿病未治疗组较重,联合组改变轻;联合组治疗5周后血脂明显下降,福辛普利组及对照组5周后血脂无明显下降.结论:应用福辛普利、普伐他丁可延缓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和细胞间质的病理学进展.

    作者:熊世熙;乐嘉芬;於文丽;曹萍;雷红;周毅;黄文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鸡贫血病毒VP3基因的克隆及在H22细胞中的凋亡诱导状况

    目的:观察CAV、VP3基因在H22细胞中的凋亡诱导情况.方法:用PCR方法扩增了鸡贫血病毒标准株的VP3基因,并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含VP3基因的重组体;在体外,利用Lipofect AMINETM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pcDNA-VP3、pcDNA3分别转入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系H22中,RT-PCR法检测VP3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状况.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术验证VP3基因诱导死亡的方式.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和预期相符,阳性重组体被命名为pcDNA-VP3;RT-PCR结果表明,转染后,VP3基因在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同时DNA直方图也证实鸡贫血病毒的VP3基因确以凋亡的方式诱导细胞死亡.

    作者:申志发;王宇哲;孙军;宗义强;屈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选择素在系膜增殖性肾炎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P-140)在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的致病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18例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的血浆P-140及肾活检组织中P-140的表达及与PAS染色阳性物(PAS+)、PASM染色阳性物(PASM+)、纤维蛋白(FN)的关系.分为肾病综合征及轻度肾功能不全10例(A组),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B组).结果:A、B组血浆P选择素明显高于正常;P选择素常见于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袢、肾小管、间质小血管及球囊壁,与PAS+、PASM+、FN呈正比.结论:P-140在系膜增殖性肾炎中表达增强在系膜增殖性肾炎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海云;刘铭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鼠急性肺损伤时iNOS mRNA和eNOS mRNA表达的时相变化

    目的: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时相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内毒素(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测定0.5,1,2,3,4 h 各组肺组织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iNOS mRNA)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e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给予LPS后,①肺组织MDA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不同时点的均值互有差异(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各时点肺组织NO含量和iNOS mRNA表达量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均在2 h 时达到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二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2 h 前(含2 h)肺组织MDA含量随iNOS mRNA表达增加所致的NO产量增多而增加,2 h 后二者变化趋势相反;④各时点肺组织eNOS 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iNOS mRNA大量表达,导致内源性NO爆发式产生,从而介导肺损伤.NO产量在静注内毒素后2 h 达到高峰, 以后呈下降趋势.

    作者:余追;许友芝;周晓阳;欧阳静萍;涂淑珍;陈志桥;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TLA-4的免疫学作用与疾病

    CTLA-4是一种重要的参与下调T细胞功能的共刺激分子,结构与CD28相似,二者竞争性与相同的配体B7结合.CTLA-4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其参与介导T细胞凋亡、抑制IL-2分泌、阻滞细胞周期从G0/G1期向S期发展、与CD28竞争B7、促进TGF-β分泌等有关.CTLA-4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研究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由于CTLA-4的特殊功能,利用CTLA-4治疗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感染、肿瘤以及防止移植排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袁岸龙;夏冰;黄梅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学论文英语标题写作的文体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医学论文英语标题写作的文体特点,探讨标题的结构、常用句式、缩略词、冠词的用法、书写格式等方面.了解和掌握标题的写作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传英;余功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物武器的历史与现状

    9·11一声巨响,紧接着“邮寄白色粉末事件”使整个美国陷入恐惧。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汤普森于2001年10月14日在华盛顿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称, 近在美国发现的多起炭疽病例为“生物恐怖”。这是人类遭受病原生物袭击后,美国首次公开承认面对的是“生物恐怖”,而对于造成“生物恐怖”的直接原因棗生物武器人们则并不陌生。从国家安全考虑,有必要对生物武器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本文仅就生物武器的历史与现状作一浅析。

    作者:蒋明森;赵琴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