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 国际刊号:1671-8852
  • 国内刊号:42-1677/R
  • 影响因子:0.95
  • 创刊:195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403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肾康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大鼠脓毒症AKI模型,治疗组术后予以肾康注射液干预.各组在术后12,24 h各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浓度、尿液肾损伤分子-l(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检测肾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结果:在术后12,24 h,模型组血Cys C、尿Kim-1和NGAL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囊腔扩张,管型形成,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4 h时病变较12 h时加重;治疗组病变较模型组减轻.在两个时间点,肾组织TNF-α、IL-1β水平和MDA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肾组织SO)D和GSH Px活性均较模型组降低,而治疗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通过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减轻脓毒症大鼠AKI.

    作者:张敏;彭翔;严斌;陶悦;陆欢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道真菌医源性感染153例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肠道发生真菌医源性感染的病原种类、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发生的肠道真菌医源性感染153例,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用药方案、易感因素、感染的病原菌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肠道真菌感染的危险性.结果:153例患者共检出137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76株,占55.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老、长时间联用多种抗菌药物、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以及基础疾病较严重是发生肠道真菌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β=1.879,OR=6.545)、使用三代头孢菌素(β=3.239,OR=25.520)、使用糖皮质激素(β=2.402,OR=11.047)以及严重的基础疾病(β=2.420,OR=11.242)与肠道发生医源性真菌感染密切相关.结论:白色念珠菌是肠道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高龄、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以及严重的基础疾病是肠道发生真菌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月华;韩国庆;李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甘草锌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和过氧苯甲酰软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甘草锌联合丹参酮胶囊和过氧苯甲酰(斑塞)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5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甘草锌(A)组,丹参酮(B)组和联合治疗(C)组,3组均外搽班塞软膏,2周为一个疗程,疗程6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用组,3组的痊愈显效率分别为:甘草锌组69.6%,丹参酮组70.8%,联合治疗组93.6%,统计学处理,联合治疗组与另两组比较:A组与B组:x2=0.000,P=1.000,A组与C组:x2=7.465,P=0.006,B组与C组:x2=6.911,P=0.009.结论:甘草锌配伍丹参酮胶囊和过氧苯甲酰软膏外搽治疗寻常型痤疮效果明显,疗效优于单用甘草锌或丹参酮.

    作者:金汶;吴成;易相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观察组以SIMV+PSV模式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三组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指标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MV+ PSV模式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提升肺通气功能、改善机体供氧、纠正体内酸碱平衡方面的疗效均优于BiPAP模式.

    作者:陈玲;周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带蒂大网膜人工窦道预防T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人工窦道成形术在预防T管拔除后胆漏发生中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357例.按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人工窦道成形术及常规手术病例分为两组,手术后2-3周拔出T管,同时观察有无胆漏发生.结果:两组在术后T管拔除致胆漏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施行带蒂大网膜人工窦道成形术组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在胆管探查,T管引流病人中应用带蒂大网膜人工窦道成形术可有效减少T管带管时间,降低术后拔管胆漏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聂传庚;彭淑梅;王锐;杨志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压力灌注对不同程度肾积水模型兔肾脏的损伤

    目的:探讨输尿管套扎法建立兔肾积水模型的可行性及急性压力灌注对不同程度积水肾肾脏损伤的影响,为临床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过程中灌注压力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n=5)、轻度积水组(M组,n=20)和重度积水组(S组,n=20)3组.轻度积水及重度积水组模型采用套管法构建.轻度积水组与重度积水组分别于结扎后3,7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判别积水程度.M组和S组随机分为M0-M3和S0-S3 4个压力灌注亚组,M0-M3和S0-S3分别行0,20,60,100 mmHg压力灌注,N组行100mmHg压力灌注.术后48 h取肾脏标本,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TNF α及IL-8的表达.结果:输尿管套扎法模型构建成功率达90%,与正常肾脏相比,结扎后3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M组可见集合系统分离,有少量液性暗区;结扎后7d检查,S组可见集合系统分离明显,肾皮质变薄,液性暗区占据肾脏大部分区域.M组行0,20,60mmHg灌注时IL-8、TNF-α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行100 mmHg灌注时IL-8及TNF-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S组行0,20 mmHg灌注时IL-8、TNF-α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行60,100 mmHg灌注时IL-8、TNF-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N组行100 mmHg灌注时IL8、TNF-α表达量与M0、S0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输尿管套扎法建立兔肾积水模型具有可行性,不同程度积水肾对急性压力灌注的耐受能力不同,高灌注压力更容易对积水程度重的肾脏造成损伤,在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治疗结石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过高压力灌注以保护积水肾脏.

    作者:姚小兵;程帆;曹智修;余伟民;饶婷;张孝斌;李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桥接血流腓骨骨皮瓣修复胫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桥接血流(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修复胫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桥接血流腓骨骨皮瓣修复胫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观察术后患者骨及软组织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 12月,其中4例腓骨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清创游离植皮后成活,骨折4-6月均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桥接血流(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既可一期重建胫骨、软组织及胫前动脉节段性缺损,亦可在不影响患肢胫前动脉血供的前提下,为腓骨骨皮瓣提供营养并修复胫骨与软组织缺损.

    作者:丁俊辉;漆白文;潘振宇;肖卫东;李宗焕;李萍;喻爱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急腹症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在急腹症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3月88例急腹症病患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联合局部浸润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表现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组优占76.09%(35/46),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高出18.11%.两组患者苏醒期临床症状对比,观察组体温异常、血压异常、排尿困难、烦躁以及误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急腹症患者全麻手术时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苏醒期各种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急腹症患者采用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麻醉效果更好,苏醒期的不良症状减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沈黎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合辅酶对老年患者止血带性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合辅酶对老年患者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 Ⅰ-Ⅱ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合辅酶预处理组(B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B组将复合辅酶0.05 U/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上止血带前30 min静脉滴注完毕,C组在相同时间内静脉滴注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在下肢缺血初期(T0),缺血末期(T1),再灌注后5 min(T2)、20 min(T3)、4 h(T4)、24 h (T5)以及72 h(T6)采取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量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Ⅰ(cTnI)的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在T3、T4、T5时间点,B组血清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T6时间点,两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辅酶对老年患者止血带性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万晶;吴云;王成夭;柯剑娟;张宗泽;王焱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rhGM-CSF、纳米银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病原菌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纳米银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A、B、C3组,A组(30例):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例):纳米银覆盖,C组(30例):rh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计数,细菌分离鉴定,测定细菌耐药谱.结果:A组、B组、C组分别于伤后第4,10天出现细菌生长,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G、环丙沙星、利福平、苯唑西林、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等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哌拉西林、奈替米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等耐药,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均为C组>B组>A组.结论:rhGM-CSF、纳米银外用,均减少深Ⅱ°烫伤创面细菌生长;提高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且rhGM-CSF优于纳米银.

    作者:杨景哲;陈凤平;耿琪瑛;冯欣姝;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纳洛酮组仅给予纳洛酮,氨基酸组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3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情况及前后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及清醒时间均优于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血氨浓度以及肝功能(ALT、TBIL)也明显优于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迅速降低血氨浓度,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万运方;王红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经典体位下超声引导颈内静脉困难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非经典体位下超声引导颈内静脉困难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0-2012年非经典体位(非Trendelenberg体位)颈内静脉困难穿刺患者40例,除5例不能平卧患者直接行超声引导穿刺,35例患者行常规穿刺(A组,n=35).常规穿刺失败行超声引导穿刺者28例(B组,n=33).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穿刺次数、并发症率(误穿动脉)、穿刺所花费时间.两种体位下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毗邻关系的百分比及比较.结果:A组7例直接穿刺成功,13例误穿颈总动脉,其余15例穿刺失败,28例均改用超声引导穿刺.B组穿刺成功30例,3例失败.A组一次成功率5.7%,总成功率2o.0%,穿刺次数4.1±1.7,并发症率37.1%,B组一次成功率63.6%,总成功率90.9%,穿刺次数1.3±0.4,并发症率3.0%(P<o.05或P<0.01).A组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前外侧的患者(45.7%)显著高于B组(15.2%).A组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前的患者(25.7%)显著低于B组(42.4%).结论:对于非经典体位下颈内静脉困难穿刺患者,超声引导穿刺优势明显,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作者:覃斌;孟庆涛;夏中元;吴洋;侯家宝;李维;唐玲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13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行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术13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例骨折一期愈合,随访6-20个月,无退钉及断钉,1例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优8例,良4例,优良率92.3%.结论: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固定牢靠,便于患肢早期活动,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叶康铭;刘文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VC)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的影响,探究VC造成男子不育的机理.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VC组(n=10)和对照组(n=10),建模90 d后一并处死,放射性免疫检测大鼠血液中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的含量,电镜观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流式术检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C组血清中的FSH和LH含量显著升高(P<0.05),睾酮含量显著显著下降(P<0.05);电镜观察下VC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出现了细胞核萎缩、染色质块状凝集、染色质核周积聚、核仁不清及胞质溶解呈空泡样;VC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造成了严重损伤,进而引起大鼠性激素分泌的紊乱.

    作者:朱宝安;李先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磷酸鞘氨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部炎症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1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的表达,了解S1P在COPD大鼠炎症中的作用.方法:熏香烟与气管注射内毒素相结合法建立COPD大鼠动物模型,造模8周后,测定肺功能确定造模成功,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IL-6、TNF-α的水平;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HE染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1P蛋白的表达.结果:BALF上清液中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巨噬细胞数比值较对照组增高,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组肺功能检测第0.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1)、FEV0.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组大鼠肺组织S1P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DAC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P可能参与了COPD肺部炎症的进程.

    作者:陈延伟;艾文;李一禄;聂莉;罗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孕期摄食限制所致IUGR子代大鼠高脂饮食下肾脏结构与功能改变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孕期摄食限制所致宫内发育迟缓(IUGR)子代大鼠肾脏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和摄食限制(FR)组,自孕11d至足月产分别给予自由进食和摄食限制(每天食物摄入量为正常对照组的50%).仔鼠断奶后给予高脂饮食至20周,麻醉处死动物,检测子代大鼠肾重、肾脏指数(肾重/体重);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取血清,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检测肾脏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组分的mRNA表达.结果:高脂饮食下,FR组雌性及雄性子代大鼠SCr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肾脏出现肾小球增生、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组织学改变,血浆AngⅡ均显著下降(P<0.01);雌性PRA下降(P<0.01),雄性无变化;肾脏RASmRNA表达不一,且存在性别差异.结论:高脂饮食下,孕期摄食限制所致IUGR子代大鼠成年后出现肾损伤表型,高脂饮食下存在IUGR子代肾脏损伤易感的现象.

    作者:李斌;敖英;胡霜霜;孙朝霞;杨帅龙;左娜;倪曲波;陈廖斌;汪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诱导A549细胞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A549细胞表达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经脂多糖诱导制备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LPS,0.01,0.10,1.00 μmol/L),作用6h.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裂解液中表面活性蛋白的含量.结果:右美托咪定对A549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随右美托咪定浓度增大,A549细胞表达表面活性蛋白也逐渐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促进A549细胞表面活性蛋白的表达,对A549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军;彭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联合携抗ICAM-1微泡的双靶向载体系统增强基因转染受损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携抗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阳离子微泡的双靶向载体系统介导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基因转染受损内皮的效果.方法:实验分组,A组:携SDF-1α基因抗ICAM-1阳离子微泡;B组:携SDF-1α阳离子微泡;C组:空白对照.体外实验:人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制备大量表达ICAM-1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各组联合超声辐照介导基因转染后测定基因转染率、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体内实验: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兔心肌梗死模型,超声辐照介导基因转染后取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SDF-1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各组SDF-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无论是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A组:携SDF-1α基因抗ICAM-1阳离子微泡组超声辐照后的基因转染率、hSDF-1α基因mRNA表达和hSDF-1α蛋白表达情况均高于其他各组.结论:超声联合携抗ICAM-1微泡的双靶向载体系统能增强SDF-1α基因转染受损内皮细胞.

    作者:陈鹏;尹家保;谢满英;解芸竹;安鹏;杨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IQGAP1在调节足细胞细胞骨架重组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支架蛋白IQGAP1在足细胞骨架重组中的作用.方法:用嘌呤霉素(PAN)刺激小鼠足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IQGAP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足细胞IQGAP1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足细胞骨架F-actin分布,F-actin肌动蛋白评分系统(CFS)分析骨架重组;IQGAP1 siRNA和IQGAP1质粒转染足细胞,分别观察下调和上调足细胞IQGAP1表达对嘌呤霉素诱导足细胞细胞骨架重组的改变.结果:嘌呤霉素刺激足细胞后IQGA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足细胞F-actin分布发生明显重组;转染IQGAP1 siRNA,嘌呤霉素刺激足细胞F-actin重组进一步加重;转染IQGAP1质粒,嘌呤霉素刺激足细胞F-actin重组减轻.结论:IQGAP1可能参与嘌呤霉素诱导的足细胞细胞骨架重组.

    作者:杨英杰;梁伟;刘以鹏;杨倩;马屹茕;丁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病毒载体表达外源PON1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在机体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本实验构建含人源性PON1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其表达分泌PON1的能力及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根据人肝cDNA文库的PON1序列设计特定引物,定点诱变PCR获得两端为Pme Ⅰ内切酶位点的目的基因,经酶切连接到pWPI-GFP载体上,筛选及DNA测序鉴定.磷酸钙法瞬时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反映转染效率,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培养基中PON1分泌表达量,采用对氧磷为底物检测PON1活性.含PON1的培养基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育,ELISA法检测氧化条件下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构建的pWPI-PON1慢病毒表达载体序列正确,高效转染293T细胞(转染效率可达到80%-90%)可有效分泌表达PON1至培养基,显著提高培养基PON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培养基中PON1可明显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P<0.01).结论:pWPbPON1慢病毒载体高效表达分泌的外源PON1能有效降低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作者:孟冰;徐延勇;程力维;曹佳;杜芬;喻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β神经生长因子对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对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方法:将β-NGF重组腺病毒(Ad-β-NGF)及其阴性对照感染至大鼠内皮祖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分别于24 h、48 h及72 h进行检测.用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不同组eNOS表达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的水平.结果:Ad-NGF感染组eNOS表达及NO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β-NGF能促进内皮祖细胞eNOS表达及NO合成,有利于内皮祖细胞发挥功能.

    作者:王中京;丁胜;赵湜;毛红;孙敏娴;王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脏成纤维细胞TRPM7通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脏成纤维细胞(CFs)膜上的TRPM7通道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将分离培养出来的乳鼠CFs用6种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至12 h,分别测量各组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挑选出佳诱导纤维化的AngⅡ浓度,佳浓度的AngⅡ分别将CFs干预至5个不同的时间,记录相应的CFs膜上的TRPM7电流及各组的胶原蛋白水平.结果:诱导心脏纤维化大的AngⅡ浓度是1 nmol/L,佳诱导纤维化浓度干预0,6,12,24,48 h后CFs的TRPM7与胶原蛋白Ⅲ的表达水平初升高,于12h达到高水平,之后呈现递减水平,且在CFs膜上记录到的TRPM7内外向电流也呈现相应的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正相关.结论:CFs膜上的TRPM7电流在AngⅡ的作用下,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是AngⅡ介导CFs增殖与凋亡从而导致心脏纤维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周艳丽;易欣;王腾;黎明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CCL25对鼻咽癌CNE-2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CCL25是否影响鼻咽癌CNE-2细胞的迁移.方法:采用Transwell实验,上室中加入CNE-2细胞,下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CL25,观察其对CNE-2向下室迁移的影响.另外同时在下室中加入anti-CCR9,再观察CNE-2向下室的迁移情况.结果:CCL25具有趋化CNE-2细胞的作用,同空白对照组相比,50 ng/ml的CCL25能明显增强CNE-2细胞的迁移率(P<0.01).而1μg/ml的anti-CCR9能逆转CCL25对CNE-2细胞的促迁移作用(P<0.05).结论:CCL25具有趋化CNE-2细胞,促进CNE-2细胞迁移的作用.Anti-CCR9能阻断CCL25对CNE-2细胞的促迁移作用.

    作者:叶林峰;张利平;肖伟;吴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对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取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ce图书馆(2005 2014)、Pubmed(2000年1月-2014年2月)、EMBASE(1991年1月-2014年2月)、中国知网(2000年1月-2014年2月)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2014年2月)等数据库有关舒尼替尼与干扰素或IL-2治疗转移性肾癌进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纳入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提取资料中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9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舒尼替尼在缓解肿瘤方面存在优势[OR=3.79,95 %CI(2.59,5.54),P<0.000 01].舒尼替尼与对照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OR=o.62,95%CI(0.39,0.99),P≤0.05],舒尼替尼较对照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舒尼替尼单用能更有效缓解肿瘤,而不增加严重不良药物反应风险.

    作者:蔡贤福;钟武;陈睦虎;余平贵;陈红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同源异型盒基因HOXB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同源异型盒基因B7 (HOXB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OXB7蛋白和HOXB7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OXB7 mRNA的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特征的关系.结果: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相比,HOXB7蛋白及HOXB7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且HOXB7蛋白及HOXB7 mRNA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临床分期Ⅲ期组、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Ⅲ级组的乳腺癌病例中HOXB7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Ⅰ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HOXB7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5).结论:HOXB7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分期、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朱发霞;马瑞;林从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与IMRT同期化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与IMRT同期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我院接诊的1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诱导化疗联合IMRT同期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IMRT同期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失败情况及随访5年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失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与IMRT同期化疗相比,诱导化疗联合IMRT同步化疗并未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桥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有关骨桥蛋白(OP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及与卵巢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NCBI PubMed、EMBASE、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截止2013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OP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文献7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综合分析合并效应量,采用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Meta分析显示,OPN在卵巢癌组和正常卵巢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24,95%CI(9.66,42.43),P<0.000 01].OPN在卵巢癌组和良性卵巢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58,95%CI(9.60,28.64),P<0.000 01].OPN在卵巢癌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8,0.32),P<0.000 01].OPN在卵巢癌临床Ⅰ-Ⅱ期组和临床Ⅲ-Ⅳ期组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9,0.29),P<o.000 01].OPN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组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0,95%CI(2.24,7.88),P<0.000 01].结论;OPN高表达与卵巢癌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影响,还需进一步用国内外高质量的研究来证实.

    作者:梅燕;陈红;杨红;邹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晚期卵巢癌患者(Ⅲ-Ⅳ期)7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顺铂联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36例(对照组),以及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34例(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化疗效果以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7.06%,毒副反应级别主要为I-Ⅱ级.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55.8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较顺铂联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疗效好,化疗毒副反应小.

    作者:谭文福;张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科对81例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游离前列腺直肠间隙达前列腺尖部,游离膀胱前间隙及耻骨后间隙,离断膀胱颈部、耻骨前列腺韧带及尿道,重建膀胱颈并与尿道吻合.结果:81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00-270 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100-700ml,平均210ml.需要输血5例(6.17%).标本切缘阳性5例(6.17%).术后膀胱尿道吻合口尿漏2例(2.47%),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出现尿失禁8例(9.87%),其中7例(8.64%)随访6个月尿控恢复良好,1例未能恢复.81例术后随访21-45个月,平均30个月,排尿均通畅,未出现生化复发.术前41例(50.6%)有阴茎勃起功能的患者根据国际阴茎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分组进行术后变化评估.术后IIEF-5评分显著下降,各评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例(54.3%)可通过使用药物进行性生活.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法.但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卫兵;王行环;郑航;朱保平;刘同族;胡万里;张新华;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中hr-HPV(16/18) DNA和p16,Vimentin,ER,PR表达组型的检测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hr-HPV(16/18)DNA及4种免疫标记物(p16,Vimentin,ER,PR)表达组型的检测在宫颈腺癌(ECA)和子宫内膜腺癌(EM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对ECA和EMA肿瘤组织中的hr-HPV(16/18) DNA和4种免疫标记物(p16,Vimentin,ER,PR)的表达进行检测.阳性表达细胞≤50%为低表达(L),>50%为高表达(H).结果:①hr-HPV(16/18)DNA在ECA和EMA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2.7%(24/33)和12.9%(4/31).ECA中hr HPV(16/18) DNA检出率显著高于EMA(P<0.01).②在24例hr-HPV(16/18)DNA阳性的ECA病例中4种标记物组合有2种表达组型.其中23例(95.8%)呈p16 (H)/Vim(L)/ER(L)/PR(L)表达类型,在9例hr-HPV(16/18)DNA阴性的ECA病例中,8例呈p16(L)/Vim(L)/ER(L)/PR(L)表达组型(88.9%).③在27例hr-HPV(16/18) DNA阴性的EMA病例中,4种标记物组合有5种表达组型.其中21例(77.8%)为p16 (L)/Vim (H)/ER (H)或/和PR(H)表达组型.在4例hr-HPV(16/18) DNA阳性EMA病例中,2例呈p16 (H)/Vim(H)/ER(L)/PR(L)表达组型(50.0%),剩余2例(50.0%)分别为p16(H)/Vim(L)/ER(L)/PR(L)和p16 (H)/Vim(H)/ER(H)/PR (H)表达组型.结论:h>HPV (16/18)DNA检测和4种免疫标记物组合(p16,Vimentin,ER,PR)的不同表达组型在ECA和EMA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熊艳;熊永炎;徐智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

    目的:探讨两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60例Ⅰ 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种途径NACT前后的局部宫颈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D(VEGF-A,C,D)的表达量,并分析两种NACT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①VEGF-A,C,D在癌症组织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②经静脉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VEGF-D治疗后的表达量低于治疗前(P<0.05),VEGF-A,C在治疗前后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经动脉灌注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VEGF-C,D治疗后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VEGF-A的表达量在治疗后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静脉化疗和动脉灌注化疗均降低了宫颈癌组织内的LMVD,动脉灌注化疗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④两组患者均达到明显的近期临床缓解,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静脉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静脉化疗疗效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有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均无关;动脉灌注化疗总的有效率高达93%,但其疗效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结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宫颈癌近期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晶;陈滢;汪晶;童明;杨赛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行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用于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NAC)的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Elsevier、National Technical、万方等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新辅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临床研究,共纳入患者l 437名.合并前哨淋巴结活检敏感度为0.867(95%可信区间:0.835-0.894),特异度为1.000(95%可信区间:0.988-1.000).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行性好,准确率高.

    作者:周冰;孙圣荣;徐煜林;张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ATP柠檬酸盐裂合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GEO公共数据库,探讨ATP柠檬酸盐裂合酶(ACLY)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ACLY对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预测ACLY推动肝细胞癌发展的机制.方法:收集NCBI的肿瘤公共数据集,对表达谱资料及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利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受ACLY调控的相关基因.结果:ACLY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P<0.05);在不同年龄、AFP、肿瘤大小、T分期、BCLC分期的肝细胞癌患者中,ACLY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CLY的表达状态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总体生存和复发相关(P<0.05);ACLY高表达样本富集了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调控、血管生成、E2F1信号通路、myc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集.结论:ACLY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可以作为潜在的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肿瘤的靶标.

    作者:丁千山;周福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完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AR基因的分子诊断

    目的:对一个完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家系成员提供基因诊断,鉴定CAIS与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血样本并提取DNA.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候选基因AR的8个外显子及启动子区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结果:患者AR基因的第4外显子有c.2169G>T(p.L723F)的突变,母亲为杂合突变但是表型正常.结论:c.2169G>T突变是导致本家系CAIS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鉴定的ARc.2169G>T突变,是首次在我国人群中发现的导致CAIS疾病的突变.此突变扩充了我国遗传学数据信息并可通过产前诊断预防患儿出生以达到优生的目的.

    作者:董素芳;刘辉勇;杜鹏辉;韩明君;郑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化乳腺X线机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 53例女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及乳腺X线影像学资料,分析二者诊断乳腺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153例中良性63例,恶性90例.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乳腺恶性肿块诊断敏感性为97.8%,特异性90.5%,准确性为94.8%,高于单用一种检查方法(P<0.05).结论: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周瑞;熊斌;王靖;田惠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犬肾交感神经消融后左房变化

    目的: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检测肾动脉交感神经经导管射频消融后左房的变化.方法:对20只犬的肾交感神经进行射频消融,分别于消融前和消融6周后观察肾交感神经消融犬的血压变化及左房各指标变化.采集犬心尖两腔观、四腔观清晰图像,用Qlab软件分析左房前壁、下壁、间隔及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底段12节段应变率同步性指标,包括:左房储蓄功能期峰值应变率达峰时间及达峰时间标准差,左房主动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达峰时间及达峰时间标准差.分析左房间隔及侧壁基底段消融前后应变率变化.结果: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消融后犬R-R间期呈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消融前后心脏各腔室大小没有明显变化,左房间隔及侧壁基底段各时相应变率无变化,左房同步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消融正常犬肾交感神经后,血压无影响,左房心肌运动功能无变化,对同步性也无影响,说明肾交感神经消融对心房是安全的.

    作者:徐晓宇;段志珍;胡伟;谭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DNA倍体分析在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分流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DNA倍体分析在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病人分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141例患者进行DNA倍体分析;全部育龄期妇女均在月经干净第3-10天内行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行诊断对照.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41例,其中未见异倍体细胞者(N=0)14例(9.9%),见少量异倍体细胞者(0<N<3)78例(55.3%),见大量异倍体细胞者(N≥3)49例(34.8%);电子阴道镜引导下的活检阴性[炎症或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32例(93.6%),电子阴道镜引导下的活检阳性(≥CINⅡ)9例(6.4%).DNA倍体分析对ASCUS患者中存在CINⅡ及以上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44.4%,65.9%,8.2%,94.6%.结论:DNA倍体分析可以及早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病例,是一种分流ASCUS病人的良好方法.

    作者:李菲;张蔚;吕琼莹;朱定军;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湖北地区组织多肽抗原正常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

    目的:测定中国湖北地区健康人群组织多肽抗原(TPA)数据,建立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4-10月采集144例健康成年体检者静脉血3 ml,测定TPA值.再分别测定部分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风湿病、肺心病患者血清TPA水平,以及加入干扰物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后健康人标本的TPA水平,与正常参考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名健康人TPA正常参考值为0-129.28 U/L,与西方人参考范围0-72U/L(厂家提供的)比较,中国人群的TPA值偏高.男性与女性健康人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组TPA为(70.32±3.51) U/L,正常参考值为0-133.87 U/L;女性组TPA为(62.46±3.48)U/L,正常参考值为0-140.34 U/L.我们将体检者按年龄每10岁分为一组(共分为4组),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4):20-29岁组TPA为(65.23±5.46)U/L,30-39岁组TPA为(57.94±4.80)U/L,40-49岁组TPA为(71.24±5.44)U/L,50岁以上组TPA为(68.90±4.26)U/L.脂血、黄疸血、溶血标本对TPA检测的偏差均在±10%内.此外,在检测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中有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PA超出本研究参考范围.结论:建立湖北地区健康人群TPA参考范围,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一些良性疾病患者血清TPA水平会假性升高,脂血、溶血、黄疸血不会影响TPA的检测水平.

    作者:喻晶;王堃;雷旦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对全面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机制及临床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手段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人和动物种属差异及肝纤维化的病因多样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还处于不断研究和探索中.本文就近期研究领域中较成熟的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简要综述,以供基础及临床研究参考.

    作者:侯艳锋;李晖;梁颖丹;胥展志;江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胞外基质的硬度与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基质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基质中物质和代谢的不平衡导致细胞外基质硬度的变化,从而能够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功能.本文阐述了近期关于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与力学相关性的研究,以及其对细胞的迁移、细胞核形态的改变、细胞分化、基因转移、细胞的信号转导方面的影响.

    作者:赵杨;洪莉;洪莎莎;胡鸣;杨青;汤剑明;李洋;张琦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翻瓣法与翻瓣法在口腔种植手术治疗中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非翻瓣法与常规翻瓣法,对种植手术中种植体生存率、术后疼痛与肿胀以及手术时长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中文口腔医学杂志.偏倚风险评价完成后,进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研究,其中8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前瞻性队列研究,涉及患者366名,种植体1 152颗,偏倚风险评价显示8个研究为中度偏倚风险,2个研究为低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非翻瓣法在种植手术过程中,虽然种植体生存率与常规翻瓣法未见明显差别[RR=0.99,95%CI (0.97,1.02),P=0.64],但对于术后疼痛与肿胀发生率,非翻瓣法明显降低了48%和53% (P<0.01,P<0.01),对于手术时长,则缩短了约16 min(P<0.01).结论:在种植手术过程中,非翻瓣法相对于常规翻瓣法,明显降低术后疼痛与肿胀的发生率,缩短了手术时长,提高了手术效率.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作者:雷文龙;郭毅;施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