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4-5511
  • 国内刊号:42-1220/R
  • 影响因子:0.24
  • 创刊:198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77.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医学新知杂志   2011年3期文献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瘦素的相关性、不同肝功能状态下瘦素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7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34例、B级32例、C级31例;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瘦素和肝硬化相关指标,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控制BMI与性别后仍随肝功能的分级进行性升高,Child-Pugh分级系统定量指标中以凝血酶原时间与瘦素相关性高,瘦素水平女性比男性高,HOMA-IR与瘦素显著相关.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瘦素水平增高,随着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增高,瘦素水平进行性增高,Child-Pugh分级系统的定量指标以凝血酶原时间和瘦索相关性高,但其与肝硬化指标相关性不如胰岛素抵抗显著.

    作者:陈刚;陆婷娜;易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瘤出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瘤出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1989年1月~2010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119例,全数检查手术标本中的淋巴结,参照Ueno等的方法判断肿瘤出芽;分析肿瘤出芽的相关因素,计算肿瘤出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本组119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6 537枚(30~157枚),平均(54.93±19.20)枚/例.119例中96例发现肿瘤出芽,出芽率为80.67%.肿瘤出芽与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和Laurén分型明显相关.肿瘤出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7.75%,特异性为70.00%,准确度为90.76%;阳性预测值为90.63%,阴性预测值为91.30%.结论 肿瘤出芽可以准确预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

    作者:邵永胜;刘文;张应天;彭开勤;冯燕;潘捷;余阳;吴文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在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原发性胆总管结石(primary choledocholithiasis)患者胆汁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实验组)32例和对照就诊者(对照组)30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胆汁中Hp DNA表达.结果 利用比较平均循环数值(Ct)法测定Hp DNA的表达水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组胆汁Hp DNA Ct值为16.78±9.28,对照组胆汁为3.75±7.71,两组之间比较Hp-DNA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Hp表达,其高表达提示Hp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宋敏;吴杰;王萍;黄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伊犁地区汉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Tp-Te间期与非急诊PCI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伊犁地区人群Tp-Te间期值,并研究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行非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冠状动脉造影的的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患者,测量Tp-Te间期,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非急诊PCI患者的Tp-Te间期为(92.26±4.596)ms,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为(92.64±2.947)ms;汉族非急诊PCI者的Tp-Te间期为(94.47±5.010)ms,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为(91.48±3.447)ms;哈萨克族非急诊PCI者的Tp-Te间期为(99.26±3.175)ms,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为(93.43±2.509)ms;维吾尔族非急诊PCI者的Tp-Te间期为(99.13±3.036)ms,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为(93.25±2.270)ms.各组非急诊PCI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相比较Tp-Te值显著延长(P<0.01).结论 Tp-Te间期延长提示慢性心肌缺血.

    作者:毛宏伟;安丰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伊犁州某三级甲等医院1999~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目的 了解伊犁州某三级甲等医院1999~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为当地疾病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从伊犁州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99~2008年住院病人资料中统计出172 955例病例,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疾病构成情况.结果 该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与全国、疆内相比略有不同,顺位也有差异;10年间前十位疾病构成顺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讨论疾病谱的改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伊犁地区人群患病住院的主要原因.社会经济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必须协调发展,公共卫生需要优先发展,政府在提供卫生领域公共产品,加大健康教育投入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史海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抑制元素-1沉默转录因子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抑制元素-1沉默转录因子(repressor element 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REST)/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 silencer factor,NRSF)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REST/NRXF和NMDAR1的表达.结果 4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可以观察到REST/NRSF和NMDAR1的阳性表达,而且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提高阳性表达逐渐增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REST/NRSF和NMDAR1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杨旋;张捷;文志华;袁先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估持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持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8例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包括运动、作业、认知康复),应用功能综合评定表对康复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患者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28例康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F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作者:钟文娟;胡倜;谢艳彬;王蓓;汪志卓;马绣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目的 利用加速度肌松监测法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内直视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T组(n=20),自麻醉诱导至手术结束,采用TOF-Watch<'@>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根据TOF值追加罗库溴铵;C组(n=20)为对照组,除诱导期间采用TOF-Watch<'@>SX加速度肌松监仪指导气管插管外,手术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追加罗库溴铵.记录以下指标:①诱导前、静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后及插管后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②两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围手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③T组体外循环(CPB)前、低温过程中、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结果 ①两组病人插管时、插管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P>0.05),心率(HR)与诱导前相比明显增快(P<0.05或P<0.01);②T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T组围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③T组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降温前(P<0.05),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与降温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 低温体外循环中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罗库溴铵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心内直视手术低温体外循环中应该对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定量监测,便于指导肌松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夏磊铭;姚尚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CT和MRI诊断的Meta分析

    目的 应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来评价CT和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PubMed(1966~2011)、Em-base(1989~20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11)、万方数据库(1982~2011),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I诊断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两名词查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8篇文献在诊断ANFH方面使用软件Review mangager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共515例患者.Meta分析及其偏倚分歧提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两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0.12(95%CI,0.04~0.33),P<0.0001].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阳性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0.45(95%CI,0.26~0.78),P=0.005].结论 MRI是首选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手段,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作者:苏佳佳;吴光耀;朱凌;刘国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76例确诊甲亢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测定破骨细胞功能指标(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成骨细胞活性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76例甲亢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骨密度及ICTP、PICP、BGP、ALP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破骨细胞功能指标较成骨细胞活性指标下降明显,骨密度增加.结论 甲亢患者经积极抗甲亢治疗,骨代谢指标下降,骨密度增加,有助于降低甲亢患者骨折风险.

    作者:陈茹芬;陈雪辉;姚伟琼;缪海雄;刘集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5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及口服硫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50 d.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 ①治疗50 d时,静脉组Hb及Hct显著升高,分别上升(23.8±17.2)%和(27.8±20.2)%,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10.9±14.5)%和(15.2±20.9)%],P<0.001.②治疗50 d后两组血清铁蛋白(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静脉组升高幅度[SF(310.0±389.0)%,TSAT(88.2±96.3)%]明显高于口服组SF(150.3±433.8)%,TSAT(33.8±55.6)%],P<0.001.③治疗50 d后静脉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钾较治疗前升高,白蛋白由(36.9±5.2)g/L升至(39.3±5.9)g/L,血清钾由(4.8±0.8)mmol/L升至(5.1±0.9)mmol/L,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WBC及其它生化指标均相近.④静脉组4例有不良反应,1例出现药物相关皮疹,停药后消失;1例轻微心悸;2例轻度胃肠道反应.口服组15例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2例出现轻微药物性皮疹.静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70,5.7%)明显低于口服组(17/66,25.8%),P<0.005.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及rHuEPO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作者:唐小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40例粤北地区瑶族妇女HPV亚型感染的分析

    目的 探讨粤北地区瑶族妇女人群HPV感染亚型分布规律,为该地区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以年龄在20~69岁的粤北地区有性生活史的瑶族妇女人群为筛查对象,采集受检者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亚型.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13.8%,高危型HPV感染者以HPV16型多,其次为HPV52型和HPV58型.单一感染26例,约占感染者的78.9%.各年龄组别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粤北地区瑶族妇女宫颈HPV感染高危型、单一感染为常见类型,高危型HPV主要感染亚型为HPV16型.

    作者:何剑芬;许红雁;姚凉凤;吴淑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810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及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近年来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选取武汉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10例,将患者用药方案分为4组,分析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水平以及近几年来各种降糖药物使用趋势.结果 用药后各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改善,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以及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联合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近几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结论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以及三餐前短效胰岛素联合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方案,逐渐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趋势.

    作者:胡丽萍;邹润梅;徐焱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抗凋亡蛋白XIAP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抗凋亡蛋白XIAP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5例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抗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结果 55例初治AL患者表达抗凋亡蛋白XIAP的阳性细胞率(79.85±2.23)%、平均荧光强度(302.70±5.61),分别较10例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3.35±2.80)%、平均荧光强度(58.22±16.82)明显升高(P<0.01).40例AL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表达的抗凋亡蛋白XIAP阳性细胞率(74.35±2.10)%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124.13±9.47)较初治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XIAP过度高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相关,XIAP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黄望香;罗玲;李蕊;叶春桃;王海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童异位输尿管口17例报告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17例异位输尿管口,其中1例为双侧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本组主要采用IVU结合B超诊断定位,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

    作者:汪年桂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纳致血尿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78岁,因咳嗽、咳痰1周就诊,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体温36.8℃,脉博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5/68 minHg,神清,双侧胸廓对称,HR80次/min,双肺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朱晓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手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保守治疗后转为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1例

    笔者于2009年10月收治手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经保守治疗后转为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长辉;黄敏章;蔡超;王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阿托品行无痛人工流产术2237例效果观察

    人工流产是终止妊娠的方法之一,过去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常常会给受术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严重时可发生人流综合征<[1]>.我中心从2005年11月至今,采用异丙酚、芬太尼和阿托品复合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疏通任督二脉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病例 19例患者均为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眼科住院的患者.年龄大68岁,小32岁,平均年龄49岁;男性13例,女性6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5例单眼15只,分支动脉阻塞4例单眼4只;病程短5 h,长30 d,平均7 d.

    作者:宋艳;郝小波;陈尽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肾综合征中心血管危险的生物学标记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首要致死原因.近年来,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作为心肾交互作用的表现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对CRS的心血管事件进行预警预防,早期干预,将对此类患者长期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已有证据表明一些新型的生物学标记物不仅能够有效地对CRS患者CVD事件的发生进行预警,还能具有病情危险分级,判断预后作用.因此,本文将对近年CRS的心血管危险的生物标记进行探讨.

    作者:李佳琳;倪兆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肾综合征诊治进展

    长期以来,临床发现心脏疾病患者常伴有肾脏损害,而肾脏疾病患者也常伴有心脏病变.尤其重要的是,当两者同时受损时,往往对患者预后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因而心肾共病近年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所谓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或肾脏中任一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导致另一器官受损或功能障碍的情况<[1-3]>.本文就CRS诊治进展进行扼要讨论.

    作者:刘必成;汤日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在生理状态下,心与肾两个器官相互辅助,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代谢平衡,当心血管罹患疾病时,常易导致急、慢性肾损伤,反之亦然<,[1,2]>.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 injury,AKI)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文歌;方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60例)用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按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判定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3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3例,无效3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3例,无效8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太赛尔格林;林艳;李红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冲洗联合Ⅰ期植皮术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间断冲洗联合创面Ⅰ期植皮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下肢开放性损伤,急诊清创后骨折采用简单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缺损创面游离植皮,植皮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术后用庆大霉素盐水通过冲洗管间断冲洗7~10 d.结果 14例中12例植皮全部存活,创面一次性痊愈;1例植皮部分坏死,再次行植皮术后愈合;Ⅰ例合并骨外露,Ⅱ期行肌皮瓣转位愈合.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冲洗联合创面Ⅰ期植皮,可降低创面感染,植皮更易成活,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楚华;陈光胜;宋杰;童肖广;张建辉;曹三丰;周华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471例高血压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 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结论 开展老年高血压的综合干预,对于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血压控制率.

    作者:廖俊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效果.方法 3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由皮肤科常规口服和外用药物治疗,4周1疗程.治疗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左右交替,每周阻滞4次,休息3 d,4周1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作者:常国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性肾损伤研究新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原称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具有不同临床表现,以肾小球滤过率在短期内(<3个月)快速或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AKI是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多见于败血症、急性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疾病,以及肿瘤放化疗、介入治疗、X线或CT造影、体外循环术后.近年来,急性肾损伤越来越受到肾脏病学、急诊医学和重症监护医学专家的重视.本文就近几年AKI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晓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危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出血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史、心电图所见和心脏损伤的生化标记物将ACS的病人进行临床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病人、中危病人和高危病人.高危的ACS病人应及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应用三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治疗.

    作者:张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全麻病人苏醒期危险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全麻苏醒期危险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9例危险躁动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原因.结果 疼痛是术后全麻苏醒期危险躁动的常见因素;尿管刺激是男性危险躁动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选择在全麻诱导前15 min进行,可防止或减少危险躁动的发生.

    作者:严立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社区未婚妇女人工流产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未婚先孕者选择人工流产时,社会舆论和家庭的压力以及对流产过程的恐惧往往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过去,临床医护人员往往只注重流产本身的效果而忽视了这一人群心理状态的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不再是医嘱的机械执行者,而要对患者进行身心及疼痛的全面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对减轻术中痛苦及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的心理卫生状态,我们对该人群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明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