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0-6729
  • 国内刊号:11-1873/R
  • 影响因子:2.08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心理学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基础医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年12期文献
  • 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和自编<心理健康知识调查表>,对北京市6所大学共44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比较关心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了解,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和是否看过心理门诊的大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作者:钱铭怡;马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中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

    目的:初步修订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简本,并探讨中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0名初中生为被试,施测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简本(FNE)和考试焦虑量表(TAS).结果:(1)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简本)信度较高,同质信度α=0.85,折半信度为0.82,与国外样本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2)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简本)与考试焦虑量表有显著的正相关(r=0.45,P<0.01).结论:中学生的考试焦虑与负面评价恐惧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陈祉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军校研究生应对方式和焦虑状况

    研究生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关应付方式的研究不少[1-3].本研究以军校研究生为对象来探讨其应付方式和焦虑的关系.

    作者:丁新华;石满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军医大专学员的抑郁感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参照相关的研究[1-2],选用贝克(BECK)抑郁自评问卷[3]、军校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4],在某军医学院抽取了在校的570个大专学员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06份.其中,男282人(55.73%),女224 人(44.27%),年龄18-22岁.一年级221 人,二年级285 人,涉及医疗、护理、放射、检验等多个专业.

    作者:饶红;沈兴华;王倩;陈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目的:研究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自我描述问卷(SDQ II)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84名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因不同的父母养育方式因子,不同的自我概念因子而有一定差异.其中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学生自我概念各因子除外貌、异性关系外均出现显著相关.而学生自我概念中亲子关系、诚实可信两个非学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野;张东宁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不同认知条件对考试焦虑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条件对考试焦虑者的影响.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认知干扰问卷和字母变换任务对180名大二焦虑学生进行研究.结果:高考试焦虑者在集中注意条件下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条件下的成绩.高考试焦虑者在控制条件下的成绩明显低于中、低考试焦虑者.放松条件对高考试焦虑者有积极作用,对中、低考试焦虑者有消极作用.高考试焦虑者比中、低考试焦虑者有更多的认知干扰.结论:不同认知条件对不同考试焦虑者有不同的影响.

    作者:罗增让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广西高师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目的:探讨高师学生在不同情境下通常采用的应对策略,以及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00名高师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应对方式的选择与症状各因子呈选择性相关.结论:高师学生已基本形成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不够,消极应对方式使用频率还较高,应对方式的选择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作者:吴素梅;郑日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30例住院烧伤患者心理状况调查

    30例烧伤患者为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的在院治疗病人.住院时间为14~230天. 3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9~85岁,平均36.33±1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至高中,已婚者19例,未婚者11例.烧伤面积1%~95%,平均28±29%.根据烧伤伤情分类标准[1],对观察期间收住院的烧伤病人进行分组,烧伤总面积>10%者,属于中、重度烧伤组(Ⅰ组),烧伤总面积 <10%者为轻度烧伤组(Ⅱ组).

    作者:杨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情绪在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情绪因素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A型行为评定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查.根据SAS测值分为三组,SAS阴性组为A组,共 34人,予科素亚 50mg 每天一次,共30天,一组SAS阳性组为B组,共14人,予科素亚 50mg 每天一次,另一组SAS阳性为C组,共14人,予科素亚50mg 及帕罗西汀20mg 一天一次,共30天.结果:焦虑阳性率在A型行为的高血压患者中比非A型行为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增加.在A型行为中SAS阳性者占45.1%,非A型行为中,SAS阳性者占10.5%,治疗焦虑对降压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一般无焦虑的A型行为的高血压,治疗有效率达79.4%,而SAS阳性单纯降压治疗疗效差,有效率仅达57.1%,但加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后,有效率达78.5%,与SAS阴性高血压的疗效相似.结论:对高血压患者治疗,除常规用药外,还应注重患者情绪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廖德祥;杨成梯;张缤;余静;张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血压与A型行为表达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庭成员的A型行为表达特点.方法:采用A型行为问卷,对40户父母有高血压的家庭和27户父母血压正常的家庭,共178人,进行了A型行为表达的比较.结果:A型行为和高血压的伴随关系不明显;两组家庭中父母行为类型和子女行为类型的相似性没有显著差异,但行为表达的趋向性是一致的:父母行为均A型的家庭,A型子女占35.2%;父母均为B型的家庭,B型子女占34.4%;父母中有一方为A型的,子女以B型为主;结论:行为有一定家庭聚集性的趋势,A型行为在家庭中的表达具有特殊性,同时也表明A型行为在家庭两代之间表现的复杂性.

    作者:霍金芝;朱圣陶;吴纯奕;赵晓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糖尿病伴发抑郁研究进展

    概况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其基本特征是长期的高血糖.随着病程延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若得不到及时的、恰当的治疗,则会发生双目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血管病变或心脏病变,以致危及生命.

    作者:姚军;吴文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产妇抑郁对泌乳与产后流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妇抑郁对泌乳与产后流血的影响.方法:对309例产妇采用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分成产后抑郁组和对照组,测评泌乳指标、产后流血的差异.结果:抑郁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迟,产后24小时泌乳者仅13例;泌乳量少,产后72小时泌乳量多者仅13例;抑郁组产妇产后流血量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产妇抑郁对泌乳与产后流血有不利影响,应加强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陈琦;张建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恢复期抑郁对脑卒中病人远期疗效的影响以及帕罗西汀在脑卒中合并抑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1例恢复期脑卒中合并抑郁病人,按抑郁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在进行康复和原发病治疗同时,治疗组64例,给予帕罗西汀(赛乐特)20mg/d抗抑郁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安慰剂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病人抑郁状况和远期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即ADL评分)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恢复期脑卒中合并抑郁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明显正相关,帕罗西汀治疗卒中病人抑郁,治愈率为48.4%,有效率为87.5%,治疗组ADL评分69.6±8.1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恢复期脑卒中病人合并抑郁对远期疗效有明显影响,赛乐特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抑郁状况和远期疗效.

    作者:杨建学;赵勇刚;白树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研究进展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两组综合征,在目前的分类系统中是可以相互区别的诊断实体.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SAD)、强迫症(OC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抑郁障碍包括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MD)和心境恶劣(dysthymic)[1].

    作者:袁勇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甲亢患者的负性情绪及P300电位

    甲亢全称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又称Graves病及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等,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普遍伴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P300电位对甲亢患者的认知状况可作出评价.32例均为1998年5月-2001年3月来我院(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初诊为甲亢的成人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4例, 平均年龄30±7岁.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2例,大专18例,高中及中专10例,初中2例.以上患者均具备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试验室检查:T3、T4升高,TSH降低,I吸收率升高.排除其它原因引起有甲亢症状的疾病,无其它内分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无神经精神病史,来诊前未采用治疗措施.对照组35例均为健康成人,按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与甲亢组相匹配.

    作者:侯永华;穆俊林;何靖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常用指标的稳定性分析

    目的:分析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在正常人、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和酒依赖患者中常用指标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对45名正常人,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为主39例,阴性症状为主37例),10例神经症和9例酒依赖患者进行两次WCST测试,间隔1周;对两次测查的各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各疾病组的反应持续性及概念形成的指标的稳定性良好,t检验两次分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组两次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二次成绩好于第一次,与学习效应有关.两次测验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606.结论:WCST在正常人和上述疾病人群使用时,持续性错误应答数和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的稳定性良好,可考虑用作该测查的判定指标.

    作者:谭云龙;邹义壮;屈英;郭蓄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大学生应对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编制出适用于大学生的应对量表.方法: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技术,对443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由八个因素构成,即:攻击、求助、自责、退避、转移、幻想、问题解决和消极情绪反应,量表的信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编制出的大学生应对量表可适用于团体间的比较.

    作者:张敏;雷开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靖江市离退休干部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本文随机抽取靖江市老干部大学离退休干部165名,剔除半年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和调查表中资料填写不全者25人,共收集有效问卷140份.其中男66人,女74人,平均年龄66.5岁(55-83岁);有配偶127人(90.71%),无配偶13人(9.29%);离休28人,退休112人,离退休时间0.5~23年;科技人员84人,行政干部56人;文化程度小学~大学本科.

    作者:周晓敏;徐德均;顾发庆;方进;李金平;宋山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河北农村幼儿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以河北农村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基地进行培训的98级、99级、2000级学员中随机整群抽取300人为调查对象,收回300份,有效问卷283份.都是女性,年龄为19 - 41岁,平均为28.24±3.05岁.

    作者:毛荣建;顾新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气质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评定

    气质与心理问题已有一些研究[1-3],本文对一所师范学院大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抽样,共选取了7个班374名学生,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

    作者:郭召良;郑日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现役军人心理防御方式、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对某野战军1500人(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采用自编现役军人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艾森克个性问卷(EPQ)[2],防御方式问卷(DSQ)[3],以团体测试方法进行了测评,以SPSS 9.0进行t检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作者:蒋龙;关恒永;赵建民;武浩然;杨志斌;王克强;高顺卿;马起民;张海燕;高旭辉;刘英霞;刘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期主观生活满意感的相关因素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主观生活满意感呈正相关[1];健康对老年期主观生活满意感有很大的影响[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主观生活满意程度下降[3].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期主观生活满意感的性别差异,以及与生活满意感有关的一些社会和个体因素.

    作者:申继亮;王鑫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中国和英国精神科医生对儿童多动行为症状的评估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文化背景的精神专科医生在评估多动症儿童各种症状表现时的一致程度,探讨文化对儿童多动症诊断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使用单独或集体行为观察清单,让两地的精神科医生对儿童多动症的各种表现进行症状评估;所有的评估者均观察同一录像带上患儿的行为表现;对其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儿童独自活动观察量表的12项中有11项症状条目评定结果类似,有3项英国医生的评分高于中国医生,有9项中国医生评分高于英国医生,其中1项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行为表现和症状认知的文化差异可能使流行病学的研究出现不同的结果,即使使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症状评分量表作为诊断工具,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仍然可不一致.

    作者:黎程正家;马崔;殷青云;孙星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军校学员的学习兴趣、人格特征与SCL-90测评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学习兴趣、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SCL-90、EPQ和自编学习兴趣量表对分布在国内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7所各类军队高校的12 664名学员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0.5%的学员喜欢所学专业,少数(11.5%)学员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2)学员学习兴趣没有性别差异,但兴趣强度随年级升高略呈下降趋势;(3)学员学习兴趣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4)与学习兴趣弱的学员相比,学习兴趣强的人格具有弱精神质、外向、情绪稳定和较高的自我隐蔽性等特征.结论:学习兴趣与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有关.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完善人格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军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韩向前;汤家彦;王益荣;解亚宁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复方黄芪预防高原应激对大鼠脑损害的实验报告

    人体急性进入高原环境可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对脑功能的损害尤其明显,对记忆、学习、情绪、行为、反应操作能力等也产生明显影响[1,2].本文报告黄芪对高原脑损害的预防作用.

    作者:杨来启;李栓德;刘光雄;吴兴曲;马文涛;杨喜民;张宏宾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应激大鼠脑边缘系统生化病理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时NO等自由基对脑损害作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应激大鼠模型,分别取边缘系统额叶、海马、下丘脑组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测定组织匀浆NO含量和SOD活力.结果:急性应激组大鼠额叶、海马及下丘脑SOD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NO含量在海马、下丘脑升高明显(P<0.05),光镜和电镜下的海马、下丘脑神经细元减少,核仁碎裂、胞质内细胞器减少.结论:急性应激脑组织NO含量和SOD活力增高,可对边缘系统下丘脑、海马造成损害.这可能是应激反应过度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作者:杨来启;王晓峰;马文涛;刘光雄;吴兴曲;张宏斌;李栓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强迫游泳和冷刺激对大鼠白细胞介素2和β-内啡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小运动负荷对IL-2和β-EP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对SD大鼠进行为期4周中小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期施加冷刺激,测定大鼠外周血液IL-2和β-EP的含量.结果:(1)应激组IL-2显著低于对照组,但β-E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经过4周运动训练,30分钟训练组和60分钟训练组,β-EP含量低于对照组,而IL-2水平显著高于应激组.结论:运动对心理神经免疫的影响很可能与机体内阿片肽水平的变化有关.

    作者:颜军;尹剑春;孙开宏;顾晓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国外控制策略研究简介

    90年代以来,应对(coping)作为应激与健康的重要中介机制,是国内心理卫生与健康领域研究较多的一个主题.但国内对它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各种群体(如青少年[1]、中老年人[2])所使用的应对策略及其与身心健康(如抑郁[3])之间的关系;(2)、影响不同应对策略的使用的因素,如生活事件[4]、A型性格[5]等.而国外对与应对极相似的一个概念--控制策略的研究也许能为国内的应对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内容.

    作者:刘萃侠;肖健;胡军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职业驾驶员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变量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驾驶员心理应激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减少事故的发生提供资料.方法:采用LES、应对、成人内外控制、SSRS、EPQ、SCL-90等量表对240名职业驾驶员进行测试.结果:①驾驶员的主要应激源是工作学习问题、家庭有关问题;应对方式上,更趋向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上,主观支持分明显高于客观支持分;在心理控制感上,明显趋于外控;EPQ得分与普通人群相比,E分较高,N分较低;SCL-90各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强迫、焦虑等项因子均值较高外,其他无显著差异.②事故组与安全组驾驶员在生活事件、相关变量、应激反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③行车事故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呈正相关(P<0.01)、与EPQ-N,SCL-90诸因子呈负相关(P<0.01).结论:生活事件引起的情绪应激,与驾驶操作、交通违章和事故发生有一定相关关系.

    作者:陈爽;冀国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大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与神经内分泌变化

    目的: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基础血清皮质醇浓度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方法:唐山大地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35例(研究组)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了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测定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两组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各组男女之间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显著性.两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后,研究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对血清皮质醇的抑制作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各组男女之间的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和对地塞米松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PTSD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而导致PHA轴负反馈抑制增强,无性别差异.

    作者:张本;徐广明;马文有;孙贺祥;刘秀花;孙太起;于振剑;苗丽玲;牛俊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维生素C对应激大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急性应激状态下大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及维生素C(VitC)对SOD改变的影响.方法:在强迫游泳应激模型中,大鼠用VitC慢性给药(腹腔内注射0.5g*Kg-1,每日一次,连续7天),观察强迫游泳应激后大鼠额叶、海马、中脑和下丘脑内SOD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强迫游泳组大鼠海马内SOD活性显著性增高(t=3.324,P<0.01),额叶、中脑和下丘脑SOD活性也显著升高(t=2.533,2.303,2.589,P均<0.05).VitC组与对照组各脑区SOD活性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但与强迫游泳组比较,海马内SOD活性显著性降低(t=3.812,P<0.01),额叶、中脑和下丘脑内SOD活性也显著性降低(t=2.251,2.342,2.216,P均<0.05).结论:VitC可显著减少急性应激状态下脑内产生的自由基,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马文涛;杨来启;杨喜民;王晓峰;李淑艳;张彦;吴兴曲;刘光雄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