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矫正术是鼻科较常见的手术,术后血肿是其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鼻中隔脓肿、穿孔等严重后果.
作者:谢允平;黄钦辉;阙镇如;蔡继一;黄继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我们在鼻内镜下行21例病人腺样体再手术,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马民;刘雅丽;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颈部乳糜漏虽不多见,但它是颈部手术尤其是颈廓清术后一种对生命有潜在威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颈廓清术后或颈部外伤后乳糜漏的发生率为1%~3%[1,2],如得不到合理处置,可导致病人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淋巴细胞下降及低蛋白血症,严重者导致病人死亡.我科自1993年1月~2002年12月行左侧颈廓清术1043例,术后发生乳糜漏8例(0.77%),经采用强负压吸引和合理的饮食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昊;潘新良;刘大昱;雷大鹏;许风雷;栾信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喉返神经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受周围多种组织的保护,颈部刀伤罕有能引起单一喉返神经损伤者.1988年以来我院曾收治2例经手术证实的刀伤所致喉返神经损伤,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新生;李新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颈外动脉结扎术是预防和治疗头面部出血的重要方法,通常用做头面部大手术的前置手术或诸法未能制止的顽固性动脉性出血.
作者:刘洪;庞玲;魏思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以往认为,蝶窦炎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报道不多,而有关儿童蝶窦炎性疾病的报道更少,在鼻内镜手术开展以前,尚无可靠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鼻内镜的广泛应用,蝶窦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多,临床确诊率大为提高,治疗措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薛柯凡;范崇盛;王红洛;李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测定鼻息肉病人鼻息肉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30例鼻息肉病人鼻息肉组织和血清中SOD的活性与MDA含量,以20例鼻中隔偏曲病人的下鼻甲黏膜和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鼻息肉病人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活跃.②提示自由基代谢紊乱为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肖立峰;袁慧钧;刘江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窦黏液囊肿造袋术的组织病理学基础,为鼻窦黏液囊肿造袋术提供理论依据,并观察造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均行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手术后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查.随访6~12个月.结果常规病理检查21例均为黏液囊肿,电镜检查除1例为立方状上皮外,其余内衬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纤毛发达,线粒体丰富,内质网、高尔基氏体发达,黏液性腺细胞和杯状细胞浆中有大量黏液分泌颗粒,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囊肿造袋术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有效术式.鼻窦黏液囊肿内衬上皮与鼻腔大部分黏膜一样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发达,术后纤毛功能可以恢复,这是鼻窦黏液囊肿造袋术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作者:殷泽登;欧小毅;黎万荣;郑福蓉;李世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HA)制备的人工听小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中耳炎改良乳突根治术后的(49例)49耳,采用HA人工听小骨实施I期听骨链重建术,并随访2~4年.结果 49耳中39耳(80%)术后听力提高.41耳采用部分听小骨赝复物(PORP)者,35耳(86%)成功;8耳采用全听小骨赝复物(TORP)者4耳(50%)成功.35耳胆脂瘤型中耳炎33耳(94%)获得成功;骨疡型14耳6耳(43%)成功.胆脂瘤型成功率明显优于骨疡型.本组仅2耳(4%)发生听小骨赝复物脱出.结论 HA人工听小骨临床应用方便,手术成功率高,听小骨赝复物脱出率低,听力恢复满意.
作者:黎可华;林湘如;邓元平;张建国;汪湘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食管危险性异物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复习1965~2003年收治的1218例食管异物,对其中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的112例按异物种类、停留部位、并发症、麻醉和手术方法等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出现严重并发症29例,其中食管穿孔14例(死亡1例),咽后壁及颈部脓肿9例,纵隔脓肿5例,梨状窝穿通1例.结论食管镜下取出术是取出该类异物的主要方式;对于异物嵌顿严重者,应选择全麻;食管镜下取出失败或出现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者,应及时颈侧切开或开胸手术.
作者:任晓勇;许珉;张向红;张晓彤;范爽;王建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跨中后颅窝底巨大表皮样囊肿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16例跨中后颅窝的巨大表皮样囊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囊肿全切除9例,囊内容物全切而包膜次全切除7例.11例痊愈,4例明显好转,1例死亡.术后随访1~11年,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跨中后颅的巨大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艾文兵;陈劲草;薛德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颈部肿块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2003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的100例非甲状腺非涎腺颈部肿块.结果新生物性肿块46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肿瘤20例;炎性肿块30例,其中颈淋巴结结核18例,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12例;先天性肿块24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75%.结论应根据病史、肿块的位置及性质再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赵素萍;谢志海;肖健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1例鼻息肉病人术前鼻息肉组织和复发鼻息肉组织行嗜酸性粒细胞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深,鼻息肉越易复发.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复发直接相关,可做为术后鼻息肉是否治愈的判断指标之一.
作者:张志钢;郑亿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 reconstruction, MPR)对听骨链重建术后效果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耳,分别采用自体听小骨、羟基磷灰石和钛质听骨赝复物作为听骨链重建材料,术后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 mm)并行多平面重建(重建层厚1 mm)检查听骨链.结果术后听小骨及听骨链显示清晰,人工听骨及自体听小骨与周围毗邻结构的连接关系显露良好,尤其是使用自体改形听小骨和羟基磷灰石听骨赝复物重建之听骨链显示较为清晰.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能从任意角度清晰显露听骨链的形态和位置,为评估听骨链重建术后状况提供直接参考依据.
作者:王鸿南;吴玮;费军;吴代民;韩浩伦;陈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2例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发病率低,但破坏性强,易迅速向周围邻近组织扩散,造成功能障碍.②临床分类: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过程分为慢性、急性爆发性及肉芽肿性侵袭型鼻腔鼻窦真菌病.③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真菌培养阳性可以确诊.④治疗:尽早、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关键,辅以抗真菌、纠正全身疾病、提高机体免疫等综合治疗.⑤2例病人鼻内镜下鼻窦根治,感染控制,病灶吸收,功能恢复.结论侵袭型鼻腔鼻窦真菌病是一种少见的真菌性疾病,病情凶险,预后差.早期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作者:李泽卿;王秋萍;周玫;周文光;王天友;殷俭;吴昆旻;王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嗓音声学分析在评估声带息肉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r.speech软件,对86例声带息肉病人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声带息肉组比正常对照组有较高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声能量(NNE)和较低的谐噪比(HNR),各指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声带息肉术后1周和术前比较,jitter、shimmer和NNE均下降,HNR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NNE指标的敏感性高.结论嗓音声学分析可客观、定量地分析嗓音质量,评价手术疗效.
作者:王德生;江张舟;林国经;刘建治;李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在喉气管狭窄的治疗及颈段气管重建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6例喉气管狭窄病例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及2例颈段气管肿瘤行气管切除术后用镍钛网状支架重建气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喉气管狭窄病人安放网状支架后,均呼吸顺畅;2例颈段气管重建术的病例也获良好疗效.随访11~28个月,呼吸道无狭窄征象.近期有效率100%.结论试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可使狭窄的喉气管迅速扩张,明显地改善呼吸困难,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疗效可靠的优点,可作为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手段之一,在颈段气管重建术中也有独特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月辉;李车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对鼻内镜手术(ESS)术后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将行ESS的196例(292侧)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150侧),对照组96例(142侧).两组病人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和排除剂等治疗,但治疗组术中应用MMC.术后定期行鼻内镜观察,依照ES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术腔肿胀程度轻,痂皮消退快,术腔清洁,上皮化时间短,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应用MMC可提高ESS的疗效.
作者:陈俊德;龙卫东;曹澧峰;卓丽华;杨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细胞增殖、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4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及60例鼻咽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鼻咽癌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且表达情况与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鼻咽癌细胞增殖状态、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人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傅江涛;赵碧芬;胡向荣;欧阳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鼻咽癌上皮细胞株HNE-1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法、集落形成能力测定、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电镜等方法,对不同浓度紫杉醇作用不同时间后HNE-1细胞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紫杉醇浓度为1×10-8mol/L时,对HNE-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存在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关系.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可见细胞逐渐变圆、皱缩.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致密、浓缩呈块,胞质中可见空泡形成,细胞表面脱落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结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HNE-1对紫杉醇有高度的敏感,一定浓度的紫杉醇能使HNE-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并诱导其凋亡,这种诱导凋亡的能力是紫杉醇疗效的基础,本研究为紫杉醇治疗鼻咽癌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承龙;邓雪娥;肖健云;赵素萍;张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Surviv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54例喉癌、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舌腭弓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Survivin在喉癌中66.7%(36/54)阳性表达,癌旁正常组织40.7%(22/54)阳性表达,在20例对照组(正常舌腭弓黏膜组织)中Survivin均为阴性.喉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间的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 PI)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的PI与喉癌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或P<0.05),与喉癌的生长位置无明显相关(P>0.05).②CD44V6在喉癌及癌旁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38/54)、24.1%(13/54),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0.0%(2/20),三组间P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PI在喉癌的不同分化程度和在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临床分期及喉癌的生长位置无明显相关(P>0.05).③Survivin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①Survivin的表达上调与CD44V6的高表达可能在喉癌的癌变中起协同作用.②Survivin的存在代表着细胞生物学转化的中间环节,Survivin表达阳性提示癌变的可能,因而可能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喉癌的恶性程度及发展趋势明显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喉癌的预后;Survivin基因治疗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可能成为喉癌治疗的新靶点.③CD44V6蛋白的PI在不同组织分化类型有显著差异,并与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提示高水平CD44V6的肿瘤侵袭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喉癌的预后较差.
作者:赵厚育;陈乾美;任婕;林尚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能保存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改良迷路入路听神经瘤手术方法,为其提供解剖学标志及参数.方法 20具成人尸头模拟改良迷路入路进行手术, 切除上半规管弓、后半规管弓,保留上半规管壶腹、后半规管壶腹、外半规管、前庭,测量术野暴露范围及内听道的暴露长度.结果上半规管壶腹至乙状窦内侧硬脑膜之间的短距离为(10.4±2.0) mm;外半规管后下缘至乙状窦内侧硬脑膜之间的短距离为(6.4±1.0) mm;颈静脉球至颅中窝硬脑膜之间的短距离为(13.8±3.3) mm;内听道暴露长度为(5.8±0.9) mm,占全长的60.4%.结论改良迷路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内听道内侧及小脑脑桥角,同时有可能保留听力;外半规管后下缘可作为寻找内听道的标志.
作者:罗五根;张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局灶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创伤后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4只,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8只.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脑外伤模型对照组;C组:25℃水局灶低温治疗组.除A组外各组动物均按Feeney方法造成重度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B组伤后不予治疗;C组伤后30 min开始给以局灶低温治疗,20~30 min局灶脑温降至31℃并维持3 h.各组又根据伤后观察时间长短分1 d、3 d、5 d、7 d等4个亚组,每亚组7只.所有动物分别于伤后1 d、3 d、5 d、7 d处死,取伤区脑组织测水含量及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B组与A组比,脑组织水含量和MDA含量升高、T-SOD含量下降(1 d、3 d、5 d、7 d组均P<0.05).C组与B组相比,C组水含量和MDA含量降低、T-SOD含量升高(1 d、3 d、5 d、7 d组均P<0.05).结论 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25℃水局灶低温治疗有效,减少丙二醛生成、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梁有明;刘运生;李创华;王光伟;屈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脱细胞软骨基质能否作为一种软骨细胞培养支架及其对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脱细胞软骨基质与软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组织学分析,观察脱细胞软骨基质变化及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软骨细胞能在脱细胞软骨基质表面生长,脱细胞软骨基质经过培养无降解变形,结构与培养前基本相同.结论脱细胞软骨基质对软骨细胞无毒性作用,作为一种天然软骨细胞培养支架,脱细胞软骨基质在细胞空穴之间的贯通方面需要改进.
作者:杨彩荣;梁传余;马崧;张文奇;贾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近期成功救治1例因颈部外伤致急性闭合性喉气管完全断离、食管大部断裂病人,报道如下.
作者:陈黎明;陈姗;陈宪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病人,男,38岁,因左鼻前庭肿块不明原因增大2年,伴头痛3个月,于2002年12月5日入院.
作者:张剑;袁龙;徐开伦;罗通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病人,男,35岁.因吞服自来水管扳手5 h,于2003年6月2日入院.病人于5 h前自行吞服自来水管扳手,即觉咽喉部及胸骨上段后部疼痛,急送当地医院就诊,摄食管X线片,提示食管上段巨大异物,转来我院.
作者:黄芳;邓萍萍;杨举国;赵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病人,女,65岁,因感冒后出现咽部疼痛,发热,自服头孢氨苄片治疗3 d,无明显疗效,于2002年3月12日来我院内科就诊,呼吸科以急性扁桃体炎、糖尿病诊断收入院.入院查体见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咽部明显充血,双侧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约核桃大小,有轻度触痛.
作者:韩浩伦;吴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s)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其独特的性质使其成为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新工具.它是一种个性化极强的生物芯片,可以按照研究要求不同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利用特有的制作工具进行制作;可以广泛应用于分子病理学研究的多个领域.本文从其分类、制作方法、应用范围和有效性评估等方面阐述组织微阵列的独特性质.
作者:黄东海;田勇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